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

在校園架起牌桌的撲克新世代:大學生德州撲克熱潮從何而來?
德州撲克已經成為許多台灣大學生的休閒娛樂,不只在學校社團中打牌,也會到協會參與比賽。(攝影/許雅淳)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電影《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中,詹姆士.龐德(James Bond)在賭桌上與敵手對決;周圍觀眾屏息凝神,一張撲克牌翻開,勝負瞬間揭曉──全球影迷目睹的牌局,就是德州撲克(Texas Hold'em)。

如今,這項風靡全球的撲克玩法,不僅在拉斯維加斯的牌桌上造就了無數大起大落的人生,更在台灣的校園中悄然崛起,是學生的課餘娛樂,甚至也變成年輕人立志成為職業選手的生涯規劃。當德州撲克已成為新世代熱潮,「競技」與「賭博」的界線愈趨模糊,這場青春的賭局又將如何開展?

打撲克是22歲李亮的日常。

睡到下午起床,傍晚5、6點打開電腦,開啟線上德州撲克(簡稱德撲)平台。什麼樣的平台、打多久時間,全由自己決定。原本念經濟系,李亮在大四選擇休學,將精力全部投入德州撲克領域,以打線上德州撲克為主要收入。

他第一次接觸德州撲克是在朋友家的牌桌,自此就對這項遊戲深深著迷,隨後開始上網學習打牌,並購買GTO撲克軟體
GTO全稱Game Theory Optimal,是德州撲克牌局分析工具,透過計算所有可能的遊戲情境,模擬出理論上的最佳策略,幫助玩家學習。
認真鑽研。在努力不懈的學習和累積經驗下,逐漸取得好成績,確定自己能靠著撲克穩定收入後轉為職業牌手。如今,他在過去一年半內累積約6萬美元(約新台幣180萬元)的收入,更曾經單場比賽贏得超過4萬美元。德州撲克不只是李亮的日常,更是他的熱情所在。
Fill 1
李亮在線上撲克平台的單場比賽獎金。(照片提供/李亮)
李亮在線上撲克平台的單場比賽獎金。(照片提供/李亮)

然而,踏入德州撲克領域,李亮並不是一路順遂,「每天都會有打不好的時候,低潮的時候就會一直(打不好),要去調適心情。」也曾遭遇家人的不諒解,父母希望他能至少讀完大學,母親更擔心這樣日夜顛倒的作息影響健康。不過,李亮用自己的成長和取得的佳績,最終獲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像李亮這樣,在德州撲克投注熱情的大學生並非少數。

6年內增加20間大學德州撲克社團

在台大校園的教室裡,幾張課桌合併的牌桌上鋪著黑色的德州撲克桌墊,桌邊圍坐著近10名專注的學生,全場靜默無聲,只有推牌、籌碼的聲音劃破寂靜。一副牌在手中傳遞,籌碼的清脆聲不斷。「All in!」一位同學喊出,把籌碼往桌子中央一推,所有人的目光立即聚焦,屏氣凝神,直到翻出最後一張牌,才有人長舒一口氣。

在這緊張的氛圍背後,德撲的遊戲規則相當直觀:荷官先發給每位玩家2張底牌,並依序翻出5張公共牌。玩家在每個翻牌階段都可以選擇跟注(與前一個玩家下注同樣籌碼)、加注(比前一位玩家下注更多籌碼)或棄牌(即退出該手遊戲)。最後剩下的玩家展示自己的底牌,跟公共牌放在一起比花色組合的大小,牌型最大者贏得所有玩家投入的籌碼,這樣的流程稱為「一手」;一場錦標賽會由很多手組成。錦標賽會陸續淘汰已輸光籌碼的玩家,遊戲時間短則1至3小時,長則數天才會分出勝負。

Fill 1
台大學生除了在學校社團打牌,也會一起去學校附近、新開的德撲協會RS poker打錦標賽。(攝影/許雅淳)
台大學生除了在學校社團打牌,也會一起去學校附近、新開的德撲協會RS poker打錦標賽。(攝影/許雅淳)

德撲入門門檻不高,但要打得好不容易。高手玩家會靠著計算期望值、賠率等來取勝。遊戲性質強調競技感與策略思考,新穎、具挑戰性、能賺得比賽獎金等因素,使德撲在大學生族群中特別容易擴散。

