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X三餘書店】

陳瀅羽/書店現場:安排好的巧遇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閱讀現場

上網,把(虛擬的)書丟進購物車,結帳,物流配送,小七取件。

人和書的關係,可以無縫接軌、冰冷順暢。

人和書的關係,也可以不止於如此。

走進書店,拿起一本書,撫摸書皮,打開讀幾段,書頁翻飛間,耳邊傳來生祥樂隊的歌曲〈南風〉:「我的鑰匙變孤僻/吵著回鄉找屋/海風北上幫忙敲門/它一身酸臭」,在哀婉的嗩吶聲中,你不經意地看到架上就有一本《南風》攝影集,和許多環境議題的書放在一起。你打開,彰化大城鄉,倚著牆渺小如螻蟻的老婦,下一頁,濁水溪出海口有如猙獰異形盤據的六輕工廠。你因這沉重議題而想得出神,一隻店貓忽焉躍過,扯亂思緒的線頭,你望向櫃檯後方,店員羞澀地朝你眨眨眼,你想和他聊一本書,他卻把你引進閱讀的蹊徑:從一片葉到一棵樹,進而是一整片森林。

2016年11月起,《報導者》在每週末推出書評專欄,由閱讀現場的第一線觀察員:北中南的獨立書店輪流推薦心頭好。

人與書的關係,因為書店,有了景深與溫度,以及更多的可能。

上個月,抽空和朋友去了一趟日本關西,雖然是去遊玩,但也不忘去踏查幾間書店。雖然之前因為打工暫留日本一年,卻沒時間好好逛書店,等回台後開始投身於書籍出版事業,才開啟另一種看待書店的視野。有別於讀者專注於自己喜愛的書籍上,我開始會注意書區的畫分,書本類別的位置,還有讀出每間書店想傳達的訊息。

說到「訊息」,最近看到《社區設計》的作者山崎亮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他將「設計」的英文單字「design」,拆成兩個字來看「de」和「sign」──「從訊息(sign)之中提煉精髓(de)圓滿解決根本問題的一種行為」(註1
擷取自《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臉譜出版)。
)。

雖然設計一詞時常出現在生活中,但若要我解釋設計是什麼,好像也只能說出模稜兩可的答案,山崎亮的觀點讓我注意到「訊息」這一個詞。設計能否圓滿的解決問題我認為是後話了,因為不一定每個設計都能像世界選手跑障礙賽一樣順利過關,但在最初,設計師一定是秉持著某種想法,透過時間、空間或者物品來傳遞這個訊息,將這想法實體呈現。

若能藉此找出新的解決方案當然可喜可賀,但即使失敗,在設計的過程當中不也是一種文化的創造嗎?藉由內在的邏輯建構出一個屬於自身的品味,往外擴展。由此角度來思考,其實書店對於書的選擇與組合等「設計」,也會在讀者腦中產生一場小小的文化運動會。

Fill 1
陳瀅羽、書店現場、三餘書店、書摘
三餘書店內實況。(攝影/陳瀅羽)

逛書店的過程中發現一件事,有些書雖然每一間店都有,但卻會被安排在不同的位置,甚至旁邊的書籍也不大相同。被擺放在顯眼的地方與否,是取決於店家想讓這本書被讀者注意的程度,而和哪些書放在一塊,則顯現出店家思考的邏輯;即使是同一本書,對不同的書店來說具有不同意義,這就是屬於書店的「設計」。所以明明A、B書店裡擺著相同的商品,我們選擇在A店買而不在B店買,是因為讀者們在走進一間書店的同時,也正接收著不一樣的訊息,並在有意無意中,選擇了符合自己的靈光閃現的方式。

我第一天晚上頂著小雪騎著腳踏車,在神宮丸太町附近小巷搜尋常常上雜誌的「誠光社」(註2
誠光社於2015年開始營業的獨立書店。店主堀部篤史是原惠文社店長,曾出版過《改變街區的獨立小店》(時報)。
)。這書店有大片落地窗,搭配沒上漆的原木色書櫃,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外頭的雪悶悶的下,一打開門,暖氣和木頭的香氣馬上包圍著我。店內空間雖然不大,但類別卻非常豐富,我沿著店主堀部篤史的品味與眼光,延展出攝影、繪本、科學、文學、飲食⋯⋯還有一些獨立出版品。
我注意到,誠光社面對門口的第一個書櫃上,擺的是在2017年1月出版的 《書店初體驗──新書書店Title的開店紀錄》(暫譯)(註3
《本屋、はじめました―新刊書店Title開業の記録》,作者為辻山良雄,苦楽堂出版。
),是目前位於東京荻窪的書店「Title」店主所寫下的開店紀錄,和其它新刊並排。隔幾天,我又在位在心齋橋的「standard bookstore」看到這本書,這次則和另一本也同樣是以書店開業為主題的書一起放在四方形的展示桌上,而且兩本書不僅是秀書面,還霸氣的擺滿整張桌子,上面貼有一張推薦的小紙條。

兩種截然不同的書籍陳列方式,展現出這本書全然不同的氣質。誠光社雖然將它擺在顯眼的位子,相較之下,卻沒有standard bookstore這樣的野心。

回台灣不久後,吉井忍的《東京本屋紀事》出版了,在翻閱的過程中,特別有感觸。吉井忍參訪完每間書店後,都細心的畫上書店的平面圖,除了方便讀者造訪時快速理解書籍的位置外,也畫出書店的邏輯配置圖。什麼樣類型的書擺在哪,都是管理者縝密思考的結果,基於銷售?推薦?還是歸納出來店讀者的喜好?從一張圖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信息。這也讓我開始回頭思考三餘書店是傳遞怎樣的訊息給讀者,而讀者是否有接收到呢?

Fill 1
三餘書店平面圖。

前天老闆在店裡翻《政府正在監控你》,裡頭掉出一張立可拍,是一位男子拿著這本書的照片──原來不只是書店單方面的給予,讀者們也不時給我們反饋。

每拿起一本書,在實體書店相遇時,它所代表的就不單只是書的本身,更乘載了沒有言說的訊號。藉由雙方的參與,這場小小的文化運動會漸漸累積成每間書店不同的風格面貌。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