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 X 三餘書店】
上網,把(虛擬的)書丟進購物車,結帳,物流配送,小七取件。
人和書的關係,可以無縫接軌、冰冷順暢。
人和書的關係,也可以不止於如此。
走進書店,拿起一本書,撫摸書皮,打開讀幾段,書頁翻飛間,耳邊傳來生祥樂隊的歌曲〈南風〉:「我的鑰匙變孤僻/吵著回鄉找屋/海風北上幫忙敲門/它一身酸臭」,在哀婉的嗩吶聲中,你不經意地看到架上就有一本《南風》攝影集,和許多環境議題的書放在一起。你打開,彰化大城鄉,倚著牆渺小如螻蟻的老婦,下一頁,濁水溪出海口有如猙獰異形盤據的六輕工廠。你因這沉重議題而想得出神,一隻店貓忽焉躍過,扯亂思緒的線頭,你望向櫃檯後方,店員羞澀地朝你眨眨眼,你想和他聊一本書,他卻把你引進閱讀的蹊徑:從一片葉到一棵樹,進而是一整片森林。
2016年11月起,《報導者》在每週末推出書評專欄,由閱讀現場的第一線觀察員:北中南的獨立書店輪流推薦心頭好。
人與書的關係,因為書店,有了景深與溫度,以及更多的可能。
最近書店幾位夥伴相當熱衷「陰陽師」手遊。大天狗、鳳凰火、青燈行⋯⋯,一群造型華麗的日本妖怪躍上狹窄的手機螢幕,看他們聚精會神的捉妖、御魂、鬥祭,隨著晴明大人的冒險解謎育成專屬式神;沒想到一個由中國製造,文本源自日本《百鬼夜行》的「陰陽師」手遊,竟有那麼大的魅力,讓看似文青的他們馬上入坑,相較於只會拿手機走路遛寵的我,不好意思自承仍在抓皮卡丘。
在日本文學、動漫、電影中經常出現的「百鬼夜行」世界,源自於1900年初期的《遠野物語》、《怪談》等著作。柳田國男、小泉八雲蒐集日本各地的風土民俗、鄉野奇譚,不僅是民俗學的重要經典,也創造了日本幻想文學的想像力源頭,冷豔的雪女、長鼻子的天狗,還有帶來幸福的座敷童子。這些我們熟悉的日本妖怪,都從這些經典躍然紙上。
相較於日本幻想文學的百花齊放,以妖怪、神鬼為主題的創作,在台灣文學的系譜中卻付之闕如,反而讓位給歐美、日本的翻譯小說。小時候看希臘神話故事、白雪公主或中國民間傳說,長大後看《魔戒》、《百鬼夜行》,至於台灣本土的妖怪故事,頂多記得虎姑婆、林投姐或在半屏山腳下賣湯圓的阿伯(搞不好連故事情節都忘光了),還多虧電視劇「戲說台灣」長年不斷演出(但不知考究是否精準了),才讓我們依稀記得,原來台灣也有本土的鬼怪故事啊。
這樣的憂慮,在年輕作家何敬堯出版第一本小說《幻之港──塗角窟異夢錄》時展現企圖。何敬堯蒐羅台灣的鄉野奇譚,以台中大肚溪出海口的水里港為背景,將海上的蟹精、魔神仔、虎姑婆、蛇郎君等妖怪傳說改編成歷史小說,充滿推理冒險的奇幻異色,有如台灣版的「百鬼夜行」;他的第二本小說《怪物們的迷宮》又以現代感十足的城市為舞台,故事裡的惡犬、山魔神就像都市傳奇裡的魔幻角色,將懸疑推理的情節注入恐懼因子,讓讀者直視現代生活隱藏的人性之惡。
