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院會12月20日處理引發爭議的《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下稱《選罷法》)、《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和《財政收支劃分法》(下稱《財劃法》)修正案,前一晚深夜民進黨立委雖破窗闖入議場,但國民黨立委上午以人數優勢清場後,立法院長韓國瑜以如同5月《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法過程進行舉手表決,國民黨與民眾黨立委挾人數優勢下強勢闖關,於午夜12點前完成這三項修正案的三讀立法程序。場外「青鳥」集會要求退回三大惡法,民團則呼籲進行憲法訴訟。
《選罷法》修正案5條條文皆按照國民黨再修正動議通過,提高罷免案提議跟連署門檻;包括罷免案的提議跟連署需再附上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若身分證影本記載資料不明或影印模糊不清,則應予刪除;若偽造、假冒提議或連署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0萬以下罰金。至於「罷免票票數需多於被罷免人當選票數才可成立罷免」的修法,由於該修正案本週一(12月16日)才送出委員會,需經1個月黨團協商冷凍期後才能二、三讀,外界預估會在明年1月21日會期結束前審議。
涉及大法官與憲法法庭運作的《憲訴法》,總共4條修正條文皆按照民眾黨再修正動議通過;大法官人數若有缺額,總統應於二個月內補足提名;明文規定憲法法庭參與評議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10人,且同意違憲宣告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9人。換言之,未來違憲裁判的門檻變得更高。
25年未修的《財劃法》,牽涉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收支劃分;修正案相關條文皆依照國民黨再修正動議通過,通過的條文除了總綱之外都是收入的法條,支出的法條並沒有修正。修法後,直轄市、地方縣(市)及鄉(鎮市)分配到的稅收會增加,而中央政府分配到的稅收則會減少。
立法院20日審查《選罷法》、《憲訴法》和《財劃法》修正案,民進黨數十名立委為阻擋國眾兩黨通過二、三讀,在前一晚立院外民團活動尾聲時,打破窗戶翻入並占領議場,堆疊椅子、反鎖大門試圖阻擋國民黨立委進入。
20日早上9點表定開會時間,國民黨立委兵分多路攻堅,不到20分鐘即突破封鎖進入到議場。10點半左右,國民黨立委更進一步清空主席台上的民進黨立委,過程中發生激烈拉扯與肢體衝突,有多位立委掛彩。立法院長韓國瑜11點40分在國民黨立委人牆保護下,順利進入議場內並宣布開議。
此次議會程序類似今年5月《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通過的情形,二讀投票方式韓國瑜依國民黨要求不用表決器改以舉手表決,針對法條的廣泛討論程序,則讓各黨團派人發言,但僅有民進黨派人發言。《選罷法》所有修正條文在下午2點20分三讀通過,《憲訴法》所有修正條文則在傍晚6點10分通過三讀。由於下午5點18分就通過決議延會至午夜12點,晚上接著繼續審議《財劃法》修正案,直到深夜11點37分三讀通過。
國民黨立委翁曉玲以「確保憲法法庭在審理重大案件時,能夠涵蓋更多元的意見和觀點,避免 削弱裁判的多元性、公正性、專業性和公信力」為由,9月提出《憲法訴訟法》修正草案,將大法官人數「現有總額」修正為以法定總額的15人方式計算,並要求將憲法法庭釋憲判決等的同意門檻,從二分之一改為三分之二。按照其版本草案,大法官人數須至少維持10人以上才能做成判決,但目前有7名大法官任期屆滿,只剩下8名大法官;倘若修法依現行版本通過,立法院又未同意任命新任大法官,未來憲法法庭將無法實質做出任何判決。
