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奧運

評論

曾文誠/那年天空很希臘──我曾置身與錯身的台灣奧運棒球夢
2004年曾文誠前往雅典奧運採訪棒球賽事,目睹陳金鋒全壘打的經典時刻,也經歷中華隊意外出局的失落。(照片提供/曾文誠)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記得那時天好藍好藍,一片白雲都沒有的藍,還有,記得陳金鋒那支三分砲。

2004年的夏天,我從桃園機場搭機前往希臘,臨上飛機前,我對台灣棒球在奧運奪牌有著很實際的想像,我們是可以拿牌的,期望值甚至比1992年拿到銀牌那屆還高。是期望而非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這次我們有王建民、曹錦輝兩個當時未來的大聯盟投手,還有日職一軍的陳偉殷;打線也整齊、或可以說得上是豪華了,有從不讓人失望的陳金鋒兄弟的「三劍客」
指當時中華職棒兄弟象隊的陳致遠、彭政閔和蔡豐安三人。
,日職阪神的林威助也在陣中。

我滿心期望,飛機上坐在我身旁的高英傑教練也很期待。忘了我們連同轉機究竟飛了多久,一路上我們聊中華隊、也聊台灣棒球,然後我很有幸地「獨家」聽到他當年有機會赴美發展,卻留下遺憾的往事。就這麼半聊半睡、又半夢半醒間,飛機已降落在雅典機場。

2004雅典:恰恰和泰山沒有表情的臉

年輕時的我,讀過余光中新詩上的那句「今天的天空很希臘」,那時常想真正的希臘天空究竟是何樣?結果果真是一整片藍,藍色的天空伴隨著令人無法忍受的高溫。炙熱氣溫下,我到球場邊看中華隊(如果你要強調是「台灣隊」我也同意,但當年大家是這樣稱呼的)練球──球場管制很嚴格,不論有沒有證件都一樣,無法走進場內。在訓練之餘的休息片刻,我對著走到鐵絲網邊的彭政閔、張泰山,給予一個該有的熱情微笑,但他們轉頭卻給我一個冷漠的五官面容,我有點嚇到。

恰恰是我從小看著他長大,很有禮貌的球員,見了我總是10公尺前就立正站挺喊聲:「曾大哥!」泰山更不用說了,看到我老是抱著我親吻額頭,也不知這是哪來的儀式,或是可助他長點頭毛?總之熱情得很。但這時,兩人卻回給我這樣的表情,是不是當下就聞到中華隊「不太妙了」,也說不上來。但他們真的太緊繃了,大家都看好他們,想要奪牌的壓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是肯定的。

身為國家隊的一員,不論是哪個國家,都會有壓力的,尤其是奧運殿堂。但只有中華隊最特別,每一次的國際賽、每一回的出征,CT的制服往身上套,往後台灣棒球發展,職棒興衰好像從此之後就全是他們的責任了。

美國連2004年雅典奧運資格都沒打進去,但有影響他們球迷進場看大聯盟比賽嗎?完全沒有,2005年大聯盟平均每場的球迷數是30,816人,比前一年的30,075人還小漲了一些。但台灣完全不一樣,棒球發展根基不穩定,加上各種狗屁倒灶之事,就更需要國際賽好成績帶起棒球熱潮,2001年世界盃的銅牌即讓中職嘗到好大的甜頭。但如果國際賽打不出預期結果,隔年的進場人數及收視率直直落,很快就反應出來。

雅典奧運中華隊賽程其實不算差,前四場對手有強有弱,但沒想到首場卻踢到鐵板一塊,被楓葉國(加拿大)掛了個9個鴨蛋,自此之後跌跌撞撞,連該贏的義大利竟也失守。在轉播席的我,永遠忘不了,義大利打者在比賽後段把球送出全壘打牆外時,主播高聲淒厲地叫著:「不要啊~」那彷彿被推入深谷的慘叫聲,讓我至今難忘。

