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台工作的移工已逼近70萬大關,他們不是台灣人,卻是台灣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他們撐起鋼鐵機械業,也撐起營造建設、自動機具業,以及家中長輩的生活起居。
但是,台灣卻成為他們眼中的危險之島。
台灣,移工們想像中賺錢的天堂,實際上是職災死亡頻傳的國家。據勞動部統計,台灣每年職災死亡人數約500人,2016年有563人因職災死亡,平均每天就有1.5人死在工作崗位上,高於許多先進國家。
但是,這兩個產業也是職災死亡率最高的兩個產業。
台灣高職災死亡率的背後,其實是移工變成台灣人的替死鬼。同樣在製造業跟營造業裡,外勞的職災死亡率皆高於本勞。據勞動部統計,過去10年已經有1,540位移工死在台灣。
實際上,這1,540條人命還是被低估的。因為台灣政府根本就沒有掌握確切數據,勞動部的移工死亡數字來自雇主通報,如果雇主不主動通報就沒有資料登錄。
另外,在台灣約有5萬多名官方追蹤不到的「逃跑」(或稱失聯)移工,萬一有人死亡,他們不會被記載在官方數據裡;這個族群裡又以越南人最多,約2萬4千多人。
進一步分析勞動部數據, 死亡的1,540名移工,約8成4集中在製造業與營造業。而從事營造業與製造業的產業外勞,超過4成都是越南人。
依此推論,職災死亡最慘重的移工族群是越南人。但準備出國工作的越南人可能不知道,他們手中的機票更像是彩票,因為選擇到台灣或日本工作,命運大不同。
台灣是越南移工輸出第一大國,日本其次。但是,日本從移工死亡人數到死亡率,都遠低於台灣。
日本政府1981年開放外籍勞工,稱為「研修生」或「實習生」,然而,不管是台灣之「外籍勞工」還是日本的「實習生」,皆是移工(migrant workers)。
據台灣與日本官方統計,近6年,台灣移工死亡人數共864人,而日本移工死亡人數則是158人,台灣移工死亡人數是日本5.46倍。
近6年,台灣移工平均死亡千人率為0.28,而日本則是0.17,換算下來,台灣的移工死亡率是日本1.64倍。
越南移工赴日工作前,需上4~6個月的培訓,雇主與政府代表會共同面試,通過者才能赴日工作。抵達日本後,前2個月還要繼續上文化及語言課程。
反觀台灣針對移工入國前沒有嚴格要求,只需完成台灣風俗文化、交通工具使用,以及勞動紀律等74小時的課程即可。因此,移工在語言不通以及缺乏操作機台的職前訓練下,更容易遭遇職業災害。
專長勞動法的高知大學教授根岸忠認為,日本對職災相當重視,若單一工廠發生職災,政府會公布工廠名單,且隔年調漲該產業的勞工保險費。
日本國際研修機構(JITCO)規定,每月檢查員應至少檢查一次移工的工作與住宿環境,並成立專門監督機構「外國人技能實習機構」,在關東和九州等地設置13個監督事務所,各地配備約150名檢查人員,對雇主進行突擊檢查。
台灣則是第一線稽查人力嚴重不足,讓職業安全網漏接連連。據勞動部統計,目前全台約67萬名移工,通報約50萬個住宿地點,政府卻僅編列274名移工生活訪視員。
台灣與日本同為越南輸出大國,且多數由仲介公司引進。日本的規定是,技能實習生進入日本後,不再跟實習生收取費用,轉而跟雇主收取服務費。
儘管越南勞動部規定,仲介費不可高於4,000美元,但國際勞工組織(ILO)官員私下透露,台灣廠商普遍私下收回扣,導致越南移工到台灣的仲介費高達6,000~7,000美元。
據國外研究指出,高額仲介費會增加移工的脆弱性,因為他們在母國背負龐大債務,因此不會抱怨工作、也不會主動檢舉雇主提供不安全的勞動環境。
ILO在2015年開展金三角計畫(Triangle Project),關注東南亞移工在海外的職業災害,陸續在越南、泰國、柬埔寨等國設立辦公室。「我們很關注越南勞工在台灣的死亡情形,因為台灣是最多越南勞工選擇出國工作的國家,」越南金三角計畫負責人阮氏梅水說。
當各國竭力調查移工的死亡與原因,我們致電勞動部、衛福部、移民署、外交部,卻沒有任何部會掌握相關統計。
ILO在2015年估計,全球約有1億5千萬名移工,而東南亞國家是主要勞動力輸出國。當勞動力供不應求,他們將更嚴格檢視各國勞動環境。
2018年初,菲律賓因安全問題,率先暫停勞工輸往科威特;印尼政府也將在2019年前,逐步落實「零國際幫傭計畫」。
各國都在積極爭取外籍藍領移工,台灣若持續不將移工的死當一回事,恐怕成為國際黑名單。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