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花蓮193縣道拓寬案,10月30日將送第9次環差審查,快追平孫中山十次革命了。比起前幾次人民追問拓寬效益、瓶頸路段解方,像鬼打牆般陷入沒有結果的循環,這次計劃書倒是有「革命性」改變:拓寬目的和蘇花改分手了,還在193縣道與台9線之間「拓」出新路。縣府想的,真的和你不一樣。
先談談目的。從第1次到第8次審查,開發單位始終緊抓兩大拓寬目的「紓緩蘇花改後車流」與「改善道路安全」。但這次計劃書記載前次民眾提問與縣府回覆,坦言「預估蘇花改後交通增量極小」;開發目的段落也刪去所有關於「紓緩車流」的字眼──一直以來對於車流量預估數據老舊(出自2011年報告)、管制手段付之闕如卻要先花大錢拓寬、車流匯入七星潭仍會堵塞⋯⋯種種未解爭論,彷彿是一場很長很長的夢。事情從來就跟後蘇花改車流,沒有關聯。
道路安全?可信度也搖搖欲墜。除了拓寬路段歷年僅一起死亡事故(未戴安全帽自摔)、蜿蜒小路使駕駛提升警覺減速反而更安全等反證,此次計劃書附上肇事傷亡統計表,105年事故總件數和肇事成本卻只有前兩年的一半,原本要證明拓寬路段危險的表格,反而說明了傷亡情況減緩,只要(經管制而)減少車流總量,根本無需花7億元拓寬這條「單車天堂」小徑。
當實際開發需求都不成立,193拓寬案無異於脫離了現實,成為神話一類的存在。由此不難想像為何新計劃書會畫出神奇路線:有八成是在193縣道西側另闢新路,中途和193數度分合,創造三個岔路口(路衝);終點匯入193縣道和漁場街、民有街路口,而緊鄰空軍圍牆的瓶頸路段則被剔除在新計畫書範圍外,遺留在現實中。
新拓寬路線(如果這還算拓寬的話)大幅西移,跨越農田和植有防風林樹種的私有地,地主權益是否受損、週邊保安林縱深是否受影響、徵收要增加多少經費、大幅改線不用重作環評嗎?這些問題,新計劃書不是隻字未提,就是複製法規貼上,閃躲略過。當然,因為這是一則神話啊,神話怎麼會處理現實和邏輯的問題呢?
那它究竟處理了什麼?為何縣府和一眾新城鄉民會不惜前後八次,支持這個「神話案」?網路耳語間流傳的「當地蓋渡假村有百億商機」、「路寬增加才能申請用地變更」等開路圖利大人物的說法未有證實,在此打住。更值得關注的或許是鄉鎮的結構性困境:新城鄉青壯人力外流、四分之一土地供軍用而無補助,造就多年財政困境和民眾被剝奪感,鄉長還希望引入國軍火砲射擊場以爭取更多回饋呢。
當資本社會將鄉鎮遠遠拋在後頭,縣府和民代鼓吹的「開路大建設」神話喚醒了年長鄉民們的「經濟奇蹟」回憶──我參加了每一次環差會議,有好幾次都有不同的人,同聲懷念蔣經國與十大建設,深信開路就能使地方發展、富饒;而這些故事中獨特的時空條件、後續的地方變遷與污染等代價,從未被仔細估算。
當拓寬案第9次闖關,紙上開發目的都已潰散,裸露出神話結構,經歷多次環差而被消磨的大哉問再次浮現:到底為了什麼,要拓寬這條路?拓寬到底對誰有益?
我深深希望讀著這篇投書的你,不論身在台灣何處,10月30日下午1點半,透過現場、直播或新聞,一起聽見這些問題將獲得的討論與答覆;人們要如何告別神話時代,向理性公民社會嘗試再跨出一步?這是花蓮民眾正面臨的一道題目,我深信裡頭也有台灣許多鄉鎮的難題,需要所有人一起來尋找答案。
(193拓寬案最新消息:爭取改善不拓寬,共創幸福193)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