有求必應陳金鋒,射向希臘藍天的全壘打
Fill 1
2004年雅典奧運,中華隊與日本隊的比賽至三局上半時,陳金鋒擊出3分打點全壘打後與隊友擊掌慶祝。(攝影/AFP/Omar Torres)
2004年雅典奧運,中華隊與日本隊的比賽至三局上半時,陳金鋒擊出3分打點全壘打後與隊友擊掌慶祝。(攝影/AFP/Omar Torres)

輸了義大利就完全沒有退路,唯一的機會就是贏日本。

贏日本向來不容易,但我們有陳金鋒。台灣棒球史上出了不少四棒名將,從洪太山、官大全、謝良貴、趙士強、呂明賜一直到陳金鋒。可能只有52號的陳金鋒是「有求必應」,球迷希望他做什麼,他就能做什麼。

台日戰三局上半,兩出局中華隊攻佔一、二壘,陳金鋒先讓投手上原浩治拿下兩好球,接著外角直球陳金鋒放掉,然後一顆變化球朝向本壘而來,陳金鋒才一轉身球即平射飛向左外野,很金鋒式的全壘打軌道,很難用我們習慣詞「炸裂」來形容這支全壘打。但我們轉播席卻真的炸裂了,簡直像一團火球炸開了,大家驚叫不已,但球場內的陳金鋒本人卻很冷靜地跑壘。他沒有像2001年世界盃時在台北的天母球場,同樣對日本隊揮出全壘打那般地高舉右手慶賀,只是安靜繞壘,讓時間停下來、讓大家享受這一刻。

雖然中華隊最終沒有守住,輸了日本、也輸掉最後奪牌希望,但還是感謝金鋒,那射向希臘藍色天空,永遠令人難忘的全壘打。如果還有難忘,那應該就是賽後,和選手們去希臘小島散心,我和彭政閔、鄭兆行三個人「三貼」騎50c.c.小機車,卻被當地警察攔下的有趣回憶吧!

1992巴塞隆納:知名度最低的銀牌軍團

2004年是我唯一的奧運棒球現場觀戰經驗,原本2008年北京奧運還可以前去,但因故沒有成行,我是不是該慶幸還好沒去呢?否則被球迷視為「國恥」的對中國一戰,人就在現場那該是有多嘔啊!但如果真把感情投入,輸了球、人無論在哪裡目睹,其實心情都是一樣的。

就如同1988年漢城
為首爾的舊中文譯名,官方中文譯名在2005年正式改為首爾。
奧運。這一年前不久,中華隊才在義大利舉行的世界盃拿下第3名好成績,所以是被看好能像前一屆拿牌
1984年洛杉磯奧運,是棒球項目第六次正式出現在奧運殿堂,雖然仍為表演示範項目,但卻是奧運史上首度以錦標賽方式舉辦的棒球賽。中華隊最後以總戰績三勝兩負的成績獲得銅牌。
,即便是表演賽性質。結果中華隊連吞三敗就打包回家,那時我剛投入職場不久,但什麼身分、年紀都不重要了,身為球迷,輸球就是會痛。

不太想再憶起失敗了,人總是選擇記下美好的事物,這是人性。

所以有奪銀拿銅的兩次奧運棒球,就比較記得清楚、比較值得一說。1992年巴賽隆納奧運台灣拿下空前(完全不敢說是絕後)的銀牌,那是20位選手加4位教練團拚戰下的結果,但背後卻是台灣棒球界為了這塊牌長期布局、耕耘下的收成。

為了1992年奧運,早在1989年棒協就開始執行長達3年的奪牌計畫,以執行教練的制度,讓總教練李來發帶著準國手們進駐左訓中心
「左營運動訓練中心」的簡稱,現已更名為「國家運動訓練中心」。
,當時這些培訓隊員並沒有球迷熟悉的面孔,因為棒球好手都在之前先後加入職棒了。李來發手中可用之兵就只有被視為國家隊二軍的年輕球員,投手有郭李建夫、林朝煌、黃文博;捕手是白昆弘、張正憲;內野手有黃忠義、王光熙、張耀騰、羅國璋;外野手則是陳威成、廖敏雄、張文宗等。這些選手現在聽來自然都是響叮噹的名字,但在當時卻是無人聞問的菜鳥球員而已。

