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巴黎奧運

評論

陳子軒/台灣「帕運」正名20年,帕運不該只是我們的「勵志A片」
台灣「帕運」正名已20年,但多數人談起帕運仍多關注運動員的勵志故事,而非他們的運動成就。圖為2021年8月27日,在日本舉行的2020東京帕運第三日,巴西隊的多斯桑托斯(Petrucio Ferreira dos Santos,中)以刷新帕運紀錄的10.53秒成績贏得男子100公尺T47級決賽。(攝影/Carmen Mandato/Getty Images)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在巴黎奧運結束後,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簡稱帕運)就將接著登場,自1988年的漢城(今譯「首爾」)奧運之後,已成為國際體壇每四年一度的慣例與盛會。

但若對相關新聞有所關注的朋友,應該多少都有注意到,為什麼同樣的一項運動賽會,台灣稱為「帕運」、中國、香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華人等其他華語社會多稱為「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殘奧)?事實上,台灣也是從2004年才有此正名。之所以稱為帕運,乃是由英文Paralympics而來,而字首"para"就有平行、旁邊之意,也就是與奧運並列之運動會。

台灣之所以在2004年正名「帕運」,主要是因為肢體障礙的前第一夫人吳淑珍率隊出賽雅典帕運前,在台灣身心障礙團體請求之下正名。藉著吳淑珍的高曝光度襯托完美時機,得以推動正確的訴求。

帕運,顛覆大家對身障者被動、局限的觀點

為什麼不該稱「殘奧」?因為語言就是我們建構世界觀的表意工具,殘與不殘,疾與非疾,其實是個人本位經驗出發的。試想,有人天生就僅有一隻手臂,既然從未擁有過,是否仍是我們生命中的殘缺?即便是後天造成,只要坦然面對,何殘之有?何苦以肉身型態的不同,認定他人必是殘疾?既然如此,相較於在多數社會中的有形建設也好、無形制度也好,身心狀態與一般人不同者,確實多半處於「障礙」的客觀狀態,相形之下,「殘」字與多元包容的時代精神就有所扞格。

台灣人口中,約有5%領有身心障礙者手冊,但實際人數必然高於此,過往甚至現在,身心健全者多少以「慈善」、「同情」作為看待他們的眼光。如今,我們應該以更積極、宏觀的方式來看待他們,以消除障礙、確保權益與全面參與的角度出發。台灣帕運正名20年,上述這些概念逐漸滲入台灣人的群體價值觀當中,然而身心障礙者所參與運動賽會,尤其是競爭激烈程度最高的帕運,可能完全顛覆我們對於身障者被動、局限的既有觀點,而這也許是我們在觀賞帕運時最大的收穫。

說起帕運,絕大多數人所想的是,這些身心障礙者克服了多大的困難,才能和我們一樣、甚至比我們更快、更壯。但,我們什麼時候真正關注過他們在帕運的運動成就?

牙買加「閃電」波特成巨星,但你聽過巴西多斯桑托斯嗎?

男子100公尺短跑,亞買加的波特(Usain Bolt)在2009年創下的9秒58屹立不搖;女子100公尺短跑,葛瑞菲斯-喬伊娜(Florence Griffith-Joyner)10秒49更是自1988年屹立至今,雙雙成為人類體能爆發極限的標竿;但我們何時關注、甚至聽曉帕運100公尺紀錄呢?

當然,帕運的各項運動項目中,各自再依個人身心障礙而有多項分類,以田徑為例,就有六大類(視力、智力、腦性麻痺或大腦損傷、截肢或矮小運動員〔站姿〕、肌肉力量不足〔坐姿〕以及肢體歧異運動員),其下再依各自障礙程度不同訂定參賽級別。姑且以所有參加帕運短跑選手的世界紀錄來說,左臂截肢的巴西籍多斯桑托斯(Petrucio Ferreira dos Santos),在T46/47級,就曾跑出10秒29的世界紀錄

除了多斯桑托斯之外,您或許也聽過我們台灣的桌球阿媽盧碧春羽球選手方振宇,但在我們肢體健全者的心目中,這些身心障礙運動員的存在,是不是僅僅成為激勵我們的故事而已呢?

已故的澳洲身障權益倡議者史黛拉.楊(Stella Young),曾在2012年提出、並在2014年一場知名的TED演說後廣為人知的觀點,她認為許許多多身障者的影像(包括運動員),被視為她所稱的「勵志A片」(inspiration porn)。她解釋道,她之所以刻意使用「A片」這個比較強烈的詞,就是目前普遍的熱血敘事方式,將一群人刻意物化、客體化(objectify)之後,另一群人因此獲益。在面對身障者的例子中,多數情況確實將他們物化與客體化,以讓非身障者獲得好處。尤其在帕運中,這些身障運動員,每每可以飛馳而過,或是在輪椅上做著我們常人都難以完成的動作時,更讓我們不得不反視自己,似乎愧對了這副健全的肉身,以他人的故事來激勵自己。

