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巴黎奧運
跨越「超級鐵人基因」標記:400跨欄新一哥彭名揚,挑戰台灣田徑奧運障礙
2023年世大運創下400公尺跨欄全國紀錄的彭名揚,期待能在巴黎奧運再創新紀錄。(攝影/鄭宇辰)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2023年,台灣男子田徑出現「雙喜」突破──跳遠選手林昱堂在亞錦賽跳出8公尺40摘金、400公尺跨欄彭名揚也在成都世大運以48秒62奪冠。令人振奮的是,兩個好哥們分別打破乃慧芳陳天文高懸了30年22年的全國紀錄,並且直接以成績達標取得2024巴黎奧運的門票。他們要挑戰,台灣56年來首次闖進田徑決賽8強。

其中,彭名揚的父親是十項全能鐵人名將彭煥樹、媽媽張奇玉則是女子七項全能國手女鐵人,「超強鐵人基因」既是光環、也是他超人一等的壓力來源。轉練400公尺跨欄僅有4、5年的時間,就把成績推進超過2秒,不為人知的是,他的訓練多與麻吉林昱堂綁在一起,但不同項目訓練專業與節奏不同,他快速成長確實很大部分是「靠天賦」──靠的是他觀看錄影帶揣摩的「極佳悟性」,某方面也反映出台灣在分工分項極細的田徑培訓窘迫的現況。

田徑是現代奧運中歷史最悠久、也是高度受關注的競技運動,但台灣選手在奧運田徑場的賽道上擠進決賽,已經要追溯到1968年墨西哥奧運,當時紀政在女子80公尺跨欄
該項目自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起改為100公尺跨欄。
奪得銅牌。上一屆2020東京奧運,我國有6名田徑選手拿到參賽資格;這一屆2024巴黎奧運則有4人,除了男子跳遠林昱堂、男子400公尺跨欄彭名揚,靠著成績達奧運參賽資格標準直接取得門票,男子200公尺楊俊瀚與女子100公尺張博雅,則分別以排名與外卡方式拿到奧運資格。

400公尺跨欄項目上一屆由陳傑跑進資格賽,這一屆巴黎奧運改由彭名揚接棒,他在去年(2023)8月4日成都世界大學運動會400公尺跨欄決賽,一路狂飆,跑出48秒62,不僅打破陳天文高懸22年的48秒63全國紀錄,更直接達標48秒70的巴黎奧運參賽標準,叩關奧運殿堂。

400公尺跨欄,「人類殺手」比賽

400公尺跨欄被稱為「人類殺手」比賽,是速度、力量、靈活性和耐力的結合。從彎道開始起跑,每位選手起跑點都不一樣,一圈400公尺總共要跨過10個欄架,欄架之間距離35公尺,頂尖選手大約需要13至15步,碰倒欄架並不犯規,跨過最後一個欄架後,還有40公尺直線距離,是兼具速度、耐力與技巧的項目。困難的不是跨越欄架,而是要採最高速、最低空跨越。因為選手不是同一條線上起跑,只要注意看哪一位選手的腳先跨欄,代表他就是賽道上領先的選手。

目前世界紀錄是挪威「欄神」沃霍爾(Karsten Warholm)在東京奧運創下的45秒94,國內紀錄則是彭名揚的48秒62。

世大運48秒62打破全國紀錄,飆進巴黎奧運的那一刻
Fill 1
彭名揚在2023年成都世界大學運動會男子400公尺跨欄決賽,以48秒62打破全國紀錄摘下金牌,並且一舉達到奧運參賽標準,進軍巴黎奧運。(攝影/中央社/大專體總提供)
彭名揚在2023年成都世界大學運動會男子400公尺跨欄決賽,以48秒62打破全國紀錄摘下金牌,並且一舉達到奧運參賽標準,進軍巴黎奧運。(攝影/中央社/大專體總提供)

