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童風暴
兒少性剝削犯罪同恐怖攻擊等級──與美國情資合作,台灣的偵查學習和挑戰
打擊無遠弗屆的網路兒少性剝削影像,有賴跨國合作。美國「國家失蹤及被剝削兒童中心」(NCMEC)從2014年與台灣刑事局建立聯繫窗口,提供有助破案的情資。(設計/黃禹禛)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上世紀90年代網際網路興起後,兒少性剝削影像也透過日益進化的加密技術、匿名性、網路交友而全面普及,從地下化的犯罪擴大為不斷增生的市場需求,使愈來愈多未成年兒少落入性犯罪陷阱。專責處理此問題的美國「國家失蹤及受剝削兒童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 Exploited Children, NCMEC),2023年就收到高達3,620萬件兒少性剝削通報,是5年前的2倍。

台灣刑事局在2014年與NCMEC建立通報機制,突破偵辦限制的同時,也凸顯出台灣缺乏一套能完整爬梳、比對兒少性剝削犯罪脈絡的資料庫,現階段僅能處理個案,仍有待喚起更多關注,正視網路兒少性剝削的嚴峻威脅。

你的雙手沾滿鮮血,你的產品正在殺人!」今年(2024)初,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Senate Judiciary Committee)針對網路兒少安全問題舉行的聽證會上,共和黨資深議員
Ranking Member,美國參眾議院委員會裡,最大在野黨的首席議員,擁有制定議程一定權力。
林賽・葛拉漢(Lindsey Graham)面對Facebook創辦人、Meta公司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如此說道。台下響起一片掌聲。

近4小時聽證會中,5位全球最有影響力網路社群平台的執行長:Discord的希特倫(Jason Citron)、Snap的史匹格(Evan Spiegel)、TikTok(抖音海外版)的周受資、X(原Twitter)的雅克里諾(Linda Yaccarino)、Meta的祖克柏,一字排開,接受美國跨黨派參議員猛烈的批判與拷問。

當數十名出席聽證會的家長,激動地舉起孩子生前青春洋溢的照片──他們皆因網路性剝削影像外流,承受不了身心創傷、勒索或霸凌而自殺身亡,面對這個場景,這些當前商業舞台意氣風發的科技業巨頭面若死灰。

「對你們所經歷的一切,我很抱歉,沒有人應該承受你們家人所受的折磨。」祖克柏從座位上站起轉過身來,面對這些平凡的父母說。

Fill 1
2024年1月31日,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針對網路兒少安全問題舉行的聽證會上,Meta公司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向受到網路兒童性虐待和剝削的受害者及其家庭道歉。(攝影/Nathan/REUTERS/達志影像)
2024年1月31日,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針對網路兒少安全問題舉行的聽證會上,Meta公司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向受到網路兒童性虐待和剝削的受害者及其家庭道歉。(攝影/Nathan/REUTERS/達志影像)
網路帶來的世界危機:全球12.6%的兒童成為受害者

這一場聽證會,具體而微凸顯了當前以美國為首,同步擴及全世界的普遍危機:兒少性剝削影像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而大氾濫。

隨著網路在當代社會如空氣和水一般自然融入人類生活,因著匿名的本質與加密技術高度發展,其黑暗面也迅速擴大,網路兒少性剝削影像來到史無前例的高峰。

成人性侵、猥褻兒童甚至嬰兒的影像被錄影上傳分享,甚至即時直播網路性勒索機率更是直線增加,威脅受害者一步步做出更不堪動作甚至要求傷害自己身體。兒少性剝削影像在當代的網路中,已不再僅存於地下世界的扭曲欲望,而是猶如虛擬貨幣般可交換的籌碼,以更大量的極端內容,餵養著持續擴張、沒有底線的市場

從美國與台灣的通報數據,可以窺見這個戕害兒少身心、已構成性犯罪的影像內容,明目張膽地被上傳、下載、複製,網路平台的普及與科技進展更為這股趨勢推波助瀾,不斷擴張到令人難以想像的規模。

2023年,美國專責監控網路兒少性剝削影像的「國家失蹤及被剝削兒童中心」(NCMEC),從科技公司接收到的兒童性剝削影像通報,高達3,620萬件,是5年前(2018年)1,840萬件的2倍。

