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現場【Long Game】

陳子軒/如果用越南語播中職?從加拿大冰球之夜7語版轉播,看運動多元文化行銷和社會責任
國家冰球聯盟(NHL)多倫多楓葉隊對戰溫哥華加人隊,這場「加拿大冰球之夜」的比賽有7個語言版本的轉播。(圖片取自Vancouver Canucks官方臉書)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想像一下,如果在台灣用越南語、廣東話或是阿美語轉播中華職棒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聽來有些天方夜譚,但我在4月25日參與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冰球轉播之後,卻讓我開始思考這個可能性。若說冰球之於加拿大相當於棒球之於台灣,應該是個毫無違和感的國球類比,如果在加拿大可以同時用10種語言來轉播一場比賽,中職為何不呢?

由新移民擴展新球迷

此次史無前例的「加拿大冰球之夜—多語言版」(Hockey Night in Canada-Multilingual Edition)的活動由Rogers傳媒集團旗下的Sportsnet與加拿大最具代表性的啤酒Molson共同企劃,活動發想在於由於加拿大人口組成愈來愈多元,希望能透過冰球讓新移民更能融入加拿大主流文化之中。Molson資深品牌主管Joy Ghosh表示:「目前22%的加拿大公民出生地是在國外,而且這比例還在增加中。在非疫情期間,通常每年有30到35萬人成為我們國家新的一份子。」不可諱言,這是運動頻道、啤酒商以及國家冰球聯盟(NHL)三方都能受惠,並且擴大潛在市場的行銷,但同時也是展現企業社會責任的良好公關。

此次,透過虛擬運動轉播平台Spalk.TV的技術支援,我與台灣女子冰球國家代表隊教練尹安中合作,神奇地,兩人在台灣各自家中,透過自家電腦、耳麥,清晨5點多起個大早準備,以中文轉播多倫多楓葉隊出戰溫尼伯噴射機隊,以及溫哥華加人隊與渥太華參議員隊兩場賽事,向加拿大的華語觀眾介紹這項他們所居住的國家的國球。除了中文,這次轉播還有阿拉伯語、廣東話、德語、菲律賓的塔加祿語、越南語、印度的印地語,活動官網上,還準備了7種語言的術語和小常識,供這些「一日球迷」們參考與對照。

在此次7種語言同步轉播嘗試之前,加拿大除了透過官方語言的英、法語轉播冰球之外,自2008年起至今,每週一次的冰球之夜轉播中,同屬Rogers傳媒集團的多元文化頻道OMNI就納入旁遮普語(Shahmukhi)
主要流通印度旁遮普邦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所使用的語言,也是印度旁遮普邦的官方語言。
的轉播;2019年3月,冰球比賽也曾在加拿大原住民頻道(Aboriginal Peoples Television Network, APTN)以克里語(Cree)
主要在加拿大北部使用,是加拿大使用人數最多的原住民語言。
轉播過,受到正面迴響之後,更簽訂了為期3年,每年6場的轉播協議。

此次之所以選擇中文、廣東話、印地語、德語、越南語、阿拉伯語以及塔加祿語,是考量加拿大境內7支職業冰球隊的城市人口組成,溫哥華與多倫多的華裔、卡加利的印度裔、艾德蒙頓的越南裔、溫尼伯的菲裔、渥太華的阿拉伯裔以及蒙特婁的德裔等都有顯著的人口代表。

自2000年起,加拿大公共電視CBC就策畫了加拿大冰球日(Hockey Day in Canada)的活動,動機就是塑造加拿大透過冰球展現多元文化與兼容的氛圍。歷年來,包括義大利語、因紐特語、印地語、旁遮普語、塔加祿語、中文以及廣東話也都曾在加拿大冰球日的轉播中出現。

然而,何謂中文?也是此次我參與轉播的小插曲,卻也顯示了中國影響力的無所不在。

何謂「中立」的腔調?跨國轉播背後專業與政治的較勁

為了準備這次的轉播,散布全世界的7組轉播人員都與Spalk.TV的技術人員進行多次測試與預演,從網速、電腦配備到耳麥品質,都需經過檢核,就在最終預演之前,我突然收到一封來自工作人員的信,問我和尹教練是否能以「中立」腔調("neutral" accent)評述比賽,當下我與尹教練立刻就明白他們的意思,而我刻意向他們說明並沒有所謂「中立」腔調這回事。之後,他們就直接詢問我們是否能以「大陸腔」(mainland accent)播報。我與尹教練都表示那不是我們「自然的」說話方式,但是我們保證會以最專業的方式來播報與解說。當然,如果他們要以中國的播報團隊,自然可以避免這樣的枝節,但這樣的遠端技術,要穿越中國的「萬里防火牆」(Great Firewall of China)顯然是太過麻煩甚或無法執行的;而在最終的預演後,尹教練與我也以轉播的內容說服了他們,一句來自他們製播團隊「你們是專業的」(you guys know what you’re doing)的肯定,讓我們的「台灣腔」得以堂而皇之進入加拿大的冰球轉播中。

這段插曲是此次活動自始至終,唯一一次令人不悅的經驗,況且,這個「未曾發生的指示」,其實正違背了如此具有多元文化意義活動的要旨,所以我有感地在轉播中說了這麼一段:

「這就是冰球與加拿大的連結,儘管我們彼此說著不同的語言、甚至帶著不同的腔調,但透過這次7種語言的加拿大冰球之夜的播出,希望您能更認識冰球,進而愛上這項美麗的運動。」
除了英語轉播「微外宣」,中職也應有的「微內宣」思考
Fill 1
中華職棒、中職、開幕
棒球,可以作為台灣凝聚各族群的橋梁。圖為中華職棒於天母棒球場味全龍主場開幕戰前的賽前活動。(攝影/黃品維)

