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傳真》

謝三泰/簡化的儀式與不變的人情風景──澎湖西嶼「輪普」印象與變遷
小池角關帝廟,攝於2024年8月22日。(攝影/謝三泰)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高中時期,學校的同學們來自澎湖6個不同鄉鎮市,因而讓出生在馬公市郊的我,開啟了對其他鄉鎮的了解。

每年暑假逢農曆7月(俗稱鬼月),家住西嶼的同學紛紛邀請三五同窗好友,一起去西嶼吃普渡。各宮廟的普渡一連數天統稱「輪普
即輪流普渡。澎湖縣西嶼鄉的11個村莊,每年農曆7月13日到7月24日,會在各村莊輪流舉辦普渡儀式。
」,輪普期間天天大啖美食,當年尚處於物資匱乏的年代,平日除了海鮮,鮮少有機會吃到肉類,趁著普渡之際可以大口大口地嚐盡豬肉、雞肉等「奢侈品」,讓年少的我對輪普這個宗教活動留下深刻印象。
Fill 1
小池角關帝廟放路燈、放水燈,攝於2024年8月21日。(攝影/謝三泰)
小池角關帝廟放路燈、放水燈,攝於2024年8月21日。(攝影/謝三泰)
Fill 1
小池角關帝廟,攝於2024年8月22日。(攝影/謝三泰)
小池角關帝廟,攝於2024年8月22日。(攝影/謝三泰)
Fill 1
大池角西林寺普渡,攝於2024年8月21日。(攝影/謝三泰)
大池角西林寺普渡,攝於2024年8月21日。(攝影/謝三泰)

當然,輪普並非西嶼特有,鬼月裡澎湖各大小不同島嶼,幾乎天天都有普渡,此起彼落,家家戶戶都會備好親自料理的整桌食物,敬完鬼神之後,邀請親朋好友一起共饗。

普渡幾乎是澎湖的全民運動,日期通常由地方宮廟擲筊讓神明決定,只有西嶼的11個村落,各宮廟默契地錯開彼此的普渡時間。輪普的排程,井然有序且系統化地進行,讓西嶼的輪普無論在時間或是規模,都比澎湖其他鄉鎮更大、更久。

Fill 1
外垵村溫王宮放路燈、放水燈,攝於2024年8月22日。(攝影/謝三泰)
外垵村溫王宮放路燈、放水燈,攝於2024年8月22日。(攝影/謝三泰)
Fill 1
內垵村內塹宮放路燈、放水燈,攝於2024年8月23日。(攝影/謝三泰)
內垵村內塹宮放路燈、放水燈,攝於2024年8月23日。(攝影/謝三泰)
Fill 1
外垵村溫王宮放路燈、放水燈,攝於2024年8月22日。(攝影/謝三泰)
外垵村溫王宮放路燈、放水燈,攝於2024年8月22日。(攝影/謝三泰)
Fill 1
外垵村溫王宮放路燈、放水燈,攝於2024年8月22日。(攝影/謝三泰)
外垵村溫王宮放路燈、放水燈,攝於2024年8月22日。(攝影/謝三泰)
Fill 1
外垵村溫王宮放路燈、放水燈,攝於2024年8月22日。(攝影/謝三泰)
外垵村溫王宮放路燈、放水燈,攝於2024年8月22日。(攝影/謝三泰)

今年(2024),我首次在輪普期間前往西嶼拍攝,一邊喚回年少時的記憶,一邊也想感受現今的輪普和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我感受到最大的變化來自於桌上的供品。過去這些供品多半是具有傳統風味與手藝的豐盛料理,如今卻大多被超商食品所取代。而祭拜儀式的流程也隨著時代變遷進行了調整,例如普渡前一天,須先向宮廟的五營進行放路燈、放水燈的儀式,以前幾乎都是步行完成,如今則多數改為機車代步。普渡當天,廟前除了擺放著大豬公級的供品外,過去必定會由傳統的歌仔戲實際演出,如今許多宮廟則以簡易銀幕播放老舊的影片,或是以卡拉OK伴唱取而代之。

雖然整個輪普的供品和儀式流程簡化了許多,但令人欣慰的是,普渡時依然能見到許多旅外的澎湖年輕人特別返鄉共襄盛舉。而留守的當地居民,也會暫時放下出海捕魚的工作,趁著普渡之際與年久未見的老朋友敘舊、話家常聊是非,彼此交換訊息、聯絡感情。普渡也成為了人與人之間情感連結的重要時刻,這是都市裡難以見到的人情景象,也是多年來始終不變的事。

而最令人擔憂的是,儘管儀式仍在、情感不變,人口老化的問題卻日益嚴重。以往各村落的普渡場面都極為盛大,但近年隨著人口的流失與遷徙,現場祭拜的供桌也逐漸減少。人口老化和往都市遷移的趨勢,是澎湖宗教文化能否順利傳承的一大隱憂。

Fill 1
內垵村內塹宮放路燈、放水燈,攝於2024年8月23日。(攝影/謝三泰)
內垵村內塹宮放路燈、放水燈,攝於2024年8月23日。(攝影/謝三泰)
Fill 1
內垵村內塹宮放路燈、放水燈,攝於2024年8月23日。(攝影/謝三泰)
內垵村內塹宮放路燈、放水燈,攝於2024年8月23日。(攝影/謝三泰)
Fill 1
赤馬村赤樊桃殿放路燈、放水燈、鬧庭,攝於2024年8月24日。(攝影/謝三泰)
赤馬村赤樊桃殿放路燈、放水燈、鬧庭,攝於2024年8月24日。(攝影/謝三泰)
Fill 1
外垵村溫王宮犒軍,攝於2024年8月24日。(攝影/謝三泰)
外垵村溫王宮犒軍,攝於2024年8月24日。(攝影/謝三泰)
Fill 1
內垵村內塹宮普渡,攝於2024年8月24日。(攝影/謝三泰)
內垵村內塹宮普渡,攝於2024年8月24日。(攝影/謝三泰)
【歡迎影像專題投稿及提案】 請來信[email protected],若經採用將給予稿費或專案執行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