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全紀錄

戰事紀要

俄軍開始空襲烏西,烏俄預備第四輪會談,中美代表也將會面
3月12日,一位烏克蘭士兵守護在基輔(Kyiv)被轟炸的建築物前。(攝影/AFP/Aris Messinis)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來到第18天(2月24日至3月13日),俄軍距離烏首都基輔(Kyiv)邊界25公里,戰事從烏國東邊與南邊城市,首度蔓延到西邊。距離波蘭邊境20公里的利維夫市(Lviv)周邊的軍事基地國際維和與安全中心,週日遭俄軍轟炸,造成35死134傷。目前難民人數已超過烏國人口的6%,約有250萬烏國人民離開國內,未來幾日內可能增加至400萬人;由於戰事膠著,經濟制裁之外,中國與美國代表今天(3月14日)也將在羅馬見面。

《路透社》報導,烏克蘭的武裝部隊正在南部的梅科萊夫(Mykolaiv)和東部的哈爾基夫(Kharkiv)對俄軍發動反擊。烏國內政部官員德尼森科(Vadym Denysenko)表示,基輔目前未被封鎖,近期也不可能。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公開談話中強硬表示,普丁希望在3~4天內佔領基輔,但除非派數百萬俄羅斯大軍前來才有可能,俄軍要佔領,除非把基輔夷為平地。《法新社》報導,澤倫斯基的媒體簡報數據顯示烏軍已有1,300人喪命,而俄軍則陣亡約1萬2千人。

兩國最快在14日展開第四輪和平會談,澤倫斯基表示,雙方不限於談時程,而是展開具體對話,希望儘快看到真正的和平進程,首要之務是停火協議,讓烏方能進行人道救援。他也表示,未來的會談地點可能會選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

烏克蘭總統府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表示,雙方正與扮演調解方的以色列和土耳其合作,釐清會談焦點,俄方已經認知烏克蘭在任何情況都不會投降,開始展現實質對談的意願。《俄新社》轉述,俄方代表斯魯茨基(Leonid Slutsky)預言未來幾天內,雙方有機會發展共同立場並簽署文件。

俄轟炸國際維和與安全中心造成多人死亡,戰火逼近波蘭邊界;馬里烏波爾面臨人道危機
Fill 1
烏克蘭、利沃夫、俄羅斯
3月13日,烏西大城利維夫(Lviv)裡,在聖彼得和保羅駐軍教會(Saints Peter and Paul Garrison Church)祈禱的民眾。(攝影/AFP/Yuriy Dyachyshyn)

位在烏克蘭西部利維夫省(Lviv oblast)亞沃里夫市(Yavoriv)的軍事基地「國際維和與安全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Peacekeeping and Security)遭俄軍空襲,此地是烏國西部最大的軍事訓練設施,距離波蘭邊境不到25公里,傳統上是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聯合演習的地方,之前烏軍在此接受訓練使用反坦克導彈和發射器等軍備。利維夫州州長科齊茨基(Maksym Kozytsky)13日表示造成至少35人死亡、134人受傷。

科齊茨基說俄軍發射約30枚飛彈,其中一些在擊中目標前被攔截,但仍造成不少傷亡。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柯那申科夫(Igor Konashenkov)證實這場攻擊,號稱摧毀多達180名外籍傭兵和大量的外國武器,但遭烏方否認有外籍人士死亡。轟炸原因可能是俄國認為這裡有大量外國志願者,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里亞布科(Sergei Ryabkov)則表示,這是西方援助烏國武器的管道,對俄國來說就是合法的軍事攻擊目標。

利維夫市位於烏波邊境,有70多萬人口,是西部重要大城,而在這場戰事中被視為預備首都,也是烏國難民通往波蘭的要道。根據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提供數據,已有250萬人逃離烏克蘭,《彭博社》報導未來幾日內可能增加至400萬人,逼近聯合國在戰前的預估。難民多數往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等東歐國家移動,在有限資源下,接收大量人口的龐大壓力也引發各國意見分歧及國內民意的挑戰