這幾年,德州撲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台灣的年輕族群中崛起,尤其在大學校園。有些大學生喜歡打實體牌局,例如透過Dcard揪牌局,在系館或宿舍玩牌;也有些學生到線上德撲平台,牌局最小投注金額與輸贏金額不等。一名台大學生透露,通常學生局的金額會比較小,若以1元為最小投注金額,一手輸贏最多在500至600元、一天在2,000元左右。

德州撲克競技社團在過去6年如雨後春筍冒出來,20所大專院校相繼成立德撲社團
至2025年1月,另還有4間大學德撲社團在籌備中,分別為:台中科技大學、台灣科技大學、中央大學、元智大學。
。「(我)覺得這遊戲很有趣,所以我想要讓更多人知道,」分別身為聯合大學和彰化師範大學德撲社團創社社長的周宏頤說。

各校的社團成員大多來自理工科系學生,平均參與社團課程的人數為20至30人,但登記成為社員或加入群組人數更多,像周宏頤成立的撲克社團群組超過百人。

現為大二、雙主修數學與資工系的台灣師範大學德州撲克社社長嚴翊恩說,他們社團曾辦過校內的撲克比賽,來參加的同學有些不是社員、也有第一次接觸德撲的人,最後參賽者有68位,是他預期的2倍以上。

2024年,北部7所大學的德撲社團
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東吳大學、台北科技大學、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大學、聯合大學。
也曾與民間的德州撲克協會合作,吸引超過200名學生參賽。

「接這個社團的原因,是想要以正確的方式推廣德州撲克,」嚴翊恩希望讓參與社課的人體驗德撲的競技感,同時又不與金錢掛勾太大,讓學生能有健康參與德撲的環境。具體的方式,包含他們設計出撲克積分賽,讓同學在每門社課累積積分,期末時統計出的前五名可獲得獎金。這讓表現優異的成員能夠把社費賺回來,建立一個相對簡單的撲克入門門檻。

然而,許多德撲社在創社過程面臨不少挑戰。現年20歲的周宏頤從聯合大學轉學至彰化師範大學,在兩間學校皆遞交了創社申請表。周宏頤說,有的老師對德州撲克存在賭博的負面印象,他在申請社團過程處處碰壁。當時台灣華人德州撲克協會(Chinese Texas Hold'em Poker Club,簡稱華人德撲協會)提供了建議與幫助,不僅傳授如何創社的方法,也包括設施借用、提供德撲訓練的資源。

華人德撲協會的勝訴:限時錦標賽非賭博
Fill 1
華人德撲協會的創辦人、理事長戴興雄。(攝影/許雅淳)
華人德撲協會的創辦人、理事長戴興雄。(攝影/許雅淳)

現年51歲的戴興雄是華人德撲協會的創辦人、理事長,不論在辦公室或是協會舉辦的比賽,他經常穿著協會背心穿梭於場內,場內人都親切稱他「雄哥」。

戴興雄2015年時在澳門開始接觸德撲,此後便致力於在台灣推廣德撲競技,以去汙名化、合法化、培養選手並參與國際賽事為目標。2017年他成立華人德撲協會時,台灣只有約5間德撲協會,雖然皆是通過內政部審核才成立的社團法人團體,卻仍然面臨高頻率的警察臨檢。

「那時候曾經半年被臨檢300多次。後來甚至移送內政部,被視為賭博,直接被解散協會,我們就提出訴願。」6個月臨檢300多次,等於一個月至少50次,有時還出現一天警察來兩次以上,協會不堪其擾⋯⋯講起2019年曾被強制解散的經歷,戴興雄語氣惋惜。

為何合法成立的協會,卻又被裁定是賭博而一度解散
2021年戴興雄等人訴願成功,即取消解散處分。
呢?

