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內2度遭中國突襲,台灣鳳梨如何跳脫「養套殺」外銷迴圈?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中國海關總署在2月26日閃電宣布,由於台灣鳳梨多次檢出有害的「介殼蟲」,3月1日起暫停輸入,而3月正是台灣主要品種金鑽鳳梨進入「大出」的季節,中國禁令在台灣產業界投下震撼彈。自2005年中國讓利台灣降低關稅,16年來,台灣鳳梨外銷中國數量成長258倍、巿場已逾新台幣14億元,鳳梨成為台灣外銷水果之王,高達97%銷往中國。

外銷完全依賴中國巿場,恐陷入「養套殺」危機,從專家到業者並非沒有警覺。事實上,2015年蔡英文二次參選總統後,中國即宣布台灣鳳梨農藥殘留超標、提高抽驗比例;2012年中國也以同樣手法封殺菲律賓鳳梨,把巿場做給台灣。明知中國巿場是包裹糖衣的毒藥,為何16年來台灣卻被愈套愈深?建立正常市場銷售模式、分散外銷巿場,又該如何從國際巿場研究和鳳梨推廣、外交關稅談判、產業栽培輔導的根本體質著手?

「台灣鳳梨外銷量再創新高」、「台灣鳳梨No.1」⋯⋯翻開過去幾年關於鳳梨的新聞,台灣最旺的外銷水果莫過於鳳梨。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2020年鳳梨產量42萬噸,約1成外銷,生鮮鳳梨外銷產值高達5,475萬美元(約新台幣16億元),連年居台灣水果冠軍,其中高達91%金額來自中國貢獻;在2019年更是創下歷史新高,外銷產值約6,536萬美元(約新台幣19億6千萬元),中國巿場即達6,352萬美元(約新台幣19億元)。

鳳梨是來自南美洲的熱帶水果,台灣在1970年代雖然一度是鳳梨罐頭世界冠軍,但因為人力、土地成本高,1980年代就不敵菲律賓和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外銷受阻,轉而以內銷、鮮食市場為主。

2006年「國共論壇」後,中國將台灣進口鳳梨關稅降為零。即便這幾年外銷成績單持續進步,鳳梨產業總籠罩著一股烏雲,因為翻開關務署統計,台灣鮮食鳳梨有97%數量銷往中國,只有去年(2020)因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有所消退。

2020年至今,台灣鳳梨輸往中國的檢疫合格率高達99.79%,且中國本土也有介殼蟲
國際惡名昭彰的作物害蟲,好發於熱帶,又有許多不同種類,會讓果實發育不良,影響收成品質,危害作物包括香蕉、鳳梨、番石榴、龍眼、荔枝等等。
,中國卻直接禁止台灣鳳梨進口,不符國際貿易常規,明顯帶有政治因素干擾,其實也是鳳梨農一直在心中的噩夢成真。農委會雖宣布將投入10億元穩定鳳梨價格,但單以補貼止血的手段,無法真正健全產業。16年來,台灣連年一直不面對傾銷中國的警示,才讓鳳梨外銷步入註定被通殺的賭局。
菲律賓前車之鑑預警政治風險,台灣業界卻總是「狼來了」

早在10年前,菲律賓就為台灣演示了傾中的後果。當時中國鳳梨有9成來自菲律賓,但是2012年,菲律賓和中國爆發南海黃岩島主權糾紛,中國突然宣布,菲律賓的香蕉驗出了介殼蟲,須暫停進口,且所有菲律賓水果不再抽驗,而是100%每批嚴格檢驗,挑剔的對象也包括鳳梨。

雖然中國不斷對外強調,此舉是檢疫問題,不是政治問題,但包括菲律賓香蕉栽培與出口協會、美國經濟學者等許多人都認為和南海主權有關。嚴格的檢疫流程,無疑是對不易保存的熱帶水果揮了一記重拳,許多菲律賓鳳梨、香蕉在等待期間爛在港口。後來因2016年菲律賓選出的新總統杜特蒂持親中立場,當年即造訪中國,中國才開始大力恢復採購,目前中國進口鳳梨約7成來自菲律賓。

