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前練習看著空蕩蕩的觀眾席,告訴自己『可能球迷還沒下班吧!』比賽開打球迷還是寥寥無幾,就想『應該還在塞車吧!』」
台灣的職棒,或許是全世界最難「善終」的戰場。30年歷經5度假球事件、聯盟一度分裂、15支球團消失不見,明星球員除了敗給傷勢、年紀,還可能栽在簽賭、黑道手裡。逃過了這些,若和球團關係不好,聲勢再強、貢獻再大,想有「引退賽」?門都沒有。
能在球季開打之前即有隆重預告倒數引退規格的,除了陳金鋒,就是「恰恰」彭政閔。陳金鋒雖然年紀稍長,但在中職,11年的資歷,還得喊19年年資的恰恰一聲「學長」。今年(2019)球季開打前宣告倒數一年的恰恰,註定讓中職30年球季充滿感傷。19年來,職棒有過豐盛、陷過低潮,能自始至終滿身戰功、一身潔白,唯有恰恰。如果沒有彭政閔,我們如何挨過幾度的風雨,相信下一局,天就會放晴。
這一切或許都要從,感謝那個知名的嘉義球場「變電箱」開始。
2005年8月26日,是球迷或許都不會忘記的日子。兄弟對上誠泰,先是挨了觸身球、又遭到林英傑三振,憤怒的彭政閔在回到休息室一拳重擊在變電箱上,聲音之大,連當時在對面休息室的誠泰球員都為之震動。當年也是誠泰一員的林恩宇至今記憶清晰,「那時候我們只有聽到對面傳來很大一聲,大家還在討論發生什麼事了,後來才知道恰恰打了變電箱。」
恰恰的弟弟彭政欣那時是他的隊友,和林明憲坐在休息室的板凳上全程目睹這一幕。「從小到大沒看過哥哥輸過,這是第一次,我哥輸了,」他說。
恰恰「輸了」什麼?被球團減薪,一隻強力的右手幾乎折損了2年之久,還有,可能是最後一次的旅外機會。爆打變電箱的前一年,他才寫下驚人的127支安打、0.376打擊率、18轟、26盜成績,國外球探緊盯,旅外機會的風聲不斷傳出。而上一回,遠在他高二首度入選IBA青棒國手時,傳言包括紐約洋基、邁阿密馬林魚隊都對他有興趣;而那年,他在一次打架衝突中弄傷了自己的右手掌,旅外,放水流。
年輕的「火星恰」,曾是「火爆恰」。「(2005年)我自己知道是有出去的機會,但後來因為受傷就沒了,我覺得滿可惜的。不過想一想,那時的環境、制度也沒有像現在這麼好,球團可能有一些戰力的考量,不會讓我出去。最重要的是,我的表現應該也沒有好到可以讓別人願意拿大筆簽約金,我是這樣想的,」恰恰受訪時說。
比起鋒哥「球來就打」的直面對決,「恰式哲學」猶如他著名的「反方向安打」,逆向思考,讓他逆來順受、不受甘擾。
就像2008年,職棒再逢假球案陷入低潮,他那傳誦球場的經典「塞車論」:
賽前練習看著空蕩蕩的觀眾席,告訴自己「可能球迷還沒下班吧!」比賽開打,球迷還是寥寥無幾,告訴自己「應該還在塞車吧!」
「如果不進場看球的球迷,希望你們能夠繼續關注我們,我們會更努力,讓你們能更信任我們。」這個最溫柔又最濃郁的承諾,恰恰不曾跳票。
打吧!打吧!打到球迷到場為止吧!
如果沒有那個變電箱,或許恰恰去了日本,或許能比今年旅日的王柏融還熱,但或許,也可能是短暫流星,落寞返台光芒減失。但如果這些年中職沒有恰恰、沒有這個明星賽連續14年「超級霸」的人氣王,那些晦暗的日子,球場上還可有讓球迷寧願塞車也要進場看球的理由嗎?