中華職棒在去年(2020)疫情期間,曾以英文轉播達成成功的「微外宣」,對內,我們卻鮮少透過運動,在台灣作為一個移民社會的變遷上有何具體作為。儘管中職目前尋求補助以重啟英文轉播,但在大聯盟以及各國職棒常態開季之後,像去年那樣匯集各種有利條件的環境不再,開拓海外市場著實不易,所以不妨著眼在國內各族群身上的「小內宣」。

原住民在台灣棒壇乃至體壇是顯著的存在,僅占台灣不到2%的人口,卻是職棒賽場上穩定有著3成至4成的「過度代表」。

2011年,曾經在原住民正名運動下,引發一波中職球員正名的風潮。Ngayaw Ake(林智勝)、Mayaw Ciro(陳鏞基)、Ati Masaw(張泰山)、Aluken Fanu(張志豪)等人或在球衣、或在其他公開受訪時紛紛以原住民名正名,之後2013、2014年也有Arang Karo(鄭兆行)、Basuyai(石志偉)等人響應;2020年,Giljegiljaw Kungkuan(朱立人)在美大聯盟春訓時,就以此族名登錄而引起注意,反倒是今年回到台灣二軍出賽,球衣後反倒繡著漢名,令我有些不解。

儘管原住民族棒球運動發展協會以及原住民球員們,對於推動原住民參與棒球運動的社區關懷不遺餘力,但是台灣卻始終未見以原住民語轉播棒球的嘗試。是的,自日本殖民時期以降,棒球從來就是這島嶼的統治者用以「馴化」原住民的工具,高砂、嘉農、紅葉皆然,但是身為漢人的我們,可以將話語權試著還給在這領域中如此強韌而美麗存在的原住民族。

客家與這塊土地上的棒球淵源也同樣深刻,曾紀恩、李瑞麟、徐生明三大傳奇教頭自不在話下,客家電視台的《大將徐傍興》就是記述著徐傍興醫生與美和棒球隊的淵源;2014年,名主播徐展元嘗試以客語轉播第二屆徐生明少棒賽,開啟客語轉播棒球賽的先河,但自此,客語與棒球就難以為繼。

至於台語轉播的缺席,則是令人困惑的,雖然經歷數十年的族群融合,但「外省籃球、本省棒球」的分界依舊依稀可見,中華職棒僅有在2018年總冠軍賽,Eleven Sports由資深棒球人梁功斌重出江湖與陳瑞昌、陳瑞振兄弟搭配以台語轉播,並成功掀起話題,甚至在觀眾票選下,由台語擠下了國語而進駐主聲道的紀錄,但是之後中華職棒的轉播也未再聽聞類似的嘗試,反倒是去年全國少棒賽,公視台語台進行的轉播中,邀請楊清瓏先生擔任台語球評,如今他任中職祕書長的位子,或可順此呼應,喚回1950年代廣播台語轉播棒球的塵封記憶。

至於新住民部分,台灣目前約有80萬的外僑居留,其中印尼與越南就超過半數,以棒球產業而言,這當然是未曾開發的新領域,以社經背景而言,他們也許並非偏好的行銷對象族群,但至少在社會責任上,是我們該關照的對象。2015年在台南球場的「新住民真獅好棒」是少數以新住民為主的主題日,但我們值得在這方面做更多的嘗試。

從運動開始,實踐多元文化尊重與對話

中職轉播權分賣的現實下,各隊與各轉播單位的資源在短時間內難以統合,但也許中職明星賽就可以開啟這樣的嘗試,一方面聯盟方握有這項賽事的轉播權,一方面當然是現今中職眾星雲集的焦點賽事,以推廣棒球作為台灣凝聚各族群的橋梁,包括客家台、台語台、原民台、甚至各網路平台,都可以加入轉播的行列。

當然,這樣的嘗試並非一蹴可幾,背後的後勤支援以及宣推都需要相當的人力。但以加拿大冰球之夜經驗為例,當聯盟、贊助商與轉播單位意識到,如今冰球是北美運動中最「白」的運動,對照加拿大日趨鮮明的移民社會,是如此大的反差,所以,他們開始透過多語言轉播,嘗試以國球作為融合多元文化的橋梁,甚至觸發新移民投身冰球運動。在台灣,我們也不妨一試吧!

所有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背景與語言,都增添了社會紋理的厚度。國語在禁說方言的年代,成了所有場域的詮釋主位,運動亦然;還記得盛竹如先生的回憶錄中提到,台視早期轉播棒球賽,包括紅葉隊的比賽時,幕前幕後的工作人員還需將台日語夾雜的棒球術語轉譯為國語,如今主客易位,也正是語言即政治的體現。

同一塊土地上的人們,彼此的語言、腔調也許不同,但透過運動卻可以傳達著相同的訊息,台灣的棒球或是加拿大的冰球都可以同時對著土地上的人們娓娓道來它的故事,先來或是後到,並不重要,棒球或是冰球,都是屬於每一個人的。

【Long Game】專欄介紹

運動,是一種文明的演進,在規範與框架之下,將野性的競爭與衝突升華為力與美的技藝。

運動,也是一種經濟的刺激,隨著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資本巿場發展,串接庶民消費與高端精品。

運動,更是國族主義與個人主義的交鋒,在集體榮光共感底下,不斷思辯競技最核心的精神與意義。

運動的社會性,與社會的運動性,是一場永恆的「長盤制」(Long Game),人類的愛恨情仇,喧囂歡愉,當代價值,將天荒地老戰鬥與論證下去。

Long Game,《報導者》的運動專欄,由研究專長為運動社會學、流行文化與媒體觀察的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教授、美國職棒MLB球評陳子軒執筆。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