何敬堯說,他是個熱愛妖怪的人,在《幻之港》裡,我們全然可以看到這樣的熱情,橫跨明清到日治時期的5則故事,從《台陽筆記》、《重修台灣府志》、《台灣縣志》等古籍中蒐羅的台灣妖怪,如幻似真地融入歷史之流,成為台灣文學中難得一見的幻想系譜。而今年初,何敬堯野心更大,出版了《妖怪台灣──三百年島嶼奇幻誌》,在數百本文獻考證中,將近600頁的篇幅,紀錄了229種台灣妖怪、鬼魅、神靈,根據時代(1624-1945)、地理、族群的分類,有如一本妖怪的百科全書,嘗試建構本土化的「妖怪學」。
原來,台灣也有人魚的故事;不同於丹麥美人魚浪漫的愛情童話,荷據時期的鹿耳門河道,人魚的面容宛若嘻笑、會警告未來的災厄,暗示熱蘭遮城將被鄭成功軍隊圍攻的慘烈。當時西拉雅族也流傳13位天神的故事,其中最小的「法理海」擁有邪惡力量,會操控人心讓人們惡運纏身,他滿臉痘瘡、鼻子很長,每個人都嘲笑他,所以他最大的願望是讓人類的面容跟祂一樣,被西拉雅人畏懼為「邪神」。
在澎湖海域的妖怪很多,傳說澎湖36島夜晚有魑魅魍魎居住的鬼市,黑膚少年點燃犀角往返陰陽結界,海底的古城夜闇時刻散發朱色光芒,是通往鬼市的水道。黑水溝裡更有巨蟹、蒼龍、鬼蝶、魔尾蛇、火鱗鱷、海和尚等善惡妖怪,有些會掀風作浪吞食船員,有些會帶來風平浪靜一路好行。這些海底妖怪,反應了明清時期閩粵漢人為了求取更好的生存機會,渡海來台灣的險惡現象;每個妖怪的出現,都標誌了當時移民的卑微處境。
《妖怪台灣》收藏的229個妖怪故事,每一則都是想像力的通道,帶讀者進入台灣的奇想世界;我們可以加油添醋變成床邊故事,也能奇想湧現寫成各類小說。閱讀過程中,也是台灣歷史、地理的另類體驗,包括荷蘭人與鄭成功的戰爭、漢人渡海移民的險境、原住民神話中對自然的尊崇,台灣歷史在妖怪的足印中,恍若找到先祖之地,補足了正史之外的常民世界,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台灣民俗學。
何敬堯從《熱蘭遮城日誌》、台灣各地縣志、廳志、府志、遊記與報紙等數百本以上的古文書籍中,將散落各籍的妖鬼神怪集結於《妖怪台灣》之中,如此浩大的工程,令人咋舌於他對妖怪的熱情。所有妖怪都附有原典原文與他撰寫的簡單介紹,並搭配漫畫家張季雅的插畫,後續會再推出收錄200多則奇異傳說的「怪譚奇夢卷」,希望成為台灣幻想文學創作的資料庫。
當台灣社會進入轉型正義的時代,除了國民黨黨產、228事件、白色恐怖壓迫等威權獨裁、黨國體制主題,另一個缺乏的,就是本土知識與社會正義的轉型。台灣的妖怪文化仍處於被殖民時期,小說《台北城裡妖魔跋扈》、《帝國大學赤雨騷亂》精巧地以日本殖民妖怪,揭示這個現象,開展幻想小說的本土省思;何敬堯則以打好基本功的方式,從田調、資料蒐集出發,完成了《妖怪台灣》這本百科全書,作為日後創作者二次創作的靈感來源。
如此龐大繁雜的「妖怪學」本土轉型,《妖怪台灣》只是開端,正如同何敬堯所言,他希望所有讀者去質疑他的考究,以自己的能力深入調查,用自己的觀點去詮釋台灣的歷史。
因為白色恐怖的本土知識資料豐富,成就了手遊「返校」的創作資源,讓更多玩家從遊戲中認識台灣歷史;有一天台灣也會有自己的妖怪遊戲,西拉雅的女巫、日日新報的記者搞不好會是主角。《妖怪台灣》已踏出重要的第一步。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