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現場【Long Game】

陳子軒/團結、邁向未來的苦惱與希望──日本武士的認同危機
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被終止國際賽27連勝、獲得銀牌的日本隊球員站在頒獎台上。(資料照片/林彥廷)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自從大谷翔平那記完美的橫掃球三振掉楚奧特(Mike Trout)之後,兩年過去了,日本棒球隊奪下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冠軍,大谷翔平在棒球神壇上一步步登頂,頂尖職棒球員一個個進軍大聯盟、鈴木一朗光榮進入美國棒球名人堂,對於旭日之國的棒球來說,還有什麼會錯呢?

明星高中生跳過日職、直接挑戰MLB的衝擊

錯的,還真不少。

首先當然是2024世界棒球12強的挫敗,由台灣終結了日本武士國際賽27連勝之身;佐佐木朗希鬧在滿城風雨的拖棚歹戲之後,還是落腳了洛杉磯;兩個明星高中生,「大谷學弟」花卷東高校的佐佐木麟太郎、東京桐朋高校的「二刀流」森井翔太郎先後跳過日職選秀,前者先進入名校史丹福大學,沉潛養成後期待進入大聯盟體系,後者更直接以國際自由球員的身分加盟奧克蘭運動家隊。鈴木一朗在與松井秀喜的對談中也提到,這群高中生志向遠大,加上日本前輩們過去的成就,讓大聯盟不再遙不可及。這兩位明星高中生跳過日本業餘與職棒體系雖非日本球壇首例,但受矚目的程度以及可預見的趨勢,無疑將衝擊日本棒壇安定的體制與美日間的天平。

在大聯盟發光的王建民,在2024年8月入選第11屆台灣棒球名人堂,儘管在中職賽場上一球未投,但沒有人質疑(嚴格來說56票裡還是有4票質疑,得票率92.9%)他對於台灣棒壇的貢獻。有趣的是,鈴木一朗在美國棒球名人堂的票選上,以一票之差未能無異議入選,但在日本棒球名人堂的得票率也僅有與王建民相近的92.6%,也許如同王貞治先生對於一朗的日本棒球名人堂投票結果所說的,有人就是天生反骨吧,台日皆然;也有人認為一朗雖然在歐力士打了9年,大聯盟打了19年,所以「對日本棒球貢獻沒有對美國來得高」,但絕大多數棒球迷都知道這些理由有多狹隘與荒謬。

受傳統守舊派控制,日本「野球魂」的隱憂

日本棒球的傳統派仍舊掌握極大話語權,也執著於日本「野球魂」的驕傲。儘管當今棒球的趨勢已不再強調完投、勝場、勝率等等數字,但象徵日本職棒最高投手榮譽「澤村賞」的評審委員心目中,仍堅持以傳統標準審視日本職棒投手的表現,導致他們認為2024年賽季沒有日本投手「夠格」獲得澤村賞,讓該獎繼2019年後再度從缺。除此之外,中央聯盟至今仍不採用指定打擊,保持投手必須上場打擊的傳統,日本職棒至今也仍未採用任何形式的投球計時制,也讓部分球壇人士擔憂日本投手在國際賽的適應問題。

除了制度,美國職棒的敘事不僅不斷占據日本媒體的版面──如同前文所述,畢竟連大聯盟季後賽日本觀眾數都已超越美國──相關商品也順勢大舉進入日本運動消費市場,甚至在日職各大球場都被「侵門踏戶」,可在販售部輕易購得美國職棒、尤其是道奇隊的商品,大部分當然拜大谷翔平以及其他旅美日本選手旋風所賜。這樣的風潮,確實也讓日本棒壇產生危機感,阪神虎新任監督藤川球兒甫上任,儘管他自己都曾在2013到2015年挑戰大聯盟,但他在日本職棒監督會議中提到,希望規範日本職棒球員避免帶著大聯盟球隊球帽,以提升日本職棒品牌的價值。

大谷翔平在2023年WBC冠軍賽前一番「不要仰慕對手」的喊話言猶在耳,然而,現今日本棒壇嚮往美國的氛圍卻更有甚之。大谷或許沒有想到,就算日本年輕選手們不再仰慕那些美國對手,但卻因為他的關係,更加仰慕大聯盟這個舞台,影響層面上至職棒的頂尖好手提前蠢蠢欲動、中到高中畢業生不再以日本職棒選秀為目標、下至小朋友直指大聯盟的夢想,對於謙遜卻帶著驕傲的日本武士而言,衝擊不可謂不大。