至於烏國南部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Mariupol)連日遭轟炸,烏國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形容當地正經歷「地表最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陸續傳出有兒童和婦幼醫院被攻擊,且人道走廊並未實際發揮作用。馬里烏波爾市議會發出聲明,有超過2,100名平民喪命。國際紅十字會(ICRC)主席毛雷爾(Peter Maurer)13日發出警告,有40萬人被困在戰鬥中,包括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都躲在沒有暖氣的地下室,目前物資缺乏,通訊幾乎中斷,若不盡快完成人道協議,將嚴重延誤救援行動。

俄軍綁架烏南兩市市長、也被控在烏東使用化武,可能觸犯戰爭罪

烏克蘭政府在11日與13日分別證實,烏國連續有兩位民選市長遭俄軍綁架,為南部梅利托波爾(Melitopol)市長費多羅夫(Ivan Fedorov)和德尼伯魯內(Dniprorudne)市長馬特維耶夫(Yevhen Matveyev)。俄羅斯在綁架行動後,還在梅利托波爾任命一位新市長。歐洲議會發表聲明譴責俄軍非法綁架費多羅夫,並讚揚被綁架的市長英勇地履行職責,同時呼籲俄羅斯立即釋放人質,確保其人身健康和安全,強調在聯合國和歐盟的監督下,參與相關行動者將受到國際法追究。

波帕斯納市(Popasna)警長比洛希茨基(Oleksi Biloshytsky)在Facebook指控俄軍在烏東使用磷彈等化學武器,造成「無可名狀的痛苦和火勢」。烏克蘭國會人權專員德尼索娃(Lyudmyla Denisova)也發布聲明證實,根據《羅馬規約》,以這些武器轟炸平民將犯下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日前俄國國防部也證實俄軍曾使用TOS-1A真空彈,爆炸時會造成該區域呈缺氧狀態,能輕易破壞基礎設施,並對人體內臟器官造成嚴重損害。

G7撤銷對俄羅斯最惠國待遇,烏國政府喊話華碩和7家跨國企業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美東時間11日宣布,七大工業國集團(G7)將對俄祭出空前經濟制裁,取消俄羅斯的「最惠國待遇」。以美國來看,平均對俄羅斯產品徵收3%關稅,免除最惠國待遇後,關稅將增加10倍以上,此舉將打擊俄羅斯的出口及增加消費成本。

G7亦在聯合公報中聲明,共同阻止俄羅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的融資貸款,全面封鎖制裁更多俄羅斯菁英及其家族,這不僅是向普丁施壓,也確保西方不會間接為侵烏戰爭提供資金。

聲明中強調「俄羅斯不能在嚴重違反國際法時,又期待在國際經濟秩序中受益」。

另外,烏國政府持續喊話各國大企業抵制俄羅斯。烏國副總理費多羅夫(Mykhailo Fedorov)10日在推特發文點名台灣企業華碩(Asus),稱「俄羅斯人沒有道德權利使用你們(華碩)的精湛科技!」費多羅夫在給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的公開信中強調,IT產業向來支持和平與民主,他相信華碩也是如此,「我們呼籲你的公司結束與俄羅斯聯邦的任何關係,並中止在俄業務,直到俄國完全停止對烏克蘭的侵略行動,重新恢復正常秩序。」但華碩目前低調未回應,而經濟部長王美花今日則表示,台灣和國際上民主國家站在一起,但針對個別公司,經濟部不方便評論;就她了解,華碩第一時間進行相關業務和人員疏散,關於烏克蘭副總理的喊話,公司應會對商譽做整體考量。

烏國外交部11日在推特貼出影片,點名7家跨國企業,包含肯德基(KFC)、戴森(dyson)、高露潔-棕欖(COLGATE-PALMOLIVE)、漢堡王(BURGER KING)、嬌生(johnson & johnson)、達能(DANONE)和瑪氏(MARS)仍在俄國電視上打廣告,等同資助俄軍,呼籲網友響應逼他們停止在俄國的宣傳。

