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這本關於土耳其總統的傳記選在德國、以漫畫作為媒材出版,有以下三重意義:
一、這本書的內容由兩位流亡德國的記者與漫畫家人士共同創作:內容由土耳其記者丁達爾(Can Dündar)撰寫,他是反對派報紙《共和報》(Cumhuriyet)前總編,曾被土耳其當局逮捕並判刑受艾爾多安政府迫害;而漫畫則由埃及諷刺漫畫家安維爾(Mohamed Anwar)繪製,他因作品對伊斯蘭政治與埃及軍事政權的批判,遭埃及政府逮捕而並驅逐出境後流亡。兩人流亡到德國後,透過CORRETIV牽線認識進而合作。丁達爾與CORRECTIV合作創立線上雜誌兼出版部Özgürüz(土耳其語,中譯:我們很自由),繼續報導在土耳其國內被壓制的議題,而《艾爾多安》是這個出版部的第一本漫畫。
二、德國擁有較多土耳其移民,土耳其與德國乃至歐盟的政治局勢相互牽動,在德國出版,不僅能引起土耳其移民的注意,同時也會吸引關心政局的其他德語讀者。艾爾多安這幾年因為多起事件頻繁出現在歐洲新聞中,大眾對於艾爾多安獨裁專制的作為並不陌生,但始終不清楚他的出身、政治生涯的起始,以及如何一步步掌權至今日局面。
在德國,支持艾爾多安的土耳其移民不在少數,曾代表德國出賽世界盃的土耳其裔足球選手梅蘇特.厄齊爾(Mesut Özil)也因為公開支持艾爾多安而受到撻伐。顯然對艾爾多安的極度批判與極度推崇之間,有一個需要解釋的缺口,這本漫畫正好能補齊這個缺口,其中不只談論艾爾多安的出身,還論及整個伊斯蘭主義50年來在不同國家的發展及相互關係,以此對於艾爾多安的從政之路及政治思路做出細緻的描寫。
本書從艾爾多安的父輩講起,描繪出艾爾多安的從政之路,其中也深談土耳其及其他穆斯林國家戰後的政治情況。西方國家過去長期誤以為艾爾多安是追求自由民主的穆斯林,1998年他被判入獄時,歐盟、國際特赦組織及人權協會都為艾爾多安譴責當時的土耳其政府。他曾高喊捍衛言論自由與民主價值,甚至不惜對抗黨內保守勢力,極力支持女性參與政治,願意與在社會上備受歧視的性工作者見面,傾聽她們的心聲與訴求。
他的黨因為違反世俗主義多次被政府禁止、解散,之後又以不同黨名重新出發。他擔任伊斯坦堡市長期間,所屬的福利黨被解散,自己也因為朗誦一首宗教詩,被叛煽動罪入獄。他曾受到的迫害與打擊使他成為一個英雄,團結他的支持者。但讀者很快就被提醒,拉回他掌權後的現況。多年以後回看,他當年入獄事件諷刺地成為土耳其政府送的大禮:讓他成為一個受害者。丁達爾觀察,顯然受害者身分比任何一種身分都有用,因為艾爾多安掌權後也沒有拋下這個身分,把這個身分當成自己的「名片」。這本漫畫在描述艾爾多安過去屢遭受打擊、迫害的同時,用文字框補充說明,艾爾多安現今如何整肅異己、打壓女性、限制言論自由、關押記者,以此對比艾爾多安前後的作為。
顯然在真正掌權以前,艾爾多安看似從伊斯蘭主義走向民主的「變革」,其實是為贏得選舉而對本來恪守的宗教教義做出讓步。鼓勵女性參政的同時,他不可能沒考慮到女性佔投票人口一半的事實。他敢無視黨內基層與保守派大老的抗議,是因為他清楚,只要選贏,對方便會信服於他。像黨內保守派成員薩迪克.阿爾巴拉克(Sadık Albayrak)曾公開在黨大會上批評艾爾多安為「革新病毒」,但10年後,阿爾巴拉克的兒子與艾爾多安女兒結婚;這場政治聯姻的證婚人還是當時的希臘總統科斯塔斯.卡拉曼利斯(Kostas Karamanlis),一位基督徒。
艾爾多安以前所說的與之後所做的事之間的矛盾,不是因為其思想隨著時間改變,而是因為他一直都只把民主當作手段。在1996年一場重要的訪談中,他親自表明了對民主的看法:
作者的結論是,艾爾多安至始至終都是保守伊斯蘭主義者,他自己也樂於承認這點。這本漫畫梳理艾爾多安的人生歷程、他所說過的話、他所推動過的事,把看似矛盾的地方都有系統地整合起來。顯然艾爾多安知道要在什麼時機違背自己的原則,對什麼人作出某種程度的妥協與承諾,才能贏得選票與支持。他同時是民選總統與保守伊斯蘭主義者,這兩面藉由掌握實權終能合而為一,如同正反兩面書封展示出的:艾爾多安是一位穿著現代西裝的總統,也是一個保守、專制的蘇丹。
「這本書解釋情況,不做評斷。」這一句話來自《艾爾多安》封底的文案。它引起的效果可能是,支持艾爾多安的土耳其移民不會馬上拒絕這本書,而反對艾爾多安的人一方面會想了解民選出來的艾爾多安是如何走到現在的專制,一方面又可能會懷疑:我們如何能在知道艾爾多安的種種作為後,不帶批判、不帶立場地看待他的過去?的確,這本書仍有其立場及觀點,但觀點只出現在敘事框(Blocktext)中,清楚地跟真實發生的事情區分開來,讀者能清晰明白這其中差異,並自行對這層層把關、核實過的歷史事件做出評價。
CORRECTIV本就有「為民主打擊假新聞」的計畫。強調嚴謹,是因為假新聞與過度偏頗的媒體使得民眾逐漸失去對媒體的信任,要客觀報導並描繪當代具爭議的政治人物變得更加困難,只要稍有不慎就會被當作只從某種特定立場出發的反對或支持言論。不過,要宣稱客觀很簡單,要真正做到非常困難。丁達爾曾因報導土耳其情報機構非法運武器至敘利亞而被判27年徒刑,審理期間差點遭暗殺,因而流亡國外。他有很好的理由對艾爾多安政府感到憤怒,但身為記者的他強調,評判艾爾多安不能變成個人的復仇,而是必須根據具體事實立論,才能真正釐清艾爾多安是什麼樣的一個政治人物。
這本書費時3年半才完成。在開頭以7頁描寫成書過程,其中特別對收集、核實資料做出解釋:
書末再次以文字說明引用的報導、訪談出處。只要不確定日期的資料都不會出現在書裡。有些報導甚至是艾爾多安自己及他以前的支持者使用過的。漫畫家安維爾以寫實繪畫風格處理腳本及文獻資料。他接下這份工作就開始根據照片練習畫艾爾多安,前後花了近2年的時間。在CORRECTIV為此書做的預告片中,安維爾提到,透過描繪艾爾多安,他感覺到艾爾多安從小到成為首相面貌的變化,進而更了解艾爾多安。
書中幾個極具代表性及歷史意義的場景是出自真實照片,這些場景與照片之後一起放在書末,給讀者做對照。
如第161頁,許多人跪在內吉梅丁.埃爾巴坎(Necmettin Erbakan)車前祈禱。埃爾巴坎曾是艾爾多安視為父親般的偶像,但之後成為他在黨內的主要政敵。此場景描繪他們的福利黨(Refah Partisi)在1991年的選舉中取得空前的勝利。
這個畫面非常具有象徵意義,充滿戲劇性,第一眼容易以為這是為圖像傳記所做出的象徵性畫面,然而在書末的真實照片佐證了當時現場的狂熱情緒並非只是為表現情緒上的真實(emotional truth)而虛構出來的。
除此之外,也可以見到巧妙結合真實照片與圖像場景的敘事段落。在第38到39頁的跨頁,呈現一幅充滿壓迫感的宗教學校(İmam-Hatip-Schule)學生「合照」。預告少年艾爾多安曾上過的宗教學校,裡面培育出的學生30年後全都成為政府的人。
這個跨頁之後在第198、199頁重新出現。1994年,艾爾多安當選伊斯坦堡市長後,開始拋棄先前訴求的民主自由,展現自己自始至終都是伊斯蘭基本教義派,並讓受過同樣宗教教育的同學成為幕僚。艾爾多安與幕僚的合照被繪製出來並跟先前的跨頁疊在一起,少年與中年時期的同一批人組合成一張新的「合照」,說明這樣的宗教學校所代表的虔敬保守立場在30年後於土耳其政壇發揮的影響力。
由此例可見,漫畫這個媒材的特性,能做到用更有直覺感的圖文組合去呈現史料與論點,但正因為如此,更必須謹慎核實資料,考慮清楚呈現方式。如丁達爾與安維爾對自己的提醒與要求。而保持清醒的頭腦、客觀的態度來對待事實,不代表就要放棄自己的批判態度以及美學風格。要平衡以上幾點,便是他們運用這樣的媒介、這樣的素材最大的挑戰。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