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紀念獎
鄭佩佩
1946年生於上海,從小學習舞蹈,並在青少年時期移居香港,之後加入邵氏南國實驗劇團,成為邵氏電影明星。1966年,主演胡金銓電影《大醉俠》,躍升一線紅星,奠定其武打影星形象,後獲封「武俠影后」。1971年,鄭佩佩結婚並前往美國定居,短暫告別影壇,卻仍不斷參與各類大小作品演出,亦在美國積極發展電視事業,為美國華裔社群文化貢獻心力。2000年,飾演李安電影《臥虎藏龍》碧眼狐狸一角,榮獲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往後持續參與戲劇演出。
鄭佩佩不僅在類型電影上具有重要意義,她也和演員石雋共同努力促成胡金銓導演遺物的收集和整理,為電影文物資產保存上做出極大貢獻。她晚年罹患漸進性的神經退化疾病、一種非典型的帕金森病「皮質基底核退化症」(CBD),2024年7月於美國病逝,身後並把自己的頭腦捐出來做醫學研究。11月,獲第61屆金馬獎頒贈終身成就紀念獎。
2000年,李安電影《臥虎藏龍》問世,在武俠電影演進長河中扮演重要位置。匯集中港台各地電影人才,《臥虎藏龍》深入東方文化、描繪俠士風貌,最終在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外語片等四項大獎,實現跨越國界的文化交流。《臥虎藏龍》的主要反派──養育女主角玉嬌龍、暗地培訓其武功的江湖大盜碧眼狐狸,由李安匠心獨運地請來香港女演員鄭佩佩飾演。
1966年,胡金銓革新武俠電影,拍攝跨越時代之《大醉俠》,便由鄭佩佩擔任主演。胡金銓往後從香港遷台,於台灣拍攝《龍門客棧》(1967)、《俠女》(1971)等傳世作品,延續武俠風潮,而不論是香港或台灣,當時常於武俠電影中出現雙劍女俠「金燕子」形象,便可溯源自鄭佩佩於《大醉俠》的演出。《臥虎藏龍》與《大醉俠》前後相隔30年有餘,武俠電影歷經起落,李安《臥虎藏龍》透過鄭佩佩出場,串聯華語武俠電影背後的發展脈絡與理路。
2024年,鄭佩佩病逝於美國,享壽78歲。從六〇年代的「武俠影后」為始,鄭佩佩的演出標註一個武俠電影輝煌時代的開端,並陸續影響後續的拳腳功夫片與時裝動作電影。至其1988年演出成龍、洪金寶恩師于占元故事《七小福》,1993年在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開闊喜劇戲路、以「華夫人」一角在年輕世代影迷心中留有一席之地,2000年於李安《臥虎藏龍》以半百高齡再展拳腳,用心雕琢武俠電影,在快意恩仇之下細述人文理路光輝。
成長於上海,父親自其年幼便因資本家身分被下放勞改,鄭佩佩從母姓,與弟弟妹妹和母親相依為命,至1961年,跟隨母親遷居香港。自幼學習芭蕾舞的鄭佩佩,在香港錄取邵氏「南國實驗劇團」,就此展開演藝人生。
六〇年代,正值邵氏兄弟公司在亞洲影壇大展鴻圖的鼎盛時刻,連接電影產業鏈從製片、發行,至映演與周邊娛樂,無一不全。要支持高度商業化的電影製作運行,明星光芒自不可少,1961年成立的南國實驗劇團,自然就是邵氏發掘新血、培育影視人才的園地。除了基本的歌唱、舞蹈與表演技巧之外,鄭佩佩也在這個時間點,接觸到些許發源自京劇、統稱「北派」的武術技巧。