即使經過快一年,彭名揚接受《報導者》專訪,談到世大運那場關鍵的比賽,他回憶當下第一個念頭是「拿冠軍,好爽!」第二反應:「達標奧運,終於可以前進巴黎!」直到下場拿起手機,發現一大串未讀訊息,才驚覺自己打破前輩陳天文的全國紀錄。

彭名揚在世大運準決賽跑出48秒97,成為台灣400跨欄史上第三位跑進49秒的選手,前兩位是2001年北京世大運陳天文與2019年杜哈亞洲田徑錦標賽陳傑。

「跑進49秒是很大的激勵,覺得自己狀況真不錯,因此有了想要全力一搏奧運達標的企圖。反正是我生涯最後一次世大運,上場就毫無保留全力以赴。」

好狀況如實反映在成績上,決賽鳴槍後一路領跑,比較弱的終點前100公尺也能挺住速度,再次跑進49秒內,成為台灣在單一賽事中兩度跑進49秒的男人,甚至將紀錄推進到48秒62。彭名揚回憶當時:「跑起來特別有力量,完全沒有踢到欄架,之後練習一直想記著那個感覺。」

緊接著一個多月後的杭州亞運,期待著想延續好狀況再自我突破,沒想到確診COVID-19,身體狀況完全被病毒擊垮,僅跑出50秒97,排名第8作收,賽後受訪時淚灑會場。

去年經歷高峰又重摔,這些都​​成了他成長的養分,彭名揚積極調整狀態,趁著達標奧運取得資格後,不再需要競逐積分,放棄台灣國際田徑公開賽,好好休養,確保奧運能以最健康的狀態應戰。

彭名揚國訓中心的教練曾孝生曾是短跑名將,卻指導出陳傑與彭名揚兩名49秒內的400公尺跨欄雙傑,但陳傑跑進49秒時已經29歲,曾孝生認為:「名揚才26歲,正逐漸邁向巔峰的年紀,只要他拿出世大運想要挑戰奧運達標的企圖心,加上樂觀的個性,非常有機會能再把全國紀錄往前推進。」

「有這麼好的基因,成績怎麼如此?」
Fill 1
父親是十項全能鐵人名將彭煥樹(右1)、母親張奇玉(前排左1)是女子七項全能國手,彭名揚的「超強鐵人基因」既是光環也是壓力來源。(圖片提供/彭煥樹)
父親是十項全能鐵人名將彭煥樹(右1)、母親張奇玉(前排左1)是女子七項全能國手,彭名揚的「超強鐵人基因」既是光環也是壓力來源。(圖片提供/彭煥樹)

彭名揚的哥哥彭名宇曾入選棒球U-18國手,從小羨慕著哥哥可以經常出國比賽,國小國中玩過自行車、游泳、棒球,原本都想好升高中就不再練體育,準備要去念餐飲科,他說:「因為我很挑食,想說如果燒得一手好菜,以後不只自己吃還能提升家裡伙食水準。」但媽媽不同意,經歷家庭革命後仍失敗,還是轉練田徑,直接被丟到成德高中體育班,「高中練了3年,也只拿過全中運一次200公尺與400公尺的銀牌。」

這樣成績已經是多數人的「成就」,唯有在彭家不值得一提。

「因為我爸爸是彭煥樹,田徑界都知道他當年非常強,但兒子有這麼好的基因,練體育卻沒啥成績。」

彭名揚苦笑,這幾句話不知道聽多少人講過,每次聽到就在心裡累積不服輸的心情。

彭煥樹是繼台灣古金水李福恩之後,接班的新鐵人,1991年全國中正盃十項全能達到7,500分,這個成績至今仍高居台灣史上十項全能第7位。

「我是好勝心很強的小孩,我爸強又不是我強,每個人道路不一樣,我也想做到跟爸爸、哥哥一樣出國比賽,與世界頂尖運動員同場競技。」父母都出自全能項目,田徑場上每個項目都練過,知道什麼項目適合什麼型態的選手,經過討論交換意見後,彭名揚大一毅然決然從200公尺與400公尺換成400公尺跨欄。

