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篇
凡家少女夢想成真的「麻雀變鳳凰」,是人類童話、文學、藝術、電影創作源源不絕的題材,而〈灰姑娘〉(Cinderella,音譯為仙杜瑞拉)通常也被如此歸類,堪稱登峰造極之作。但〈灰姑娘〉真的只是一個苦命女嫁王子、麻雀飛上枝頭變鳳凰的故事嗎?
先從〈灰姑娘〉的語彙說起。古今中外的童話,題材堪稱千奇百怪、數量多如恆河之沙,但能夠「創造生活語彙」的童話故事,畢竟寥寥無幾。佼佼者如安徒生童話〈國王的新衣〉,出品後篇名成為全球通曉的流行語彙,指涉意涵不言可喻。
再如〈金髮女孩與三隻小熊〉(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女主角及篇名「Goldilocks」,就被拿來當作形容各種「剛剛好」(不太熱、不太冷;不太快、不太慢)的代名詞;更專業一點,「金髮女孩經濟(Goldilocks Economy)」還成為經濟學的詞彙,用來形容(1990年代柯林頓時期)處於高成長、低通膨的經濟發展,景氣溫和復甦但通貨膨脹又不過熱,是經濟輝煌美好的年代,也是投資人夢寐以求的良機。
〈灰姑娘〉創造出來的語彙,遠比Goldilocks更豐富多元。我們可在各式各樣生活語境中使用「仙杜瑞拉(Cinderella)」,例如祝福好友實現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指稱凡女嫁給一個英俊多金的白馬王子等。其次,「Cinderella」還被用來形容「未得到應有注意的人或受到不公對待的委屈」;但更常見的是,比喻「時間一到就要被迫切換身分」的身不由己,例如開趴正嗨的青少年,不得不離開趕午夜前的家庭門禁,或者偷情幽會男女時間一到,就被迫切換成現實生活的身分等;這時無奈說一聲「Cinderella的12點鐘到了!」一切就盡在不言中。
從「Cinderella」延伸的豐富語彙與語境,我們就可知道,〈灰姑娘〉傳遞的文化意涵,絕不只是夢想終成真、麻雀變鳳凰而已,也不是兒童版的好萊塢電影《窈窕淑女》或《格雷的50道陰影》。
到底這則從小聽到大、耳熟能詳的故事,有什麼玄機呢?
全球至少有數十種語言、流傳數百個不同版本的〈灰姑娘〉故事,且創作數量迄今仍在增加中。但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就是德國格林版和法國培羅版,就好像世界盃足球冠軍賽的PK大戰,打到難分難解。但法國版較為時尚取向(玻璃鞋)且更具宮廷浪漫和魔法色彩(南瓜馬車、仙女棒),後來被迪士尼選中作為改編腳本,在好萊塢銀幕通俗魅力的加持下,躍居坊間傳述的主流版本。不過,在人物角色的刻畫方面,德國版較為立體深刻,略勝一籌。
首先,德國版幫助灰姑娘打點參加舞會行頭的不是仙女,而是她因思念母親種在墳頭的許願樹;又如,兩個姊姊剁腳趾砍腳跟,削足適履勉強把腳塞進金鞋以欺騙王子,但最後都因染血而被識破,也僅見於德國版;再如,德國版有兩隻白鴿代表超自然力量,牠們協助灰姑娘打點家務、提醒王子不要上當,最後(在後來格林改寫的版本)白鴿還把兩個壞心姊姊的眼珠啄掉,使其不得善終。 此外,德國版也有華麗馬車來相迎,但無關老鼠、南瓜或仙女魔法;金鞋取代玻璃鞋,而灰姑娘跑掉一隻鞋的原因,不只是午夜12點鐘聲響起的焦急,還因為王子想要故意延遲她離開而事先命下屬在通道塗抹瀝青。
雖說德、法有別,但歸納起來仍有幾個共同要素型(分類上屬於AT510A的故事類型):
- A、女主角受到極不公正的對待(灰姑娘)
- B、魔法或超自然力量的介入(仙女、許願樹或白鴿)
- C、俊男美女的浪漫邂逅(舞會)
- D、通過多次考驗後,透過某物件而識別出真命對象(玻璃鞋或金鞋)