在球評曾文誠眼裡,彭政閔那時的怒氣不是沖著林英傑的三振,「那時他應該陸陸續續有感受到,球隊內有些人對於棒球『並沒有很重視』,他當時或許想,『我那麼認真,為什麼你們會這樣子』,很多事情悶在心裡,那個三振只是一個觸發而已。」
「這可能就是命吧!」彭政閔說。
命運把彭政閔留給了中職, 2009年被認為球隊管理最嚴的兄弟象也爆發「黑象事件」,最緊密的伙伴「黃金三劍客」一下三缺二,「我們還有彭政閔」成了球迷信心不致全面崩解的唯一安慰。
那一次的受傷,也讓彭政閔才學會,做為一個職業運動員,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
「那次受傷讓我吃盡苦頭,」彭政閔細說,2005年受的傷,雖然2006年已經慢慢可以回到球場打球,但骨頭復原、韌帶的傷卻沒好,每次揮棒都拉扯到韌帶,每打一次手就痛一次。直到2007年遇到物理治療師柴惠敏,一面繼續復健,同時在手上加裝復健裝置,減緩疼痛並慢慢適應,整個療程一直持續到2012年才結束。
「年輕時糟蹋身體,老的時候就換身體就糟蹋你。」「恰爸」彭建明,是影響恰恰走上棒球路最重要的力量,但老爸這句話,直到他受了傷才真正入耳。
彭政閔說,那回之後,讓他開始重視運動治療與復健,學習好好善待自己的身體,「以前覺得受傷或不舒服,忍一下就過去,後來才學會更重視身體發出的訊息,適時的休息與治療。」他想了想說,「現在回頭看,這也是延續了我職業生涯,最重要的關鍵。」
比賽結束後,恰恰永遠是最後一個離開球場的身影,如同賽前練習和熱身的扎實仔細,賽後的放鬆、伸展,也絕不偷工減料。如何對待身體,是Pro級運動員「專業精神」最大的差異。
感謝變電箱。再一次。
如果棒球之神真的給每個人都安排了任務,那麼「繼續在台灣的球場上」或許就是祂對彭政閔做出的指示。「每次他有大好機會時,總是會發生一些事。棒球之神希望把他留在台灣吧!」彭政欣也不禁這樣說。
儘管是中職「扛霸子」,但彭政閔從來不是英雄出少年的「天才選手」。在彭政欣眼中,哥哥小時候從來就沒有什麼光環,「他不是紅花,是綠葉吧!」
1993年,彭政閔首度入選國手,出征IBAF世界青少棒錦標賽,儘管打擊表現不俗,屢屢用球棒為球隊建功,然而當年陣中,橫掃最有價值球員、最佳投手、打點王與全壘打王的宋肇基,才是目光焦點。
1998年,義大利世界盃棒球錦標賽,還沒旅美的台灣巨砲陳金鋒,連續4場敲出5轟,不但寫下了大會紀錄,也讓他就此打開國際知名度;另一名隊友陳致遠,傑出的守備,在幾乎被古巴隊壟斷的全明星隊中,搶下中華隊唯一的一席明星外野手。而20歲首度在成棒隊披上中華隊戰袍的彭政閔,7場比賽多從板凳出發,不是在休息室為場上隊友加油,就是在場邊練習揮棒等待教練call他上場,最後只站上打擊區7次。
儘管能量與實力不斷蓄積,成棒時在合庫隊已打出名氣,2001年在職棒12年選秀會時,以選秀狀元身分披上黃衫,當年仍有老闆狐疑:「彭政閔,是誰啊?」而這名選秀狀元,又是從「板凳區」開始職棒生涯。
「業餘時期響噹噹的彭政閔,進職棒後的前半年只能打DH、在休息室休息、或是被操,只有這三個選項,」中華職棒聯盟祕書長、也是恰恰前隊友的馮勝賢說,彭政閔剛加盟兄弟象的前半年,應該是職棒人生的黑暗期。他也直言,「那時恰恰守備也真的很爛,根本卡不到先發。」
原本被教練團設定要扛起球隊的三壘手與第四棒,但守備不佳、加上當時內野教練是以細膩的守備出名的榊原良行,彭政閔不但被操到不行,想要上場都很難。