當時,台灣也在這樣的氛圍下得利,順勢再擴展中國市場,2012年外銷中國數量3,524公噸,連年突破到2019年創新高達5萬噸,成長超過14倍。

Fill 1
中國、台灣、鳳梨、養套殺、外銷迴圈
在菲律賓馬尼拉街頭的鳳梨販售水果攤。(攝影/AFP/JES AZNAR)

菲律賓血淋淋經驗尚未遠去,在這段外銷狂飆時期,台灣持續忽略第二個警訊。2015年5月,也就是馬英九總統任期最後一年、蔡英文二次投入總統大選時,台灣的鳳梨一度被中國指出農藥殘留超標7倍,抽驗頻率將從5%提升到10%;當時中國市場已佔了台灣鳳梨外銷量89%,消息一出立刻引發農民恐慌。

雖然當時並未直接禁止台灣鳳梨輸入,但許多農民接受《報導者》訪問時曾表示,鳳梨內銷回台灣,每台斤收購價一下從18元掉到9元,還沒人要收,雖然不少農民懷疑是政治因素作祟,也擔憂單壓中國市場風險太高,但因後續輸中恢復正常,這個警示如過眼雲煙消逝。

2020年全世界籠罩在COVID-19陰影,中國多處封城,造成台灣鳳梨外銷受阻,才真正讓鳳梨農比較「有感」。根據農委會統計,去年台灣外銷中國鳳梨量比2019年衰退了17%。

這場突如其來的世紀大疫讓產業界開始動起來,陸續開拓日本市場,也首度突破澳洲檢疫限制外銷;2020年台灣對日本的鳳梨外銷量翻了兩倍,來到29年新高的2,160公噸。但隨著中國疫情漸漸控制,外銷也逐漸上軌道,農民仍期待今年疫情趨緩,繼續走外銷中國老路。

過去這10年,幾乎年年都有鳳梨崩盤的聲音傳出,也不乏擔憂中國用「政治因素」干擾外銷的疑慮,但台灣的鳳梨始終維持鋼索上的恐怖平衡。一位外銷中國、香港鳳梨的貿易商就說,崩盤訊息產業界已經講好幾年了,但去年下半年鳳梨仍幾乎每週都有出中國的訂單,「到季末時根本搶不到(鳳梨)。」

如今噩夢成真,市場已憂心兩週後台灣鳳梨進入盛產期,價格恐大跌。外銷僅占台灣鳳梨產業1成,但為何禁止進口將產生重擊?菲律賓的案例可供借鏡。2012年菲律賓香蕉被中國暫停輸入時,《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曾訪問菲律賓香蕉栽培與出口協會,當時他們指出,中國市場雖僅占菲律賓第三名,但不斷在成長,事發前一年香蕉出口成長了27%,當年原本也預計成長40%。

台灣面臨一樣的情況,2019年鳳梨外銷中國量仍爆炸性成長,較前一年增加了6成,在嘉義種植幾十公頃鳳梨、2020年獲得神農獎的「打貓果菜生產合作社」主席陳映延說,這幾年許多貿易商、果農看好鳳梨外銷成長性,紛紛投入市場,甚至貸款蓋包裝廠、蓋物流中心、買運輸車輛和相關硬體設備。

鳳梨第一次採收需經過18個月,許多農民早在前年就種下去,中國禁令消息一公布,陳映延一整個上午忙著接農民電話、和貿易商討論能否轉單到其他國家,許多貿易商都焦急地跟他說不知道該怎麼辦。一位產業人士分析,這次造成恐慌的重點在於原定計畫被打亂,市場短期要接收大量鳳梨,時間太過集中,進入盛產期,價格一定掉。

過度依賴中國的這些年,台灣栽培體系「用進廢退」

菲律賓之鑑、2015年與2020年的這三個警訊,其實農民不是沒注意到,只是中國市場太好進入,讓他們不願思考失去的風險,過一天是一天。儘管6年前陳映延接受《報導者》採訪時,就表示對依賴中國感到憂心,此次陳映延再次受訪,無奈表示,中國之前曾有小動作,農民當然會思考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有風險,但如果沒發生事情,還是會繼續按照既有模式,他直言,「(外銷)包裝廠和果農當然想都會想,但還沒發生,中國要跟你買你不賣嗎?」

2005年中國讓利給台灣,雖然是帶有政治訂單意涵,但許多貿易商和果農都表示,這幾年台灣鳳梨的確用品質打動中國人的心。

陳映延列舉出台灣外銷中國幾大優勢:

  1. 很多台商在中國,有消費市場和人脈;
  2. 兩岸語言可以通,食用習慣類似,進入門檻低;
  3. 中國人口多,市場大;
  4. 運輸距離短,產品新鮮。

「小三通後,早上採鳳梨,下午裝箱,晚上貨櫃到碼頭、上船,隔天就到中國,3天內可以到他們市場,」陳映延說,由於距離短,新鮮度好,台灣可以等成熟一點再採收;菲律賓到中國市場端將近一週,台灣鳳梨風味一定比菲律賓好。

但長期順風順水,也讓台灣的鳳梨栽培體系錯失了進步的機會,間接導致更加仰賴中國市場。在仰賴中國市場之前,台灣生鮮鳳梨最大出口國是日本,出口到中國每公斤大約新台幣37元,到日本約41元。

Fill 1
中國、台灣、鳳梨、養套殺、外銷迴圈
台灣鳳梨去年外銷日本有長足進展,但日本要求較高,外觀、果粒大小、用藥安全都要符合標準,考驗台灣鳳梨栽培技術。(照片提供/台南市政府)

但日本不只要甜度高,還注重酸度適中、外觀不能有蟲洞、香氣要足,對病蟲害檢疫要求也高,這幾年因為鳳梨外銷供不應求,龜毛的日本市場不受農民青睞。一位經營日本市場的貿易商陳小姐就指出,因為找不到貨源,接到日本訂單也只能忍痛推掉,在2月26日前,已經問了超過10家鳳梨業者,都不願供貨給日本,中國禁輸消息出來後,馬上超過10家業者詢問要不要鳳梨,「像洗三溫暖。」

陳映延和日本做生意的心得也是技術性高,但價格和量都穩定,他表示,日本高要求相對提升台灣鳳梨產業的技術、等級,只是因為前一年日本人就要來田裡看、台灣端還要寄樣品過去,有些業者覺得太麻煩不想做。「只要能達到日本要求,價格比較不會被砍,也很穩定,跟你說要多少量就是多少。」

中國的簡單生意猶如包著糖衣的毒藥,漸漸麻痺台灣鳳梨產業,甚至連出口中國也亂象叢生。全台外銷量最大的屏東縣,一位地方官員表示,由於屏東鳳梨甜又多汁,深受中國肯定,竟有其他縣市鳳梨魚目混珠,佯裝成屏東鳳梨外銷,打壞台灣鳳梨名聲;2015年農藥殘留超標事件,當時農委會也坦承,中國早在前一年就驗出台灣鳳梨農藥殘留違規,農委會沒有落實外銷業者管理與把關。

和中國、日本都有往來的嘉利果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周文欽說,「農民敗市(價格下跌)就交給我們,漲的時候連問都不問,我還要拜託他們交。」有時遇到價格好,農民會希望比原先講好的價格再高一點,或者不願意賣,只好自己種多一點,「為了穩定做生意,之前就說好的訂單賠錢也要出。」

相較於日本穩定做生意,先下訂單才計算種植面積、保價收購,和中國做生意猶如賭博。周文欽坦言,鳳梨外銷中國幾乎不簽契約,對岸貿易商只會口頭說:明年要200櫃、300櫃,看台灣價格跌也要求降價,「(中國)客戶沒穩定,我們就也不穩定給他們,不可能會打契約。」

沒有契約,自然也不會有訂金,周文欽說,這次發生中國臨時宣布禁止進口,按照正常的商業運作模式,中國貿易商應該要賠部分金額,但他們只丟下一句:「我們政府說不行,你們想辦法。」

和中國做生意獲利快,風險也高,周文欽曾遇過客戶跑路,甚至說某批鳳梨被驗出介殼蟲,不願意付錢。那為何還願意跟中國做生意?他直言,「當然希望可以穩定,像日本那樣,但日本市場吃不到啊。」

臨時轉單的三大難關:品種、儲運、疫情

鳳梨的甜頭嚐完了,如今台灣不得不面對翻湧而來的酸楚。農委會接獲中國告知禁止進口時,當天即宣布投入10億元穩定鳳梨價格,包括補助外銷運費、開拓市場經費等,目標是將3萬噸原先外銷中國的量轉移到其他國家,例如鄰近的日本、華人多的加拿大,和去年新開放進口的澳洲,然而光品種就是一大難題。

