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偶爾才見一例梅毒;現在遇過不少國高中生確診。」《報導者》以衛福部公開數據分析,發現青少年淋病與梅毒感染者年齡層加速下移,這不只是醫療問題,更折射出台灣性教育、家庭與社會間的多重裂縫。
限制現職者商調、非現職者遴用、上榜新人轉調,這三條鎖鏈等同把公部門組織管理失能、欠缺人力規劃的成本加諸員工身上,讓機關缺乏誘因改善缺失。作者認為,當公務員能自由遷調、用腳投票,龐大的公務體系才能真正迎來改革。
「ㄅㄚˋㄇㄧㄢˇㄓㄠˇㄨㄛˇ」在歐洲火車站或地鐵站旁的咖啡館、速食店裡,或是台灣人開的餐館,這句「注音」彷彿是行動暗號⋯⋯台灣的大罷免潮是怎麼在海外開始、甚至已擴及四大洲近30國?不同意見者的批評有哪些?
常見醫院要求護理人員跨科或跨病房支援調動,精簡人事成本,卻可能將護理師及病人置於高風險的處境。衛福部近來擬訂「跨科支援指引」,在基層間引發爭論。這是完善保障,還是使跨科支援就地合法?台大醫院工會祕書長邱宇弘提出5項原則建議。
「我跟阿公的關懷並沒有相差太多──那是種從土地長出來的階級意識。」范容瑛的書寫,不但使我們得以較為立體地觀察到「左翼」、「中共」等詞彙,在對內台灣認同升高、對外中國威脅亦升高的此刻,於制度面與非制度面,是如何導致政治犯及其後代,在轉型正義…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