根據英國愛丁堡大學5月底剛發表的跨國研究,全球有12.6%的兒童──推估有3億人──在過去一年中成為包含文字或影像的網路兒少性剝削受害者,研究報告形容這是一場「兒童性剝削大流行」(a child sexual exploitation pandemic)。史丹福大學監督組織「史丹福網路觀測站」(Stanford Internet Observatory)在2023年底發表的報告更指出,兒少性剝削影像已滲透進當前發展的AI技術資料庫中,為接近癱瘓的網路監管機制投下一顆不確定炸彈。

以美國為首的通報平台,匯集全球網路兒少性剝削資訊樞紐

《報導者》日前跨國訪問NCMEC執行董事珍妮佛・紐曼(Jennifer Newman),她提到,網路兒少性剝削內容的通報數字年年增長的現象十分驚人:

「2023年,我們就收到了超過3,600萬『網路線索』(CyberTipline)通報!這意味著每天平均有8萬到10萬個報告進入我們這裡,其中大部分來自電子服務提供者,包括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Microsoft、Google等美國境內的科技公司。由於他們的用戶群遍布全球,我們因此收到了很多線索,這也是NCMEC成為全球性兒少性剝削舉報熱線的原因。」
她進一步解釋該組織之於全球防範網路兒少性剝削的重要意義:「NCMEC成立於1984年,今年正好是我們40歲生日。我們1998年開始關於防制兒少性剝削的工作,設立網路線索通報機制,公部門和電子服務平台若發現有兒少性剝削內容
包括引誘兒童進行性行為、兒童性騷擾、兒童色情、兒童性旅遊、兒童性販運、未經允許向兒童傳送猥褻素材、誤導的網域、誤導性文字或數位影像等。
就要以此管道通報NCMEC。」

根據美國聯邦法案18 U.S. Code 2258A,網路平台服務提供商在其系統中,若發現明顯的兒童性剝削內容時需向NCMEC報告;如果故意知情不報,則視每月活躍使用者數量,將面臨60萬~100萬美元(約新台幣1,900萬~3,200萬元)的處罰。

由於絕大部分網路社群平台母公司都位在美國,因此受到美國法律規定的通報內容,幾乎涵蓋全球使用者,這使得NCMEC成為所有網路兒少性剝削影像的資料匯集中心,由其過濾出相關內容的網路IP位置,把兒童性犯罪的線索提供給美國各州以及各國執法單位進一步偵辦。

台灣刑事局於2014年開始,與NCMEC建立聯繫窗口,若後者收到兒少性剝削影像通報的來源IP位置為台灣,即會將相關線索直接傳給刑事局的承辦人員。 根據NCMEC歷年的各國網路線索報告(CyberTipline Reports by Country),近年來統計來自台灣的通報數量
  • 2019年33,621件
  • 2020年29,468件
  • 2021年38,316件
  • 2022年72,902件
  • 2023年36,790件
,從2019年的3萬多,到了2022年翻倍成為7萬多,與美國整體不斷上升與氾濫的趨勢一致,直到2023年才又下降。

紐曼解釋通報數量明顯成長現象,背後所代表的意涵:

「當有一張兒童性剝削圖像被人們一遍又一遍地分享,(當被監測到時)每一次分享都會成為一個通報,尤其是若有特定的網路平台公司頻繁向我們舉報時,通報量會變多,但不代表是7萬多個犯罪行為。我們向海外發送的報告是基於美國法律的規定,但辨識人員不一定能正確判斷影像內容是18歲以下兒少,因此實際的偵查仍必須尊重各國警方的判斷。」
Facebook成最大通報來源,執法者憂心「加密訊息」功能讓加害者遁形

然而,理想的制度在現實面前,卻顯得「徒法不能以自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2020年初的「兒童性剝削的地下犯罪世界」系列報導發現,各大公司對於各自平台內兒少性剝削影像的監控與通報標準極不一致,法定通報義務隨著個別公司政策與重視程度在實務面有很大的落差。

2018年來自所有網路平台1,840萬件通報中,Facebook就高達1,200萬件,且全數集中在Messenger此項服務,但這不代表Facebook Messenger對兒少特別危險。根據該公司前資訊安全長史塔莫斯(Alex Stamos)表示,這是因為Facebook內部針對此問題做了最多的監測;反觀擁有雲端儲存空間高市占率的亞馬遜(Amazon)與蘋果(Apple),前者完全不審核上傳或下載內容、後者不審核iCloud裡的照片素材,Snapchat和Yahoo則不審核影片──即使動態影像是構成兒童性剝削最主要的犯罪證據。

