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陳羽萱/#MeToo在中國:星星之火能否燎原?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教室裡的一名女學生。(攝影/AFP PHOTO/WANG ZHAO)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7月的最後一天,中國一群女生們的勇敢,可能為台灣大學意外擋下一名不適任教師。

一位曾在中國任教的哈佛人類學博士Non Arkaraprasertkul(王光亮),原本即將於8月1日進入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書,但就在這波中國#MeToo浪潮正猛時,也就是他上任的前幾天,遭人舉報過去曾性騷擾多位女學生、對前女友施暴等行為。來自彼岸的種種控訴,儘管本人否認所有指控,還是讓台大城鄉所決定暫停發放聘書,釐清問題後再考慮任聘。

然而王光亮只是#MeToo運動中,揭發出來的冰山一角。

佈滿礫石的女性覺醒之路

中國的反性騷擾、反性侵運動,並不是從去(2017)年美國的#MeToo有了後才開啟的。

早在2014年,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吳春明遭匿名舉發「透過威逼利誘的手段,與多位女學生發生關係」。校方雖然撤銷他的黨籍與教師資格,但到了今年初,被爆料仍以不是教職的「圖書館員」身分在校工作。

虎頭蛇尾的懲處方式,在中國見怪不怪。

年初的這次運動,中國的女性們倚重了一個更為有力的語言去串連、共鳴──來自美國的「#MeToo」,或是落了地的諧音詞「米兔」。

中國的#MeToo,是從一封今年在元旦發出的公開信起頭,信中第一段直接的指控多年前的校園性騷擾事件:

「我叫羅茜茜,北京航天航空大學2000級本科,2004年直博,2011年博士畢業,現旅居美國。我要實名舉報我讀博期間副導師:長江學者陳小武,性騷擾其門下女學生。」

羅茜茜的舉發激勵更多校園性騷擾的受害者挺身而出,隨著更多加害他人的教「獸」被撤職,中國教育部也允諾建立高校預防性騷擾機制,「米兔」運動也和緩了下來。

沉寂一段時日後,7月的#MeToo這回燒到公益媒體圈。NGO工作者雷闖、NGO工作者馮永鋒、資深媒體人章文、調查記者鄧飛、央視主持節目20年的朱軍等20多人的惡行,在一週內被多位女性,以實名或匿名的方式指認。

這些名字對台灣人都挺陌生,但都是中國各自圈子裡的知名人物。如果抽離掉#MeToo背景,就光看這份名單,他們各自的來頭羅列起來:《鳳凰週刊》首席記者鄧飛、「中國百大公共知識分子」章文、央視春晚主持朱軍等,會誤以為是公益影響力的頒獎典禮出席貴賓名單!

如潮汐般湧動的#MeToo運動,從年初高校教師圈開始到最近的這一波,還能引起大家注意的原因,無非就是被揭露出來的人,行徑如此相似:道貌岸然的公共知識分子,利用職務之便或對方敬畏之心,性侵或性騷擾與他權力不對等的年輕女性。

輿論於是再次被推升到新的高度。

言論限縮下仍持續揭露

不過這把火燒到具有「政協委員」身分的央視主持人朱軍,中國政府旋即開啟了一連串花式打壓。包括:

  • 「MeToo」、「米兔」、「我也是」、「俺也一樣」陸續成了微博敏感詞,hashtag被移除,相關貼文無法串聯。
  • 微博、微信也刪掉如〈清華大學博士實名舉報北京龍泉寺住持性侵多位女子〉等文章,以及在聊天群組中屏蔽同一事件釋出的調查文件〈重大情況匯報20180715〉,用戶無法轉發文件。
  • 微信封掉如女權科普公眾號「Herstoria」。

至於打壓言論的目的,香港傳播學者傅景華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訪問中表示,官方可能擔心大家團結一致,將矛頭對準企業、大學和政府等「上級部門」。

不過上有花式的打壓,下也會有花式的對策。有些人還是抱持著韌性,持續發聲。

#MeToo在中國有未來嗎?

把這次的#MeToo波動,放到更大的中國新聞流量背景去看,相較其他紅紅火火的議題──劣質疫苗風暴和低價團購網「拼多多」赴美上市,#MeToo還是顯得聲勢單薄。

7月的群眾注意力,大體還是被這兩個議題收割。

先看一下百度指數,性騷擾、性侵、#MeToo三個的熱度,加起來也不敵疫苗和拼多多。

Fill 1
圖中最高點是疫苗的熱度,第二高的粉紅色波動是拼多多,剩下小到快看不到的黃色是關於MeToo。(圖片提供/陳羽萱)
圖中最高點是疫苗的熱度,第二高的粉紅色波動是拼多多,剩下小到快看不到的黃色是關於MeToo。(圖片提供/陳羽萱)

再看一下微信指數,結果差不多。

#MeToo在中國:星星之火能否燎原?_微信
圖為7月31日拼多多、疫苗、MeToo、米兔的微信指數,下方曲線為30天內的指數波動。(圖片提供/陳羽萱)

微博是這次受害者舉報和輿論角力的場所,從微指數來看,也是過去一個月來也是疫苗這個話題一枝獨秀,性騷擾或MeToo相關話題在疫苗風暴和緩下來後,有一個抬頭的猛勢,但還是遠不及疫苗的最高峰。

#MeToo在中國:星星之火能否燎原?_微博
圖為8月2日微博上拼多多、疫苗、性騷擾的微指數,以及30天內的波動曲線。(圖片提供/陳羽萱)

表中懸殊的差異,不難看出來此波#MeToo仍是在小群體內發酵的事。

但小就無用嗎?如果你看過中國女權運動者趙思樂的書《她們的征途》,就會明白對岸女權運動潮起潮落,卻一直沒有停過。

一名3年前在公益圈工作的女性主義者,曾經遭受到類似的侵害,當時已經公開對方的惡行;3年後看到這波#MeToo後她寫下回顧,其中一段如下:

「3年前,metoo還沒有來,但女性們反抗性騷擾的實踐早就開始了。雖然騷擾者在輿論喧嘩又歸於平靜之後悄悄地回來了,然而很多人並沒有忘記發生過什麼。3年前和3年後,每一次嘗試反對性侵和性騷擾的發聲,都互相鼓舞互相感召。」

中國#MeToo運動的這把火,還會燒下去,但星星之火是否能燎原,只能繼續看下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