舞蹈功底,是鄭佩佩的標誌性特色。進入南國實驗劇團之後,鄭佩佩與生命經驗相仿、同從中國遷往香港發展的學員江青結為死黨,共編舞作《牛郎織女》,並代表邵氏前往各地表演。因表演「牛郎」環節的舞蹈身段出色,鄭佩佩受到岳楓、胡金銓等導演的注意,也累積起可靠的表演能量。在邵氏密集拍戲的時期,鄭佩佩曾經參與歌舞電影如《香江花月夜》(1967)、《艷陽天》(1967)。其中,《香江花月夜》是邵逸夫禮聘日本導演井上梅次來港重拍舊作,也聚集當時邵氏一流明星如陳厚演出,聲勢浩大;早期文藝愛情電影《情人石》(1964)、《蘭嶼之歌》(1965)則赴台灣拍攝,亦可從此路徑中看出當時邵氏的商業版圖,與港台合拍電影的發展脈動。
從歌舞到文藝愛情,從諜報到靈幻神怪,鄭佩佩在邵氏時期拍戲,實際上跨越各式類型作品,只是,最終奠定影史形象,意外是在「武俠電影」開枝散葉。
1966年,《大醉俠》於香港上映,鄭佩佩第一次參演武俠電影便大獲成功。回應鄭佩佩的標誌性形象,在當時由女明星占據主導位置的香港電影產業,鄭佩佩提供尋常女星少見的英氣風範,剛柔並濟,與女俠金燕子角色一拍即合,亦令觀眾耳目一新。《大醉俠》電影本身更具有胡金銓在場面設計、剪輯構成方面的獨到之處,則令「武」從肢體動作到角色氣質,方方面面於電影中被凸顯強調。
在《大醉俠》之後,鄭佩佩另與以陽剛題旨革新武俠電影的名導演張徹合作《金燕子》(1968)、《飛刀手》(1969);與以之後參與以李小龍、成龍早期作品聞名的導演羅維合作《毒龍潭》(1969)、《影子神鞭》(1970)等作。代表性雖不比《大醉俠》,卻也在幾年積累中,豎立其「武俠影后」的封號,成就一張受到時代記憶的臉孔。
1970年,鄭佩佩嫁給台灣明華影業創辦人原順伯之子原文通,遠赴美國洛杉磯定居。儘管以家庭生活為重心,鄭佩佩卻沒有從此退出工作。除了曾經在八〇年代返回港台,推廣好萊塢女星珍芳達(Jane Fonda)帶起的健康舞蹈(健身操)運動,鄭佩佩也每隔幾年便會抽空參與電影演出,幾乎從未真正消失在大銀幕前。時間來到八〇年代末期,子女逐漸成長,鄭佩佩將心力投注在洛杉磯當地經營華語電視台,主持記錄當地華人生活的紀實節目《繼往開來》與談話性節目《佩佩時間》。
著有《電光影裡斬春風──剖析武俠片的肌理脈絡》、〈燈照離席:鄭佩佩〉等作品的香港電影學者蒲鋒,對武俠電影發展及鄭佩佩的演藝人生研究甚深,近年已移居台灣的蒲鋒在接受《報導者》專訪時提及,「經營電視台,其實是鄭佩佩人生中相當重要的部分。《佩佩時間》雖然沒有在香港的電視台播出,但當時可以透過衛星電視收看,其實不只在香港,就算是台灣、韓國,都有很多觀眾看過。」
蒲鋒提到,《繼往開來》當時在台灣的公共電視曾有播出,而《佩佩時間》現今已不太流通,難以找到原始節目查對,但就從當時的觀眾印象、報章敘述中回溯,鄭佩佩以開放的心態,與移居美國的華人們討論移民生活、世代差異、認同問題,其中也包括跨族裔戀愛、同性相愛、好萊塢影視再現亞洲形象等,對於當時華語世界而言相對敏感的話題,都曾在《佩佩時間》被公開討論,「建立這樣的平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對於當時的華人如何看待自己有很大的影響力。」
不論是《佩佩時間》、《繼往開來》或是更早之前對健康舞蹈的推廣,蒲鋒認為,在表演成就背後,鄭佩佩經營電視節目的努力,也值得被重新翻找、研究;在台灣或許亦有更多被淡忘的資料,可以透過鄭佩佩獲獎的紀念性契機開啟討論、重見天日,供人們檢視這塊目前較少被重新討論的面向。
心盼回饋社會,以「理想主義者」自居的鄭佩佩,卻也因此吃足苦頭。不僅在投入工作的過程中,因理念分歧,結束17年的婚姻,也緊接著在難以回收資金的節目製作中,遭遇財務危機。面臨婚姻變故、皈依佛門的人生轉捩點,鄭佩佩重新復出拍戲,以李力持執導、周星馳主演的《唐伯虎點秋香》為起點,之後也陸續演出大大小小電視劇作品,全力回歸演藝工作。有趣的是,鄭佩佩在自傳《回首一笑七十年》中自述,在主持《佩佩時間》的期間,她曾訪問過另一位同時受東西方文化影響的青年電影人──李安,隱隱為數年後合作《臥虎藏龍》結下良緣。