「旅外就是王道」早成日本足壇定律

類似效應在日本足壇早已顯現:旅歐就是王道。以最近一場國際賽,也就是2024年11月19日出戰中國的世界盃亞洲區會外賽來說,先發11人加上替補上場5人皆為旅歐選手,23人名單中,僅有兩位替補門將是效力於國內的J League。「脫亞入歐」在日本足壇已是難以撼動的趨勢,從2026年之後,J League賽季更將與歐洲同步,每年8月開踢到隔年5月結束的「秋春制」。相較於一路向歐而不回頭的足球,棒球武士的包袱沉重了些,儘管進階數據、新進運科訓練方式不斷在各國強勢挺進,在日本棒壇總有些許傳統派的聲音迴盪著。

不論足球或是棒球,不管訓練、戰術如何改變,不變的是,日本運動持續深耕運動敘事與在地認同。儘管頂尖足球員持續輸出到歐洲,但2024年賽季,J League中的一級賽事J1平均觀眾數也回到了2019年疫情前的水準,突破每場2萬名觀眾進場,全年12,540,265的總觀眾數,更是J1歷史新高。J League不斷排拒企業冠名,堅持在地認同與社區耕耘,2025年賽季,更有1975年成軍的岡山綠雉隊(ファジアーノ岡山FC),首度升上J1,而成為全城的大事。

侍Japan首支「失敗」敍事的紀錄片

此時的棒球,日本武士公司貼身拍攝的紀錄片《團結、邁向未來~武士們的苦惱與希望》(結束、その先へ~侍たちの苦悩と希望~)2月下旬即將在日本上映。這當然不是為了「慶祝」日本隊在12強賽的亞軍,而是公司化的日本武士公司原本就有計畫地貼身拍攝、發行的成果,也是他們繼2021年東京奧運金牌《八月的歡喜》(八月の歓喜)、2023年WBC冠軍《超越憧憬的武士們:通往世界第一的紀錄》(憧れを超えた侍たち 世界一への記録)之後,再度推出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的發行,凸顯了運動文本敘事的重要,成王敗寇不再是唯一鐵律,歷史也不再只有勝利者的故事,關於「失敗」的紀錄片,同樣可以觸動人心,一個所有人都知道結局、還是個失敗的結局的故事,該怎麼說?那才是重中之重。有材料,才有故事,台灣驚喜的12強奪冠之後,才有電影與紀錄片策畫中,儘管已經有眾多幕後花絮,但總比不上當下完整的人力配置、分鏡、乃至企劃所能呈現的成品。

真正的球迷,不是只能同甘,更要能共苦,在2024年12強冠軍後,棒球產業一片欣欣向榮的熱切期望,那是當然,台灣依舊沉浸在餘溫之中,我自己訂購的一些12強冠軍周邊商品都還沒出貨呢!但棒球是美麗卻也是殘酷的,2024年底,在沒人預料下的奇蹟奪冠;2025年初,WBC資格賽「相信龍貓
代表隊總教練曾豪駒的外號。
」之餘,那個「萬一」如果發生的話呢?會不會改變在這個途程上前進的台灣棒球呢?

新賽季的日本職棒,是檢證日本武士在一連串挫敗後的時機:場上的失敗、傳統派揮之不去的執念、頂尖人才的流失之後,日本棒球會是什麼樣的景象?可以預期地,球場上他們會在2026年的WBC中討回顏面,尤其如果台灣通過2月下旬資格賽之後,分組預賽就很可能與日本同組,屆時才是真正的考驗──畢竟,要擊敗相同強敵兩次是多麼困難的事,更重要的是,儘管球場外的眾聲喧嘩擺盪於美國與日本、傳統與當代之間,但深厚的棒球文化底蘊與豐厚的歷史敘事,正是日本武士能將認同危機化為轉機的基礎。

【Long Game】專欄介紹

運動,是一種文明的演進,在規範與框架之下,將野性的競爭與衝突升華為力與美的技藝。

運動,也是一種經濟的刺激,隨著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資本巿場發展,串接庶民消費與高端精品。

運動,更是國族主義與個人主義的交鋒,在集體榮光共感底下,不斷思辯競技最核心的精神與意義。

運動的社會性,與社會的運動性,是一場永恆的「長盤制」(Long Game),人類的愛恨情仇,喧囂歡愉,當代價值,將天荒地老戰鬥與論證下去。

Long Game,《報導者》的運動專欄,由研究專長為運動社會學、流行文化與媒體觀察的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教授、美國職棒MLB球評陳子軒執筆。本專欄榮獲第23屆卓越新聞獎「新聞評論獎」。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