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烏干達外籍生在2019年11月被中州科技大學招生來台後,中州無法達成獎學金、英語教學與協助媒合學用相符的工作等承諾,讓學生被迫為償還債務,淪為廉價學工,長達2年的時間。
經數月調查,《報導者》在1月10日刊出《綁債.黑工.留學陷阱──失控的高教技職國際招生》調查報導後,輿論的關注促使教育部、勞動部、彰化地檢署以及移民署等單位採取行動,其中彰化地檢將學校與仲介等相關人,依涉嫌違反《人口販運防制法》、《刑法》詐欺罪、《就業服務法》等條例,展開調查。過去2個月,《報導者》持續追蹤事情的發展,以及留下來的烏干達外籍生在台的下一步。
1月21日星期五上午9點40分左右,5輛車急駛進入中州科大的校門。車內十多位包括檢察官、警察、移民署專勤隊的檢調人員,大陣仗進入中州科大校園,他們手持法院發出的搜索令,進入國際交流中心、校長室與副校長室等地點,帶走相關證物。
2019年來台的16位烏干達學生中,有1位已在2020年放棄求學,先行回國;另一位在《報導者》文章中的主角Collines(中文名為柯木吉),幾經波折,先行轉學至靜宜大學;其餘14位學生則在過去2個月,完整經歷了台灣檢警調查的過程。
已順利轉學、不擔心中州報復,在《報導者》系列文章中唯一對外公開自己身分的Collines,是此次協助同伴與檢警溝通的重要窗口。他憶起1月21日當天檢調單位到中州時,即便口譯人員向學生們解釋檢調將學生們帶離學校的原因,面對大批執法者突如其來的動作,Collines說:「有的學生還以為移民署要將他們遣返出境,相當害怕。」
從1月10日到1月21日檢調入校調查,以及1月16日到2月底學生被安置的這兩段時間,烏干達外籍生的異國求學之路仍充滿各種不確定。前一段時間是擔心被學校報復,而當移民署將學生們自學校抽離、安置後,學生們則是面對全然陌生的調查過程。
之前因擔心被學校或仲介秋後算帳而得匿名或化名的學生,在經過《報導者》與後續媒體跟進關注後,這次較為放心,決定以真名受訪。
中州科大的烏干達外籍生Esther(中文名為易茹葦)說,去年受訪時,因為住在中州科大提供的宿舍,打工的工廠都是經由學校媒合,害怕因此失去工作、害怕被趕出宿舍、被校方報復,當時決定匿名。
她沒有想過這個事情被《報導者》揭露後,會引起這麼大的迴響。綁著雷鬼頭的Esther是這群外籍生裡年紀最長的大姊姊,30歲的她已經在烏干達完成了大學學歷。中州科大2019年在烏干達招募學生時向她承諾,到台灣註冊學籍之後,未來會安排她就讀碩士課程。但是2年過去,她不但沒有進入碩士班就讀、被迫讀了2年大學課程,拿不到獎學金的她跟所有烏干達學生一樣,欠下大筆學債,她也被迫進入學校安排的工廠裡打黑工、超時工作,成為血汗學工。
調查報導1月10日刊出後,包括Esther在內,14位外籍生的血汗學工生活被社會注意。當時教育部雖然立即發出行政命令,判定中州科大涉及重大違失,並去函中州,要求即日起不得招收境外生,但當時檢調尚未動作。
那幾天,有部分學生開始受到校方的「強烈關注」。
今年24歲、身材瘦小的烏干達外籍生Grace(中文名為葛納牡)說,1月14日那天,一位陌生女士來到她的宿舍內,表明要幫她禱告。Grace說,過往宿舍不讓朋友進來探訪她,卻讓這位學校派來的人直接接觸她,帶著飲料進到她的房間,以懇求的方式要Grace進食,但Grace從未見過這位女士。同一天,校方透過中間人表示,只要Grace不再接觸媒體、不再說中州科大的壞話,她就可以拿到8,000元。
Grace說,當時她相當害怕,來台2年,多數時間只與學校裡的仲介、工廠裡的主管互動的她,沒有機會融入台灣社會,更不熟悉台灣法律制度,更不知道拒絕學校之後,會有什麼後果,「但我不想跟學校私下和解,」她說。
Grace前往警局報案,警方將案子通知彰化地檢跟教育部等單位後,在1月16日凌晨,Grace就被安排到一處安全住所暫居,離開中州科大的宿舍。
1月21日,由彰化地檢署領軍的聯合稽查小組進入中州科大,將所有烏干達外籍生帶離學校,14位烏干達學生集體被移民署安置在南投住所的這段時間,檢察官日以繼夜輪流跟學生面談、採證,每次面談都長達數小時,有時學生要重複表述多次,而他們如履薄冰,最在乎的是之後是否能留在台灣求學。