職棒是個殘酷的舞台,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在馮勝賢眼裡,這個低潮對於往後的彭政閔而言是極為重要的養分,如果他一進職棒就走得一帆風順,或許反而沒辦法讓他細水長流在中職挺到19年也不一定,「磨劍的時候往往是最痛苦的,但把劍磨好後,就能夠一展所長了。」
爬坡慢、後勁足,是彭政閔的生涯寫照。「不怕沒機會,只怕沒準備」是他的座右銘,又是另一句來自「恰爸」給他的人生金句。
這些年來,恰恰是點亮球迷夜空的「火星」;而恰爸則是指引恰恰的人生探照燈。恰恰如今的成績,都來自爸爸的「好強」。
恰恰提起,他始終記得第一次踏入球場跟著球隊一起訓練,菜單就是100公尺來回10趟與100下的伏地挺身,那年他9歲,「所以我從第一天就知道,打棒球不簡單。」
但是「比起念書,對我來說打球或許容易一點。」彭政閔自己也覺好笑。小時候,常在外惹事,「接到電話、然後去賠錢」,幾乎成為「恰媽」的日常。
當時班導師引薦他到復興國小棒球隊,原本是希望他去磨練磨練、消耗精力,但先天身材不突出、表現也算不上出色,練了好一陣子沒有什麼進步,連教練都失去信心。「要不要找一個更適合你的發展方向?」雖然教練沒有直接說出關鍵字,不過,11歲那年,彭政閔確實差點被球隊退貨。
無法安安靜靜地待在教室,才被帶到球場,沒想到連球場都可能待不下去。熱愛棒球的「恰爸」彭建明只能拉下臉,千拜託、萬拜託,希望教練能收留彭政閔;甚至不惜動用各種關係,情商當時在台電棒球隊打球的國手級人物鄭百勝、呂文生,對恰恰「課後輔導」。
「他大概是怕面子掛不住吧!」彭政閔笑著說。但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原本從不去看兒子比賽的恰爸,愈來愈常往球場跑,因此在外的應酬愈來愈少,連原本暴躁的脾氣也都收歛了許多。
「我父親的信念是『要做就做最好』,我哥則是『好勝心強、不服輸』。」彭政欣眼中,父親與哥哥有相近的執著,在棒球的這條路上,父子俩因而能一起往相同的地方前進。
如果沒有恰爸,恰恰或許熬不到「大器晚成」的一天。
彭政閔的人生之路循著父親的指引,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自己也成為父親之後,他更深刻感受到,原來當年父親當年扛在肩上的,是怎樣的千斤重擔。
就像「從不與陌生人同桌吃飯」的職業潔癖一樣,「不輕易讓妻兒在媒體前曝光」的原則,都是熟悉他的媒體界最清楚的「恰恰界線」。他對家人與職業聲譽的保護眾所皆知,久而久之,媒體記者就算見到恰恰的太太或小孩,也不會按下快門。
南北奔波的職業生活,讓彭政閔每年在家的時間大概就只有一個月,犧牲了不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也無法好好地陪伴著孩子成長;為了保護孩子,也從不帶他們到現場看比賽,「球場人很多,孩子也還小,他們要是在球場裡到處跑,不小心受傷怎麼辦。」即使自己從小在球場中奔跑長大的,但對小孩的疼惜勝過對自己,就是作為一個父親的心情。
但這樣的顧忌,被妻子的一句話說服:「如果你退休了,但是小孩卻從來沒有看過你打球,會很遺憾吧。」幾年前的生日那天,妻子帶著小孩到球場看球,而回憶起那天,彭政閔也不禁說,「每次站上打擊區時都會悄悄的關注他們的方向,希望在孩子的記憶中,留下爸爸打球的美好身影。」
後來才知道,原來恰爸偶爾也會偷偷帶孫子到球場看球。「我回去都會念他(爸爸)啦!」彭政閔笑著說。
「恰恰是有偉大領袖特質的球員!」
