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縣道拓寬案
【花蓮193縣道案】「棄北保南」過關,環團質疑環評草率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受到矚目的花蓮193縣道拓寬案,花蓮縣政府今天以「棄北保南」策略第4度闖關成功,環差會議通過該縣道南段可以拓寬開發。環保團體則質疑,環評委員並未明確切割南北段就草率通過,擔心縣府會重提北段拓寬案,未來會在環評大會持續監督。

193縣道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專案小組審查會議今第4度召開,在開發單位將拓寬路段從原本「三棧到光華」縮短成「南濱到光華」情況下,環評委員拍板做出「審核修正通過」決議,並附帶「國土保安林地不應開發」。

4度闖關終通過

此案歷經半年多來拉鋸,今通過專案小組審查,未來經環評大會通過後,193線道從17k+300到22k+500的路段共約5公里路段,即可正式發包動工,顯示開發單位「棄北保南」策略奏效。

花蓮縣政府建設處土木科長李國雲表示,花蓮縣地形南北狹長,讓南北向道路成為交通命脈,其中花蓮193線可說是台9線以外的重要幹道。尤其是南濱到光華路段缺乏慢車道與人行空間,加上地勢低窪一碰到颱風大雨就淹水,即使不去討論蘇花改通車後帶來的車流量,現況就已亟待改善。他也強調,如果將來北段一旦需要開發,縣府也會依法提出環評審查。

基於委員未能明白承諾北段不得開發的結論,將近3小時的審查會議中,與會民眾一再表達希望將南北段切割立場,讓多數人贊同拓寬的南段另外立案審查,避免花蓮縣政府趁機暗渡陳倉。然而環評委員卻主張,全線必須合併處理,才能確保國土保安林地能夠受到環評制度的保護。

環保團體捏把冷汗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表示,過去花蓮縣政府就曾經在沒有經過環評審查程序情況下,違法興建七星潭高架橋,這次環評結論僅提到國土保安用地不得開發,但縣府未承諾北段不會開發,依照過去縣府在環評制度內不友善民間團體的例子,這樣的結論不免讓人捏把冷汗。

另外,蔡中岳也提到,193拓寬經費來源是交通部生活圈計畫,當初核定的經費包含北段與南段,本案如果照此結論通過,縣府是否應主動退回193北段開發的申請?也需要民間力量持續關注。

「為什麼我們的環評制度好像只有『補件再審』跟『通過』兩種結果?」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研究員黃靖庭表示,193拓寬案開發目的與內容變來變去,環評委員一再退回重審,讓開發單位有機會補件修正。最後雖然得以保住保安林,但整場會議重點圍繞在北段究竟有沒有機會開發,反讓南段最後在倉促情況下通過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表示,歷經多次193拓寬案相關會議,會議結論卻始終沒有承諾北段不會開發。倘若未來花蓮縣政府重新提出北段拓寬案,她認為,開發單位應該在環差審查會議結論中,清楚交代北段必須符合哪些條件才可以重提開發,否則不過是浪費民眾的時間與公帑。

對於民眾的憂心,環評委員江漢全表示,193縣道中北段涉及保安林地,不宜貿然開發已經是所有環評委員的共識。問題在於民眾對於政府的不信賴,才會希望能將北段切割。他反倒認為,如果將南北段分開處理,將可能使北段脫離環評法的保護,讓開發單位得以透過降低開發規模方式,規避環評審查。

環評委員許文昌也認為,只要將193縣道北段暫緩開發結論納入環說書後,開發單位一切行為都必須按照法定程序,主管機關有權針對違法開發行為做出罰鍰處置。即使未來開發單位想要重提北段拓寬,也得重新回歸環評程序內審查。

環評委員何鎮平則多次要求開發單位承諾,未來不會偷渡北段開發,他表示,既然目前只打算拓寬南段,相關監測數據及規劃,就完全針對南段來討論,不要「偷偷摸摸在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

交通政策缺乏通盤考量

針對開發單位提出的南段拓寬計畫,幸福193聯盟代表林泓旭表示,193線道南段確實經常發生砂石車與機慢車爭道亂象,但在砂石車走的車道旁增設機慢車道,兩者間並無實體區隔,根本並無助於解決問題,砂石車依然有可能「吃」到機慢車道,認為開發單位有必要清楚說明規劃原因。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研究員呂允中也質疑,拓寬計畫中只提到預計拓寬成30米,卻沒有交代哪些路段向東側拓寬、哪些路段向西策拓寬,過程中會影響多少農地與私人土地,造成哪些產業能夠因為拓寬而產生助益。

更讓多數環評委員和與會成員難以接受的,是計劃書中的現況調查與環境監測分析,不斷出現北中段的資料,反映出開發單位並未針對南段作精確完整的調查。黃靖庭批評,充滿中北段暫緩拓寬路段的調查資料,只會讓人感到開發單位撰寫南段報告時的馬虎及草率。

193縣道南段通過小組會議審查後,將由花蓮縣政府環保局擇期召開環評大會。民間團體呼籲,缺乏整體規劃的道路拓寬政策,無法有效緩解花蓮交通的困境,花蓮縣政府應記取193縣道教訓,讓道路拓寬回歸交通專業,用通盤視野來改善全縣交通問題。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