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政治的崛起與救贖

網紅重塑青年的政治想像2

敘利亞難民網紅用「一個笑話的時間」,傳遞族群對話機會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25歲的新納粹支持者馬倫基(Alex Malenki)和27歲的敘利亞難民阿爾沙特(Firas Alshater),是德國社會中兩位坐擁網路聲量的「網紅」。一位建立自己的啤酒與服飾品牌,一位連出兩本書,各有超過2萬粉絲、影片最多近百萬人點閱;兩人分屬政治光譜的兩端,也同處德國社會衝突的前線。《報導者》與他們進行專訪,聽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責任與可能。

延伸閱讀:《新納粹網紅攻心術:以流行包裝反移民訴求,改變青年政治認同》

27歲的敘利亞人阿爾沙特(Firas Alshater),在柏林的家裏,有個小小的攝影棚與剪接室,攝影棚牆面寫著兩句德語:

「Firas你是從哪來的?」「我從我媽媽肚子來的!」

作為一個敘利亞難民,這是逃亡6年來,最多人問他的問題。

再一年就能拿德國護照,卻面臨極右派崛起

在德國右派民粹當道、民族主義再興的當下,他的答案卻經常無法滿足人們。包括德國極右派政黨另類選擇黨主席等人都公開表示,「穆斯林是不可能融入德國的,他們不屬於這裡。」

抵達德國6年的阿爾沙特,再過一年就能拿到德國護照,如今卻遇上極右政黨在選舉中的接連獲勝,即使德國40歲以下人口有四分之一都是移民背景,政治人物卻仍不斷將種族、宗教,當作選舉時操作的口號。

「什麼是融入?他能說什麼融入嗎?」阿爾沙特問道,「社會融合的展開,從你接受、尊重人們本來的樣子開始,在德國,憲法裡面就說了,每一個在德國的人,都有信仰的權利,這是對德國人來說很重要的事,如果你不接受,那你就不屬於這個地方。」

成為「難民網紅」,用笑聲打破隔閡

為了挑戰德國政壇如今的右傾,擁有兩萬多粉絲的阿爾沙特開始透過笑聲偷渡他的觀點。

揹著「難民身分網紅」的角色,過去3年,阿爾沙特靠著群眾募資的方式,展開拍片計畫,替自己爭取「一個笑話的時間」。他設立的3個YouTube頻道至今累計220萬觀賞人次。他拍攝的影片主題,有包括敘利亞難民在德國理髮、上街買菜等生活笑話;也有揶揄德國人的情境劇,劇裡刺青、穿環的德國硬漢,不敢碰觸被稱為恐怖分子的敘利亞嬰兒;而最受歡迎、有91萬觀賞人次的影片,是阿爾沙特矇眼站上街頭、考驗德國人的一場社會實驗,站在廣場上的他蒙上眼,地上的厚紙板上寫著:「我是穆斯林,被貼上恐怖分子的標籤。我相信你,但你相信我嗎?給我一個擁抱吧!」

影片裡阿爾沙特等了又等,最終,盼來路人的擁抱。

他說,許多德國人對難民的恐懼,就像害怕蜘蛛的孩子一樣,沒看過卻被大人告知蜘蛛很可怕、會吃人,於是要靠大人保護,小孩才會安全。阿爾沙特認為難民的情況很相似,被部分人士形容為社會裡的危險、需要被消滅的對象。

教烹飪、談美妝,再帶入難民國家知識

阿爾沙特試著用不同主題的影片,打破有心人士建立起的牆,對抗抹黑。例如,在一集講解德國麵包的烹飪特輯裡,阿爾沙特不僅教烹飪細節,上街採訪德國人,談麵包的重要性,接著,阿爾沙特帶出許多難民的輸出國,是連麵包都吃不到的地方,人們為麵包抗爭的背後,要的是作為人的基本人權。

另一集,大鬍子阿爾沙特則大談美妝祕訣,節目裡他分享德國人使用日曬機、玩芭比娃娃、要求苗條等美感標準,接著搭配街訪,與路人玩30秒互看憋笑比賽,節目最終,他說如果人們有靜靜地看著對方的機會,其實都看得見對方身上的美。

阿爾沙特的影片,對抗的是政治團體、極右組織的資訊操弄。根據歐洲經濟研究中心(Leibniz Centre for European Economic Research)今年2月公布的調查,在2013年到2015年之間,德國東部的難民被攻擊的機率是過往西德地區的10倍。愈少難民、對難民愈陌生的地方,人們卻感到更恐懼、憤怒。

但光是訴諸網路是不夠的,阿爾沙特繼續帶著笑話走進異溫層。

「我知道他們(極端政黨)的存在,但我從來不把他們當作我的重點,因為大部分投給他們的人,都有一種懼怕,這種懼怕不會永遠留在德國人心中,它會慢慢散去,只是需要時間,需有更多的面對面、更多的連結、更多對話,我們就能一起改變,」阿爾沙特說,「如果我們就這麼不再互動了,人們就會活在自己建起的牆裡,看不見其他人,這會讓我們變得弱小,不會讓國家更強大。」

他接受出版社邀約,出版了兩本書,成為暢銷作家。從第一本《一個敘利亞難民的新家:德國》開始,從自己的經歷出發,碰觸社會的敏感神經,第二本書再問《誰真的了解德國人?》

所以,什麼是德國文化?