當我們注重的是帕運選手的「故事」,不是他們的運動技巧或成就
Fill 1
2012年8月4日,南非田徑選手佩斯托瑞斯(Oscar Pistorius)在英國倫敦奧林匹克體育場參加2012年倫敦帕運的男子400公尺第1輪預賽。(攝影/Paul Gilham/Getty Images)
2012年8月4日,南非田徑選手佩斯托瑞斯(Oscar Pistorius)在英國倫敦奧林匹克體育場參加2012年倫敦帕運的男子400公尺第1輪預賽。(攝影/Paul Gilham/Getty Images)

聽來或許刺耳,但是史黛拉.楊的提醒在經過10年之後,已是歐美主流媒體對於帕運論述的重要指南。但我們在台灣仍舊熟悉、甚至鼓勵那樣的「勵志」敘事。

當然,那樣的敘事確實有可能為某些身障運動員帶來好處,法國運動社會學家貝爾丹(Yann Beldame)等人的研究就指出,一些身障運動員即便心不甘情不願,但也深知那樣的敘事會為他們帶來更多的關注與贊助,因此在社群媒體上也願意配合演出,以符合主流社會對他們的「期待」。

然而,這樣的敘事角度,也就是我們愈只關注在身障者個人成功的奇聞軼事,愈不需要考量其他使他們居於弱勢的結構因素,一副好像只要個人夠努力,就可以克服所有先天或後天的身心障礙似的。就這樣,這些故事成了我們卸責的最佳藉口。

貝爾丹等人的研究也指出,儘管帕運運動員有各類、各級別的身障,但是愈有肉身與機械一體感的「賽博格」(cyborg)、或是所謂的超級身障者(supercrip)特質的帕運運動員,愈能得到媒體的關注與「民粹主義式」(populist)的熱血敘事。因此,當問到各位所知道的帕運運動員有哪些?南非籍的「刀鋒戰士」佩斯托瑞斯(Oscar Pistorius)無疑會是許多人的共同答案,即便不提他在2013年謀殺女友的戲劇性轉折,他奔跑時腿上那雙高科技的合成義肢,讓他「賽博格」的意象在2012年倫敦奧運與帕運上,成為全球最知名的運動員之一(註)
史上共有16位運動員曾經同時參加過奧運與帕運,佩斯托瑞斯即為其中之一。

在歷屆帕運中,賽博格與超級身障者的田徑與游泳選手是最受主流媒體所青睞的,一來充滿動態的畫面強化了「勵志A片」的元素,另一方面,這也是非身障者普遍從事的運動,因而更能同理他們的體能展現。然而,光譜另一端的腦性麻痺者的地板滾球就難以受到關注,因為視覺上它「不好看」,這項運動的難度與小肢體動作的技巧非腦麻者難以同理,因此難具啟發性。所以我們注重的是帕運選手的「故事」,不是他們運動的技巧或成就。

他們是貨真價實的頂尖運動員、不是勵志A片的演員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Ishiguro Kazuo)的小說《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中,描繪著一群複製人的悲劇宿命──複製人存在的目的就是以自身器官移植給人類,以延續他們肉身。如果我們只聚焦在這些帕運運動員帶給一般人的勵志高潮,那麼他們的存在,不也只是以他們肢體上的不同,換取非身障者存有的情感反應?

再從不同角度思考,肢體健全者何嘗不是「假釋中」的身障者呢?畢竟,我們與身障者之間都只是一個意外的距離而已,這麼說來,何不將身障者視為常態?他們的日常生活能力遠超乎你我的想像。每當我在瘋狂的台北街道上,看到穿梭自如的視障人士,總不免驚嘆他們的「超能力」,但那就是他們的日常,他們既然已能與這社會共處,那我們似乎也沒什麼好為他們大驚小怪的,當他們以義肢飛奔在田徑場、在輪椅上靈活地將乒乓球來來回回、或是拋出滾球準確撞擊目標白球的時候,那都是個人體能極致的展現。

我當然理解,現階段在主流媒體上,能看到帕運的相關轉播與報導,就已經是很大的前進,在這當下還以「勵志A片」來批判這樣的操作,似乎顯得不近人情,但這來自史黛拉.楊的警語總是可以提醒彼此:在巴黎帕運展開時,除了不免俗的帕運運動員勵志故事之外,我們也不妨更關注他們在場上的競技表現;轉播上,對於他們運動技巧的描繪也可更增加──他們是貨真價實的頂尖運動員,而不是勵志A片的演員。

語言與敘事是一個社會種種價值的具體展現,當然也隨著時代而改變,許多不合時宜的詞語、敘事,都應該與時俱進,「原住民」、「新住民」、「身心障礙者」等等都是時代進步累積而來的成果,這些演變過程中的訴求並非動輒得咎的文字獄或是「左膠覺青」的道德高位,而是朝向多元融合的真正躍進。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