這群菜鳥在台灣島內每天被李來發狂操,不論內外野接球練習量一律以「一籠一籠」為單位。出了島外則到處旅行比賽,美國、日本、中南美洲各地跑以增加實戰經驗。但一開始因為戰力不足,比賽都只打了七局,因為老是被提前結束,但慢慢可以把分數拉近打滿九局,有時還能先得分,最後贏對方的次數也多了。

第一次到中國看亞錦賽
Fill 1
1991年曾文誠赴中國採訪亞錦賽,見證當時多數成員名氣不大的中華隊,如何奪下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代表權,進而拿到寫下歷史的奧運銀牌。(照片提供/曾文誠)
1991年曾文誠赴中國採訪亞錦賽,見證當時多數成員名氣不大的中華隊,如何奪下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代表權,進而拿到寫下歷史的奧運銀牌。(照片提供/曾文誠)

這些事情,我沒有陪同經歷著,也不是看舊資料或Google而來,那是過去和李來發在飯店聊過,和黃忠義、林琨瀚在轉播空檔談過,也和白昆弘、陳威成等人訪談而來。我有機會唯一陪著這批選手「成長」的經驗,是1991年第16屆亞洲棒球錦標賽,那一屆的前兩名要決定巴賽隆納奧運的席次,能不能到西班牙就全靠這一戰。比賽場地在北京和天津,那是我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事實上在能去中國的記者也沒幾人,當我們飛抵北京那刻起一切都是那麼新鮮,記者團的同業看到第一位機場公安,用蚊子般的聲音跟我說:「你看,共匪在那裡!」

中華隊預賽全勝,接著決賽卻場場硬戰,過程用緊張刺激都還難以形容。首場對韓國兩隊你來我往互有領先,到了六局下半張耀騰右外野3分全壘打,才稍微穩定軍心。妙的是,張耀騰原本不是先發,但因右外野手失誤才頂替上場,而且是以內野手的身分去守外野;再來是,他這輩子幾乎沒打過右外野全壘打,「好想贏韓國」的內心戲張耀騰很懂。接著是對澳洲,在預賽以10比2輕鬆過關的中華隊,居然和澳洲纏鬥到十四局,也是靠著王光熙的三分砲好不容易贏了比賽,確定中華隊可以進軍奧運了。這兩場比賽心臟不好的人,可能會嚇死在現場,在看台上的我,手掌心都快掐出水來,還好最後是完美結果。雖然最後一戰中華隊在延長賽1分輸給了日本,但沒有影響中華隊奧運資格。

到北京、天津兩地觀戰是難得的經驗,靠著老美幫忙,兩座球場都極具規模、標準,也看出1990年代起,大聯盟早就注意到中國廣大人口背後可能的市場及人才。不過當時棒球在中國還是屬沙漠未開發之地,一般百姓、飯店工作人員對棒球完全陌生。中華隊場邊牛棚練投時,我聽到可能是動員來的「觀眾」,對著台灣投手大喊:「你投得準,肯定可以得很多分的!」

賽會結束後我多留了一、兩天,那時「六四天安門事件」才過一、兩年不久,還是可以感受到些許肅殺氣氛,外人想進去中國大學校園並不容易,不過,還是想盡辦法去了北大及清華兩所大學一探,想看看有沒有任何學生玩棒球的身影。去之前心想機會不大,去後發現果然如此。不過我還是很正式地拜訪了中國棒協最高領導人,還有實際帶隊的教練、兒棒
中國的「少棒」用語。
的選手(其中一位後來還成為國家隊一員),試圖勾勒出中國推動棒球的現況,最後在《職棒雜誌》發表了一篇五千餘字、下了個像論文般標題〈中國棒球發展現況〉的文章,那是我早年很得意的作品。
1984洛杉磯:刻在我心裡的最強中華隊
Fill 1
1984年洛杉磯奧運棒球示範賽的中華代表團,是曾文誠心中最強的中華隊。(照片提供/曾文誠)
1984年洛杉磯奧運棒球示範賽的中華代表團,是曾文誠心中最強的中華隊。(照片提供/曾文誠)