國民黨和民眾黨認為,美日韓等國家都有明定大法官作成判決的最低人數,台灣卻沒有規定,恐影響判決的正當性;民進黨則認為,其他國家雖有最低人數,但對於大法官員額出缺都有其他配套,台灣在沒有配套下限制最低人數,只會造成憲法法庭空轉,更以日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被宣告違憲一事,批評國民黨是想訂出違憲法律卻害怕釋憲,才要修法毀憲。
最終三讀通過民眾黨再修正動議的版本:大法官任期屆滿、辭職、免職或死亡,總統必須在2個月內補足提名;憲法法庭參與評議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10人,且同意違憲宣告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9人。修法也明定迴避的大法官超過7人以上時,未迴避大法官應全體參與評議,經四分之三同意做成判決或裁定;未迴避大法官人數低於7人時,不得審理案件。
司法院發出新聞稿表示,新法規定同意違憲宣告之大法官人數必須有9人以上,在大法官人數未補齊之前,將造成極少數即得制約多數的情形;縱大法官缺額全數補足,高門檻之評決人數要求仍易導致審案效率降低,不利於人民基本權利之保障。若憲法法庭無從行使審判權,勢將減損人民尋求救濟之憲法訴訟權利,各機關亦無法透過憲法訴訟解決憲政爭議,斲傷違憲審查制度功能。
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吳明孝解釋,國民黨修法想提高大法官做出判決的人數門檻,但沒有處理好連動的法條,假設大法官面臨判決需要迴避的時候,就會不知道該要用什麼標準來計算人數分母。他強調《憲訴法》是具法學專業的法律,上次修法也是討論了1、2年後才通過,這次也有上百位律師連署、遊行反對修法,代表法學界也認為這是倉促修法。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蘇子喬則指出,參與評議的大法官不得低於10人,同意宣告違憲的人數從翁曉玲的版本10人降為9人,都讓宣判違憲的難度提高;此外又規定人數不足、無法評議時,大法官現有總額過半同意,可以裁定不受理,「可解讀這是刻意凸顯憲法法庭並沒有停擺,依舊可以做出不受理的裁定,這是在野黨滿精巧的修法布局。」
只是綜觀新修的《憲訴法》,蘇子喬擔憂,憲法法庭在現在大法官人數不足下,只剩象徵意義的存在,無法有實質審理作為,幾乎等於癱瘓,民主國家核心的三權分立將出現傾斜,而且逼使總統必須不斷提出大法官人選,直到立法院同意為止。他強調,三讀通過的《憲訴法》版本將是重大的憲政危機,已經侵害到司法權的核心領域,未來若大法官人數不足,憲法法庭的違憲審查機制將暫時被關閉。
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紀和均則認同《憲訴法》需新設人數門檻,才能「避免判決出現歧異」。他說明,歐美各國多設有大法官釋憲的人數門檻,避免因大法官出席人數過低,未出席者事後才提出不同意見。
此外,針對現行7位大法官被提名人人事案遲未過關,是否導致憲法法庭因未達法定門檻而停擺?紀和均認為,憲法法庭是最高司法機關,其決議必須讓各方認同,因此提名方(總統)和審查方(立法院)必須取得共識,例如法國的9名大法官便由總統、參議院、眾議院各提出3人,讓釋憲決議具有公正性。
他仍期待雙方未來協調出彼此都能接受的大法官人選,畢竟「憲法已經講了大法官提名須經立法院同意,那立法院有沒有否決(總統提名人)的權力?」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等人以「近幾次公職人員罷免案屢屢出現相同筆跡之連署,亦有死亡者連署,使提議缺乏代表性,更違反個人資料保護」為由提出《選罷法》修法,草案中將提高罷免連署的門檻,需比照總統、副總統參選連署,附上身分證影本。
另外一案則是提高罷免票門檻,從原本「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屬罷免成立,多加上「同意票數需多於被罷免人當選時之得票數」。
