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現場【Long Game】

陳子軒/啦啦隊愈紅,運動本業恐愈虛──台灣職業運動走向內容農場化?
4月2日,中職樂天桃猿隊在樂天桃園球場進行主場開幕戰,球迷在球團啦啦隊樂天女孩帶動下,為選手們加油打氣。(攝影/中央社/張新偉)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中華職棒新賽季正式展開,隨著世界棒球經典賽(WBC)熱潮的餘溫,各個球團無不希望打鐵趁熱,能將國族情緒的沸點,轉化為對職棒的熱情。

但從聯盟到各個球團,所擬定的策略就是將WBC期間台灣「聞名於世」的加油文化再炒熱。

另類「台灣之光」:啦啦隊員額比一軍選手還多

聯盟官方的開季宣傳活動,啦啦隊員與職棒球員出席達到19比6的神奇比例。將台灣職業運動觀戰文化轉化至此的樂天球團,更將觸角延伸到了韓國的啦啦隊員李多慧身上,而樂天全隊啦啦隊成員甚至已經多過其職棒一軍選手的數量。何為主體?似乎再也不需掩飾。

尤其開季熱鬧之餘,無巧不巧,包括桃園新莊澄清湖在內的各個球場場地品質、照明狀況頻頻,加上裁判誤判,反倒成了話題。這場上與場外的反差,其實並非巧合。

台灣職業運動發展至今,已經是捨本逐末的怪象,甚至可以稱之為「內容農場化」的職業運動。

啦啦隊的曝光以及相關話題,在WBC時衝上巔峰。大聯盟記者摩納根(Matt Monagan)一文〈成為中華台北啦啦隊的藝術〉(The art of being a Chinese Taipei cheerleader),受到國內媒體大量引述,成為台灣加油文化吸引世界目光的「佐證」,並成為另類的「台灣之光」。

於是乎,不僅僅是棒球場上的勝負成了國族主義的載體,連場邊的啦啦隊與球迷都要背負著「台灣如何如何,世界都在看」的原生宿命。台灣棒球之所以是國球,就是因為它一路承載著台灣國族的命運縮影:從嘉農、威廉波特少棒風潮、巴塞隆納的銀牌、王建民的台灣之光、COVID-19疫情下如常開打的職棒,一路到了WBC場邊的啦啦隊,都是我們眼中,世界透過棒球定位台灣的方式,尤其是向世界提醒台灣存在的這項任務,是「Team Taiwan」這想像共同體的成員,人人有責的。

Team Taiwan集體記憶反客為主,形同棒球文化農場化
Fill 1
台灣職棒的啦啦隊和獨特的加油文化,在世界棒球經典賽期間一度受到國際媒體的報導。圖為3月10日,在台中洲際棒球場進行的世界棒球經典賽中華隊對義大利隊賽程,由各職棒球團啦啦隊成員組成的中華隊啦啦隊在場邊合影。(攝影/The Yomiuri Shimbun via AP Images/Koki Kataoka)
台灣職棒的啦啦隊和獨特的加油文化,在世界棒球經典賽期間一度受到國際媒體的報導。圖為3月10日,在台中洲際棒球場進行的世界棒球經典賽中華隊對義大利隊賽程,由各職棒球團啦啦隊成員組成的中華隊啦啦隊在場邊合影。(攝影/The Yomiuri Shimbun via AP Images/Koki Kataoka)

重要他者對台灣的認同,一直是台灣重要的自我肯定依據,來自大聯盟官網的報導,自然引台灣人欣喜,但若細究摩納根文中,他所聚焦的是台灣球迷集體的加油文化本身,而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此次啦啦隊動員運動行銷公司的商業動機與箇中性別意涵。

所以,當我們場上的球隊令人尊敬卻惋惜地在預賽中遭到淘汰,台灣至少還有我們場外的加油文化吧!這是本屆經典賽期間媒體乃至球迷們共享的集體情感與記憶,但如果台灣的加油文化在精神上是如此令人景從,甚至還是商業上的票房萬靈丹,按理來說,全世界其他運動賽事都該「風行草偃」才是啊?但,這類加油文化源起的韓國職棒為何都甘願放走「國寶」李多慧?而她如果真是如此珍寶,怎麼會有球團願意釋出她,而出口到了台灣呢?據報導,李多慧離開韓國起亞虎啦啦隊,就是與她逾越了「配角」的本分有關。顯然,我們都誤會了。但是,如果台灣的職業運動場域中,我們曾經以為的配角才是主角,當然就沒有這樣的問題囉!

