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COVID-19共存之役

讀者投書

【投書】台灣醫師在紐西蘭醫院的一手經驗:3個月內從強制到解封,紐西蘭能、台灣也行
因防疫強制令讓紐西蘭商業蕭條,今年年初民眾開始好幾波抗議,紐政府便逐步解封,整體社會邁向與病毒共存。圖為2月15日,紐西蘭最大城奧克蘭的民眾在露天攤位吃午餐。(攝影/Getty Images/Phil Walter)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當台灣遭逢COVID-19疫情下Omicron病毒侵襲,陽性個案每日破千下,請不要恐慌亂了方寸,這是終結疫情必然過程的開端。邁出這一步,束縛人民身心的病毒枷鎖將得以早日解除。

自2020年2月底以來,COVID-19病毒入侵紐西蘭已經兩年多,本人因服務於紐西蘭公立醫療體系,期間曾參與院內感染管控,並熟悉社區各項防疫計畫,看見紐西蘭的防疫考驗與轉變。

從清零到共存,紐西蘭4種防疫作法

紐西蘭早期防疫政策是師法台灣採「清零策略」,全國歷經數次疫情爆發,但都藉強制邊境管制及大規模或局部封鎖,阻斷社區傳播鏈。也因為對疫苗接種寄予厚望,去年(2021)3月開始的全國疫苗接種計畫,強制醫護人員必須在去年年底前完成兩劑疫苗接種,否則將予解聘,有些同仁因而離職或辭職。

但防疫強制令讓紐西蘭商業蕭條、經濟衰退,今年年初社會開始出現抗議與反抗運動,反強制運動甚至演變成群眾在首都威靈頓國會大廈廣場埋鍋造飯,準備長期抗爭。幸虧紐西蘭政府釋出善意與抗爭群眾溝通,示威活動終和平落幕。政府最後也解除強制令,包括紐西蘭人返國入境免隔離檢疫,取消疫苗護照(通行證),陽性感染者不強制居家隔離、不再推行手機掃描QR Code追蹤接觸者。

此外,12歲以上的紐西蘭居民已有超過95%已經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但第三劑加強接種已不再強制執行,加強針接種率只達過半。衛生部有意放手讓致病性弱的Omicron感染變成像自然免疫的加強針。防疫門戶洞開下,今年2月底社區感染明顯增加,衛生部也曾做最壞打算(預估每天會有高達5萬人感染),與最好準備以承受大量重症住院病患之照護(各醫院醫療量能最大化)。3月開始,感染逐漸擴大,從每天數百數千急遽上升至2萬多;3月底至4月初,疫情達到高峰;4月中開始滑落,每天感染人數下降為數千人,預計此波疫情即將結束。

隨著感染人數增加,重症及死亡病例是無法避免的,尤其是老年及罹患慢性病與有潛在疾病者是高死亡風險族群。由於紐西蘭衛生部的超前部署與準備,醫療量能足以承擔重症病患照護,死亡率低於0.1%。歷經這3個月大風大浪的疫情後,紐西蘭人似乎完全接受與病毒共存的事實,恢復常態生活,政府也打算7月開放邊境,歡迎國際旅客再度光臨,讓觀光旅遊重返紐西蘭。

因身歷其境紐西蘭醫院在社區與新冠病毒交鋒,深感紐西蘭的防疫作法,值得提供給台灣相關單位參考、借鏡。

紐國作法1:居家隔離人性化、免費提供快篩

紐西蘭早期的防疫策略也比較嚴,例如採用封鎖(lockdown) 限制人民自由,但政府被人民吿違憲,因此,現在的防疫措施包括一般民眾疫苗接種、戴口罩、居家隔離等都是勸導,不具有強制性。

政府積極宣導民眾自律及自主健康管理,並提供資源如免費發放抗原快篩試劑,民眾只要上網申請登記,就可以在住家附近供應站取貨或請人代拿。

居家隔離非常人性化,沒有人監督,完全自動自發,居家隔離期間可以外出看病、散步、採買,只是要盡量避免或減少,外出時要戴口罩。

反觀,台灣最新的居家隔離與居家檢疫政策是規定「10天內任何理由都不可外出」,違反者要罰20~100萬。如此嚴苛的清零策略,仍是將病毒恐怖化,助長社會恐慌、歧視與霸凌,難以與病毒共存。

紐國作法2:快篩陽性,7天後輕症的醫護仍可上班

紐西蘭衛生部根據國內外的研究報告,認為Omicron病毒感染超過99%都是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若症狀出現或抗原快篩陽性是第0天(Day 0),則在症狀出現後第7天(Day 7),抗原快篩結果幾乎都是陰性。但即使是陽性,病毒也不具傳染性。

因此,在社區大流行時,居家隔離只需要7天即可。這也是紐西蘭衛生部為何要求染疫醫護人員,在染疫後第7天抗原快篩若仍是陽性者,只要症狀輕微、體力及精神狀態仍可勝任,可以銷假上班。

至於輕中重的症狀如何鑑別?

