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攝影工作坊──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莊凱証/公主,我們要上課了──澎湖龍德宮「小法」傳承之路
小法成員楊晨楷協助犒軍前的請神尊等準備事宜。(攝影/莊凱証)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Fill 1
莊凱証、澎湖、小法、傳承之路
龍德宮是澎湖白沙鄉講美村主要信仰大廟。(攝影/莊凱証)
一則招募小法
澎湖宮廟神職人員之一。小法與聚落宮廟關係緊密相連,屬於廟宇組織成員之一,產生之因與為神明服務有關,並且輔助廟內進行大小儀式。
成員的社群媒體訊息,發布於龍德宮法師長
澎湖宮廟裡年齡較長、輩分較高的法師,又稱福官頭。
的Facebook,希望能夠在其任內訓練一批新血。龍德宮是澎湖縣白沙鄉講美村的主要信仰中心,主祀玉皇三公主,小法團是該廟主要神職人員,掌理大小祭祀儀式。為籌備即將到來的建廟週年慶典,神明特別指示新小法招訓事宜,準備日後科儀操演之用。由於目前該廟小法成員年紀普遍較為年長,加上十幾年來沒有新小法,恐無法應付如此大場面,因此,這項重責大任便落在現任法師長身上。所幸,正式開班授課那天,現場出現7名男孩,剛好湊成一班。這群由小學生與高中生組成的學員班底,2023年7月起利用每週一、四、六晚間2小時進行密集訓練,包括咒語背誦、跳旗演練、法器使用、犒軍實作等教學內容。
Fill 1
莊凱証、澎湖、小法、傳承之路
入夜後,孩子跟著法師長陳育承在廟裡學習宮廟小法文化。(攝影/莊凱証)
Fill 1
莊凱証、澎湖、小法、傳承之路
指法、開鞭手勢與腳步等細節動作,細細雕琢。(攝影/莊凱証)
Fill 1
莊凱証、澎湖、小法、傳承之路
孩子們趁著課後休息時段互動玩耍。(攝影/莊凱証)
左:塵封已久的老畫面,述說著一段人人參與宮廟活動的盛況時光。照片中的人物是講美龍德宮早期的小法先輩。(照片提供/陳育承) 右:講美龍德宮現任法師長陳育承先生,本身開設修車工廠,本次小法培訓主要由他發起與教學。法師長一人身兼多重身分,除了是一般的授課角色,有時亦充當父職,規劃出遊行程與用餐活動。(攝影/莊凱証)

澎湖小法,是聚落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早期以男性孩童為主,招收過程須透過神明欽點、參與擲筊等方式產出,一團人數至少12人,自完訓起,便是一連串的義務服務職責。然而,該文化發展至今,受到諸多因素(如高齡化、醫療發達、家庭管教、升學為重等)影響,逐漸走向無人接棒的斷層局面。講美龍德宮是2023年澎湖廟宇現階段少見的小法傳承案例,一項招訓計畫的推動,須集神的旨意、人的齊心與時的安排。相信不久的將來,這群孩子會成為自己心中期許的「很厲害的小法」。