回到奧運棒球,1992年的銀牌,是在3年多的努力和準備,總算拿到參賽權後奪牌。而為了唯一目標而集合全國棒球菁英,綁在一起施以長期訓練的方式,在職棒選手沒有加入國際賽前,就是台灣棒球代表隊的作戰策略。這一套其實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就略見雛形,總教練吳祥木領著台灣千挑再萬選後的球員進駐左營長期操練,接著再拉到國外移地比賽。但如果和1992年那批奧運國手相比的話,1984年這群選手可就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而且幾乎是百分之百從少棒時期名聲就響叮噹,也相當程度代表著1970年代台灣少棒狂潮養成下的選手,一次完整的驗收,在奧運場上。

念幾個名字給你聽聽,如看到名字的同時腦海有「哇~」聲響起,或帶起往年回憶,那代表你年紀可能有一點了;如果完全沒印象,那沒關係,我帶著你一起走回去。他們的名字是:郭泰源(這三個字如果你沒聽過,我真的不太建議你把文章繼續往下看)、莊勝雄、杜福明、曾智偵、江泰權、趙士強、林華韋、吳復連、呂文生、李居明、林易增。

我沒有列出完整的球員,但無損於我心目中這是史上最強中華隊的地位。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有一份最強中華隊名單,有時那無關乎真正實力,感情反而佔比較大的成分。否則以理智來挑,那麼有王建民、曹錦輝、陳偉殷加陳金鋒的2004年那隊應該是首選,不然有拿銀牌的1992年那批也應該是。

加了很多情感來挑,大家的名單就會不同。這批選手幾乎和我同輩,我是看著他們打球長大的,這樣形容不知會不會很怪。然而當巨人少棒的李居明、美和青少棒的呂文生、長榮青棒的郭泰源、文化大學的趙士強,看著他們不同層級一路路打上來時,你也該和我一樣,有那種大家其實早就是「老朋友」的感覺。所以不用等1983年趙士強在第12屆亞洲盃那驚天一擊的再見全壘打,把台灣送進洛杉磯奧運之時,更早更早之前,他們開始培訓,然後分組對抗再挑出最強的陣容,再到美國移地訓練,我就時時追蹤,不放掉報上任何一點訊息,即便短短兩、三行字也不錯過而一看再看。

每一個名字後面,都有一個我私屬的故事
Fill 1
吳復連、葉志仙、楊清瓏、趙士強、林易增、郭泰源(由左至右)的1984年奧運國手,迄今仍對台灣棒壇和體育界都有重要影響力。(照片提供/趙士強)
吳復連、葉志仙、楊清瓏、趙士強、林易增、郭泰源(由左至右)的1984年奧運國手,迄今仍對台灣棒壇和體育界都有重要影響力。(照片提供/趙士強)

此時此刻我才想到一件事。因為工作關係,我何其有幸地,有很長的時間可以和1984年及1992年這兩個世代的奧運國手認識,有不少人曾是我筆下的受訪者。但如果認真做比較的話,1992年的單純是採訪和受訪者的關係,我想知道關於巴賽隆納,他們準備了多久、過程和結果,所有可以寫成報導的一切。

