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縣道拓寬案
【193縣道案再闖關實錄】七星潭哪來夕陽?縣府開發理由荒謬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爭議多時的花蓮縣193縣道拓寬環境差異分析審查會,歷經長達一年多的馬拉松式正反論點攻防後,開發單位至今依然無法釐清拓寬193縣道的真正目的。今天甚至拋出「只有15%花蓮遊客會去七星潭」、「七星潭冬冷夏熱,看夕陽最漂亮」等荒謬言論,讓環評委員在進行現場勘查與書面審查後,僅花短短10分鐘,就迅速做出補件再審結論。

本次會議3點結論
  1. 請開發單位依環評委員及相關機關所提意見補充、修正暨民眾意見妥於說明,並於8月31日前再送本專案小組審查。
  2. 國土保安林地不應開發。
  3. 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第13條之1第1項規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初稿經主管機關受理後,於審查時認有應補正情形者,主管機關應詳列補正所需資料,通知開發單位限期補正。開發單位未於期限內補正或補正未符合主管機關規定者,主管機關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駁回開發行為許可之申請,並副知開發單位。
Fill 1
193縣道、花蓮、七星潭
環評會議開始前現場實地勘查。(攝影/林靜怡)

距離上次審查短短兩個月,花蓮縣政府再度提出縣道193北段開發計畫,針對上回審查會中,遭到環評委員與地方居民強烈質疑的瓶頸路段,由縣府環保局安排環評委員在會議開始前,先赴現場實地勘查。關心193拓寬案的相關團體與居民,則高舉反對標語,希望向外界表達訴求。

根據開發單位花蓮縣政府建設處最新規劃,在193北段從花蓮機場到七星潭路寬僅6.3公尺的最狹窄瓶頸路段,將爭取額外的計畫經費,改由通往德燕定置漁場的漁場街作為分流替代道路。每逢週末或是連續假期時,透過交通管制,規定車流單向行駛,藉此舒緩此路段因為涉及保安林地無法拓寬,形成交通擁塞問題。

對於縣府提出的配套措施,「幸福193聯盟」代表譚凱聰指出,開發單位在計畫書中對於七星潭北段瓶頸問題避重就輕,即使假日疏導單向車流通行漁場街,依然無法改變瓶頸路段前後拓寬、中間最窄處僅6.3公尺的現況。況且,漁場街上還有接近直角的轉彎處,部分路寬還得跟自行車道並用,當大型遊覽車行經此處,勢必得放慢速度才有可能通過,該如何維持車流順暢?

除此之外,譚凱聰也質疑,德燕漁場每天早晚都會有大型魚機具將漁獲從定置漁場拖移到岸上,也是許多花蓮居民會去選購新鮮漁獲的地方。一旦未來假日實施單向管制,漁場街兩旁的居民生活勢必受到影響,縣政府有無舉辦過公聽會或說明會,讓地方居民知情?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黃靖庭也表示,從民有街到漁場街路口,共有5條大小不等道路,假設未來採取單向進出,該如何管制5條道路的來車?針對開發單位在現場勘查時強調,漁場街不在193北段拓寬案環評範圍內,黃靖庭表示,漁場街雖不是193的其中一段,但卻是193北段能否拓寬的關鍵,縣政府不能因此迴避環評。

瓶頸路段越拓寬反而越塞

事實上193縣道在七星潭靠近花蓮機場前後路段,不僅道路狹窄彎曲,停車空間更是明顯不足,過去不時因為大型遊覽車進出路邊停車場,與行經車輛發生擦撞意外;或是駕駛間彼此不願互相退讓,直接在馬路旁唇槍舌戰,波及其他用路人無法順利通過。

環評委員胡紹華便直言,該路段其中一邊是軍方用地,不可能再往內縮,轉彎處還有一棵樹,遊覽車就算過得去速度也絕不會太快。假如未來單線管制後七星潭遇到假日或尖峰時期車流不息,漁場街人家應該是沒有機會踏出家門,影響民生作息。

環評委員謝哲隆則表示,以漁場街當成替代方案,若要評估可行性,縣府應提出相關經費來源與施工期程,不要等到193拓寬5年後,替代方案都還沒作好。他認為,193北段拓寬案是延續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而提出的案子,尖峰車流量的推估應該要更謹慎,例如假日和連續假日就要分開考量。

