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半以上性侵被害人為未成年,許多人長期無法向外求助,直到30多歲鼓起勇氣想尋求司法途徑卻不可得──2006年修法前,對兒童強制性交罪的追訴時效最長20年。如今有受害者聲請釋憲,試圖打開對童年性侵受害者的救濟或追訴權的「例外」管道。
大罷免潮從何崛起?罷藍、罷綠的團體有何差別?有哪些影響走向的關鍵因素?《報導者》記者前往各地觀察這波大罷免潮的新現象,並分析與過往罷免案的重要差異。
甫以《臺灣漫遊錄》拿下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獎殊榮的楊双子,在立委刪凍文化部預算後發起連署罷免不適任立委的政治表態,至今已有1,043名作家參與連署。過往被認為較少對政治表態的文化人,為何參與這次行動?
日前報導者專題揭露空汙風險校園裡長期受害的師生權益,台大公衛系副教授張弘潔投書,以科學數據佐證,指出汙染對兒童有獨特風險,應以額外手段保護兒童健康。她也提出優先納管高風險學校空品的務實建議。
風景秀麗的屏東獅子國中,鄰近的空品測站顯示空氣品質全年多介於良好到健康等級,但校內師生卻長期受瀝青廠令人頭暈噁心的惡臭所苦,住宿師生形容「睡覺都聞得到」。為何空品監測難反映汙染現實?瀝青異味空汙有解嗎?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