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記錄影像的見證特性著眼,在反送中運動一整年並持續的歷史當中,幾位影像出版計畫的發起執行者,重新沉澱、思索,將歷史的影像碎片編輯組織進入書本,以攝影書對話歷史的特殊形式,分享自身親臨現場、反思時代的意念,以一幀幀現場影像的紙本厚度回望歷史、放眼將來。
林振東是《端傳媒》攝影主任,作為香港本地的攝影師,他自認與國際媒體在記錄這場運動上有決定性的觀點差異。他拍攝的通常不是最武力衝突、最有能量的畫面,更多是沉澱、凝結、屏住氣息的時刻 ,他說:「情緒最高點的影像最有衝擊力,但我總是覺得這些影像不是永恆的,能夠留一個空間讓讀者思考、醞釀,才是最好的。」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這是一句英文諺語,形容「時不待人」。《端傳媒》出版的攝影集,就取了《Time and Tide》這個名字,寓意在大時代之下,人們只能迎難而上、抓緊當下。
林振東說:「(書名的意思)類似就是一種浪潮,在香港湧過來,擋也擋不住,怎樣都要面對。」後來翻譯為中文時,靈光一閃地聯想到1990年代羅大佑的廣東話名曲〈皇后大道東〉,當中的一句歌詞「人民如潮湧」,最終取了「潮湧」二字作為中文書名。
整個反修例運動的發展就如潮水,湧現又退卻,一浪接一浪,林振東嘗試分析:「運動本身是有一個流向,6月時(運動)有一種希望的感覺,到7月和8月時發生了『721』、『831』事件和『大三罷』,感覺好像不斷的衝突。跟著9月開學,突然又多了一份青春、朝氣,然後10月政府推出『蒙臉法』,跳回某種困局當中,接著武力再次升級,發生中文大學和理工大學的衝突事件,這個運動的流轉非常強大。」
而這本攝影集的文字部分,就是按這個不斷升降的浪潮分成6個章節,插入在按時序編排的相片當中,敘述整場運動。
林振東稱在去年10月初開始構想這本攝影集,當時並不打算按時序編排相片,但後來發生了中大和理大的衝突,一方面認為整個運動的「起、承、轉、合」都已具備,按時序編排比較完整;另一方面希望這本攝影集可以「Classic(經典)」一點,避免滲入太多攝影師的個人看法,按時序排列能最有效保留事件的本質。林振東亦認為這個運動的結果還未定調,自言不夠自信以自己的觀點去重組這批照片。
浪潮有高有低,林振東的攝影哲學當中,亦認為每個畫面都存在著情緒曲線,這條曲線會隨著時間或事件的發展而起伏。無論是拍攝時、抑或揀選相片時,他都不太喜歡多數人會按下快門的情緒最高點,反而獨愛某個情緒升降的瞬間。比方說林振東曾拍攝一名女性哭泣,他發覺試圖強忍淚水的狀態,比起放聲大哭的畫面更吸引、更具張力。他說:
「情緒最高點的影像最有衝擊力,但我總是覺得這些影像不是永恆的,能夠留一個空間讓讀者思考、醞釀(的畫面)才是最好的。」
因此《潮湧》這本攝影集當中,大部分的相片都不是能量最高、武力衝突的畫面,而是更多沉澱、凝結、屏住氣息的時刻。任何示威活動發生時,示威者被警員制服、拘捕等動作,可說是其中一種新聞畫面的高潮,但這本攝影集卻只收錄了2張。
林振東說:「其實拍攝這種相片對我來說非常困難,通常去到大圍捕這種階段,我就開始停手(拍照)。World Press Photo(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的得獎相片很多時也是這類畫面,但我的相片中連可供選擇的餘地都沒有。」
提到拘捕行動時,林振東回應的語句開始零散,甚至連當時的記憶都好像變得模糊。他直言自己不想去拍攝,亦不太有能力去拍攝這類畫面,雖然未到完全放下相機,但幾乎已停頓下來,反覆地感受著當時的情緒,他坦言:「如果要用攝影的角度去解釋,可能就是我(對這種畫面)不夠熱衷,所以反應不夠快、不在最好的狀態,自然拍得不好。」
林振東的照片總是有種拉扯和糾結,淡淡地散發著一種令人凝視的嚴肅,偶爾反差地略帶幽默,只要對影像有一定認識,就必定能夠感受到拍攝者的強烈情緒,這種手法在新聞攝影並不常見。他承認自己在拍攝時滲入了個人情緒,更時常質疑自己究竟這樣做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有沒有價值?──但滲透了什麼情緒?林振東認為就連自己也解釋不到。
回顧去年,林振東自言不算痛苦,但確實對香港的情況感到憂心,有種不知如何走出困局的擔憂,而這種尋找道路的想法,成為了他整場運動的拍攝概念,「在拍攝這個運動的過程,我一直都有種一班人正在向遠方奔跑、找尋出路的感覺。」
數以十萬計的相片當中,有2張相片的拍攝環境,最令林振東深刻。其中一張是在中文大學二號橋的一役,當晚警方的催淚彈和橡膠彈不斷射過來,而抗爭者則搬出巨型圓檯作盾,拉起旗幟抵擋,其中一刻猛然推進。
另一張則是7月31日東區法院外,大批市民來到聲援首批被捕的抗爭者。當時剛好遇上颱風襲港,狂風暴雨下支持者的情緒非常激動,林振東再一次選擇了一個相對「靜」的畫面:一名男生用雨傘和保暖毯包裹著身體,堅定的眼神直視鏡頭。其實當時林振東已病了幾天,在手腳無力頭暈身熱下抵著風雨工作,他認為這張相的狀態與自己很相似,脆弱中仍然堅定。
主觀的視角與主流國際新聞圖片截然不同,林振東說:
「這個運動與香港人有關,而我們作為香港的攝影師,應該更加珍惜我們作為當時人的一種參與,用攝影去體驗這件事。我一直認為這是外國來的攝影師不會有的一種感覺。我希望這本攝影集有更多有『人味』的相片,不想太冷峻地觀察(運動)。」
他說:「其實我一直以來的攝影方式都比較悲觀,但近年發現這種方式不夠好,不知是否年紀漸長的關係,總希望能透過攝影帶出『善』和『希望』,製造一條『出路』予讀者。」
2000年入行成為攝影記者,曾在多份香港報章如《太陽報》、《明報》、《AM730》和網媒《香港01》任職,採訪過多次新聞事件包括2006年台灣倒扁運動、2008年四川大地震、2009年新彊種族衝突等。現為《端傳媒》攝影主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