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 X 三餘書店】
三餘行動閱讀車跑的是一條雙向的道路,多元的路網。
三餘書店開店以來,遇過一些讀者(個人或單位),想捐書給偏鄉的學校,請書店代為挑選書。我們有不少朋友在學校工作,或長期從事孩童閱讀推廣,不建議捐書。因為很多學校沒有足夠人力,書籍過去沒有能力編目上架。甚至一般人認為的偏鄉,資源矯枉過正,現在不缺乏硬體(包括電子產品與書本),但缺人力陪伴。
今年(2018)我們把「閱讀」裝上輪子(裝上翅膀是讀者的功課),去高雄一些有趣的地方,主要是「不山不市」的地區(不是核心資源多的地方,也不是一般所謂的深山偏鄉),我們企畫內容(教案)、整合師資(包含創作者)與閱讀資源,前往這些地方。透過與學生及地方工作者的互動,將地方人文、生態等各方面的故事,帶回城區,成為刊物報導、出版企畫、創作者創作的養分。讓更多人認識高雄不同區域的多元面貌。
山區,我們前往六龜。這裡不是高雄行政區的最深山。一般遊客到美濃停留就折返(美濃隔壁就是六龜)。八八風災後,寶來溫泉區受創,六龜逐漸被大家遺忘。百年前因為林業與採樟腦的產業,六龜聚集了很多來自八方的移民在此生活,遺留下的族群文化(比如反映在小吃)、林業故事、環境生態非常豐富精采。
在石化產業、塑膠還沒有出現前,樟腦是重要的產物。從中提煉的物質,可以做火藥、賽璐璐等原料。日本治台時期,更視樟腦為重要軍事物資。當年六龜的移民幾乎是因為採樟(腦)的人力需求而來,也因此發展出很多周邊產業與服務、娛樂產業。
以前採樟工人入山林作業,要帶一個便當果腹,俗稱「採樟便當」,沒有留下相關老照片。我們和老師,就想像採樟便當做主題,設計今年的閱讀活動,用手作的方式帶學童去閱讀地方人文
採樟便當分為三個部分:包巾、便當盒提籃、食物(設備因素,用烘焙料理取代便當菜)。講師孫佳暄,用六龜知名的金煌芒果樹葉來做植物染布的原料,除了金煌芒果的故事,原來葉子可以染布。讓學生體驗植物染的原理與工序。每塊包巾,因著不同作者的手工圖案、化學變化,成為獨一無二的作品。講師邱奕巽,設計簡單的小木工體驗,讓學生自己做便當提籃,彩繪與六龜有關的動植物圖案。
甜點師江舟航也是六龜囝仔。他用六龜產的梅子、紅肉李,做老少都愛吃的烘焙食物,從中講述吃在地、吃在季的六龜山區農特產品故事。另外還有種植原生山茶的布農族媽媽杜梅櫻,讓學生用五感認識山區的野生山茶,以及製茶的流程。
海邊,我們前往梓官區的蚵仔寮漁村。以海洋生態為主題,和「屏東故事學會」合作,用參與式表演說繪本故事。選擇《小黑魚》(Swimmy)與《海馬先生》(Mister Seahorse),講師自己製作小道具,將紙本故事,開展成互動性的演書,讓整間大教室充滿學生的回應聲與歡笑。這跟學生下課自己一人滑平板玩遊戲,網咖打電動,得到的愉悅記憶大不同。
因為討論設計活動,我們拜訪認識了當地一位80多歲的耆老尤辰允,他70歲無師自通開始畫畫,他用油畫畫出腦海中小時候務農與捕魚的畫面。有畫有真相,油畫幫蚵仔寮漁村留下過往捕烏魚的細節過程。日後也將與他、學校三方合作,企劃編輯成屬於蚵仔寮自身漁村文化的故事繪本。
除了學校,行動閱讀車也前往岡山,製作電子鎖全世界知名的「台灣福興」公司的工廠。公司鼓勵員工運動的風氣已推廣數十年。近幾年還開設「減重班」,參加減重減脂成功的員工,總共減了多少公斤,公司就替他們買幾本書捐給岡山圖書館。今年共捐150本,由三餘初篩選,用行動車帶書到廠區讓員工利用午休時間挑選。除了減重班,還有不少員工來翻閱書籍,自行購買繪本、料理文學等書籍回家看。
三餘書店不只販售紙本書,本身更將成為一本書,在網路上與實體空間都可翻閱;內容與時俱進更新,讓你翻不完、讀不盡。行動閱讀車就像是織布機的梭子,將經線緯線穿梭編織成一塊布。期望將高雄的城與鄉、山與海,多元的族群文化、風土特產,編織成高雄故事,在這些素材基礎上,長出繪本、書籍、說書表演、網路節目、影視劇本。
閱讀,不限於白紙黑字。紙本書的閱讀,會逐漸相對弱勢,但閱讀的核心精神,可以變成各種形式與媒材,進入讀者的生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