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攝影工作坊──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布袋戲(此指掌中戲)在時下年輕人的生活圈裡,並沒有受到太多的矚目。幾乎沒有人看、沒有人討論、也沒有人熱愛這門藝術。不過,在「少年演師」陳冠霖身上,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操著一口流利台語的冠霖,是位初露鋒芒的布袋戲演師,也是個剛退伍不久、才25歲左右的爽朗大男孩。師承布袋戲國寶陳錫煌,冠霖已經有10年以上的習偶經驗,以及5年以上的主演資歷,在台北的布袋戲圈裡小有名氣。
從小學加入布袋戲社之後,冠霖一頭栽進了布袋戲的世界,此後便不曾中斷過對演戲的喜愛。在他的房間裡,擺滿了數十年來蒐藏的戲偶,加加總總超過一百多尊,戲偶箱多到連把房門敞開都沒辦法。
現在的冠霖,除了會跟著師父的劇團到處演出、賺錢維生,有機會的話,也會到其他劇團支援前場或是後場,在北中南各個劇團走跳,學習不同流派的技巧。對他來說,布袋戲已經不只是興趣而已,更是他生活不可取代的重心。
然而,對於傳統布袋戲面臨的困境,他也再清楚不過。面對觀眾人數起起落落、有時甚至屈指可數的情況,冠霖並沒有無奈,只是平靜地表示:「有演出機會,就好好演,不管有沒有人看,都是在進步。」
包含布袋戲在內的傳統藝術,在這幾十年都走到了轉型或是退場的關卡。這樣的逆境下,冠霖的出現顯得更加難能可貴。或許,一門藝術要延續,不是辦了多少展覽、給了多少經費,而是要有熱愛表演的年輕人樂在其中,傳統藝術才有繼續「活著」的可能。
某天,曾經好奇地問冠霖,對他來說,會覺得自己有傳承布袋戲的使命嗎?冠霖回答道:
「講『使命』太偉大了,我自己都還在學,要怎麼談傳承?好好學、好好演,讓更多觀眾看到布袋戲,這樣就好了。」
工作坊的歷程,讓我對攝影有很大的改觀。自己是理工科出身,長久以來,面對問題總是下意識尋找標準答案。但在工作坊,不同老師對同一組的照片,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回饋。有的老師在乎構圖、有的在乎故事連貫性、有的在乎田調完整度。一開始有點不適應這樣的教學方式,但後來,藉由不同老師的觀點,讓我重新認識了攝影的各個面向,也讓最後作品的層次得以更加豐富。
謝謝在工作坊幫助過我的老師和同學,以前常常覺得自己的拍照風格相對小眾, 但在工作坊,不止得到了鼓勵和認同,也結交了很多熱愛報導、紀實攝影的夥伴,讓我知道這條路並不孤單!
【歡迎影像專題投稿及提案】請來信[email protected],若經採用將給予稿費或專案執行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