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獨立觀點、創意精神與人文關懷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TIDF),每2年舉辦一次,原於2020年登場的第12屆影展,因疫情延宕至2021年,《報導者》連續3屆推出系列報導。繼2016年鎖定台灣現代紀錄片起點的「
綠色小組30週年」、2018年「
紀錄的邊界」探索紀錄片本質與可能,今次以城巿為座標,探看印度、巴西、香港、韓國及台灣5地各種形式的「抗爭」運動,反射出現世的「人間」切面,那是:
印度──民族主義操弄的抗爭。
71歲的印度當代紀錄片大師安南.帕渥丹(Anand Patwardhan)《理性》一片,探究印度教民族主義崛起與瘋狂下,反抗的人們如同陷入迷你屠殺的恐怖時代,其翻攪重塑的不僅是印度政治體制,更是人們強烈排他性意識形態的思想與心態。
香港──自由民主淪陷的抗爭。
紀錄2019年11月13日200名理工大學學生遭圍堵16天的《理大圍城》,從拍攝者到被攝者都無法展露名字與面孔,影片留存國家機器毫施展暴力的強烈證據,但也溫柔陳述年輕抗爭者的矛盾情緒與生命創傷,勇敢而實誠坦露創作者自身在攝影機後內疚與使命的矛盾。
巴西──教育、種族、性別平權的全面抗爭。
伊麗莎.卡派(Eliza Capai)的《換你出招》,記錄導因於政府無預警關閉近百間公立學校,由學生捲動起的一場巴西史上最大規模的抗爭運動,呈現這群新世代的倡議者,如何快速學習進化,由單純的爭取平等受教權、擴展延伸至全面爭取社會平權的青春革命。
韓國──為慰安婦生命尊嚴的抗爭。
兩位韓國導演金東鈴與導演朴勁泰共同完成的《鬼怪與懷孕的樹》,以虛構的手法建構出韓戰期間「基地村慰安婦」無法被顯影的真實生命狀態,不是喚醒社會對歷史的健忘,而在質問社會看待這些女性的眼光與態度、逼視人們省思這樣的歷史如何被形成。
台灣──房產與家屋價值的辯證。
年輕導演林謙勇由家庭紀錄影片為基底的《買房子賣房子》,由自身「階級焦慮」出發,把自己的家庭輪廓置入土地正義與城市地景的議題之中,進行資本迴路運作及社會階級的思辨。
我們也對焦本屆焦點影人及傑出貢獻獎。焦點影人單元選映了11部德國紀錄片導演弗柯.克普(Volker Koepp)生涯代表作。他走過二戰後國土重畫、歷經東西德合併的大時代,鏡頭探照的是小人物的生活與地方風景,他將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戰亂流離或生活在國境邊陲的人們由地緣政治視角脫出,關懷的是人與地方的共生關係,引領世人追尋歷史、文化、政治與自我認同的思考。
獲頒傑出貢獻獎的《人間》雜誌,則是台灣紀錄片精神的重要啟蒙源頭。
35年前,聚焦社會議題、關注弱勢族群的《人間》,解放了自由禁錮年代下的青年世代,充滿張力的攝影與文字如同「紙上紀錄片」,報導更直接成為介入社會運動的工具。我們訪談4位《人間》雜誌的工作者,帶讀者重返《人間》的記錄現場,思索這本雜誌對彼時與此刻的意涵與昭示。
社會不義、國家暴力、階級不公,如難以超度的人間惡靈,包括香港、包括印度、包括巴西,在《理大圍城》、《理性》、《換你出招》紀錄片完成後的當下,面對的卻是更加惡化艱困的迫害壓制;而台灣在《人間》停刊30年後的今天,環境、生態、人權的挑戰亦未抵達美好的彼岸。抗爭無可終止,記錄永遠是一場革命進行式。
本屆TIDF規劃競賽及觀摩共12個單元,精選世界各地近140部作品,將於4月30日至5月9日在台北新光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展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