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現場【Long Game】
棒球是一項從「家」出發再回到「家」的運動。
1906年,日本殖民下,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中學部與師範部進行了一場台灣史上首場具有正式紀錄的棒球比賽。118年後,來自台灣的28位大男孩,在傳授給我們棒球的日本人的東京巨蛋裡,奪下首座大賽全球冠軍(Global Champions)。
野球,回家了。
轉播中,與我搭檔的緯來主播張立群提到,日本帶著國際賽27連勝的紀錄,我隨即接著,27連勝,就像一場27人出局的棒球比賽,該結束了。這是我們青出於藍的時刻。
林昱珉在開幕與冠軍賽的先發,陳傑憲也同場開轟火力支援,有始有終地讓我們先後擊敗了韓國與日本;背號24號的隊長在24號的這一天,率領著台灣封王,站上世界之巔。
你怎能不對棒球有著浪漫懷想?
何其榮幸,我竟然能以球評的身分,在東京巨蛋的轉播間裡,為台灣數百萬的觀眾「導覽」這不可思議的歷史事件,我的聲音,鑲嵌在這段歷史的紋理之中,這樣的震撼,怎能不讓自己謙卑。
在頒獎典禮前的空檔,我在轉播中用這樣一段話與觀眾分享:
「我們也該好好謝謝日本,雖然我們今天擊敗了你們,但張奕、陳冠宇、陳傑憲都因日本豐富了他們不同階段的棒球路,我們還需要跟日本學習的實在非常非常多,這只是一場小小的勝利,希望對我們台灣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出發點,謝謝日本無私地為台灣棒球提供了無比的養分。」
台灣與日本之間,總有個奇妙的羈絆,棒球尤其如此。我的棒球啟蒙來自外公盧萬,日本殖民時期,他是備受栽培的台籍菁英,1949年後,也先後在礦坑、農會和鋼琴公司任職;嚴肅的外公,只有講到棒球、和我用報紙摺成的手套傳接球才能感受到他真心開朗的笑容,大溪老家一櫃子的日本球員簽名球,是我們家族的傳家寶。
從未想過我們會有這樣的一天,幸福以如此突然的型態降臨。
緯來決定前進東京現場轉播,與台灣打入四強一樣突然。因此在11月19日的行前會後,文大培台長邀我留下來跟著緯來體育台的夥伴一起吃披薩跟炸雞,他說到:「原本以為『我們』的12強就到這兒了,這就算是慰勉大家辛勞的慶功宴,沒想到⋯⋯。」
所以,在短短兩天不到,緯來決定將12名成員送往東京現場轉播與採訪,從機票、旅館、前置、後勤、採訪計畫等完成了一項接著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我因為學校上課,在21日下午,輾轉經沖繩轉機,半夜才到旅館與大家會合;隔天一早,就前往東京巨蛋轉播台美的關鍵戰役。
想起當時還在桃園機場候機時,看著台灣在四強超級循環賽首場就以0:2敗給委內瑞拉,心裡都涼了一半,心想,這樣還要去嗎?但還是強顏歡笑,在Facebook貼文跟大家說,「別擔心!吉祥物馬上到了!」接下來的,就是歷史了。
這趟對於所有涉身其中的人來說,都是一趟神奇之旅,不只是如此不可思議的冠軍,更是一趟重新發現台灣的旅程。
弔詭的是,在台灣意識逐漸增長的社會裡,最容易凝聚人心的運動賽場,卻是我們最難以「去中」的場域。數十年來,「中華隊」這三個字已如此習慣,用其他字眼代換都被視為一種挑釁,在其他場域如此自然的「台灣」,一旦到了運動場,「台灣隊」卻成為一種基進政治立場的宣示。過往,「中華隊」仍為主體,但本屆12強賽會,無疑是中華、台灣之爭最檯面化、競逐也最激烈的一次。
轉播與新聞媒體在代表隊名稱的使用上,多少就是台灣媒體的政治立場宣示,但偏偏運動轉播又不僅止於此。一般觀眾不知道的是,各轉播媒體仍舊受限於國際運動轉播權販售商的壓力,即便取得轉播權,仍獲明示或暗示不得在節目名稱或是鏡面呈現上出現「台灣」,至於轉播的口語使用,則是各主播賽評自由發揮;因此,大家也聽到張立群歷史性的「中華隊贏了!台灣冠軍!」高呼,或是各媒體稱「中華隊、台灣選手」等各種彈性迂迴策略。自從2023年WBC後,“Team Taiwan” 成為運動場上「挺台灣」的另類出口。
陳傑憲球衣胸口前的那片空白,是我們多想填上的名字?潘傑楷、林昱珉等球員所展現出無比自信的積極表態,在過往台灣的運動團隊中都是少見的,網路上的台日友好,在台灣奪冠後,儼然昇華到另一個層次,我也收到許多來自日本友人的恭賀。令人不禁想著,這也許正是台日之間「解殖」的另一種可能──不是仰慕、懷舊、更不是仇恨、怨懟,而是昔日的殖民地能長出屬於自己的自信與彼此尊敬的友好,在傳授技藝的昔日殖民者面前的不卑不亢,甚至能夠擊敗他們。
頒獎典禮後的東京巨蛋一角,我看到清宮幸太郎繞過重重人群,找到高國輝向他致意,那是師徒間的美好情誼,只是師徒的角色互換了。
完美,就是完美。
運動,是一種文明的演進,在規範與框架之下,將野性的競爭與衝突升華為力與美的技藝。
運動,也是一種經濟的刺激,隨著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資本巿場發展,串接庶民消費與高端精品。
運動,更是國族主義與個人主義的交鋒,在集體榮光共感底下,不斷思辯競技最核心的精神與意義。
運動的社會性,與社會的運動性,是一場永恆的「長盤制」(Long Game),人類的愛恨情仇,喧囂歡愉,當代價值,將天荒地老戰鬥與論證下去。
Long Game,《報導者》的運動專欄,由研究專長為運動社會學、流行文化與媒體觀察的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教授、美國職棒MLB球評陳子軒執筆。本專欄榮獲第23屆卓越新聞獎「新聞評論獎」。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