Fill 1
莊凱証、澎湖、小法、傳承之路
儲備小法的日常生活,成員郭辰佑目前是講美國小棒球隊,白天練球,晚上學小法。(攝影/莊凱証)
Fill 1
莊凱証、澎湖、小法、傳承之路
小法分別來自不同的學校,放學後,楊晨楷、楊東碩兄弟由阿媽接送回家。(攝影/莊凱証)
Fill 1
莊凱証、澎湖、小法、傳承之路
學小法前,楊東碩必須先完成當日回家作業,家長表示,不能因為學小法而荒廢了學業。(攝影/莊凱証)
Fill 1
莊凱証、澎湖、小法、傳承之路
2023年8月4日是這群孩子首次參與犒軍儀式,每個人皆有機會擔任領令角色。楊晨楷正在進行洗淨。(攝影/莊凱証)
Fill 1
莊凱証、澎湖、小法、傳承之路
犒軍前著裝,郭辰佑與吳宥蒍兩人互助,首次穿上小法服,心情既興奮又緊張。(攝影/莊凱証)
Fill 1
莊凱証、澎湖、小法、傳承之路
從小法招生起,一直至順利開訓,訓練過程中有人退出,目前這批準小法共計6名,分別就讀國小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以及高中三年級等。左起葉易璟、陳宥叡、郭辰佑、楊東碩、楊晨楷、吳宥蒍。(攝影/莊凱証)
Fill 1
莊凱証、澎湖、小法、傳承之路
犒軍當天,由就讀國小二年級的小朋友郭辰佑(右)擔任領令角色。(攝影/莊凱証)
Fill 1
莊凱証、澎湖、小法、傳承之路
農曆7月大廟普渡,成員葉易璟與其已是小法的朋友靳光鈞一同到現場。協助祭祀事宜。(攝影/莊凱証)
Fill 1
莊凱証、澎湖、小法、傳承之路
少子化問題讓澎湖宮廟小法的未來備受考驗,講美龍德宮克服局限,正實踐一條小法傳承之路。左一陳宥叡、左二楊東碩、左三郭辰佑、左四楊晨楷、右二葉易璟。(攝影/莊凱証)
【攝影工作坊心得】走出島嶼的隔絕板塊,找尋攝影的其他可能

當初報名2023年初階攝影培力工作坊的起心動念在於想要重新找尋攝影的其他可能性,同時也被「在地影像扎根計畫」字眼吸引,思考影像如何在地、如何扎根。多年以來,家鄉生活影像紀錄這件事,一直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自從得知《報導者》工作坊活動後,時而關注網站上的一舉一動便成為一種慣性的點閱瀏覽,而與澎湖有關的報導資訊更會再三留意,試著理解每篇報導圖文之間的組合脈絡。

經過初階課程的初體驗,密集的上課時段,大量的內容接收,消化與否,短時間內似乎有限。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拉距比賽,須隨時掌握授課老師的教學節奏,調整自己的學習步伐,或慢跑或衝刺速度抵達終點,至於最終名次為何,不會只是原地踏步而已。每次週間當起空中飛人時,跨出的這一步,是行動實踐的開端,是目標執行的期盼,也是技能精進的突破,該趟充電之旅可謂是能量滿滿,腦容量的知識行囊絕對是超乎想像。走出島嶼的隔絕板塊,跳脫工作的固定規律,一連串的概念刺激與交流撞擊,新訊總是不斷更新,翻轉既定框架。

試問,初階課程可以提供哪方面的推進養分?同年主辦單位接續上一階段的培訓計畫,開辦深度專題影像工作坊,如此銜接性的縝密教學設計,感覺像是一套既完整又扎實的武功祕笈,若只學了一開始的一招半式,似乎仍顯不足,而且有種半途而廢之感。當時決定一頭栽進這趟跨海探索之旅,心想應該沒有回頭路了,除了每堂課講師親身的精華內容分享,多次討論的安排與深度專題的製作更是進階班所強調的必修學門。因此,猶豫不決的未知數產生了與自己喊話的推拉作用,向前或退後,在於一念之間而已。

拍攝主題確定後,即展開一段往返馬公至講美的連線關係,先與廟方表明參與其中的目的,再者,取得拍攝對象的同意,且草擬一份拍攝計畫,配合講美龍德宮小法一週3天夜間集訓時間進行資料蒐集。起初是以一般觀眾的身分與視角接觸眼前的人事物,鏡頭下的畫面容易出現一種距離感,隨著孩子們心房的敞開,漸漸踏進他們的生活世界,掌握每一次當下的定格足跡。

整個課程在12月的一場對外分享會中告一段落,5月至12月,為期半年以上的學習取經路途,歷經初階與進階工作坊,結識了一群亦師亦友的師資團隊與一組志同道合的學員夥伴,實屬難得機會。深度專題影像製作計畫的具體成果,必須仰賴講美龍德宮與該廟小法團的支持與協助,有陳育承法師長熱心助人的教學分享;也有小朋友與家長信任彼此的拍攝配合。今以這份簡短的心路歷程獻給曾在這條路上出現的所有人事時地物,或許在適切的時空裡,意想不到的發掘才是一種聽見內心聲音的實在感。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