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又再度發生家庭照顧者殺人事件。讓已沒有照顧能力或意願的家庭照顧者能尋求專業人員協助,並讓「照顧安排」成為家庭公開討論的事項──這兩件事是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之際,必得改變的社會文化氛圍。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一名39歲吳姓公務員輕生,引爆公務體系過勞與霸凌等長期惡習問題。台灣社會如何從法律和制度面預防、保護與彌補這些曾受霸凌所苦的當事人?民間公司是否也做好準備,迎接這個血淚中的改革契機?
我們持續追蹤「美術館叔叔」梁恩睿兒少性剝削案,獨家訪問梁和權自立的受害者家屬:「為什麼人死了就不起訴呢?至少要讓他的行為有一些合理的交代⋯⋯我要一個真相啊!」、「其他受害者的心靈創傷怎麼去彌補⋯⋯既然是政府把他放出來的,不是說他走了就什麼…
民眾如此盼望安樂死,是個警鐘,顯示政府在往生送死的政策上必得改弦易轍。若不談倫理及其他,協助人自殺多麼簡單,協助人好好活著、好好死去,卻難得太多。
根據統計,自殺已成為台灣6~12歲學齡兒童第六大死因,6年來國小生自殺通報數更飆升逾10倍。本該無憂的童年,為何籠罩死亡暗影?記者訪談第一線教師、爬梳國內外研究報告,全面檢視正在浮現的小學生心靈危機。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