「這裡的人常常說『我們的德國文化』,但我走了兩百多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有差別,這個國家有8,000多萬人,多元的程度比大部分人想像的還要高。」阿爾沙特說,在寫書、打書的過程中,他與超過一萬人面對面互動,他看到的各地差異,不只是東西德的界線了,不同城市、學校都有不同。當人們以「你不屬於我們」為由,拒絕特定的宗教、文化時,這樣的說法是否能禁得起考驗?

阿爾沙特也受邀主持電視節目。他每週在德國之聲的阿拉伯語頻道,為阿拉伯觀眾介紹德國,全國性電視台「德國電視二台」(Zweites Deutsches Fernsehen,ZDF)也向他提出邀約,希望用他的眼睛,帶領觀眾重新認識德國。

「我們在討論時一直想能為現在的德國做些什麼,後來就挑了一個最勇敢的題目,」阿爾沙特笑說。在今年復活節播出的43分鐘紀錄片中,觀眾跟著他的腳步,走訪德國各城,進入教堂、神學院,他們要解答的是:德國人的基督信仰,是否真如人們所稱那麼虔誠?

阿爾沙特解釋,有些人以守護德國基督教信仰為名,帶著十字架、豬肉,往清真寺抗議,甚至對清真寺預定地進行破壞,還有人披上頭巾上教堂,警告德國正在被「清真化」。「我們為什麼不就去跟他聊聊呢?」阿爾沙特回憶當時的念頭。

他果真大膽地走訪德國各地民眾,問問他們對信仰的看法。有的人坦承很久沒上教堂了,有的不肯繳交宗教税;也有三百棟一年只要88歐元租金(約新台幣2,970元)的住戶受訪表明,他們每天替房東禱告數個小時,換來低租金的待遇。影片裡還有牧師向阿爾沙特道歉,說許多人以耶穌之名作惡。影片的結尾,則是一位來自敘利亞的基督徒,不問宗教、出身、膚色,在街上免費供餐,照顧流浪漢。

從讓難民被了解的初心出發,阿爾沙特走到線下、與異溫層對話,也進一步地幫德國觀眾,回頭重新認識德國,思考「德國人」代表的價值。

「很多德國的年輕人就像其他的年輕世代一樣,遇上認同真空的危機。他們看到我的各種計畫,他們會回頭去想什麼是德國價值,然後說很想幫助我完成更多。」常常在學校裡演講的他,總是挑戰德國年輕世代的思考,就連到德東、極右派的大本營,他也不改本色。

「學生都笑得很開心啊,他們透過我認識敘利亞的故事,私訊我說『原來這才是難民的故事,我回去會跟我爸爸說!』讓他們看到一些新東西,有不同想法,這就是改變吧。」

我心中的德國價值:在這裡,人們幫助彼此
Fill 1
德國、破牆、難民(攝影/王文彥)
即便極右政黨興起,阿爾沙特仍對德國充滿信心,因為他在柏林感受到包容,「我穿得這麼奇怪走在路上,都沒人會看我一眼。」(攝影/王文彥)

明年,阿爾沙特就能拿到德國護照,曾因參加民主遊行被敘利亞政府關押9個月的他,6年來在德國見證民主的光與陰暗,他覺得自己屬於柏林,是柏林人,「因為這座城市夠包容,我穿得這麼奇怪走在路上,都沒人會看我一眼。」

「在我出生的地方,打從你落地那一刻開始,你就加入了政黨了,一個永遠都會贏得選舉的政黨,得票率永遠都是90%起跳,那就是我們的民主⋯⋯在這裏,是我第一次看到人們可以去投票,用選舉改變事情,試試看不一樣的政策,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民主。」

即便極右政黨興起,在德東拿下3成選票,但他仍對德國充滿信心。他說,全國至少還有7到8成選民,不受極端政黨的影響;未來,他想繼續對話,替那些每天仍與歧視對抗的少數族群、仍在辛苦求生的難民努力,讓幸運的自己,用笑話,給更多人生存的力量跟可能。

不獨善,與同伴互助,這是他在德國學會的事,是他心中的德國價值。

「對我來說,德國人就跟企鵝一樣,冷的時候牠們聚在一起(取暖),站在外圈(迎風受寒)的冷到不行的時候,就換到內圈去,幾分鐘之後再換⋯⋯一直讓彼此保持溫暖,這就是德國的生活啊。生病的人、不能工作的人靠著別人付的稅而能夠繼續生活下去,這是很好的系統,在這裏,人們幫助彼此。」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