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華航分會選在大年初四、2月8日凌晨宣布清晨6時起正式進入罷工,許多旅客措手不及,外界支持聲與罵聲齊發。華航長年未重視及改善機師航班過勞、調整薪資待遇,機師工會3年內、3度高票通過罷工投票,這次協商破裂後,仍無可避免讓台灣史上首次機師罷工事件上演。但勞動法專家直言,台灣航空業的勞動改革落後鄰近韓國10年之久,合法罷工是勞工權益,透過華航機師罷工事件,更是深化勞動觀念的機會教育,政府和企業應都要拿出智慧謹慎處理。
不過,「無止盡的協商」一再循環,令工會成員不滿,2月1日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臨時會員代表大會無異議通過決議,重啟華航分會罷工行動,2月8日凌晨宣布於當日6時開始進行罷工。工會並發布「給旅客與社會大眾的一封公開信」說明,罷工是痛苦且別無選擇的決定,「過去幾年,幾乎每年都有長程航班的機師,在國外外站隔夜時於飯店猝逝,我們真正擔心的是,假如,哪一天,這樣的悲劇不是發生在旅館,而是發生在駕駛艙,我們不敢想像會有多麼不堪設想的後果⋯⋯」
工會此次提出的5大罷工訴求,包括:
其中,改善疲勞航班,是工會首要爭取的條件,不僅是鑑於自己的權益,更是訴諸社會大眾的安全保障。
究竟,華航機師的例行飛行有多「疲勞」?
讓機師精疲力竭的還有一種「夜上海」貨機班表。從空服員轉戰華航機師的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常務理事陳蓓蓓解釋,所謂「夜上海」便是,大約晚上9點從台北搭車到桃園機場報到,貨機晚上11點左右從桃園起飛,飛抵上海裝卸貨約3小時後返航;但通常會因為上海調度問題延後,等回到台灣下班常已經是早上7、8點,工時動輒超過10小時,「每次飛完這個班,下班時總是體力耗盡。」
此外,「833班次」曼谷來回航班也是惡名昭彰的疲勞航班。另一名機師透過工會對《報導者》表示,執行833班次勤務,凌晨5點就要到公司,當日來回工時超過連續10小時,這個航班中,空服員可以在飛行中輪休,但機師只有2位,必須保持連續10小時專注力。
華航機師平均收入約在新台幣25至40萬元間,被視為高薪行業,但近年工作環境日異惡化,在英挺帥氣形象底下的血汗,往往更不容易被社會看見、或引發民眾共鳴。
華航人員透露,華航近年為了不給外站津貼,便增加外籍空服員、盡量不排給加入工會人的班;外站旅館愈住愈郊區,甚至原本住宿飯店含早餐也取消,飛外站的機師,有時找地方吃飯都成問題。
3年前華航空服員罷工成功後,機師的外站津貼和空服員一樣從每小時3美元提升至5美元,看似福利同步提升,但林姓機師表示,除了飯店早餐被取消外,華航更以交通較為便利為由,將機師下榻的飯店從市區改到機場附近,外出用餐極為不便,「像是雪梨機場的外面,真的一片荒涼,」他自嘲,「托華航的福,我現在對各國的機場便利商店都很熟了。」
華航機師前兩次喊要罷工最終未執行,這次真的出手,資方強硬態度是最大原因。罷工前夕,華航董事長何煖軒接受訪問時便強硬直言,機師罷工就是要錢,「但不能把罷工當作提款機。」工會則多次澄清,飛航安全才是最主要的訴求,他們最重要的訴求就是希望改善疲勞航班,希望長程航班8小時以上能派遣3名機師、12小時以上派遣4名機師。
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研究員陳柏謙強調,從去年8月至今,華航資方跟工會開了5次協調會、1次談話會還有無數次的「非正式溝通」,不但沒有任何進展,資方在過勞議題上態度「寸步不讓」,工會逼不得已,才重啟罷工。
至於,華航對於此次與工會協商破裂,一度指出是因機師工會要求華航放寬機師執勤前酒測規定,工會則強烈反駁,指工會要求的是更嚴謹的酒測程序──呼氣酒測儀器應依儀器製造商及國際度量衡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Legal Metrology)標準時程定期每30日校正,非如現行方式,由地勤人員使用近一年未校正過的儀器施檢──而非放寬(指容許酒測值不為0),並強調此次罷工訴求跟酒測毫無相關。林姓機師不滿地說,疲勞駕駛跟酒駕一樣嚴重,「華航那麼在意酒駕,為何就不重視疲勞航班?」
此外,若拿國內兩大航空華航跟長榮相比,不在此次訴求裡的年終獎金也大有差距。長榮機師今年(2019)發放4個月底薪的年終獎金,華航則是所有同仁(不分機師、空服員、地勤等)統一先給2.7萬元,再根據考績發放不同比例年終,考績優等約可拿到0.9個月底薪的年終獎金。若以機長約9萬多元的底薪(若加上津貼,每月薪資約快40萬元)來計算,長榮機長年終獎金可比華航機長多約30萬元。
就民航局相關法規「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AOR)」來看,這些第一線機師的勞動情況都完全合乎規定,但不違法是否代表就沒有飛航安全疑慮?
針對國內首次航空業機師實質罷工,勞動法專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邱駿彥指出,《勞基法》所提供的勞動條件保護已經是近乎失能的角色,政府和企業都把《勞基法》當作唯一標準,甚至企業會批評《勞基法》沒有彈性,但《勞基法》本來就是最低標準,企業所謂的彈性應該是建立在優於《勞基法》之上才對。
邱駿彥也指出,若拿同樣亞洲的日本和韓國航空業相比,其勞動條件像是工時、外站津貼、安全維護等都比台灣好太多。日本團體協約經驗有4、50年運作經驗;韓國則是20年前工會開始抗爭,直至10年前勞資關係才開始趨於穩定,「可以說台灣現在跟10多年前的韓國處境一樣,但我們應該不需要花到10年。」不過,他強調,台灣能不能做到穩定的勞資關係,關鍵還是在政府態度夠不夠中立,「台灣政府若一直傾向資方,(改革)就會走慢一點。」
很多人覺得機師領高薪還要罷工是不知足,邱駿彥直指這是錯誤的觀念。機師高薪是相對國內其他職業,但跟其他航空公司相比,華航機師算是低薪。而這次罷工很重要的訴求是改善疲勞航班,若最後罷工成功,不但可能帶給其他工會動能,對航空飛安來說也絕對有具體改善。
邱駿彥表示,機師罷工在國外是很常見的事情,政府和人民都應該要持平看待。勞動部目前為止都沒有針對華航機師罷工有表態,他也呼籲勞動部,只要是合法罷工,勞動部都應該站在勞工權益上,出面教育社會大眾正確的勞動觀念,而不是把所有社會責任都推給機師。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