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多次審查的花蓮縣道193環境差異分析審查會,4月10日再次遭到環評委員退件。多名環委羅列出報告書中明顯錯誤,其中一名環評委員何鎮平,甚至拿到附件資料缺漏的報告書,讓他忍不住拍桌怒下最後通牒,強烈主張下一次環差將會是此案最後一次審查。
距離上一次環差審查才短短一個多月,花蓮縣政府又在10日重新召開審查會。會中除了花蓮縣政府建設處副處長鄧子榆親自出席說明開發緣由外,新城鄉長錢自立、新城鄉代會主席邱光明也率領數十位高齡鄉親,在會場外不斷高喊「要開發」,表達支持拓寬訴求。
反對粗暴拓寬193縣道的民眾與相關團體則身穿「拒絕再審」、「不應開發」白底紅字衫,盼環評委員能夠退回此案,不要讓開發單位花蓮縣政府無限次提出環差審查,虛耗社會各界成本,讓環評機制淪為空轉。
針對193縣道拓寬一案,從去年到現在已經開過多次環差會議,但結論都大同小異。今日環評委員依舊做出和過往無太大差異的3點結論,分別是:
- 請開發單位依環評委員及相關機關所提意見補充、修正暨民眾意見妥於說明,並於10月31日前再送本專案小組審查。
- 國土保安林地不應開發。
- 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第13條之1第1項規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初稿經主管機關受理後,於審查時認有應補正情形者,主管機關應詳列補正所需資料,通知開發單位限期補正。開發單位未於期限內補正或補正未符合主管機關規定者,主管機關應函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駁回開發行為許可之申請,並副知開發單位。
對於這樣的結果,環評委員何鎮平會後主動受訪強調,「很快不會再有下一次」、「根本是浪費大家時間」。他更不滿地指出,開發單位一再選擇在很短的時間內重新送審,資料卻依然不完整,隨便一翻就有許多盲點,甚至其中一項內容指名「參閱附件15」,但他手上拿到的資料厚厚一本,怎麼翻都找不到附件15。
鄧子榆則再度重申,193北段現況是一條「不安全道路」,縣府身為道路主管機關,看到車禍國賠案件這麼多,所以才要提出拓寬。經過多次審查後,因環評會議先前已做出不得開發保安林地的決定,縣府「退無可退」,才會在道路設計上,保留七星潭漁場街一帶路段暫緩開發。
在一個多月前的環差會議中,縣府提出193縣道瓶頸路段6K+520到7K+840處,改以假日實施單向管制,解決因暫緩開發而導致車流擁塞的問題,但卻遭到環評委員質疑恐對地方居民造成影響。
對此鄧子榆表示,縣府日前已和地方居民召開說明會,取得漁場街一帶居民同意,同時也在狹窄路段模擬遊覽車行經狀況,雖然該處轉彎幅度將近直角,但「勉強可以開過去」,不會有任何居民的房屋因此遭到拆遷,居民「原則上也同意」,並希望縣府能趁機加裝照明設備、做好排水系統。
除了漁場街一帶進行交通管制外,今日環查審查首度邀請花蓮縣文化局長陳淑美列席,說明加灣部落三腳松營盤地文資保存狀況。
加灣居民劉維茵表示,過去長久以來,政府平均每3年就要跟加灣居民徵收一次土地,加灣部落在日軍來台兩年間所做的調查顯示,當地擁有4座營盤地,如今只剩下2座。而縣府亟欲拓寬的193道路距離加灣遺址不遠,日前文化局也承諾會專案調查,作為193環差審查參考。
然而現場文化局長陳淑美卻表示,加灣部落文資提報案在3月16日召開文資審議委員會,並邀請兩位專家前往現場,發現3個探坑都在道路開發預定地範圍5米外,決議持續列冊追蹤,但該處仍不具有法定身分。假若未來開發行為進行中,有發現相關考古遺址、聚落建築群,再依法停止工程。
這樣的說法引起現場一陣騷動,因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主管機關應定期普查或接受個人、團體提報具考古遺址價值者之內容及範圍,並依法定程序審查後,列冊追蹤。經列冊追蹤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負責監管,並立即停止開發,避免其遭受破壞。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黃靖庭表示,雖然目前表面上看起來遺址距離道路還有一小段距離,但文化局無法確認地底下的遺跡範圍有多大,假設前端沒有做好把關,貿然開發的結果,很有可能發生如同蘇花改開挖到一半才發現漢本遺址問題。
