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大哥們抽完一根菸的時間裡,除了交換佈展進度,還分享了各自帶來哪款泡麵,好度過接下來兩週的異鄉生活。他們之中,有人來此地工作不止一次,熟門熟路;有的人則與我們一樣,初來乍到。
一位經驗老道的大哥捻熄菸頭準備上樓幹活前,告訴我們下午會有一批展覽物品送達碼頭。
幾個小時後,我們卻收到大哥的一臉苦笑:「船不知為何遲了,也許明天吧!」
每個展覽背後,是一場免不了混亂、被時間推擠而成的接力賽:義大利籍木工師傅首先進場敲打木作、油漆師傅接著上色定調;在等待油漆乾透的同時,交棒台灣技術人員進行燈光軌道架設、佈展人員依序把展品移至正確的展間,準備拆箱見光;每件作品依照規範準確擺放定位,最後以打燈調光收尾。
在正式開門見客之前,沒有人可以任意丟棒棄跑。
《報導者》連續7天進入威尼斯雙年展的台灣館佈展現場,近距離觀察這群人如何與藝術家謝德慶一起完成這場「做時間」展覽,記錄下這場序幕。
11:10 Adrian(策展人)在「戶外」展出的舊衣物旁,擺放了一個印有「I LOVE NEW YORK」的塑膠袋,並從袋裡抽出一些錫箔紙。我問謝德慶那些錫箔紙在當年是什麼用途,他說那年紐約冬天很冷,保暖用的,就像烤馬鈴薯時會包錫箔紙,他把錫箔紙包在腳上,冷的時候特別有用。
11:25 準備蓋上壓克力罩。北美館的工作人員準備兩個紙箱做成的支架,打算支撐背包那側,謝德慶見狀說不用了,我可以自己來!他迅速在地上鋪了三張泡棉,並一邊說:這沒有很難。躺下之前,他把自己的手機交給工作人員,請他幫忙拍照。
11:30 蓋子蓋上了,但壓克力上方不知為何出現一點刮痕,謝德慶還伸手摸了一下,底座因地板不平,斜角兩側突出,調整一會之後終於OK,大家拍手歡呼。
15:45 測試「打卡」作品的16釐米膠卷影片播放是否順暢。
16:02 謝德慶剛剛親自示範如何懸掛照片,並對一旁的佈展大哥說:這樣清楚嗎?我再示範一次給你看。
16:15 完成第二幅照片懸掛,謝德慶又繼續釘完第三幅,才交給佈展大哥處理。
16:35 技術人員持續準備燈具,並告訴我們今天晚上將進行燈光測試。
17:00 我與攝影師離開普宮,打算晚點再回來拍攝燈光測試畫面。
(此錄音文本編輯自「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做時間」策展人Adrian Heathfield撰寫之作品介紹,感謝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此錄音文本編輯自「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做時間」策展人Adrian Heathfield撰寫之作品介紹,感謝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