德州撲克其實有兩種賽制,一種是「錦標賽」,一種是「現金桌」。雖然都有使用到籌碼,但在錦標賽中,玩家付的是「報名費」,在比賽中名次前面的人能拿到獎金;現金桌則是實際以籌碼換現金的對價關係,符合賭博定義。協會舉辦的是錦標賽,然因上述賽制的區分並非所有人都懂,時常面臨警方查緝。

2020年,戴興雄等人在高等法院獲判勝訴,「德州撲克限時錦標賽」被認定為合法競技運動賽事。如今,台灣除了規模最大、在各地廣設分部的華人德撲協會之外,還有許多大大小小、或連鎖或獨立的合法撲克協會,共計至少40間以上。

協會合法後,加速在學生群體中推廣
Fill 1
為吸引年輕人投入德州撲克,華人德撲協會也舉辦校園盃撲克比賽。(攝影/陳昀)
為吸引年輕人投入德州撲克,華人德撲協會也舉辦校園盃撲克比賽。(攝影/陳昀)

這幾年德撲學生社團在各大專院校的成立,與這些協會有關。華人德撲協會目前至少協助14間大學的撲克社團成立,大多是在北部,例如台師大、清華大學、政治大學、文化大學、東吳大學等等,中南部也有像「CTGA輕鬆叩牌競協會」的協會在扶植中南部大學的撲克社團。高雄科技大學德撲社的創設社長謝沁程解釋,該協會常見的協助方式包含提供設備(遊戲桌墊、籌碼等等)、提供教學(助教、教材),以及在大學生的聯合比賽中提供額外的獎金與獎品。

除了走進校園幫助社團成立,也有一些協會是透過提供學生優惠,來吸引學生進入德撲圈──北部的協會Poker Island便是如此,他們推出免服務費
德撲比賽報名費的組成為「籌碼買入金額」與「服務費」,服務費為買入金額的10%。舉例,一場比賽報名費為6,600元,6,000元是買入金額,600元是服務費。
的學生優惠。31歲、在Poker Island擔任發牌荷官兼櫃臺的Ellie這樣說:「想推大專院校也是因為,愈多人了解這個競技賽事,才會愈來愈多人參加。」

從營收角度而言,愈多玩家進入、投入金額愈高,協會能收取的服務費自然也就增加。儘管學生投入的資本通常比不上社會人士,但特別選擇往學生群體推廣,戴興雄說,是因為德撲在台灣發展的年限短、還是新事物,年輕學生接受的程度更高。

「有沒有注意到,他們推學生都是在一些前段學校推?」一位目前以打德撲為主要收入的資深職業牌手分享他的觀察與想法:

「因為學生就是最好接觸的人,潛能也很大。高材生接觸(德撲)之下,台灣的選手出去打國際比賽真的很強,贏錢機率大約是其他國家的4到5倍。」
國際舞台上,冒出台灣撲克新勢力
Fill 1
歷年TMT比賽的獎杯陳列於台北華人德撲協會。(攝影/許雅淳)
歷年TMT比賽的獎杯陳列於台北華人德撲協會。(攝影/許雅淳)

德州撲克競技在國外發展歷史悠久,最大型的「世界撲克大賽」(World Series of Poker, WSOP)最早可追溯至1970年的美國拉斯維加斯,參賽人數每年都穩定增長;2024年總參與人數更創下高達10,112人新紀錄。其中的主賽事光是一人的參賽費用就要10,000美元(約新台幣32萬元),冠軍更將獨得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2億元)。

德撲在台灣雖然近年才開始發展,選手在國際賽事上卻表現突出:2018年成立的「競技撲克台灣代表隊」首次受邀請參與亞洲國家盃撲克團隊賽就取得亞軍成績;2017年,職業玩家「小P」參加世界撲克大賽,獲得約新台幣1,250萬元獎金;另一位32歲的職業玩家「小六」於2023年參加世界撲克大賽,奪得歐洲主賽事亞軍,獲得約新台幣3,100萬元獎金。小P與小六的共同點,是他們都從大學開始愛上撲克、潛心研究。

現年33歲的德州撲克國際職業牌手Nevan認為,優秀的國際參賽成績,加上牌手們經營自媒體推廣撲克、代言線上撲克平台,推波助瀾下讓愈來愈多學生投入這項運動競技。他觀察到近兩年內在台灣的線下牌桌,常常10個人裡就有8個是學生:

「一個原因是撲克協會在各個學校成立社團,另一個是學生確實比較會去看影片、有管道會接觸到這些。」

Nevan說明,歐美、日本、澳門等地的德撲文化大多從酒吧、賭場等娛樂場所發展出來,相較於國外玩家普遍是經濟能力較強、帶著遊戲心態的參與者,台灣德撲圈以年輕人為主,玩家帶著更謹慎專業的心態、以贏得獎金為目標來面對賽事。

戴興雄這樣的產業推手也因此對德撲在台灣的落地抱持高度期待。「我們協會辦的 TMT(Taiwan Millions Tournament,台灣百萬大賽)目前已經是亞洲最多人比的賽事。上次主賽事有6,953人次、打破亞洲所有賽事的參賽紀錄,」戴興雄說,其中約五分之一的參賽者來自國外。台灣成為亞洲的撲克重鎮、吸引國外旅客來台,也是他所期待的附加效果。

Fill 1
第17屆台灣百萬大賽(TMT)於2025月1月2日至20日舉行,吸引許多國內外的德撲愛好者與職業牌手前來參賽。(攝影/梁鈺杰)
第17屆台灣百萬大賽(TMT)於2025月1月2日至20日舉行,吸引許多國內外的德撲愛好者與職業牌手前來參賽。(攝影/梁鈺杰)

然而,目前的德撲競技發展看似風光,卻仍存在著非法行為的風險。

德撲熱潮下,競技到非法之間的灰色地帶仍然存在

在德州撲克風行的背後,其實每家協會都有各自的「附加」想法。「不同協會目的各有不同,很多可能比較短視近利,或想賺快錢,」戴興雄解釋。

在合法協會努力推動德撲是合法競技的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少掛羊頭賣狗肉的協會,利用這股風潮牟利:表面上舉辦錦標賽,卻在內部隱密的房間或地下室開設現金桌,進行非法賭博,模糊了德撲競技與賭博之間的界線。

甚至有些協會不再掩飾,直接在社群平台上公開招攬玩家參與現金桌。有家在高雄經營的協會,每天都在Instagram上發布限時動態,標榜6人以上就能馬上開局等廣告。

這些協會以年輕人為主要目標,利用社群媒體的高曝光率吸引玩家,並營造輕鬆氛圍,讓對德撲規則不熟悉的新手無法得知這就是違法的現金桌賭博。另外,也有協會提供租借牌桌服務,讓私場
所謂的「私場」或「私局」,是由「場主」找來發牌荷官、記帳、送餐等工作人員,邀請玩家來打牌的場合,而有些私場場主會選擇租借協會的牌桌來開場。
場主使用。在協會一家、一家成立,市場日益競爭之際,對協會經營者而言這可能比舉辦錦標賽還好賺。「(那週)我光付給協會的租桌子(費用)就有40萬,」一名曾向協會租過牌桌的私場場主透露。

對學生而言,這種合法與非法的交錯往往更加混淆。甚至有私場場主會刻意到協會認識大學生,透過「想打更大的嗎」或「我有在開場」等話術,邀請他們到私場打牌。「算是一個賺快錢的機會啦,」從大三踏入德撲私場至今約有10年的小北(化名)說。這導致一些學生玩家興起想賺錢的念頭而接觸私場現金桌,進而認識其他賭金更大的賭博遊戲,甚至背上債務。

德撲的吸引力不僅來自遊戲過程中的心理博弈、讀牌與計算機率的樂趣,同時也包含隨之而來的社交,使德撲成為朋友聚會時的消遣活動。有學生將德撲視為競技,懷抱著成為選手參加國際比賽的夢想,專注於提升技術、學習策略,參加比賽積累經驗;也有學生選擇進入私場挑戰現金桌,想快速致富。 幾乎所有打德撲的學生,在最初都懷抱著成為職業牌手的夢想,但在玩家競爭激烈、玩家流動率高、獲利不穩定等因素下,單靠德撲獲得理想收入往往難以實現。台大競技撲克社一名大四社員說:

「能當上職業牌手的,可能10個玩家中不到半個,當上牌手可能比考上台大還難。」

從娛樂到競技,從國際賽獎金到私場賭錢,德撲逐漸成為一股潮流,滲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改變了學生們的生活方式、金錢觀和職涯思考,甚至輟學。大學校園中的德撲狂潮,已然襲來。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