台灣種植量高達85%的金鑽鳳梨,雖然吃起來甜度高、多汁,但放到國際市場,相對代表有儲運不易、保鮮期短的致命缺點。根據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研究,金鑽鳳梨保鮮期約兩週,運到日本的船程,加上檢疫、通關,至少得耗時一週,這表示廠商只剩一週可以賣,更不用說到船期兩週的澳洲、加拿大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產業人士表示,台灣鳳梨運到中國,概念等同南部鳳梨運到北部,沒有太多後端技術問題,但外銷到其他國家,從栽培就要注意,例如金鑽鳳梨容易受到下雨和高溫影響,變成「肉聲果」,也就是敲打起來聲音較低沉,代表水分太多,須盡快食用,否則容易過熟產生類似發酵的酒味,採後的預冷要做好,運輸過程也要確保有冷鏈處理,「田間栽培、採後處理、末端通路管理,要做好外銷缺一不可。」

目前全球外銷市場主流品種「MD2」,雖然風味沒有金鑽鳳梨好,但勝出在品質穩定,不易腐爛。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長陳甘澍指出,另一項關鍵是MD2可以用水洗,去除介殼蟲,清潔較乾淨,金鑽鳳梨要是水洗,後續較容易腐爛,只能用風吹把蟲挑掉,目前農試所正在研究採後處理技術,只是技術還不成熟尚未發表。

除了品種和儲運問題,目前轉單到日本還面臨疫情衝擊。陳映延說,日本貿易商行事謹慎,訂契約前都會派專員到農場、產地,看過才下單,但現在他們因為疫情不能來,對於先前已經合作過的台灣業者,日本可能還願意增加收購量,新進者沒有建立信任感,不容易進入市場。

如何化危機成轉機?開發新品種、整體外交戰、國際巿場推廣
Fill 1
中國、台灣、鳳梨、養套殺、外銷迴圈
台農23號又稱芒果鳳梨,耐儲運且香氣十足,是農政單位期待的外銷新星。(照片提供/農試所)

去年由於COVID-19疫情,業者危機意識提高,開始增加對日本外銷量,其中一項祕密武器是農試所嘉義分所新研發的品種「台農23號」,因帶有芒果香氣,又被稱為「芒果鳳梨」。

陳映延也是種植「芒果鳳梨」外銷日本的農民之一,他表示,日本人愛香氣夠的水果,去年第一次賣,兩個貨櫃共14噸賣到不夠,正在試水溫,若外銷量穩定增加,考慮增種芒果鳳梨,取代部分金鑽鳳梨。

「這是未來外銷旗艦品種,」陳甘澍自信地說,台農23相較金鑽鳳梨更耐儲運,糖酸高,風味好,雨季時表現好,較不易出現「肉聲果」,適合6~9月栽培,甚至可到10月,恰好可以彌補3~5月後金鑽鳳梨空缺,也較適合加拿大和澳洲等船期長的國家。

台灣外銷新星:芒果鳳梨

「台農23號」帶有芒果香味,又稱芒果鳳梨,「父親」是台農21號,「母親」為台農19號,農試所嘉義分所在1994年開始培育,耗時24年才完成,2020年正式上市。

台農23號糖酸度都較高,夏秋栽培風味好,正好補上金鑽鳳梨市場空缺,也不易產生肉聲果(水分和熟度高,不耐儲運),對於外銷是一大優勢。

台灣的鳳梨成本相較東南亞競爭對手高一倍,台農23號平均一顆重約1.4公斤,適合小家庭食用,也讓一顆鳳梨單價不至於太高,更容易被國際市場接受。

(資料來源:農試所嘉義分所)

但要打國際盃,台灣的基礎實力仍有待加強,其中一個就是關稅。

早在2016年日本東京國際食品展,台灣5縣市首長齊聚,包括鳳梨主要外銷地屏東、高雄、台南、嘉義,曾在和日本的農業交流會上,當場要求日本政府降低對台灣鳳梨的17%關稅,因為台灣主要競爭對手菲律賓除了生產成本是台灣一半,還和日本有貿易協定,900公克以下的鳳梨零關稅,目前台灣鳳梨輸日仍是17%關稅。