「他們(父母)給我很多建議,亞洲人身材不如歐美,想要在世界與他們一較長短,跨欄技術含量高,亞洲選手只要技術夠好,不見得比人家差,而且我自己練起來覺得很有挑戰、也很好玩,不是死氣沉沉的項目。」

別的選手覺得難、痛苦萬分的項目,彭名揚卻在跨欄中找到樂趣。

「我的短跑沒這麼好,但節奏感還可以,400公尺跑49秒根本無法進到國際舞台,但如果加上跨欄還有49秒,那就足以到世界舞台上與頂尖(選手)對決。」彭名揚理性分析自己的優劣之處,400公尺跨欄需要一點配速、跨欄技術、節奏感,不是完全硬幹到底的單項,這與喜歡挑戰的性格有點合,因此上大學後改專攻400跨欄,一路從看不到前輩陳傑的車尾燈,成績慢慢變好,跑進體育署黃金計畫與國訓中心,近兩年成績更已經超越陳傑成為400跨欄的台灣新一哥。

看挪威「欄神」沃霍爾影片自學跨欄技術
Fill 1
2021年8月3日,在東京奧林匹克體育場的男子400公尺跨欄決賽,挪威選手沃霍爾(左)創下世界紀錄45秒94。(攝影/Roger Sedres/Gallo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2021年8月3日,在東京奧林匹克體育場的男子400公尺跨欄決賽,挪威選手沃霍爾(左)創下世界紀錄45秒94。(攝影/Roger Sedres/Gallo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上一屆東京奧運400公尺跨欄男子決賽,雖然因為疫情看台上空無一人,但奧運前一個月才創下46秒70世界紀錄的挪威「欄神」沃霍爾和美國選手班傑明(Rai Benjamin)彼此刺激競爭下,雙破世界紀錄,沃霍爾更是一舉將世界紀錄推進到45秒94。以彭名揚最佳成績48秒62來說,只要再破全國紀錄,闖進決賽並非完全不可能。

彭名揚和沃霍爾都是187公分高,沃霍爾身材比較壯、在東京奧運奪金時25歲,與彭名揚刷新全國紀錄是一樣的年紀,證明25、26歲是400公尺跨欄選手攀上巔峰的最佳年紀。

彭名揚從大一才專心改練400公尺跨欄,就能快速進展,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奧運代表隊醫林瀛洲每每忍不住誇讚,「名揚是這麼好的料子。」每次彭名揚來找他「進場保養」時,話匣子停不住,除了平時訓練之外,還認真地研究世界頂尖選手的跨欄影片,包括跨欄紀錄保持人沃霍爾,觀摩他們的跨欄動作。

這次在集訓的過程中,剛成立的國家運動科學中心也希望透過運科協助選手與教練。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執行長黃啟煌透露,田徑項目兩位成績達奧運參賽標準的選手與教練,都很積極透過運科尋求更多突破。彭名揚的教練曾孝生也主動希望運科中心可以監控彭名揚在跨欄時的高度與水平位移速度,希望彭名揚在跨第六個欄與第七個欄時,步伐數可以從15步改成14步,只要速度維持不墜,可以再減少0.3秒,幾乎就是衝進奧運決賽的標準。運科中心在選手訓練時,協助監測跨欄高度與水平位移的數據,提供給教練參考,以擬定強化的訓練計畫。

黃啟煌指出,曾經向牙買加的短跑教練提到,台灣的短跑,高中生也能跑進10秒50,但長大後很難再突破;當時牙買加教練回答「是訓練方法的問題」。換言之,我們需要更專業、更有系統的訓練方式。

