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 Reporter》

從外交、經濟、軍事回顧16年美中台關係變化,賴清德政府將如何開創新局?
(攝影/Mario Tama/Getty Images、Edgar Su/Reuters、黃世澤;設計/江世民)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賴清德新政府將於5月20日就職上任,針對影響台灣發展至深的「美中台關係」,歷經馬英九、蔡英文各兩任總統任期後也已產生相當程度變化。《報導者》從外交、經濟、軍事預算等角度整理各項指標,協助讀者觀察這些變化帶給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2008年到2024年,從台灣內部政局到世界局勢,都產生相當劇烈的變化。馬、蔡任內的美中台關係,也在這樣的背景下,呈現出兩種對比與極端。

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蔡榮祥分析,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對兩岸關係採取「扈從政策」,選擇對談、交流途徑,雙方關係處於「和解低盪」位置,當時美中關係也偏向「積極交往」,此時的台灣、美國、中國是「三人行」的關係──三個國家基本上相對保持一定程度的和善。

然而,如此態勢約在歐巴馬(Barack Obama)第二任期開始出現大幅變化。蔡榮祥指出,面對中國崛起,美國戰略部署開始「重返亞洲」,在外交、經濟、軍事等層面投入資源「再平衡」,確保美國在亞太的利益。後續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美國對中策略已經走向「抗衡」,北京也被華府視為欲顛覆現行國際秩序的「修正主義國家」,這也是美國對中國策略最大的轉變。

蔡榮祥表示,蔡英文任內兩岸關係呈「冷和僵持」,中國在民進黨執政後開始採取一系列灰色地帶戰略,如派軍機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並要台灣承認一中原則或九二共識;面對中國的威逼政策,台灣採取「軟抗衡」策略──不與之正面對抗,而尋求外在平衡、與美國等民主國家結盟,以群體力量嚇阻中國。

中國不樂見台灣與美國進一步發展關係,如2022年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來台,中國隨後展開「圍台軍演」。蔡榮祥觀察,這反而加深美國政治圈認定中國為具體威脅。今日,在美國國會中,支持台灣成為民主黨與共和黨少見的「共識」。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副教授黎寶文分析,習近平2012年上台、2018年更進一步透過修憲鋪平「終身執政」之路。中國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從全世界最大的經濟機會、最大成長中的經濟市場、世界工廠,轉變成對安全、供應鏈、網路空間、民主社會的威脅,這些在習近平上台後明確的具象化。

黎寶文補充道,COVID-19疫情期間中國管控疫情、揭露資訊的方式,更讓國際社會意識到中國並不是一個負責任的行為者;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則讓地理較遠的歐洲國家意識到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這些都讓「中國威脅」的認知全球化。

以下《報導者》分別從外交、軍事、經濟三大層面指標,回顧這16年來美國、中國與台灣關係的變化。

外交、軍事、經濟,2008~2024年美中台關係變化
學者建議:台灣可走自己的路與世界交往

經歷過去16年全球形勢劇變,美國引領民主國家形成的「抗中聯盟」已成為當前國際主流趨勢。

黎寶文認為,台灣目前處在國際地位最高的時刻,眼下台灣議題國際化,台灣也開始透過務實管道走向世界。

黎寶文建議台灣未來走出自己的格局,「台灣要做的是國際的台灣,不見得是要做美中戰略下的台灣;不要被美中台的這個框架限制住──它是我們非常重要、現實政治要考量的一部分,但是台灣不必只滿足於在美中台的架構之下做一個乖寶寶或模範生,台灣可以做國際的模範生,做國際良善的力量,不是只有在美中台架構下做負責任的行為者,台灣可以做的遠遠超越這個。」

此外,黎寶文也認為,未來台灣會更有空間去思考,台灣跟中國彼此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過去我們會被先天的成見綁住,認為它是危險或機會,但是未來可能我們可能會有更多的想像,「我們或許應該要思考,我們跟中國之間的關係,到底對國際社會的影響是什麼?」

「在那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可能會有更多空間,更有自信地去跟中國、甚至是跟世界交往,這個機會是過去從來不會有的,而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才會有的、很好的情勢;我們跟中國的關係大概是歷史上少見的情況,過去馬上就被冷戰結構壓制、被九二共識壓制,或者是被統獨立場壓制,但是現在的年輕人或者是現在的社會,都在突破這些舊的框架,」黎寶文說。

長期被美中台關係制約的台灣,是否有可能如學者建議「務實走向世界」,已是賴清德新政府上任後的重大挑戰。台灣年輕世代對於兩岸關係、美中台關係、以及台灣如何走向世界的看法,也將是各政黨未來必須更加重視的關鍵力量。

索引
外交、軍事、經濟,2008~2024年美中台關係變化
學者建議:台灣可走自己的路與世界交往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