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傳真〉
1884至1885年間,清法戰爭砲火連延至基隆二沙灣一帶,造成眾多清兵、法軍的傷亡。為了紀念並安葬這些於戰爭中犧牲的將士,當地居民將兩方分別安葬至相隔僅300公尺的「民族英雄墓」與「法國公墓」 ( 現清法戰爭紀念園區 ) ,即便已經歷清朝、日治及國民政府時期,至今仍保存完好。 自2007年開始,由當地正砂社區發起的大沙灣文化祭,於每年農曆7月4日舉辦法國公墓的普渡儀式,告慰離鄉背井、客死異鄉的外國英靈。儀式中除了人性化地替外國好兄弟準備家鄉味法國麵包、紅酒、外幣紙鈔等供品之外,會由居民扮演的清法士兵、慈禧太后、劉銘傳與孤拔將軍(Amédée Courbet)等角色,加入祭典科儀,融入了道教「輪迴」的觀念,邀請法師誦經、繞園捻香灑淨,成為一大亮點。
農曆7月在各個宗教裡有「慈悲月」一說,跨越國籍的普渡儀式無非也體現了基隆中元祭悲天憫人的情懷。儀式最後,扮演清法士兵的居民焚燒紙紮的法國軍艦與清軍戰船,期待亡魂能夠乘船回鄉,投胎轉世。法國公墓經過一百多年的時光,不僅見證歷史上曾經的黑暗,也成為今日台法友誼與和解的實體象徵之地。
【歡迎影像專題投稿及提案】 請來信[email protected],若經採用將給予稿費或專案執行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