再上層樓,訓練升級可能嗎?
Fill 1
台灣近年陸續有優秀田徑選手於國際賽表現出色,如何提升訓練水準,是培養人才的一大課題。圖為彭名揚在6月初北上為台灣國際田徑公開賽選手加油時,趁機回林口長庚醫院「保養」。(攝影/楊子磊)
台灣近年陸續有優秀田徑選手於國際賽表現出色,如何提升訓練水準,是培養人才的一大課題。圖為彭名揚在6月初北上為台灣國際田徑公開賽選手加油時,趁機回林口長庚醫院「保養」。(攝影/楊子磊)

過去,彭名揚與林昱堂兩人都是以賽代訓的方式,許多訓練和規畫都綁在一起,兩人交情好、也互相砥礪一起前進奧運。但是,跳遠與跨欄是不同的項目、需要的技巧與訓練並不相同,除了訓練之外,對於賽事規劃、移地訓練等,應該分開處理,讓選手持續與國際頂尖選手競技,接受更多刺激。

彭煥樹受訪時分析,他們兩個人有點類似,在國內都已經無人能及,「我們尊重國訓中心與田協(中華民國田徑協會)的安排,但如果有機會,建議名揚應該到日本訓練,接受國外教練指導。日本田徑環境比台灣更好,也有很多高手,或許能得到更多刺激,趁著年輕激發更多潛能。」

曾經擔任過田徑協會訓練組副組長、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林佳和舉例,過去台灣也出過好幾位光芒萬丈的年輕選手,但進入成年之後的進步幅度都有限,在台灣他們已經打遍天下無敵手,應到更具競爭強度的環境中訓練,包括移地訓練甚至長期接受國外訓練系統;台灣田徑在環境與專業教練人數都不足,好的選手得接受更高強度的刺激。

只是林佳和也坦言,過去田協也不是沒想到要這麼做,但國外吃、住與語言都是難關,多數選手本身也不太敢跨出去,因此台灣長年來始終難以培養出世界級選手,雖然這幾年慢慢有些選手冒出頭,但怎麼提升到國際水準,確實還有一段路要走。

此外,對於專業教練來說,如果為了培訓國家隊成員長期進駐國訓中心,也等於是要拋家棄子,不少教練也望之卻步,這都是台灣面對單項運動選手專業化訓練的現實難題。

今年3月剛接任國訓中心執行長的前中華成棒代表隊總教練龔榮堂受訪時就表示,以前選手都是學生,教練可以從學校借調,現在的選手與教練都是專業身分,因此接任執行長後已經修改國訓中心規定,開放讓教練與選手帶家眷進入國訓中心同住,希望讓更多專業教練願意進國訓中心指導選手,此外選手也有家人陪伴,家庭照顧好才能無後顧之憂全力投入訓練。

挑戰晉級奧運決賽,「我已經準備好了」
Fill 1
彭名揚雖然是首度參加奧運,但他認為,自己已經準備好,希望能闖進400公尺跨欄決賽,創下台灣選手沒有人做過的創舉。(攝影/鄭宇辰)
彭名揚雖然是首度參加奧運,但他認為,自己已經準備好,希望能闖進400公尺跨欄決賽,創下台灣選手沒有人做過的創舉。(攝影/鄭宇辰)

目前在芎林國中擔任田徑隊教練的彭煥樹,對於兒子在田徑上發光滿是驕傲,「他有那個天賦、有那個實力,只要他肯練、肯做、對自己有信心,成績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

記者問他怎麼沒有鼓勵兒子走上十項全能之路繼承衣缽時,彭煥樹謙虛地說:「我以前是單項不好,加起來好像還可以看,所以就每一項都練;但時代不一樣,拿冠軍只要一項就好,何必這麼累,十項要比別人花上一倍以上的時間,如果時光倒流,我也想只選一項專心練就好。」

不過對於兒子的訓練,他則是完全尊重教練,「我們當父母的就是在背後支持,失落的由我們來鼓勵他;杭州亞運我們夫妻倆就在現場,適時給兒子鼓勵。」彭煥樹說:「終點還沒到之前,誰是冠軍都還不知道。當我們的目標是奧運,而不是亞運時,一時的跌倒都是再次爬起的養分。」