輕度症狀包括:流鼻水、打噴嚏、喉嚨痛、咳嗽(乾咳)、身體痠痛、倦怠、頭痛、噁心、嘔吐、拉肚子等。

症狀變為中度則會出現:呼吸急促、嚴重脫水(口乾舌燥、少尿、頭暈、頭昏)及劇烈頭痛等,應該看診就醫進一步檢查。

若惡化為重度的症狀則有:呼吸困難、暈倒、昏迷或昏睡不易喚醒、嘴唇發紫或蒼白冰冷、嚴重胸痛等,則必須呼叫救護車緊急送醫住院治療。

紐國作法3:簡單明瞭的居家隔離指南

紐西蘭從兩年前疫情爆發以來,就採取輕症居家隔離、重症住院照護的策略,而紐西蘭COVID-19致死率一直是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約為0.07%。由於抗原快篩試劑的普及,讓居家隔離更簡化更務實。紐西蘭衛生部的居家隔離指南,可以整理成簡單明暸的4個連貫問題,也就是問你自己是屬於哪一種暴露接觸?

1. 你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嗎?

:核酸或抗原陽性者, 居家隔離7天,並在第3天及第7天抗原快篩。第7天抗原快篩是陰性者即可結束居家隔離。絕大多數居家隔離的抗原快篩是在第5天至第7天變成陰性,極少數居家隔離會在第8天或第9天,抗原快篩才變陰性。 :沒事,請保持警戒。

2. 你跟陽性個案住在一起嗎?

:你是屬於住家接觸者,需隔離7天,並在第3天及第7天做抗原快篩。兩次抗原快篩都是陰性者,可解除隔離。任何一次抗原快篩是陽性者,需重新開始計算7天的居家隔離。 :沒事,請保持警戒。

3. 你最近接觸過陽性個案嗎?

:不需隔離,但需自我監測有無症狀,如果有症狀要做抗原快篩。抗原快篩是陽性者,需開始7天的居家隔離。 :沒事,請保持警戒。

4. 跟你同住者最近接觸過陽性個案嗎?

:你不需隔離,但需自我監測有無症狀,如果有症狀要做抗原快篩。抗原快篩是陽性者,需開始7天的居家隔離。 :一切安好,請保持警戒。
紐國作法4:提升關鍵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與照護加給

當疫情擴大,醫療量能必須滿足重症者均能住院接受即時且適當的治療照護。有關如何強化醫療量能的議題,指揮中心已經研議2年多了,理應有做最壞的打算及最好的準備。因為缺乏實戰經驗,許多醫護人員可能信心不足,甚至壓力罩頂,可參考紐西蘭衛生部針對關鍵工作者(critical worker)提供完善心理建設、給予充分的精神支持與特殊照護加給的作法,讓第一線醫護人員有尊嚴、有成就感的投入重症治療團隊。

紐西蘭為鼓舞及酬勞醫護相關人員在疫情期間的辛苦,在疫情吃緊期間提高基層醫護人員薪資,例如,住院醫師白班每小時250紐元(約新台幣4,930元,正常時薪是85~120紐元,約新台幣1,675~2,365元),夜班及週末每小時350紐元(約新台幣6,900元);換句話說,住院醫師值個夜班12小時,一個晚上就入帳新台幣8萬多。護理人員超時加班額外給250紐元,值夜班額外加給500紐元(約新台幣9,850元)。

同時,醫療團隊的風險評估包括病人住院動線、安全社交距離、空間與通風、病人篩檢、個人防護設備、抗原快篩試劑、疫苗完整接種、病人照護及醫護人員的精神狀態與歇息時間等。

3個給台灣社會的防疫建議
防疫建議1:強化醫療量能要「放輕救重」

台灣一定要記取教訓,善用醫療資源。面對疫情大流行,不要再做事倍功半的核酸檢測(PCR)及疫調。因為病毒不會消失,清零不可行且徒勞無功。應該把防疫重心轉移為輕症及無症狀者居家隔離,以抗原快篩自我健康管理。但感染者有千分之一的風險會變成重症住院,這部分才是醫療量能需要加強的地方,也就是「放輕救重」。

指揮中心從2020年初疫情爆發以來就將所有PCR檢測陽性者,無論輕症或無症狀感染均強制住院隔離治療。當疫情不嚴重可控時,住院排擠效應不會發生;但當疫情擴散時,輕症可能排擠重症,結果是不必住院的輕症者在醫院隔離治療,需要住院的重症者卻一床難求而在家等死。這也是2021年5月台灣疫情爆發死亡率飆高的原因之一。

相反的,歐美各國,從疫情大流行以來,就採取輕症及無症狀者居家隔離自我健康管理,重症才需要住院治療,以降低死亡的風險。目前,台灣即將面對可能遽增的重症患者,要強化醫療量能,避免醫療資源浪費,必須徹底做到「放輕救重」。

防疫建議2:消除非重症患者住院的排擠效應

指揮中心現在改弦易轍規定只有重症才收治住院,且有重症住院標準指引,但關說文化在台灣盛行且根深蒂固,許多大醫院住院經常一床難求,有些非重症病患及其家屬會透過官員或民代關說施壓醫院要求住院,醫院上至院長下至各科部主任及主治醫師往往承受來自特權的關說或人情壓力,這點衛福部應要考量。