環評委員邱求三表示,外來遊客進到七星潭美麗海岸線,車速自然就會放慢下來,道理就像車子進入雪山隧道後,速度絕對比在隧道外還慢,即使雪隧再怎麼拓寬,一定還是會塞車。他認為,開發單位應該要思考以交通管制手段取代盲目開發。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直言,一條道路拓寬後,卻讓道路服務水準下降、塞車問題更嚴重,那拓寬的意義究竟為何?他認為,花蓮縣政府應優先以交通管理作為改善手段,釐清開發必要性,千萬不要開發為了而造成更多瓶頸路段。

Fill 1
193縣道、花蓮、七星潭、蔡中岳
環評會議上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發言。(攝影/林靜怡)
報告書內容反覆  開發單位短視近利

針對報告書中提到《海岸法》適法性問題,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詹壹雯質疑,去年12月26日縣府提出的報告中寫道「本計畫範圍未涉及海岸法」,短短兩個月又改稱全路段都在海岸法管理範圍內。193北段兩邊都是保安林地,拓寬案應先送交內政部審查,經主管機關核定後才可變更,不是縣府宣稱符合公共安全就可以開發。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則指出,報告書中引用第9河川局的資料,回應上次會議中闕漏的海岸線變化調查,然而根據第九河川局完整資料,七星潭沿線海岸倒退54公尺,然縣府報告書中卻以七星潭近3年因為颱風暴浪導致路基崩塌,海岸線因而往外退來搪塞,明顯可看出開發單位短視近利、罔顧現況的心態。

花蓮高中退休老師、花蓮荒保協會第一任分會長廖美菊則分享她過去擔任生物老師經驗。她表示,過去她曾多次帶學生到193北段防風林做生態調查,學生們很快就能感受到防風林內外物理條件差異劇烈,明明防風林外風沙很大,防風林內卻是一片平靜。這是保安林地長久以來與周邊環境形成的共生系統,一旦任意拓寬道路,風廊效應將使防風林與周邊環境互相扶持的效果崩潰,不是輕易就可以恢復的。

東華大學觀光遊憩所前任所長許世璋表示,193北段開發案很遺憾地違背了多數先進國家對於鄉間道路的規劃。193北段是花蓮市周邊唯一的美麗海岸線,先進的觀光思維應該是設法讓遊客在此地停留越久越好,輕鬆感受自然景觀帶來的愉悅,而不是開一條大馬路,讓遊客快速經過拍拍照,短短一小時內就離開。

到七星潭看夕陽?脫序發言惹議
Fill 1
193縣道、花蓮、七星潭
反開發民眾在環評會議場外表達意見。(攝影/林靜怡)

在會議接近尾聲之際,開發單位在回應與會民眾及環評委員提出的問題時表示:「假日期間基本上來花蓮玩的遊客,不會走193,通常是最後一天離開花蓮的時候,七星潭是整套行程最後一個景點,所以交通評估上,台9線對193縣道衝擊並不大。根據歷年主要遊憩景點造訪人數統計結果,七星潭旅遊區只占15%(太魯閣48%、鯉魚潭18%),也就是說,蘇花改通車後,就遊客的旅遊型態來看,來的第一站是到旅館下榻,使用193這條道路的機會並不高。」

當這番言論引發現場民眾質疑「既然衝擊不大,為何執意拓寬」時,開發單位連忙解釋:主要開發的原因,是為了舒緩遊客回程時的車潮,由於七星潭白天夏熱冬冷,大部分旅行社安排都會把七星潭當成最後一天的景點,抵達的時候正逢傍晚,因為那邊「夕陽最漂亮」。

語畢與會民眾不禁一陣嘩然,質疑七星潭根本看不到夕陽。太陽打西邊升起東方落下,不過是用來形容一件事情相當罕見,發生機率則微乎其微,如今竟被開發單位當成事實般,煞有其事地用來作為拓寬193北段的理由。與會民眾無奈認為,根據現行環評機制,即使開發計畫再粗糙、報告再荒謬,地方政府依然可以無止盡的提出環評審查,因此「比的是意志力而非戰鬥力」。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