俄財長對中國發出求救訊號;中、美代表14日將於羅馬會面

面對西方的金融和經濟制裁,俄國財政部長西盧安諾夫(Anton Siluanov)發表聲明,目前俄羅斯有半數外匯存底被西方凍結,但仍有部分黃金和外匯儲備是以人民幣計價。他並表示,目前觀察到西方國家正對中國施壓,企圖限制中俄的雙邊貿易,俄羅斯會保持與中國的夥伴關係且持續合作。《路透社》解讀,這是莫斯科迄今最明確的聲明,也凸顯俄國尋求中國協助以緩解國際金融制裁帶來的經濟危機。

中國外交部宣布,中美雙方代表14日將在義大利羅馬會面,中方代表為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美方代表則是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主要就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交換意見。外界判斷,會中很有可能討論到對俄烏問題的下一步動向和態度。

北約夥伴國將啟動「酷寒演習」,英相強生主持領袖會議

14日開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與夥伴國將進行「酷寒演習」(Cold Response 2022)訓練,預計有來自27國、超過3萬名軍人、200架飛機和50艘船艦參與,是北約今年最大規模的演習,場地選在挪威境內,離俄羅斯邊境僅數百公里。

軍演期間,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將與遠征軍聯合部隊(Joint Expeditionary Force,除北約成員還包括芬蘭、瑞典)的各國領袖開會,聚焦北歐安全議題。強生表示「歐洲安全已因俄羅斯攻擊烏克蘭而動搖,我們將和夥伴們採取行動,確保我們可以比以前更強大、更團結」,並指出普丁的威脅不能單看軍事方面,必須確保能源供應、經濟和價值不會受到俄羅斯的干擾與衝擊。

烏克蘭日前簽署申請文件,希望能緊急加入歐盟,該申請也在10日、11日歐盟領導人於法國凡爾賽舉行的非正式峰會中討論。相較東歐呼籲歐盟做出強烈政治宣示,不少西歐領導人仍反對讓烏克蘭倉促加入。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直指加入歐盟「沒有捷徑」,歐盟將持續深化與烏克蘭的關係,但加入歐盟是長期議程。依據過往案例,加入流程往往耗時數年,申請國需要滿足經濟穩定、根除貪腐、尊重自由人權等標準。

峰會中也討論減低歐盟對俄國能源的依賴,部分歐盟領導人希望制裁撐起俄羅斯經濟命脈的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但目前歐盟有約40%的天然氣、25%的石油自俄羅斯進口,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更高度仰賴俄國天然氣。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則認為,歐盟應在2027年之前停止使用俄羅斯化石燃料,並表示她將在5月中旬提出規畫。

首名遇害的外國記者,為《時代》雜誌拍攝紀錄片在烏克蘭戰地身亡
Fill 1
烏克蘭、伊爾平、記者
3月13日,烏克蘭士兵與記者採訪團正通過伊爾平( Irpin )一座被炸毀的橋梁。數個小時後,美國電影製作人和記者芮諾(Brent Renaud)在基輔郊區報導時被俄軍射殺身亡。伊爾平市長宣布將禁止記者進入市區。(攝影/LOS ANGELES TIMES/MARCUS YAM)

根據烏國內政部的消息,美國電影製作人和記者芮諾(Brent Renaud)在基輔郊區報導時被俄軍射殺身亡,此為2022年侵烏戰爭首名遇害的外國記者,同時還有一名美國攝影記者阿雷東多(Juan Arredondo)受傷。芮諾過去曾為一些美國新聞媒體(如HBO、NBC和《紐約時報》)工作。芮諾過去10年曾報導過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海地地震、墨西哥的毒品戰爭和中美洲的青年難民等議題,此次是為《時代》雜誌(Time)拍攝全球難民危機紀錄片而在烏克蘭遇害,該刊編輯部已發表聲明哀悼。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