挑戰過日本職棒,與不少優秀的日本球員交流的「小雞」林恩宇,這樣形容他眼中的彭政閔,「他就像是鈴木一朗或稻葉篤紀,具有很強的領袖特質,天生就是要帶領大家的領袖。」
中信兄弟的隊友「周董」周思齊呼應林恩宇,提起了恰恰領導球隊的特別心法。「被對手拋下彩帶,對球員和球隊而言,是很丟臉的事。但他(彭政閔)卻要我們用心去感受。」
2009年上半季,統一獅在自家封王,被宰殺的兄弟看著亮橘色彩帶灑向球場,眼裡和心裡都格外刺痛。周思齊回憶,當時大家心裡都不好過,一心只想趕快離開,恰恰卻把大家集合起來,要球員們一起看統一獅拋彩帶、封王慶祝,並告訴大家:「把這一幕牢牢記下來!」
而在球隊每次氣勢低迷的時候,彭政閔總是當仁不讓第一個跳出來,把球隊氣氛穩住,並鼓勵大家。「他沒有說太多話,但是當他站了出來,大家就知道不用擔心了!」周董一句話點出恰恰在隊上的份量與力量。
與彭政閔熟識的球員都說,恰恰在球場上雖然一臉嚴肅、全神貫注,還會關注每個隊友的情況給予適當的打氣與鼓勵;但下場之後,仍是活潑好動、愛開玩笑,平易近人的老大哥,「場上生氣,場外客氣」,就是隊友們口中的彭政閔。
「不管是職業隊還是國家隊,他在場上就是全力以赴、展現拚勁,帶著隊友們向前衝。」與彭政閔認識超過30年的戰友林明憲,長年觀察恰恰在球場上的一舉一動,認為都反映了「以身作則」四個字,「不管是奮不顧身地撲壘、賣力的跑壘,或是每一次的守備,他知道學弟們都看在眼裡,這樣的行為是會感動與激勵這些學弟,讓他們跟著一起衝。」
只要是台灣棒球迷,應該都不會忘記2013年第三屆世界棒球經典賽(WBC)的台澳之戰,除了王建民精采的先發,更激情的是彭政閔不僅敲出了全壘打,甚至英勇地以肉身擋球,轟動國際,登上美國大聯盟官網,形容他為「鋼鐵人」。
「彭政閔不只是一個傑出的球員,他和陳金鋒兩人就代表了我們這一個世代,他不只是我們『兄弟先生』、更應該是『中職先生』。」同樣走過假球風暴的周思齊形容,在那個有非常多誘惑的時代,彭政閔始終沉穩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是非常不容易。
陳金鋒如拓荒者,開創台灣球員敢於挑戰美國大聯盟的勇氣,為後輩球員打啟通往世界的大門;彭政閔則是支撐者,在台灣職棒每一次天搖地動之際頂住樑柱,不讓天崩地裂,撐著本土棒球的天地。
彭政閔的強棒,打出自己美好生涯,也為台灣職棒打出串串煙花;付出的代價,卻是除了棒球之外「一片空白」的人生。當同齡孩子們在校園裡探索世界、累積回憶時,他只懂棒球、也只有棒球。
彭振閔笑說,現在想想,「自己好像除了棒球之外什麼都不會,就像個生活白癡,」他一直到39歲那年才第一次自己獨自出國,也是為了棒球,去美國的訓練基地自主訓練與學習。沒有球隊與教練的幫忙,票務、簽證自己一手處理,一路提心吊膽。好不容易到達美國,進關時又碰上兇神惡煞的海關人員,拷問他赴美的原因,弄得他六神無主,一時沒有聽懂對方在說什麼,差點以為自己進不了海關,又不知道能向誰求援。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彭政閔卻是年近中年才接觸到,這些年開始補修生活學分。
「遺憾嗎?」我們這樣問彭政閔,「當然遺憾,一路上遺憾的事情太多了。但至少現在看起來,自己是選了一條不錯的路。」
9月29日,是彭政閔球員生涯的引退賽。從3月23日職棒30年開幕戰開始,每打一場,我們就失去一點彭政閔,還沒走到最後的離別,就已湧上無限想念──這19年來,中職最美的恰恰時光。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