彭名揚在6月初放棄台灣國際田徑公開賽時,仍北上台北為其他選手加油,當時他趁機回林口長庚醫院找隊醫林瀛洲「保養」,他笑說:「林醫師是我的幸運符,每次找他保養後,都能突破個人最佳成績,這次趁著出國前也來沾沾幸運。」對於首次站到奧運舞台,他難掩興奮:

「我希望生涯第一次奧運,能享受突破個人紀錄的那一刻,甚至能站上決賽賽道,做到前人都沒做到的壯舉。」

在彭名揚之前,保持長達22年全國紀錄的陳天文曾在2000年的雪梨奧運晉級準決賽,是台灣選手在400公尺跨欄奧運的最佳成績,彭名揚本屆則把目標定在跑進最後8強決賽,以目前世界排名來看,要達成這個目標必須跑進48秒內。

曾孝生分析,400跨欄看的是速耐力,順暢跨欄後,最後100公尺能不能維持速度,會決定成績好壞,「彭名揚只需要多一點企圖心,全力去拚成績,相信一定有機會。」

「我自認應該屬於大賽型的選手,人愈多我愈亢奮,雖然我知道自己與前面頂尖還有點落差,但到了賽場上,就是要拚盡全力與他們比較一下。」巴黎行之前受訪的彭名揚信心滿滿說:「我已經準備好了。」

不再只是「鐵人彭煥樹的兒子」,彭名揚正在世界田徑場上寫下屬於自己的標記。

巴黎傳真:巴黎彭名揚練習時受傷,負傷站上賽道但未能完賽

站上法蘭西體育場(Stade de France)夢寐以求的紫色奧運賽道,8月5日,彭名揚在400公尺跨欄第一輪最後一組登場,被排在中間的第5道。鳴槍後,彭名揚起跑,但速度並沒有加快,並逐漸慢下來放棄比賽。

賽前彭名揚在練習時,原本積極復原趕上奧運的右膝出現嚴重傷勢──髕骨肌腱斷裂,已經照過MRI檢查,醫療團建議即刻休息、別出賽,但彭名揚仍堅持上場。他說:「經過幾夜長考,努力這麼久就是人站上這個舞台,站在跑道上,賽前大會介紹時,做了一個紳士禮,就是希望跟這個舞台好好感謝一下,也想讓大家看看,台灣田徑也有選手可以達到奧運標準,只是很遺憾真的無法完賽。」

奧運官網的成績上顯示「DNF(未完賽)」,這代表彭名揚有出賽,但沒有完成比賽,假設彭名揚選擇賽前退賽,那將是「DNS(未起跑)」。站在生涯首次登上的奧運田徑場,彭名揚最後慢慢走向賽道上第一個印有五環標誌的欄架,伸出手摸一摸,「跟欄架告別一下,帶著遺憾離開,回去開刀復健。」

今年《報導者》專訪彭名揚時,他就有提到右膝的狀況──當時放棄台灣國際田徑公開賽,並接受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增生治療,就是希望加快復原速度,讓自己恢復到可以比賽的狀況,而代表團醫療長林瀛洲也認為沒問題。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來到巴黎的賽前練習時,彭名揚在跨欄過程中聽到膝蓋出現異聲,確定是肌腱斷裂,最終他選擇上場與跑道欄架暫時告別:「我才26歲,還有4年,把傷養好再來。」

5日稍晚,彭名揚在Threads上寫著:「運動員沒有人想抱傷上場,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名揚會帶著大家的支持捲土重來的⋯⋯先跟賽場告個別。」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13
2024巴黎奧運於8月5日進行男子400公尺跨欄賽事,彭名揚帶傷出賽,最後未能完成比賽(DNF)。(攝影/Martin BERNETTI/AFP)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