- E、跨越階級、得來不易的愛情(凡女vs.王子)
- F、男女主角終結良緣,美夢成真(結婚)
以上共同元素,也正是〈灰姑娘〉大放異彩、歷久彌新的成功秘訣,迄今通俗影藝作品仍有其影子,尤其是偶像劇、韓劇,儘管劇情五花八門、時空人物有別,但幾乎都或多或少融合了以上要素,擄獲追星族的心。
先來談E要素的階級問題。「麻雀變鳳凰」的故事,底層人物終能晉身王宮貴族或上流社會,都有「階級流動」的意涵,但這談何容易?經濟、身分的貧富貴賤,文化、教養的雅俗品味,在在都是障礙。
即便當代的好萊塢版,如《窈窕淑女》(My Fair Lady;1964),幸運跨越鴻溝的賣花女依然留下大失儀態的破綻;再如加上「微」性虐待口味的《格雷的50道陰影》(Fifty Shades of Grey;2015),機緣巧合被相中後的凡女安娜,陰影也是揮之不去。至於全球爆紅的韓國電影《寄生上流》(2019),更是以底層一家人力爭「上」游的黑色幽默,來反諷晉身上流階級的重重障礙;能夠沾到上流邊當寄生蟲就已是萬幸。
回到〈灰姑娘〉的時空脈絡,階級流動猶如一潭死水。若非絕世美女外加上天眷顧,何能獲得國王/王子的青睞,打破階級鴻溝締結良緣呢?看看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女孩〉,只是求個溫飽,夢想不成,最後還活活凍死在街角。
但《安徒生童話》不論,即使賣點和卷首語是「夢想成真」的《格林童話》,階級鴻溝也不易跨越。盤點《格林童話》階級流動的排列組合,仍以「門當戶對」的王子/國王與公主結成良緣者居多,例如〈睡美人〉、〈白雪公主〉、〈青蛙王子〉、〈鐵爐〉、〈千種皮〉、〈看鵝的女孩〉、〈忠實的約翰〉等。
事實上,《格林童話》角色的階級分明,通常兩極對立:若非奢華的王宮貴族,就是貧微出身的販夫走卒:獵人、鞋匠、鐵匠、裁縫、馬伕、奴僕。至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中間階層,或者說今日大家所熟悉的中產階級,幾乎不見於童話角色,如律師、會計師或醫師。這當然和社會變遷有關,當代中產階級的興起,已經格林兄弟死後的事了。
階級兩極分明,貧微百姓如果沒有過人機智或絕世美貌,加上天上掉下來的魔法幫助,就永遠只能當「吃不到天鵝肉(公主、王子)」的癩蝦蟆。童話的魔法,正是嫁接階級流動的希望橋梁!魔法使得出身不高貴但外貌太出色的女主角,能夠和王子相遇、成婚,這也正是B要素「超自然力量介入」的重要性所在,〈灰姑娘〉的仙女、白鴿,意義在此。
當然,我們很容易批判「麻雀必是美女才能飛上枝頭變鳳凰」的荒誕,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不也表明當時階級鴻溝實在太難跨越,造成階級流動的因子實在少得可憐,所以女人只能靠天生好臉蛋,瞄準王子愛正妹的人性弱點,否則想都別想?難不成灰姑娘靠著整天燒柴煮飯或學會百工技藝,就可以晉身上流嗎?至於超自然的魔法助力,也是一種「超現實的階級夢想」!就是因為現實上太不可能了,所以童話魔法提供晉身無望的平凡百姓,一種情緒宣洩的出路,活在「但願美夢成真」的憧憬中。這也是格林兄弟和安徒生不同之處。
〈灰姑娘〉故事的另一個重點是不平之鳴,即A要素所提,女主角成長過程受到極不公對待的委屈,引發讀者共鳴。從名稱到內容,〈灰姑娘〉通篇都在強調她的「委屈」:死了親愛的媽媽、來了惡毒的繼母,之後成天活在「灰」頭土臉、衣衫襤褸的奴僕世界,對照好逸惡勞、打扮光鮮的兩個姊姊,反差太大。更不公的是,即使她如此委屈,不辭辛勞,但連參加王子邀約舞會的機會都被繼母剝奪!選妃舞會是晉身門票,就跟買彩券一樣,有買不一定中獎,但沒買一定不會中獎。眼巴巴看著姊姊們興高采烈去跳舞,還被她們恥笑不夠格去赴約──連希望都不能擁有,有什麼更委屈的呢?