根據NCMEC的電子服務平台網路線索報告(CyberTipline Reports by Electronic Service Providers),《報導者》發現近兩年的通報
2022年總通報數3,180萬件,Facebook就占了2,100萬,同一母公司Meta下的Instagram則約500萬,兩者合計占總通報量的82%。2023年總通報數3,500萬,Facebook和Instagram加總超過2,800萬,仍高達總通報量的80%。
中,Facebook仍然高踞首位。2023年Facebook和Instagram高達總通報量的80%,相形之下Google只有4%,TikTok和Twitter(現為X)僅各1.6%,無法反映其全球使用者的龐大影響程度。

雪上加霜的是,Meta在2023年底宣布Messenger將全面實施端對端加密(end-to-end encryption, E2EE)──2016年起用戶可「自行選擇」是否開啟的E2EE,就此成為「預設功能」。「加密訊息」如同雙面刃,只有參與通訊的使用者能讀取訊息,防止駭客入侵、保障用戶個人隱私的同時,也使得相關單位難以監管其中是否有兒少性剝削內容──尤其考量到Messenger是每年通報來源的最大宗。

NCMEC形容Meta公司擴大加密服務,是對「兒童保護的災難性打擊」;英國專責處理組織犯罪的國家機構「國家打擊犯罪調查局」(National Crime Agency, NCA)局長詹姆斯・巴貝奇(James Babbage)也發表聲明表示,「(NCA)對Facebook Messenger全面實施端對端加密,感到極其失望,他們(Meta公司)對於保護社群平台上的孩童負有重責大任,令人難過的是,這將不再可能⋯⋯如今我們在保護兒童免於性侵害與性剝削的角色只會更加困難。」

紐曼接受《報導者》採訪時,也特別強調,加密猶如「設置了一道黑幕」,掩蓋愈來愈嚴重的問題:

「有時當我們談到E2EE對兒童性虐待問題的擔憂時,很容易就被誤解為反對隱私。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可以全力支持隱私權,只是在涉及兒童性虐待時,需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所以我們正在等待實施加密後對於Facebook和其他公司通報的影響,(從中了解)我們是否將不再能看到這些內容?犯罪者現在是否得到了保護,可以繼續性虐待兒童呢?」
透過美方情資,突破台灣警方網路偵辦難題
Fill 1
刑事局國際刑警科副隊長陳思翰(左)與第九大隊第三隊隊長邱承迪分享第一線經驗,指出美方情資能有效突破偵辦網路兒少性剝削案件的難題。(攝影/林彥廷)
刑事局國際刑警科副隊長陳思翰(左)與第九大隊第三隊隊長邱承迪分享第一線經驗,指出美方情資能有效突破偵辦網路兒少性剝削案件的難題。(攝影/林彥廷)

當科技發展(AI)與隱私權(E2EE)為防制兒少性剝削投下不確定的變局,台灣在這場全球性危機中,作為後端的接收情報者,執行的情況是什麼?成效又是如何呢?

刑事局國際刑警科副隊長陳思翰過去服務於刑事局第九大隊時,擔任台灣執法單位與美方的聯絡窗口,他形容往年收到NCMEC的通報量非常多,猶如「大山大海」,有時一個月更超過5,000件,但不代表每個都跟兒童性犯罪有關,其中混雜了許多轉傳的兒少猥褻圖像,或美國辨識人員不熟悉亞洲面孔,傳過來的是成年影像等等,都需要台灣方面再更仔細研判。陳思翰解釋:

「他們會初步分級,E最緊急(Emergency),接下來是2E和Average(普通)。E表示影片內容是最近上傳且一瞬間突然很多分享,可能裡面的小孩正在我們國內受侵害,需要急迫處理;如果只是台灣人轉傳國外圖像,就會被列為普通。如果列為2E或E的話,我們這邊就會加快程序。」

他在第九大隊任內最後一個經手的案件,即是NCMEC於2021年2月16日通報刑事局,「告知我國境內之人使用之Google雲端硬碟中存有兒童猥褻行為照片」,得以使警方破獲雲林國小代課老師劉瑞榮猥褻與拍攝3名未成年女童。

「這個機制的好處是,已經有個具體的線索,可以讓警方與檢察官加快處理程序,否則我們前端的偵查可能要花很多時間臥底或者去搜尋,加上現在網路犯罪很多都是在境外,可能有一些技術可以閃避調查,你根本不知道他在哪裡,調查期程可能很長、可能沒結果。這種(NCMEC情資)反而會很具體,可以聚焦台灣的涉嫌人,包括IP以及Facebook的所有資料都給。若顛倒過來,如果我們同事先去Facebook發掘可疑的帳號,再向Facebook(Meta公司)調資料回來,可能離案件發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刑事局第九大隊第三隊隊長邱承迪指出,加上排山倒海的詐欺案、黃牛票、假訊息等⋯⋯各個案件互相壓縮、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台灣刑事單位基本上沒有量能主動投注在難以掌握線索的網路兒少性剝削案件;但只要是NCMEC提供的情資,往往能夠突破偵辦與證據的層層障礙,將隱藏在網路後面的犯嫌繩之以法。