衛福部應該要求健保署嚴格把關,審查所有新冠病毒住院的臨床治療紀錄,如果收治不符合重症住院條件者,不僅要處罰醫院也要處分收治病人住院的醫師,必須斷絕非重症住院的排擠效應。

防疫建議3:善用抗原快篩,加強自我健康管理

雖然抗原快篩的敏感度差無法取代PCR檢測,但在社區爆發大流行時,抗原快篩適用於急性高病毒量傳播期,尤其是核酸檢測Ct值小於25,病毒量高傳染性強時,抗原快篩的敏感度是100%,準確性與核酸檢測一樣好。在症狀出現後7天內使用抗原快篩,個人可以有效快速獲取自身感染狀況,並自我評估症狀變化,或協助他人(孩童及年長者)監測病情,避免病毒擴散。

如果以人口比例看,台灣今天的數目只不過紐西蘭高峰期的1%不到,離感染高峰還有一段距離。就算接下來每天以數萬計增加,因為超過99%是輕症或無症狀,只要學紐西蘭做好居家隔離,善用抗原快篩自我健康管理,1、2個月以後,疫情就會自然緩和。

結語:長久之道,是協助每位民眾都能對自己健康負責

台灣目前才開始真正要面對疫情的挑戰與考驗,過去有些台灣媒體常吹捧台灣防疫有成,其實是無知自大。指揮中心和社會民眾應該從歐美紐澳疫情緩和的經驗中學習,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不要執迷於兩年多來以不變應萬變的核酸檢測做疫調,這種徒勞無功的清零策略在疫情爆發大流行時已是不切實際且不可行,因為病毒不會消失且不斷變異,目前也缺乏有效的疫苗或藥物可以完美預防或治療病毒感染,就算這一次清零成功,病毒還是會捲土重來,人民不可能永遠活在清零運動的自我桎梏中,清零只會加重對病毒感染者的汙名化、歧視與霸凌,無助於早日結束疫情管制,恢復常態生活。

防疫不是要求民眾被動配合政府規定,也不是讓人民被疫情圍困一隅、動彈不得,甚至因無知而恐慌。防疫務實之道應要落實輕症及無症狀感染者主動居家隔離,以抗原快篩自我健康管理。加強民眾社區健康意識,每人都能對自己健康負責,才能對社區健康做出貢獻。面對瞬息萬變可能排山倒海的疫情,這才是終止疫情可持續的防疫策略。

【編按】台灣4月18~20日防疫政策變化摘要

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政策調整:

  1. 居家隔離者:安排1次快篩或PCR,如為快篩陽性則以PCR確認;另原於隔離期間實施的4次快篩,調整為隔離期滿(第10天)當日執行1次快篩,另提供其備用快篩試劑1支,於出現症狀時使用。
  2. 居家檢疫者:原於檢疫期間需實施之5次快篩,調整為檢疫期滿當日執行1次快篩,另提供其備用快篩試劑1支,於出現症狀時使用。

無症狀、輕症確診者解除隔離條件:

  1. 距離發病、採檢日第4天內:已經追蹤2次快篩或PCR呈現陰性採檢,並且Ct值大於30者。
  2. 距離發病、採檢日第5天到第9天內:已經追蹤過1次快篩或是PCR呈現陰性、並且Ct值大於30者。
  3. 距離發病、採檢日已經達10天者,無需採檢可解除隔離。
  4. 境外移入個案,於入境7天內提前解除隔離者,必須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一直到入境第17天,並且在入境第10天以及有症狀時自行執行1次家用快篩。

藥師投入「輕症確診居家送藥」:

全國有1,800家藥局加入「輕症確診者居家照護計畫」,送藥到確診者家門口。為確保藥品品質,由藥師親自配送。藥師送藥津貼一趟補助200元,離島、偏鄉、原民部落一趟補助400元。

醫療照護人員提前返回工作以深喉唾液代替鼻咽採檢:

公布〈因應COVID-19疫情 醫療照護工作人力短缺之應變處置建議〉:核酸檢驗方式,除提前返回工作前及原居家隔離期滿之採檢以鼻咽檢體為原則,其餘返回工作期間每2日進行之核酸檢驗得視需要改採深喉唾液檢體且不須以池化方式檢驗。

要求各縣市一週內啟動居家照護管理措施。

★居家檢疫/隔離/照護者,放寬就醫交通方式:

  1. 緊急就醫:交通方式以119救護車為原則。不過可依照衛生局規劃或指示,以防疫車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駕/騎車)。
  2. 非緊急就醫或採檢:以防疫車隊為原則。輔助方式,則以衛生局規劃指示,以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駕/騎車)。
  3. 就醫/採檢後返家隔離:依照衛生局規劃或指示,以防疫車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駕/騎車)。
Fill 1
Fill 1
Fill 1
(以上圖片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以上圖片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索引
從清零到共存,紐西蘭4種防疫作法
3個給台灣社會的防疫建議
結語:長久之道,是協助每位民眾都能對自己健康負責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