不患寡而患不均,物不平則鳴。公平是家庭、社會生活與法律制度的分配起點;迄今仍代表法律精神的正義女神(Justitia),一手所持即是象徵公正、公平的天秤。灰姑娘的委屈,始於家庭勞務分配的「不公」而非「辛勞」。因為她爸爸雖是個手頭尚有餘裕的商人,但沒有富裕到豢養奴婢,所以子女必須分攤家務也不算太過份,但問題是繼母對親生姊姊太偏心,把她當奴僕使喚。
從家務分配出發,訴說不公對待的委屈,或許是〈灰姑娘〉能夠挑起廣大讀者共鳴與同情的關鍵。其實,直指不公委屈的童話故事,並不多見,這或許正是〈灰姑娘〉特別叫好叫座的原因。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人在太多情境都可以將自身投射到仙杜瑞拉的角色,抒發委屈、排解孤獨,例如覺得家務分攤不公的小孩或職場勞逸不均的員工,或任何感慨自己沒有受到應有的注意或重視的小人物們(small potatoes)。這種切中人心的通俗魅力,讓〈灰姑娘〉得以穿越時空、永垂不朽!
A要素結合C要素的「浪漫邂逅過程」和F要素的「良緣救贖結局」,就更具鼓舞人心的作用,不公委屈不但獲得平反,還被加碼獎賞,這是〈灰姑娘〉故事的勵志面向。再加上B要素「超自然魔法介入」的童話想像,就更具通俗渲染力了。
人間不公,但老天有眼。格林兄弟不會像安徒生那樣,讓心地善良、苦命無依的灰姑娘被凍死或累死,及至升天後才獲平和。「老天有眼」的橋段,即法國版的仙女(棒),在德國版中是以許願樹和小白鴿取代。
灰姑娘聽取媽媽臨終教誨、感念種在媽媽墳前的「許願樹」,會落下華麗禮服首飾,幫她實現參加舞會的願望;許願樹靈感應是來自於許願池,自希臘羅馬時代以來,即是祈求願望實現的象徵。孤獨的灰姑娘,在世上唯一的親情連結,是已經逝去的親娘,墳前許願樹是「冥冥之中」的保護力量,守護虔誠、善良的在世親人,免於受到不公對待。
天助人助的超自然力量,還有代表純潔、良善的「小白鴿」,總是適時出現,幫灰姑娘排除參加舞會的人為障礙(繼母交付給她的灰渣挑豆工作)、關鍵時刻提醒王子不要上姊姊們的當。
「你瞧,心腸狠毒和做人虛偽的下場,就是讓她們一輩子當瞎子!」
前文提到,〈灰姑娘〉童話固然大受歡迎,但也曾被大加撻伐,尤其是美=善、醜=惡、血緣(生母vs.繼母)等刻板印象,但其實這些不是〈灰姑娘〉的專利,前面幾篇也都提過,因此以下省略兩千字。
不過,也不能亂對格林開地圖砲。明察秋毫可知,格林兄弟並未認為「壞女人就一定長得醜」,德國版〈灰姑娘〉寫得很清楚,兩個姊姊臉蛋都長得白皙漂亮,只是正雖正,就是沒有妹妹那麼正;當代很多卡通、繪本自作主張,把姊姊們塑造成面貌醜陋又臃腫痴肥的形象,恐怕才是「厭女」(Misogyny)情結作祟,可真是冤枉了格林兄弟。更何況從德國版劇情來看,想也知道,如果姊姊們長得不正,王子怎麼會誤認她們是鞋主而迎娶載往王宮呢?
其次,「麻雀變鳳凰」的故事,常有「貶貧揚富」的階級歧視味道(尤其是好萊塢,如《窈窕淑女》及《格雷的50道陰影》),以及英雄救美(童話中的白馬王子)的影子,卑微女主角都是靠著和高貴男性的邂逅和良緣而獲得解脫與救贖,頌揚的都是女人對男人的依賴性,而非靠女人自食其力的獨立自主性。
以上是角色刻畫,接下來分析一下故事中的事物象徵。〈灰姑娘〉具有多元詮釋的可能性,其中和「腳」有關的象徵意義,尤其豐富,畢竟這是一則不談腳就沒戲唱的故事。
〈灰姑娘〉被討論最多的象徵信物,是法國版的「玻璃鞋」,也就是前述的D要素:它是王子得以識別出真正舞伴是誰的關鍵物件,也是整個故事轉折的樞紐所在。雖然德國版的金鞋也是高貴、華麗的象徵,但出自宮廷小說家的法國版玻璃鞋,顯然更具流行時尚的想像,看來法國一向引領全球時尚風潮,應該是實至名歸。亮晶晶的玻璃鞋對照總是髒兮兮的灰姑娘,對比強、反差大;而12點鐘聲響起時所有的美好消逝無蹤,唯有那隻玻璃鞋始終如一,像王子堅定的愛情一樣永恆不變──〈灰姑娘〉真是高明又經典的偶像劇,比起時下風靡的韓劇,整整超前部署兩百年!