從影近60年,鄭佩佩的電影生涯並非一帆風順,在參與演出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2020)之後,因健康狀況影響,表演生涯亦告結束。
回顧其表演軌跡,不難見到,在持續投入工作的前提下,演出節奏並不一定能依循本人主動掌握。然而,或也是其對表演的心態開放,鄭佩佩並沒有止步於往日「武俠影后」的光輝,不論是接觸周星馳無厘頭風格喜劇的《唐伯虎點秋香》,或往後與影星班・維蕭(Ben Whishaw)合演英國獨立製作《輕輕搖晃》(Lilting),詮釋面對兒子同志愛人的年邁華人母親,皆有形象突破與可觀之處。
儘管工作繁忙,鄭佩佩對電影似乎總有未被消磨的熱情。1999年,鄭佩佩在北京拍戲期間,李安帶著籌備《臥虎藏龍》的消息前來拜訪。拍一部武俠片,李安要求甚多,台詞、排戲、馬術、禮儀──當然還包括練功,以往僅接觸北派武術的鄭佩佩,開始為《臥虎藏龍》潛心學習太極劍。
當時,籌備《臥虎藏龍》的前置準備期,就要花上5個月之久,在經紀人眼中,堪稱微薄的片酬與為此推掉其他工作的機會成本,怎麼樣都不划算。鄭佩佩卻反而將這個勞動的需求視為誘因。在鄭佩佩撰寫、2000年出版的《臥虎藏龍隨筆》中,她寫出當時接下邀請的心情:「現在哪裡還有國片如此認真,拍戲還得練功的?我似乎又回到六〇年代,在邵氏做新人那段日子。」、「在這世紀末,有這樣一部國片,我怎能錯過。」
用心拍攝與製作的《臥虎藏龍》,在幕前幕後都有心血投注。之於鄭佩佩而言,則無疑是另一次開闊表演的機會,不僅證明自己「還能打」,也在電影中詮釋狠毒卻飽含人性複雜面向的反派。碧眼狐狸是深埋身分的江湖大盜,同時也是玉嬌龍的師父,最後面對自己被徒弟隱瞞多年的真相,愛恨交織地真情流露,是武俠電影中少見的動人時刻。
在拍片現場,鄭佩佩不僅感佩李安的全心投入,從陪同演員練功,到拍攝時細心雕琢鏡頭,更多提到的是,李安在現場一絲不苟,又享受於其中帶來的拍片樂趣。這令鄭佩佩想到,自己的恩師胡金銓導演在拍攝《大醉俠》的現場,也是懷抱著周圍工作人員不能盡知的願景與構思,在一點一滴實現自己的武俠宏圖,而這種對創作的美妙奉獻,與純粹趕工交差的導演思維無法比較。
在創作、在公開談話,鄭佩佩不分場合,總會提到胡金銓於自己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在鄭佩佩早期的傳記《戲非戲》中,更將上官靈鳳、石雋這些胡金銓後來赴台拍戲之後培養、栽培的武俠明星拿來打趣比較,一方面崇羨他們在胡金銓後續傑作中的表演能量,一方面又要開玩笑,後來的明星論「跟隨胡金銓」的輩分,還得叫自己一聲「師姊」。
胡金銓晚年遷居美國,鄭佩佩亦常拜訪、照料胡金銓生活起居,在導演於1997年過世之後,鄭佩佩更成立基金會,親身整理胡金銓留下的龐大創作資料,將之保存於台灣的國家電影資料館(現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並推動關於胡金銓的電影展覽巡迴。
從幕前至幕後,從《大醉俠》至《臥虎藏龍》,鄭佩佩帶著60年的電影文化見證,在角色形象的變化中,讓觀眾看見不同世代之間的俠女位置交棒;而從其對胡金銓、李翰祥、岳楓等師父與師伯輩影人的崇敬與照料中,更能看見真切體現古道熱腸的親力親為。電影世界裡,鄭佩佩是跨越世代的女俠;現實生活中,她有滿腹熱誠,並且終其一生努力以生命實踐。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