對於職業運動球團來說,是否可以不問目的,只要有人進場就好?畢竟,不管看球或看妹,反正都是一張票的收入,啦啦隊熱區還可以賣得更貴呢!但這樣的思維,無疑就是網路內容農場的邏輯。速成、聳動、標題關鍵字的操作,只要是引你上鉤的標題都是「好」標題,那麼只要讓你進場的,都是「好」行銷。以成本考量,培養一個出色的職棒球員,需要多少時間與資源的投入?培養一支冠軍球隊,需要多少出色球員同時達到巔峰的匯集?至於啦啦隊,年復一年,反正都有年輕貌美女性前仆後繼地投入這舞台。

上述的商業經營邏輯看似合理,但,運動,尤其是即便都已經是「職業」運動,但都還受到公部門多所呵護的「職業」運動,真的該只是這樣嗎?

當球團經營模式本末倒置,獲取公共資源的正當性還存在嗎?
Fill 1
4月2日在樂天桃園棒球場進行樂天桃猿隊主場開幕戰熱鬧開場,但該場比賽場地內野草地積水狀況不佳,打到5局下,更因中外野燈柱燈光熄滅被迫暫停比賽。(攝影/中央社/張新偉)
4月2日在樂天桃園棒球場進行樂天桃猿隊主場開幕戰熱鬧開場,但該場比賽場地內野草地積水狀況不佳,打到5局下,更因中外野燈柱燈光熄滅被迫暫停比賽。(攝影/中央社/張新偉)

運動與娛樂產業相生與共,但運動獲得政府補助與伴之而來的國族光環是其他產業所少有的,當「掛棒頭賣妹肉」成為常態、甚至本體,是否還應該享有原本保留給運動的優惠?當樂天前身Lamigo在2011年北遷桃園,與桃園市府簽定1年30萬租金、為期10年的超優惠條約時,可不是因為啦啦隊而給的,而是其本質的運動所該享有的。即便新約以10倍的1年300萬為價,仍是極為優惠的價格,但換來的卻是休賽季擔任二房東轉租的演唱會收入,而非棒球場靈魂的草皮的休養生息。

棒球啦啦隊或許還是在看臺上試著「盡其本分」,但近來,職籃啦啦隊顯然更按捺不住,進而以干擾球員罰球為傲。這些看似無傷大雅的舉動,其實都是對於運動文化建立的傷害。只要你還同意運動本身在人類文明進程中,代表高過單純娛樂之外的意涵,那麼這一點一滴的「無傷大雅」,都是弱化運動員、教練以及運動場域中所有專業人士的舉措。

當總統府接見職棒冠軍中信兄弟時,官方新聞稿所發布的主詞是「教練、球員、職員及Passion Sisters等一行」,我想問的是,那麼防護員、或是運動心理諮商師是否在列?即便真有,為何他們在官方新聞稿中,不足以與啦啦隊並列?

既然運動是筆生意,當副業大於本業,生意人會如何盤算其成本與營運資源配置?就算我們願意天真地相信他們會以副業所得挹注到本業,但這麼不巧,在熱鬧的啦啦隊新聞一再喧賓奪主之時,樂天主場開幕卻讓場地、燈光如此反差地引人側目,是否是球團內側重啦啦隊行銷,而忽略了本業的經營?這是身為球迷的合理懷疑。尤其當球團公關操作的是,領隊親自帶領經紀團隊飛到韓國召募大咖啦啦隊之時,卻未曾聽過相同的團隊為了哪位頂級洋將而親自出馬展現誠意的。(就算有,也沒報導,不是嗎?)

