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柯昀青/直視你我身上的肥胖恐懼──讀《懼胖社會》
我們早已知道「苗條才是王道,肥胖就是醜陋」的觀點完全是父權體制結合資本主義所生的產物,但為何許許多多的人永遠都還是在減肥?我們為何如此懼怕、憎惡肥胖?(攝影/Claudia Alba/Europa Press via AP)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多吃一點呀。」「我不要,我要減肥。」「你這樣還肥啊?」「對啊!」 「講話的都給我出列!」 ──《報告班長5:女兵報到》(1997年)

我出生在台灣1980、90年代交際,整個童年的影音娛樂不脫電視機、收音機、DOS電玩,跟現代小孩早已無人熟識的錄影帶。從小就是「電視兒童」的我,正好跟上了自1980年代興起的軍教喜劇浪潮,也在電視上轉台之間斷斷續續看完了幾部《報告班長》。儘管我個人對於軍事片一向興致缺缺,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前述這段對白仍不時會在我腦海中浮現,至今依舊。

在這個片段中,由天心飾演的女兵為另一名女兵夾菜,但身形削瘦的女兵漠然地拒絕,說要減肥。隔壁女兵驚呼:「你這樣還肥啊?」夾菜的天心則同理地說:「對呀!」在下一個畫面中,遭到班長懲罰的三人手中拿著空空如也的餐盤,重演這段「違規對話」:第一人在空氣中夾菜給第二人,第二人以減肥為名拒絕,第三人驚訝評論,第二人同聲附和。一遍又一遍。我對片中的其他劇情毫無印象,但這三名女兵遭到懲罰的畫面與那幾句對白,卻在我心中揮之不去──我不吃,我要減肥。

但為什麼?為什麼我們要減肥?
活在2024年的我們,早已透過女性主義陣營的長年努力,知道「苗條才是王道,肥胖就是醜陋」的觀點完全是個父權體制結合資本主義所生的產物。透過科技與社會研究的批判視角,我們已經知道肥胖身體的醫療化、病理化與看似客觀的肥胖「科學」指標(例如BMI)可能帶來更多問題(註)
詳可參我的碩士論文:柯昀青(2016),《胖小孩,誰之過?兒童肥胖的國家治理與階級化的健康親職》,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當有研究指出,肥胖是個與既有社會不平等(例如貧窮、種族、國族)緊密相連的狀態,我們可能已經不感到意外。你我甚至可能早已聽聞,醫療與公衛實證研究開始質疑所謂「健康生活方式介入」的成效,而透過手術減肥的人往往被迫面臨比穩定維持肥胖狀態還要更嚴峻的生理、心理與死亡風險。但更關鍵的問題在於: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卻還是一意孤行?為什麼我、《懼胖社會》作者凱特・曼恩(Kate Manne)與世上許許多多的人,永遠都還是在減肥?
因為有人說,胖子比較不健康,比較懶惰,比較沒紀律,比較愚蠢,比較沒遠見,比較自私,而且,胖子還比較沒吸引力。因為這些「有人說」,你我開始想方設法,要避開油炸、精緻、高糖高油高鹽、高GI等「不健康」食物,要過午不食,要執行「168
指一天只進食8小時,其餘16小時不進食,只能飲用無熱量的水、咖啡或茶飲。
」或「231
又稱一天一餐斷食法,指每天只有1小時能進食,其他23小時不進食,只能飲用無熱量的水、咖啡或茶飲。
」,要生酮飲食、地中海飲食、邁阿密飲食,以及所有名稱各異但概念雷同的節食計畫。因為這些「有人說」,你我對於肥胖感到深深的懼怕、焦慮、鄙夷、厭惡──而且為了能夠徹底地與肥胖劃清界線,我們甚至不惜參與或主動發起各種貶低肥胖身體的行動,包括懼怕、焦慮、鄙夷、厭惡變胖的我們自己。

這種普遍存在、極度有害的強力壓迫形式,正是曼恩所說的肥胖恐懼(Fatphobia),也就是本書的核心主軸。肥胖恐懼既是一種結構性、物質性的現象,也是一種精神性、道德性的控訴,它把擁有肥胖身體的人劃分到另一個迥異的世界,做出一系列差別化的評價與對待,可能是言語玩笑,可能是聘僱行為,可能是空間設計,也可能是學術研究、醫療服務或社會政策。而這些林林總總大大小小的差別化措施,將進一步讓這個社會(包括活在這個社會中的你跟我)對於肥胖的恐懼與憎惡持續增生。

直視肥胖恐懼:面對它、分析它、質疑它、解構它

本書是曼恩繼《不只是厭女》《厭女的資格》之後所推出的第三本著作。如果是已經讀過前作的讀者,相信都不會忘記曼恩的獨特書寫模式:她總能在個人生命經驗與社會現象分析之間流暢地來回穿梭,以小見大,但又不忘以大見小。在《懼胖社會》中,曼恩也依然展現了這種卓越的鋪陳與分析能力,既能引領我們穿越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哲學思辨,又能帶我們走過艱澀難讀的醫療實證文獻,時而盤點幾百年前的肥滿身形,時而分析當代時尚文化中對黑人女性身體的不當文化挪用 。

《懼胖社會:為何人人對肥胖感到恐慌?體重羞恥的文化如何形成,肥胖歧視如何與各種歧視交織並形成壓迫》,凱特.曼恩(Kate Manne)著,柯昀青譯,麥田出版
《懼胖社會:為何人人對肥胖感到恐慌?體重羞恥的文化如何形成,肥胖歧視如何與各種歧視交織並形成壓迫》,凱特.曼恩(Kate Manne)著,柯昀青譯,麥田出版

不過,除去這些精采分析,本書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最令人格外惶恐的特色,莫過於曼恩在書中極其大量的自我揭露、自我剖析、自我反省──她坦承因為擔心自己太胖,而婉拒《不只是厭女》的實體打書活動;她分享自己年輕時的性狂野時期以及那段期間所遭受的羞辱與挫敗;她赤裸地書寫了自己的極度極端節食經驗與減肥藥物,然後尖銳地、大膽地向讀者自白:「我感覺我有必要告訴你⋯⋯我根本就是節食文化的共犯,儘管我嘴上不斷高談著要抵抗父權體制所帶來的箝制。」

在這本以恐懼為題的書中,曼恩選擇了常人與我可能都會感到恐懼、因而卻步的書寫策略:她選擇直視自身的肥胖恐懼,面對它、分析它、質疑它、解構它,她試著在此過程中,一吋一吋地鬆開這件束縛住她的身體與心靈的束身衣。

現在,曼恩要向翻開這本書的你發出邀請。讓我們一起凝視這個社會與自身的肥胖恐懼,讓我們試著一起解構它,共同打造一個你、我、那三名女兵都不再需要高聲大喊「我不吃,我要減肥」的世界。

(編按:本文作者為《懼胖社會》一書譯者,文章由麥田出版提供。)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