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有不少人對世新社發所的停招感到扼腕,認為這是少子女化必然的結果。大學從「寒武紀」大爆發的系所繁榮昌盛走向「白堊紀」的滅絕,除了私立技職的不良系所之外,連國立尖頂大學的碩博士班也不乏招生零人的系所,遑論一所小小的世新社發所。
社發所雖然連續兩年新生註冊率只有50%,但是大學系所的價值難道只能用區區兩年的新生註冊率來衡量嗎?
世新社發所是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成露茜教授(Lucie)返台後創立的研究所,她自1970年起在洛杉磯加州大學任教,擔任亞美研究中心主任,之後還成立環太平洋研究中心。做為台灣報人成舍我的么女,鮮明的左派立場,使Lucie一度成為國民黨政府的黑名單,一直到1991年,成舍我病榻之際,才接掌《台灣立報》,開始在世新大學任教。1995年發行《破週報》,針對不同社會議題發表立場銳利的報導和專欄,成為台灣「具有左派關懷與全球視野的文化實驗行動」的另翼刊物,該報以「孽世代之聲」自居,創造出影響年輕世代深遠的青少年次文化。
1996年,Lucie起心動念籌辦社發所,引入美國亞美研究中心經驗,創新實行對話式教學法,可以說是世新大學最具特色的研究所之一。1998年3月1日,成露茜發表《台灣立報》改版宣言〈引爆多元對話 共營新新教育〉,成為台灣唯一的教育專業報,以報紙作為媒介,發揚教育社會的理想。2006年,越南文《四方報》創刊,成為第一份為國際移工發聲的報紙,也將世新社發所的教育與社會實踐能量推至最高峰。
世新社發所以「有學有術、實踐基層,回歸理論、再造社會」自許,招收基層群眾、組織工作者為主,完全不同於傳統社會學的學院派風格,學生多為有社會組織經驗的實務工作者,現任立委蔡培慧、林淑芬,長期投入遊友議題的陳大衛、郭靖盈,以及現任台北市政府勞動局局長賴香伶、新科社會局長陳雪慧都出自世新社發所。
社發所定期辦理社發講座,追蹤社會關鍵議題,籌辦夏日草根學校,培養草根組織人才,成為台灣最具關懷弱勢的社會學研究所。社發所的教師人數僅有5人,分別在國際移民、農業、勞工組織、遊民團體、高教工會等扮演倡議與領導的角色,深具草根組織實踐影響力。
市場優劣勝敗的原則,正好是目前高等教育崩壞的亂源。對於生產週期長的農產品、教育,生產者投入生產到成品進入市場的時間長,造成供需不均的問題。過去台灣不斷上演的香蕉、鳳梨、高麗菜生產過剩,導致農民不符成本而棄收,任由果菜潰爛荒蕪,接下來又因投入生產者減少而造成果菜價格飆升,這個農業市場失衡的惡夢,現在改為真人上演,只是現在被棄置的是活生生的人,成為尾大不掉的社會問題。
在以市場導向的系所競爭下,系所關門表面上的理由是由於招生人數不足,自由競爭淘汰之後的結果,實則為國家缺乏人才培育政策,教育部怠惰失職所致。根據教育部統計,108學年度全台大專校院總共有172個系所停招,包含台灣大學分子科學與技術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生物資訊學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等,另外像是清華大學先進光源科技博士學位學程物理組、交通大學電機資訊國際博士學位學程的招生人數也掛零。
教育部放任各校浮濫招生的結果,文憑貶值,造就一批高學歷難民,碩博士或擠身於大型學閥的學術工廠進行沒有前景的論文分包生產,或流落邊緣市場就業,忍受高學歷低就的工作歧視。真正有潛力的高等教育人才被迫出走,無法為台灣所用,即使勉強留任台灣,也在專案教師、限年升等的學術職涯中沉浮求生。
國立大學招不到優質學生,絕對不是因為沒有需求,而是國家未確認高等教育是社會投資,對於國家社會所需的專業人才進行重點培育。招生零人的博士班中,不乏國家需要的尖端人才搖籃;學子考量未來出路而不敢深造,國家又提不出人才培育的前瞻作為,不願投資於台灣具有潛力的人力,反妄想透過廣收境外生,以量充數。如果能嚴格篩選菁英人才,進行從就學到就業的一條龍培育,保障優秀學生留任學校工作,才能吸引有潛力的學子投入高教。
私立大學由於生源減少而招不到學生,教育部卻仍持續放任技職專科學校升格大學,完全棄守學位授予的監督之責。在已停招的96個系所中,以進修學士班最多,有24個,顯示夜間部生源人數相對影響比較大,然從停招的科系及領域來看,卻無明顯的差別,以商業及管理學門的17個系所最多,語文學門14個系所次之。近10年學生人數成長最多的「餐旅及民生服務」學門,總共有13個系所停招。
教育部以產學落差為由,容許各校一窩蜂地設立市場導向系所,是這一波私校招生困難的主因之一。在過度強調實用主義思維下,各校急病亂投醫,浮濫新設系所,用改名、併系來吸引學生與家長,出現「新潮的」教育評鑑所、茶產技術應用系、樂活生命文化系,盲目投就業市場所好;最後仍抵不過生源壓力,但已犧牲入學學生權益,誤上賊船的學生入學與畢業換了不同系所,最後根本不知道在學什麼,教育部卻仍放任不具辦學資格的大學具有授予學位的權力。
人口結構變化下生源減少,系所停、減招無可厚非,但是仍有程序正義可循,以免淪為校方剷除異己的手段。學校除了需要通過特定程序,也需要與系所教職員共同協商,而非使用高壓的手段,迫使特色的異議系所直接關門。教育部在大學縮編過程中,除了需要明確教育政策方向,說服大眾國家人力資源發展的戰略,也要監控大學辦學品質,防範不法辦學者淘空學校,債留國家。
一所由一代報人之女創立的社發所卻面臨被學校無預警退場的命運,其他具有公共性而無市場利益的系所前景堪慮。東海大學退休教授林騰鷂日前感慨:「滿街都是碩博士,沒有幾個讀書人。」世新社發所的無預警停招只是高教崩壞冰山之一角,反映了台灣高等教育的組織與資源分配困境,「遍地都是研究所,沒有幾所真大學。」當有理想、特色的系所停招,預告大學瀕死,社會公平正義亦不復生。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