針對193拓寬案是否會受到海岸法影響爭議,環評委員謝哲隆表示,開發單位對於過去幾次環保團體與環評委員提出的質疑採取「實問虛答」,他認為,既然《海岸管理法》管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內政部,假若開發單位認為193拓寬案不在《海岸法》管轄範圍內,建議直接把內政部的正式公文放在報告書中。
地球公民基金會成員詹壹雯不滿表示,報告書中針對《海岸法》適用說明引用的是內政部在2015年的頒布法規,事實上內政部在2016年時已經公告,縣道193屬於景觀道路,是《海岸法》重要沿海特定區位構成要件,顯見開發單位刻意隱瞞,在法規上左閃右躲。
深信道路拓寬將帶給地方繁榮的多名新城鄉民意代表與企業也紛紛發言,新城鄉長錢自立表示,新城鄉長年窮困,不是因為台9線開通後遊客不再停留新城,而是因為鄉內有許多國防用地。如今交通部這筆經費得來不易,就連康樂村、大漢村原住民也同意,「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希望不要因為部分人士的意見,左右新城鄉未來的幸福。
新城鄉代會主席邱光明說,最近這幾年花蓮發展快速,造成台9線堵車嚴重,成為新城鄉交通的痛。尤其每逢假日幾乎常常在堵車,這也是為什麼地方居民支持193拓寬,「還給我們一個安全回家的路」。新城村長胡國雄則強調,在地建設由在地人決定,193要的是便捷、是觀光、是建設,西部北部這麼多的道路,讓他忍不住懷疑,環差環評難道只有193才有嗎?
在新城鄉經營玉石產業的瑩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建中更是忿忿不平地表示,自己跑遍全球60幾個國家,人家在觀光景點都是有完善交通規劃,大陸火車都可以直接開到英國,把歐洲山脈都打通,反觀七星潭每天人車為患,陸客看了直搖頭。193道路兩旁木麻黃每到冬天,落葉落得滿地髒亂。他認為,在台灣這座小島上,觀光才是重要收入,既然花蓮有七星潭這麼好的景點,為什麼不好好開發?
針對環評報告書中提到,193縣道拓寬後,將可替當地帶來每年1,854萬收入,東華大學教授戴興盛表示,開發單位提出的數據非常缺乏科學性,環評會議處理的是對環境影響太大且不可逆的開發案,輕易過關後對環境造成的衝擊將會一去不復返,縣府如何保證拓寬後就能提升道路安全性?為何不去思考如何替後代子孫留下一個選項?就像現在陸客走了但卻來了韓國客,相信絕大多數的觀光客都不是來七星潭看一條大馬路。
東華大學教授夏禹九不解地指出,登記入場旁聽時,工作人員逐一詢問每個人是正方還是反方,過去他也曾任環評委員,無法理解能否入場旁聽跟正反立場有何關聯?「環保署什麼時候墮落成這樣?」他指出,環評報告書中寫到「瓶頸路段暫不開發」,讓人無法理解何謂暫不開發,難道是指未來前段拓寬後,車潮集中在瓶頸路段造成嚴重堵塞時再來開發?
即使歷經多次審查,環評委員依然對於報告書內容表達明顯失望。如環委謝哲隆表示,既然瓶頸路段要實施假日單向交通管制,但平日無管制、假日有管制,會不會造成駕駛混淆,形成很大的安全疑慮?
針對建設處一再強調193拓寬案出發點在於既有道路過於狹窄、危險,環評委員邱求三直言,既然拓寬後的縣道193服務品質沒有改變,從報告書中完全看不出拓寬的意義與必要性何在?環委蔡呈奇則質疑,計畫目標說要打造一條安全道路,但明明路開愈寬不就愈鼓勵大型車進入,這樣如何保證安全?他更不滿地批評,先前幾次會議委員提出很多意見要求補足,開發單位技巧性地方式把爭議資料抽掉,以為環委會察覺不出來。
環評委員許文昌則建議,到目前為止193拓寬案依舊存在很大爭議,有人希望促進觀光、有人訴求道路安全,縣府應先釐清該如何保留景觀道路,又能滿足交通需求,後續才有談下去的可能,否則討論再多次都是虛的。
根據環評委員最後決議,開發單位最遲可於10月31日前,補足資料後再送專案小組審查。究竟下一次會議中,縣府依然會採取欲蓋彌彰的報告資料企圖倉促闖關,還是經過審慎評估後提出對193線道最好的改善方案,就有待考驗主政者的智慧了。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