另外,玻璃鞋沒有彈性、無法硬套進去,因此具有「獨一無二」的寓意,專門為「她」量身定做;因為獨一無二,所以她才能通過試鞋的重重考驗。但話說回來,再怎麼沒彈性,一個鞋號尺寸全國只有一個女人穿得下?這也太誇張吧!其實,童話故事背景設定,多是中世紀歐洲的一王城一小國,王子騎馬不小心就會騎出國(如〈睡美人〉、〈長髮姑娘〉);這些小國到底有多小,可見一斑。
最後,從性象徵論來看,格林〈灰姑娘〉故事中有諸多性隱喻。例如,一直伴隨灰姑娘的小白鴿,是純潔無暇的象徵,暗喻王子娶到的是童貞的處女。反之,兩位姊姊都被王子在載回王宮途中發現她們已流血染紅──小白鴿在天空提醒:鞋內有血跡!(Blut ist im Schuck (Schuh)!)──根本不是王子真正要迎娶的新娘,因此半途折返送回娘家。也就是被王子識破而「退貨」了,何其難堪,而「染紅」隱喻遣返原因是她們早已未婚破處。
洞房花燭夜因被發現非處女,而慘遭遣回娘家或冷落遺棄的習俗和故事,古今中外皆有,當時的歐洲亦然。果是如此原因,那麼,灰姑娘的姊姊們,恐怕也是當時性/性價值觀的受害者,也有值得同情的一面。更何況縱使不談處女情結,從晉身上流來看,她們也是不折不扣的失敗者,和望女成鳳的媽媽同樣一敗塗地。哀衿勿喜。
再來法普一下《刑法》問題。〈灰姑娘〉雖然是一則遭遇令人忿忿不平的故事,但其實繼母和姊姊們也沒有壞到哪裡去,很難成立什麼犯罪,因此可以討論的刑法問題不多。雖然故事中說繼母狠毒,但相較於連殺子女勾當都幹得出來的〈白雪公主〉壞母后,或更殘暴不仁的〈杜松樹〉繼母,〈灰姑娘〉的壞角色可是溫和多了。況且,若說家務分配不公就要去坐牢,那監獄大概會塞滿偏心的父母們──至少從孩童眼光來看是如此。
當然,有人可能會想到繼母是否構成凌虐孩童罪?《刑法》第286條規定:「對於未滿18歲之人,施以凌虐或以他法足以妨害其身心之健全或發育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稱凌虐者,依《刑法》第10條第7項立法定義,是指「以強暴、脅迫或其他違反人道之方法,對他人施以凌辱虐待行為」。
這裡有諸多不確定法律概念,諸如妨害身心健全發展、違反人道等,但從故事粗活線索的內容,「打水、生火、煮飯和洗衣」等,都很難論斷這樣構成凌虐孩童,必須結合更多情境脈絡,比如幹粗活的時間多久、中間可否休息及多久、或有無一例一休等。做到太過分當然就是不人道了,但什麼是「太過分」,時空氛圍不同,繼母說的「想要吃麵包、就得幹些活」,從當時脈絡來看,其實算是中肯。附帶一提,對孩童凌虐或家庭暴力,一直還是當代面臨的重要社會及刑法問題。
最後來總結一下。〈灰姑娘〉掌握人心共同的通俗密碼,才能成為最廣受傳誦的傳奇故事之一:它撫慰受到不公對待的委屈心靈,引發共鳴,也激勵被冷落而未受到應有重視的成人與孩童,陪伴並撫慰他們在熬出頭前的寂寞歷程,賦予希望永遠存在的正向力量。
此外,結局雖是躍上枝頭當鳳凰,但〈灰姑娘〉不只是一則麻雀變鳳凰的俗套故事而已,它揭露了更多值得反思的文化與社會現象。在嘲諷「女人靠臉蛋才能晉身王宮貴族」之際,哀衿勿喜,不要忘記,這正是當時階級流動滯如死水、平民百姓翻身無望的忠實反應,出身貴賤通常決定一生榮枯命運。正是因為階級鴻溝太難打破,童話魔法提供一個夢想成真的虛擬世界,冥冥之中暗助虔誠、善良又勤勞的苦命正妹一把,編成一個平反不公委屈、實現翻身美夢的勵志故事。夫復何求?
從階級流動和性價值觀來看,萬夫所指的〈灰姑娘〉姊姊們,也有令人同情的一面。她們是處心積慮想要晉身上流的失敗者,美貌遠不如妹妹,終未獲王子青睞。腳底染紅是隱喻婚前破處的詮釋,如果有所本,她們被王子在迎娶半路遣回娘家,則是極盡羞辱能事的退貨,道盡當時女性的悲哀。穿越時空,回到說故事的床邊,或許當代讀者可以多一點理解與憐憫。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