國民黨認為,提高罷免門檻是為了避免惡意罷免,造成政黨仇恨鬥爭;民眾黨支持連署門檻要附上身分證,但不支持提高罷免結果門檻;民進黨則批評,連署要附身分證會增加個資曝光風險從而降低民眾連署意願,選舉投票率又通常高於罷免投票率,要求罷免票數高於當選票數更等同直接沒收罷免權。
最終,連署一案20日依照國民黨再修正動議版本通過,未來罷免連署必須檢附身分證影本,比照總統副總統參選連署。
提高罷免票門檻案,則因為國民黨立委才剛在本週一(12月16日)阻擋民進黨立委進入內政委員會,並以3分鐘迅速通過初審,須經過一個月的協商冷凍期,預計要等到明年1月21日會期結束前才有機會完成二、三讀。
吳明孝認為《選罷法》修正案最大的問題則在於「涉己法案」。他以《憲法增修條文》第8條為例,立法委員如果修法改變自己的報酬跟待遇,必須要等到下一屆立委才能開始實施,就是要避免「自肥」。如果該條文類推適用,應該也要要求立委修法提高罷免門檻後,不能適用在本屆立委身上,如此才有修法正當性。
紀和均表示,「罷免連署需附上身分證影本」是為「技術性」降低罷免成案機率,避免罷免成為政治工具,徒增選務機關的業務量,甚至影響社會穩定。他分析,在2017年《選罷法》上一次修法前,過去必須符合「投票率過半、同意數過半」標準,的確過於嚴格,現行法規僅需25%選民投票的門檻又太低,「有點矯枉過正」。他支持加嚴連署門檻,但也認為,藍白有意二次修法,要求「同意罷免票須高於當選票數」的條文缺乏必要性。
蘇子喬也認為,《選罷法》修法不應該適用這一屆立法委員,否則有違反利益迴避原則的問題。
國民黨立委葉元之等人主張,《財劃法》自1999年修正至今已逾25年未修正,中央釋出財源不敷地方建設需求,導致地方財政自有財源偏低、支出結構僵化與債務負擔沉重等問題,故提出修法。
《財劃法》爭議在於中央和地方的財源分配比例。這次院會原排審3個版本修正草案,分別由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國民黨立委葉元之等人以及民眾黨團提出,調整統籌分配款的比例。財政部曾試算,若依照現制,今年度分配給地方政府的款項共為4,099億元;若採國民黨團版本,中央必須多分配給地方5,777億元,合計共9,876億元;若採民眾黨團版本,則地方將多拿到2,775億、共6,872億元。
最後院會三讀通過的《財劃法》,則是國民黨黨團當天才提出的再修正動議條文──將來的中央、地方稅收變化數字,在立委表決當下尚未經過公開計算和公布。三讀後,財政部發布新聞稿,稱以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相關稅收推估,中央須增加釋出財源3,753億元。
財政部認為,此案通過將嚴重衝擊中央施政能量,恐影響經建發展、社會福利及國防社會安全等施政,另直轄市及縣(市)間之水平分配公式偏重人口及營利事業營業額指標,恐擴大城鄉差距,未符調劑財政盈虛原則;如再加計一般性補助款,部分地方政府獲配財源恐將超過其歲出所需,易造成支出浪費,影響地方財政紀律問題。
國民黨在修法過程中強調,《財劃法》25年未修,讓現行政府財源過度集中於中央,限制地方財政自主,一定要修法;民眾黨則認為在不影響中央財政狀況下,中央仍應分配多一點財源給地方;民進黨則反對這些修法版本,並指若照國民黨版本通過,中央一下子少掉6,000億預算,舉凡國防、長照、交通等重要政策都會受到嚴重影響;民進黨也質疑國民黨版的人口數、土地面積、所得能力、營利事業營業額等各項分配指標權重獨厚特定縣市,對其他縣市不公。
總統賴清德則於21日凌晨在Facebook發文,表示「我們從未反對修財劃法,只要求中央、地方一起參與,讓討論更多元、讓政策更完善」,他指出在民進黨執政後,是透過統籌稅款及補助款等財源挹注地方,自103年度的5,486億,大幅成長到114年度達1兆151億元。
吳明孝認為,《財劃法》修法在三法中最茲事體大,其影響不亞於過去「精省」,「《財劃法》修法只有討論要把中央多少錢搬走,卻沒有討論哪些事情也要搬走,或是誰來做?」,像是長照、國民教育等都是中央負擔的業務,按照現在版本修法通過會「天下大亂」,「中央沒錢卻要做事情,地方有錢但不知道怎麼花,或是沒有能力花。」
紀和均則指出,爭議遠因是自1999年台灣省「精省」後,中央政府與地方縣市長期存在「財務分配不均、職權模糊」問題。