他們在這裡經歷了農曆春節,雖然住所有提供三餐與飲水,但這段時間不能擅自離開,也不能接受媒體採訪。學生說,理解這些限制是為了保護他們不受校方打擾,其中也有身心出狀況的學生,在移民署的安排下前往醫院就診。
1月27日,檢察官依涉嫌違反《人口販運防制法》、《刑法》詐欺罪及《就業服務法》相關條例,聲押人力仲介藍素鈴獲准,中州科大柴姓副校長以30萬元交保,另名中州科大楊姓前行政助理5萬元交保,國際交流中心主任及組長限制住居。
一位承辦相關案件的知情人士,以不具名的方式告訴《報導者》,雖然案件仍在調查中,但有不少證據都符合構成「人口販運」的要件,調查單位很有可能讓這起外籍學工的案件,成為台灣第一件因為不當招收外籍學生,而被以《人口販運防制法》起訴的案件。
至於《報導者》調查內容中,包括「望隼科技」等透過人力派遣公司、超時雇用烏干達學工的企業,該知情人士也指出,勞動部也已協助檢調單位調查,有可能會就超時工作的部分,祭出6萬到30萬罰鍰的行政處罰。
相關人等遭到羈押與懲處的新聞,傳到烏干達外籍生耳裡,他們並沒有太多喜悅。「我揭發這些事情的目的不是要誰去坐牢,我只是希望我們的生活可以獲得改善,可以好好讀書,」Collines說。
現年24歲、熱愛足球的Jay(中文名為南希菈),2020年接受學校的安排在CNC工廠工作,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量讓他的雙膝受傷、腫大,一度連行走都有困難。至今,Jay都無法重拾他熱愛的足球運動。相對檢調懲處多位學校的高層,Jay更在乎的是自己跟其他烏干達外籍生是否可以順利離開中州科大,前往合適的學校讀書,完成他們2年多前來台灣的夢想。
「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無慮的讀書時,正義才真正得到伸張,」Jay說。
為了讓學生們在寒假結束後可以接續學業,教育部在農曆過年以前,發給14位學生一份文件。按照學生原本就讀的科系,這份文件列出了有意願接收烏干達外籍生的學校,讓學生們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填上志願。
另外,文件中教育部以中、英文並陳的文字,向學生承諾,中州科大在教育部的監督之下,會將過往2年的學雜費、住宿費返還學生。中州科大必須負責學生接下來一年半在台灣的學費跟宿舍費用,還要給予每位學生每個月6,358元的生活費用。
Collines收到這份文件時相當興奮,這段時間,他代表所有烏干達外籍生跟教育部協調,如今重擔可以卸下。年初,當時仍在中州科大的14位烏干達外籍生1月向教育部遞出連署陳情信、要求教育部協助轉學時,Collines已經轉學至台中靜宜大學、沒有參與連署,因此他沒有被列在補償名單內,但他並不在意。(更新:教育部在2月底將14位外籍生繳交給中州科大的學費與住宿費追討回來之後,3月4日也幫Collines向中州科大追討了新台幣8萬多元的學費與住宿費。)
「雖然這一切還沒結束,但是我們離終點應該不遠了(Although this is not the end, but it’s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Collines說。
2月14日,14位外籍生離開安置地,暫時被收留在靜宜大學宿舍。2月18日,教育部人員與十多位轉學目標學校的代表來到靜宜大學,一對一跟14位學生面談,確定了外籍生們未來的落腳處。
14位烏干達外籍生裡,只有Grace決定不繼續在台灣完成學業,她希望離開台灣、回到烏干達,「經過這2年的遭遇,我不知道去下一間學校會發生什麼事。」2年來巨大的壓力下,讓Grace對自己的環境與遇到的人、事、物缺乏信任,身心狀況不佳,多次跟我們表示她想要盡快啟程回國,想跟家人相聚。
教育部得知她的意願後,著手安排中州科大返還2年的學費與住宿費給Grace,讓她盡快踏上返鄉之途。而其他13位學生,則準備另一趟在台留學的新旅程。
2月20日,13位烏干達外籍生暫居在靜宜大學的最後一天,大家準備各奔東西,赴新的學校報到。Collines在這一天找了所有的學生,在學校的咖啡廳辦了一個惜別餐會。《報導者》也參與了這個難得的聚會。