這樣只問流量的內容農場化經營,中長期帶來的影響就是運動的去技術化(de-skilling)。職業運動內容農場化的經營,不僅影響球團本身的經營定位,也連帶影響訊息流通的形式。這幾年來,隨著各式運動內容產製平台的普及,各式民間高手都得以突破傳統媒體守門人的限制,台灣的運動文本確實呈現出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當主流新聞媒體記者或是寫手們意識到,WBC乃至職棒賽季期間,啦啦隊文、妹圖的流量樂勝之時,那麼就是對於運動專業文與討論被看見機會的剝奪,也是運動文化累積的弱化。

由球迷自發到球團組織化,職棒啦啦隊「仕紳化」還是「女體物化」?
Fill 1
2022年12月18日晚間,集合中華職棒各球團的啦啦隊成員在台北小巨蛋共同演出「啦啦隊女神Hot Show」。(攝影/中央社)
2022年12月18日晚間,集合中華職棒各球團的啦啦隊成員在台北小巨蛋共同演出「啦啦隊女神Hot Show」。(攝影/中央社)

就算台灣的啦啦隊與加油文化真的讓世界看見,還有那兩場對義大利與荷蘭史詩般的勝利,讓我們沉溺在對台灣棒球發展自我感覺良好之時,不要忘了,完敗給巴拿馬與古巴的兩場比賽,或許才是台灣棒球發展的殘酷真相。台灣投手球速催不出來(均速為20個參賽國倒數第二),在當今球速為王道的棒球投手養成信念下,這是台灣棒壇不得不正視的警訊。而WBC與中職場地反差的現實,顯示出非得由大聯盟介入才弄出個像樣的場地品質,更是令人質疑台灣職棒資源配置的優先順序。

中華職棒初期,啦啦隊的組成乃至於球迷觀戰文化,是源於市民社會在解嚴之初能量釋放的展現,雖然一開始由聯盟及四支元老球隊號召球迷加入,但後來球迷們自發性地組織,兄弟象就有了飛刀組、光輝組、盜帥組等次級組織,甚至許多人眼中認為粗鄙的江大帥,在我看來,都是純正自發性的球迷文化展現。儘管當時拆椅子、丟瓶罐、圍巴等現今看來不入流的滋擾,是那個初解放時代必經的一課,是職棒屬於各階層台灣人民摸索的時代。隨著假球案讓那個世代的球迷遠離球場、新球團將觀戰經驗中產階級「仕紳化」(gentrification),球迷們將形塑球場文化之責拱手讓給了球團,於是乎,球迷們小號吹奏、大鼓敲擊交雜的節奏,被球團官方播放的電音樂曲取代。

而性,或是法國社會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口中的「超現實」(hyper-real)的「性」,正是這一波由球團主導下,台灣球場觀戰文化看似復興背後未言明的主題。以女性身體展演的球場啦啦隊,讓性化的商品不再僅限於私密空間的展演,甚至在國族認同的包裝下更趨合理,性化的傳播訊息不斷地被感官表象式地經驗著,充滿魅惑的性影像出現在所有傳播模式中,不斷刺激與撩撥,直至本體的消逝為止。

在全球運動漸朝向性別主流化的路程邁大步之時,台式啦啦隊文化真的不該是主流,我們不該再以這是台灣獨有特色來為這建立在性吸引力上的加油文化開脫。

網路的論壇上,時常可見「本質迷」與「妹迷」的論戰,反映的也就是運動本質與運動娛樂化的論辯。過度的本質論令人厭煩,畢竟,運動若要追溯其本質,我們仍舊會停留在遙想有閒階級所供奉的業餘精神、甚至榮耀希臘諸神的宗教儀式上。運動文化不該一成不變,但運動本質的討論依舊重要,就是因為一個時代所定義的本質,就會形塑它未來的樣子,而這樣的存在本質(raison d'être),就是它獲取資源的正當性來源。因此,當啦啦隊都以台灣特色之名,成為台灣運動場域的「農場標」時,就像網路內容農場侵蝕著新聞媒體原創內容,以啦啦隊為號召的觀戰文化,也正侵蝕著台灣運動文化深化的可能。

【Long Game】專欄介紹

運動,是一種文明的演進,在規範與框架之下,將野性的競爭與衝突升華為力與美的技藝。

運動,也是一種經濟的刺激,隨著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資本巿場發展,串接庶民消費與高端精品。

運動,更是國族主義與個人主義的交鋒,在集體榮光共感底下,不斷思辯競技最核心的精神與意義。

運動的社會性,與社會的運動性,是一場永恆的「長盤制」(Long Game),人類的愛恨情仇,喧囂歡愉,當代價值,將天荒地老戰鬥與論證下去。

Long Game,《報導者》的運動專欄,由研究專長為運動社會學、流行文化與媒體觀察的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教授、美國職棒MLB球評陳子軒執筆。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