近年透過NCMEC突破的案件,除了2021年雲林國小代課老師案,另一起代表性案件是一位薩克斯風手顧承恩(原名顧志杰)在Facebook假扮韓團粉絲,以此身分誘拍未成年少女裸照。此案為NCMEC接獲Facebook公司通報,其ID「傳輸大量兒童性剝削數位相片及影片而遭到警示」,台灣警方進而查獲顧男8G容量隨身碟內共有48人受害,2022年判決8年6月定讞

縱觀近年案件,從司法院公開判決書系統中,可看到已起訴並判刑者中,上傳及轉貼兒少性猥褻照片及影像的有張岳勝劉祖安;涉及誘拍或猥褻及拍攝兒少性影像的有徐偉鈞曾文隆黃書擎許志豪吳致鴻、南非籍阮明同(Rankin Milton Glenn)等人。但礙於保護受害者隱私以及案件的敏感程度等種種考量,刑事單位通常不會像破獲大案般大張旗鼓廣發新聞稿,因此許多犯行手法、規模與程度都尚未為國人知悉。

歐美視兒少性剝削等同恐怖攻擊,台灣尚需傾全力關注
Fill 1
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國土安全部兒童剝削調查部門的受害者識別實驗室(Victim Identification Lab)內,一名電腦影像分析師正在透過影像審視案件線索。(攝影/Jacquelyn Martin/AP Photo/達志影像)
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國土安全部兒童剝削調查部門的受害者識別實驗室(Victim Identification Lab)內,一名電腦影像分析師正在透過影像審視案件線索。(攝影/Jacquelyn Martin/AP Photo/達志影像)

另一方面,從第一線辦案人員的經驗中,台灣相較美方高規格的重視,仍停留在一件件個案的層次,缺乏一套完整的資料庫,難以爬梳、比對出整體的脈絡。

「老美很早就設計出一套圖像資料庫(PhotoDNA),將同類型的網路兒少性剝削資料凝聚起來,研判與認證哪些影片是有問題的,並結合自動搜尋的軟體,甚至還可以辨識加害人與被害人的身分;當捉了一批新的犯嫌,他電腦裡又存有其他檔案,讓這個資料庫一直變多,成為未來辦案線索的根據,那就是一個正循環的『資料庫自我充實』,他們很多精神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陳思翰強調。

身為台灣唯一接受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訓練,操作FBI授權之「兒少被害影像辨識系統」的高雄市婦幼警察隊警務員謝勝隆強調,歐美國家都將兒少性剝削相關內容視同「恐怖攻擊」等級的犯罪,因此花費專責人力、物力實施打擊,也建立後端的支持系統。

他是目前台灣在打擊網路兒少性剝削犯罪上,與國際保持密切合作與聯繫的關鍵節點,包括2017年8月,逮捕被美國FBI列為全球百大散布兒童性剝削影像的兩名男子何易龍、温嶔諭(2019年新北地院皆判兩人緩刑);2023年,他則接獲總部位於澳洲布里斯本(Brisbane)、昆士蘭警察局專責打擊兒少性剝削的辦案小組Task Force Argos通報,暗網中疑似有台灣孩童受害,此一情資使辦案人員得以掌握權自立案共犯梁恩睿身分,進行後續的拘捕與起訴。 「有時候很多人會問說,勝隆,為什麼只是一些(兒少性剝削)圖片、影片持有都不行?可是反過來想,這些性剝削內容裡面的孩子,實際上是一個活生生的被害人,允許持有就代表有孩子被害,才有這些內容的產出 。美方研究調查發現,持有跟散布這些性剝削內容的人中,大概5到6成左右可能實質上會對孩子有實體的性侵跟猥褻等侵害行為所以美方會把它等同911恐怖攻擊,把兒少性剝削獨立成一個專責的議題,關注、研究、調查,」相較於此,台灣的重視程度並沒有這麼高,謝勝隆總結:

「光靠警察、社工,力量是有限的,這個議題影響深遠,需要傾全國之力一同關注。」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