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半以上性侵被害人為未成年,許多人長期無法向外求助,直到30多歲鼓起勇氣想尋求司法途徑卻不可得──2006年修法前,對兒童強制性交罪的追訴時效最長20年。如今有受害者聲請釋憲,試圖打開對童年性侵受害者的救濟或追訴權的「例外」管道。
2023年6月,執教長達30年、南投竹山地區國小校長劉育成長期猥褻與性侵小學生一案首次被揭露,背後反映多年來,學校教職員與地方行政機關旁觀與鄉愿的心態,助長國中小校園師對生性侵犯行規模一再擴大,長期不為人知。
2022年起台電以低於成本價格售電,累計虧損逾4,200億,若財務持續惡化將面臨資不抵債的破產窘境。但昨日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決議,2025上半年電價凍漲,繼續虧本售電。學者怎麼看台灣電價的問題?有哪些調整空間?
軍審制度曾留下眾多冤案,如今賴清德總統宣布「因應統戰」措施包含修法重啟軍審,引發討論。政府提出的修法方向是否合理?軍法體系又該如何重拾全民信任?
執行7年多的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確定鬆綁,台灣發展中的零組件業者正面臨連歐洲都備感威脅的中國紅色供應鏈低價競爭。當國際風機大廠都直言「不可能完全不使用中國製零組件建造風場」,台灣該如何因應、平衡成本與風險?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