一位南部水果貿易商長年觀察台灣鳳梨外銷,他感慨地說,「中國一直在讓利,但政府做了什麼,以避免農民過度依賴?」鳳梨是熱帶水果,外銷只能往北,不能南向,鄰近的日本、韓國都還有出口空間,雖然量不會比中國多,但至少可以分散市場,只是政府長年對此並不積極,只知將依賴中國的外銷量當成政績宣傳。

他舉例,韓國喜歡金鑽鳳梨風味,但台灣鳳梨輸韓關稅高達30%,在不牽涉台韓FTA(自由貿易協定)等國與國的經貿架構下,台灣可以藉由特定水果交換進口空間,例如增加韓國梨的配額或降稅,爭取降低台灣鳳梨輸韓關稅。

根據國貿局統計,全世界鳳梨進口最大國前三名為美國、荷蘭、中國,主要產地則來自哥斯大黎加、菲律賓,台灣生產成本是這些國家的兩倍,只能靠品質取勝,但不可能一廂情願要求目標市場照單全收。「要去研究目標國家的食用習性,並且進一步行銷推廣。」長期走訪日本、澳洲和歐美等市場的產業人士表示,這一兩週業界肯定有很多政府的資源挹注進來,但必須先了解市場到底要什麼樣的鳳梨、台灣的定位、在這個市場會碰到的問題,一步一步解決。

例如華人喜愛大個頭鳳梨、每顆重達1.5公斤,日本則愛小巧型約1公斤出頭;而加拿大是很大的市場,但船期長,台灣鳳梨品質穩定度不夠,到底是運輸或田間栽培就有問題,要深入研究,才能將損耗控制到最低,否則台灣品質再好都沒用。但政府資源目前只著重在田間栽培、採後處理,「進貨櫃就不管了」,只能由貿易商回報耗損狀況,沒有系統性研究市場需求。「分散市場講了N年,但配套是什麼?補助相關運費,可以解決短期問題,長期還是要有利潤,不是只有短暫衝外銷量。」

他感慨地說,不論是加拿大或者澳洲,目前台灣外銷著眼的都是華人市場,因為生活習俗和台灣相近,將鳳梨當成水果鮮食,不用花時間推廣;但當地大部分民眾對台灣鳳梨陌生,甚至並未將鳳梨當成水果,只當沙拉或配菜吃,有個口感就好,會淋上優格或其他醬料調味,根本吃不出台灣鳳梨和菲律賓鳳梨的差別,若要擴大市場,必須擬定推廣策略,教育外國人台灣的鳳梨可以當成水果,淋醬太可惜了。

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坦言「對岸不是很可靠」,農委會也一直擔心雞蛋在同一個籃子裡有風險,這幾年有分散到其他市場去,但要慢慢移轉,短期內仍不會直接放棄中國市場,正透過管道持續和中國交涉。他也表示,經過這次盤整,鳳梨栽培面積可能會減少,市場機制會讓農民思考轉作,面積在合理範圍內大家才能有利潤,農委會則會持續輔導外銷與加工,也請國人這段時間多吃鳳梨。

雖然農政單位不斷宣傳台灣鳳梨汁多味美,品質取勝,但在現實的國際舞台,高成本的台灣鳳梨,知名度遠不及低價又能全年生產的菲律賓鳳梨。「日本人從小就開始吃菲律賓鳳梨,99%的人沒吃過台灣鳳梨,」陳映延說,台灣鳳梨外銷到日本還有很大空間,政府補助外銷,一開始難免有政治訂單,但政治訂單只是開始,品質、口感要在消費者心中留下好印象,才能建立穩定長久的市場。

(閱讀英文版,請點:The Sugar-Coated Poison Of The Chinese Market: How Will Taiwanese Pineapples Fight Against Their Fate?

Podcast》邊吃鳳梨邊聽:中國禁輸鳳梨事件,台灣農民、十年農業線記者看見什麼?

中國禁輸台灣鳳梨新聞一出,《報導者》記者慧貞就多方採訪農民、產銷商、研究單位等,原來農民間早已傳言已久。這集,跑農業線十年的慧貞,爬梳過去十多年來台灣水果賣往中國的市場如何一步步出現,也從東京食品展現場替我們解釋,國際貿易之中,水果外銷的眉眉角角。

收聽連結:SoundOn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KKBOX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