除了一位因故沒有到場的學生之外,包含Collines在內,烏干達外籍生全部出席了這場聚會。Collines充當主持人,讓一位又一位的外籍生輪流發言。有人提到過往無日無夜在工廠為了還債工作的過往時,流下了眼淚;有的人提到未來可能有更好的生活、終於可以好好讀書時,大家互相鼓勵。
選擇前往明新科技大學就讀機械工程系三年級的Jay說,現在他不再需要擔心任何負債,他還會有一些多餘的錢跟生活費可以運用。他計劃用接下來的時間,把過去2年的課業補齊。
Jay的家庭經濟狀況不好,他不希望讓父母擔心,來台後並未詳細回報自己在台的遭遇。「這兩天我打算打電話給他們,全部都跟他們說,他們應該會很驚訝,」Jay露出難得的笑容。
大多數在中州就讀的烏干達外籍生,都像Jay一樣,無法跟家人坦白自己在台灣的狀況。
原本後悔來台灣的烏干達外籍生,再度拾起對台灣的希望。
準備前往亞洲大學就讀社會心理學碩士課程的Esther也說,報導刊出以前,她早已失去改變自己人生的希望,只求努力工作還債,4年後逃離這個血汗學工地獄,離開台灣。
Esther沒有想過已經無望的人生有可能被翻轉,「This is magical !(這一切很神奇!)」
「我Google翻譯了每一則在(《報導者》)新聞貼文下所有的留言,看到台灣人這麼關心我們,我很感動。」
Esther說,之前若有烏干達朋友想要來台灣讀書,她會強烈阻止他們前來。但是現在她會跟朋友詳細說明,雖然自己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每個國家都有好人跟壞人,她運氣不好,遇到壞人。
轉學到靜宜大學卻被中州科大追殺的Collines說,經過這些風波,更讓他相信自己沒有選錯國家留學。「台灣重視人權,所以社會、媒體還有檢調單位才會幫助我們,」Collines說自己未來會是台灣的宣傳大使,因為他看到正義在台灣獲得實踐。
Esther說,她進到亞洲大學研究所之後,除了要認真讀書,補足自己失去的兩年外,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在寒暑假到台灣各地的特色咖啡廳自拍、打卡,享受留學生活。「我不想錯過台灣的一切,」Esther說。
來了台灣超過2年的時間,烏干達外籍生的生活都是在夜班工廠還有中文教學的課堂中渡過,他們沒有時間旅遊、放鬆、交朋友。現在,他們終於可以做一位國際學生留學外國時,會做的事情。
嚮往大自然的Jay,希望遊覽花蓮太魯閣跟宜蘭外澳的海灘,「以前沒有錢,每天都吃50元的蛋包飯。我現在想要嚐嚐台灣的美食,我想試試看臭豆腐,」Jay聽說台灣美食很有名,他很期待。
活潑外向的David說,這2年都沒有交到什麼台灣朋友,雖然他知道台灣人比較害羞,但是他希望可以跟台灣人做朋友,並好好學中文。他的目標是在大學畢業之前,可以有流利的中文能力。完成學業回到烏干達之後,他除了想要學以致用,也希望可以從台灣進口CNC車床等機器回烏干達,好好發揮他在台灣建立的人脈跟友誼。
Esther計畫在台灣讀完研究所之後,回到烏干達,目標是進入聯合國的組織工作。她一直對青年社群很有興趣,希望在台灣學習社會心理學,回到烏干達幫助年輕世代。
惜別餐會最後,學生們圍成一圈唱起歌、向彼此道別。
「我從來沒有看過這些人臉上都帶著笑容,他們好開心!」Collines說,對於幫助過他們的人,千言萬語抵不過一句:「謝謝你們。」
教育部2月18日在靜宜大學舉辦烏干達外籍生轉學座談會,邀請了包括亞洲大學、萬能科技大學、明新科技大學、僑光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等5間學校的代表到場跟外籍生面談。其中13名學生決定了轉學的地點,1位預計返國不繼續在台灣就學。
學生轉入科系如為相關科系,原已修讀的學分得以全部抵免。另外,學生轉學到校的課程以加強華語文課程學習為主,但若轉學目的學校能提供全英語教學、隨堂翻譯或課後輔導等配套措施,則可提供學習專業課程。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