而1984年,那一年的夏天,我想聽的是「故事」。這樣形容非常奇怪,但真的有那種在大樹下、在廟埕前拉著長輩要聽他們講故事的味道,儘管我和選手們都是同輩。所以當杜福明和我說在左營訓練,每天被剛從日本職棒回來的李來發、高英傑操到上廁所腳都在抖,行軍床的上舖爬不上去就倒頭隨地而睡;李居明說為了練好滑壘,褲子都不知磨破幾條;曾智偵說在美國移地訓練,球員間拿把剃頭刀互相剪髮,卻搞到像狗啃似的;呂文生說比賽的道奇球場,大到無法想像加上滿滿的人,每次一抬頭就聽到嗡嗡聲響從天而降,賽前還緊張到頻尿不已。

還有趙士強的賽事回憶,對美國八局下兩出局之後,被第三棒克拉克擊出中外野方向安打,李居明回傳得非常直、非常快,但回傳球居然打到投手板彈開了,然後跑者得分,最後中華隊就1比2輸球。還有對日本延長到十局下半,二壘有跑者第四棒荒井幸雄擊出游擊方向彈跳球,眼看游擊手吳復連就要接到守住這一局,沒想到球在吳復連面前突然不規則彈跳,越過吳復連頭頂上,跑者跑回本壘,中華隊又輸了,就輸這一分。

趙士強說的這段,那一刻我在千萬里外的台灣聽著收音機,然後慘叫聲驚嚇到身旁的所有人。除了趙士強的實戰回憶之外,其他人說的我都不在現場,但我也像是身歷其境般。因為不論是哪個球員,回想起1984年真像是昨天才發生一樣地清晰,然後表情活靈手腳活現地傳達給我。我看不到自己的表情,但相信那瞬間我雙眼應該是閃著亮光吧!我確定有。

2020東京奧運:我們能、卻沒能組成的夢幻隊

1984年夏天離現在快逼近40年了,歲月是無情的怪獸,我和挺著個大肚子的趙士強在他辦公室聊天;葉志仙這位當年的大帥哥,看文件得先把老花眼鏡掛上;楊清瓏、呂文生看東西沒有戴眼鏡,但得手持物體離60公分才能看清;吳復連滿頭白髮像鄰居家的老翁;和郭泰源開玩笑說:「我現在終於可以打得到你的球了。」但他回了我句:「可是我現在投不到啊!」歲月是無情的怪獸,會無情地摧毀你所有美好的印記,但1984年的他們不會,他們永遠是我的英雄,再過40年都不會變。

30幾年來,當年這批台灣的棒球菁英,後來出了個體育大學校長(註)
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校長林華韋為1984年奧運棒球代表團成員。
、12位職棒總教練,在兩聯盟分別拿下12座總冠軍,他們播了很多棒球種子在這座島上,一如1931年遠征日本後的嘉農棒球隊。他們在台灣棒壇各個角落的影響力長存,對台灣棒球發展有一定的使命感和期許。所以當2020年東京奧運因COVID-19疫情延宕到2021年,而台灣也因疫情放棄組隊、無法去打資格賽時,不知道他們會不會遺憾呢?

如果沒有COVID-19的插花,按計畫台灣會舉辦本屆奧運棒球資格賽,他們也許和我有一定的期待吧!他們的台灣代表隊口袋名單會是誰?我個人覺得多年未加入國家隊的陳偉殷會打,然後有年輕火球的古林睿煬、陳韻文、徐若熙,還有從美國回來的江少慶、胡智為,光投手就讓人很有想像空間;野手的統一獅三帥,還有其他各隊的中心打線,愈講就愈覺得期待值很高。

然而,這畢竟只能想像而已,雖然有夢最美,但這是永遠不會成真的夢。但至少我們還有美好的回憶:2004年陳金鋒那一擊、1992年郭李建夫會消失的指叉球,還有1984年杜福明銅牌戰的完美收尾。

這些都是我們最美的回憶、永遠的台灣英雄。

索引
2004雅典:恰恰和泰山沒有表情的臉
1992巴塞隆納:知名度最低的銀牌軍團
1984洛杉磯:刻在我心裡的最強中華隊
2020東京奧運:我們能、卻沒能組成的夢幻隊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