紀和均指出,占中央統籌分配款極大比例的「營業稅」過去屬於「地方稅」,精省後改為中央稅收,往後政壇雖認定此做法只是精省過渡期的暫時之計,豈知「25年來,不管哪一黨執政後都沒有動」,畢竟執政黨都希望中央擁有較多經費。
因此紀和均認為,本次修法有其「目的正當性」,但細節仍需再修正。他舉例,《財劃法》應朝向「六都貢獻多一點」方向實施,加強地方經費後,再要求財源充足的6直轄市撥款挹注其餘各縣、省轄市。關於質疑《財劃法》恐加劇地方貪汙、綁樁的看法,紀和均認為:「那是財政紀律的問題,不是財政規劃的問題,兩者不應混為一談。」
蘇子喬認為,此案在委員會沒有經過實質討論,最後版本是「團進團出」,雖然在《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釋憲案中,大法官認為舉手表決「雖存有瑕疵」、「尚難謂已完全悖離憲法公開透明與討論原則之要求」,但這樣的立法品質很差。
他並強調,《財劃法》已經25年沒修,如果要增加地方財源,那地方也該增加事權,簡單來說,就是不該只討論錢的分配,必須連事權都要一起通盤檢討。
國民黨日前就表明會在20日院會對此三項法案進行二三讀,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等民間團體也號召民眾連續3天抗議,包括18日晚間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以及19日晚間在立法院周遭遊行集會。民團表示,前日有6,000名民眾參與,昨天更有破萬民眾參與。
民團提出5項訴求:1.回復國會合議制之民主秩序,2.退回《選罷法》、《憲法訴訟法》與《財政收支劃分法》三大惡法,3.傅崐萁總召下台,4.藍白莫作傅隨跟班、5.賴總統出面協調。
20日上午,民團也在濟南路上搭建舞台號召民眾集會,下午時段,主辦單位宣布有7,000人到1萬人參與,晚間10點則有超過20,000人,人潮從濟南路溢出滿到教育部跟監察院前,中山南路慢車道也於晚間8點左右就封閉。民眾集會過程和平,不過中午前有發生一波衝突。現場有一位民眾身體不適而坐上救護車離開,救護車離開後,有人開始拉扯立法院外的鐵圍籬並不停高喊「停止開會!」,最後民眾拉走數個鐵圍籬,警民衝突約半小時後結束。下午4點半,立法院中山南路口也有10多名民眾拉扯鐵圍籬與警力發生衝突,濟南路大批群眾聚集後,警方一度封閉慢車道,衝突約20分鐘內結束。
針對20日立法院會三讀結果,經民連等團體於晚間8點召開記者會,經民聯發言人賴中強宣布4項回應,包括:
- 呼籲民進黨團就此修法提出憲法訴訟,聲請暫時處分並請求大法官就憲法法庭的審理規則制定權,做出裁決。
- 請求賴清德總統與卓榮泰院長與公民代表見面,聽取建言,討論憲政體制內,行政權可有的因應。
- 要求藍營重要政治領袖,如蔣萬安、侯友宜、張善政、盧秀燕,就是否支持傅崐萁續任總召表態。
- 12月23日將舉行「冬季青鳥在桃園,濫權立委究責會」,向6位桃園立委究責,並將擴大舉行後續究責會。
多位民進黨立委在議會廣泛討論時輪番上陣砲轟藍白兩黨,賴瑞隆就痛批,一個小時內就拿到《憲訴法》4個國民黨的修正版本、4個民眾黨的修正版本,所有委員都不知道該看哪一個版本,甚至還有送來的修正版本每頁都打叉叉的,代表國民黨跟民眾黨根本不知道法要怎麼修,是品質極低的立法。
立法院挑燈夜戰完成三讀後,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表示,《財劃法》修正案三讀通過後,讓地方有足夠財力可以做好建設工作,不用等中央資源就能照顧人民;《選罷法》修正案三讀後,比照總統副總統參選連署,避免濫罷破壞當選人與人民的四年一度的約定;《憲訴法》修法後,將可以粉碎民進黨濫用憲法法庭的狀況,最後感謝立院院長韓國瑜不畏暴力,讓國會重現陽光。
民眾黨8席立委則是在《財劃法》修正案三讀後全體離席,黨團也未對外發言。
民進黨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國民黨在一天之內通過三大惡法,《選罷法》修正案沒收人民罷免權利,《憲訴法》修正案破壞憲法秩序,《財劃法》修正案掏空中央財政、破壞財政紀律,這三把利刃是台灣的民主政變。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