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兵哥 3x1:田裕華 杭大鵬 張良一的軍旅映象》

田裕華/失落的戰地秘境,不失落的軍旅記憶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1995年11月,我正在馬祖當兵,剩半年左右就要退伍。我的服役單位──南竿工兵營,舉辦了一場官士兵聯歡晚會。會後的摸彩活動,我很幸運抽中營長準備的壓軸大獎:一台柯達相機禮盒。說是「大獎」,其實是很廉價的35mm定焦低階傻瓜相機,隨機附送一卷100度的彩色負片,與兩顆3號電池。這個營長默許的禮物,讓我為外島軍旅留下影像紀錄成為可能,我由衷感謝營長給我這份意外的大禮。

奇幻軍旅生活,往事如煙獨留影像

俗語說「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當時距離金馬結束世界最長的戒嚴令(1992年11月7日解嚴)剛滿3年,馬祖開始結束軍管、邁向開放,所以相機和隨之而來的「攝影權」,可以在某種任務條件下有限度開放;另一方面,也因為馬祖解嚴不久,戰地景觀尚未遭到破壞,使我得以為前線生活留下紀實影像。後來經過金馬撤軍、精實計畫、小三通等政策改變,馬祖該拆的都拆得差不多了;如今許多設施,連影像都已難尋,何況是實物!

我所服役的馬祖南竿工兵營工一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位於隱蔽的山區,用現在的流行話來說,就像一處「秘境」。它是一個支援建築工事、培訓工兵作戰的基層工兵連隊。而就在我退伍不到3年,1999年2月,工一連就因國軍「精實案」計畫而被裁撤解編消失,如今只剩荒煙蔓草和廢棄營舍,令人不勝唏噓。

還好,我有拍下來!

這台傻瓜相機,成了我為戰地生活紀實的推手。我開始拿著它,裝上黑白底片,記錄連隊生活的點點滴滴。工地拍,訓練拍,下基地操課拍,吃飯也拍,班長操兵我也拍!一開始阿兵哥對我「狗仔式」的跟拍很不習慣,面對鏡頭不是躲躲藏藏,就是畏畏縮縮。後來看我拍得起勁,也就不吝在鏡頭前,自然不做作的擺出各種姿態讓我寫真。「班長,記得要洗一張照片送給我當紀念喔⋯⋯」就是這些弟兄一句句無心脫口的約定,讓我一拍就停不下來,特別帶勁也很有使命感,直到退伍才結束。

我的取景,包括弟兄各種生活元素:日常起居、軍事與體能訓練、營舍構工興建、戰鬥工兵的五大基本科目操演等。重點是真實不做作,秉持紀實拍攝的原則,呈現工一連構工、訓練、生活三種層面的影像。當然,因為影像內容相當獨特,大家一看就知道那是最前線的外島,長期披著神秘面紗的馬祖戰地。

我在南竿當了1年9個月的兵,經歷很多瘋狂經驗:晚點名後做體能,跟弟兄們一起做了一千下伏地挺身;全副武裝不睡覺,夜行軍繞行南竿島,人生第一次發現走路還真的可以打瞌睡;寒流來襲的溼冷通宵夜,在雲台山頂為軍情館加班灌漿大趕工⋯⋯不勝枚舉的奇幻體驗,現在回想,彷彿做了1年9個月的惡夢。難怪當過兵的男人,講起部隊生活,一個比一個誇張離奇,一個比一個口沫橫飛。我比較幸運的是,我不是口說無憑,而有圖片為證。那是我和工一連弟兄的共同生活記憶,我會好好珍藏這段五味雜陳的生命史。

戰地走入歷史,保家衛國有圖為證

如今無心插柳柳成蔭,當時隨性和隨機拍攝的照片,在20年歲月的催化下,轉眼釀成一瓶彌足珍貴的陳年老酒了。

很難想像,極盛時期號稱「五萬雄兵」的馬祖,如今軍人剩不到兩千人,反而每年有十幾萬名遊客絡繹前來。當年無數官兵弟兄的血淚記憶,如今已經「退流行」了;每年5月,外地遊客一窩蜂擠進島上,為的是欣賞「藍眼淚」的自然奇景,順便採購老酒回家(當年密密麻麻的坑道藏的是人,現在藏的是酒)。「阿兵哥」變成稀有動物、被觀光的對象,也許不久的將來將會變成歷史名詞。

而我,退伍後從事新聞攝影多年,深知「新聞」很快會變成「歷史」,如果沒有影像保留,時間會無情的沖走一切,讓真相越來越模糊。退伍20年後,大約是2016年時,我再度回到南竿,尋覓連隊舊蹤。當我站在連上馬路崗哨前,映入眼簾的,竟是幾棟殘破不堪的老營舍,淹沒在荒煙蔓草中,突然有種心如刀割與淌血的失落感。畢竟這裡曾經是工一連的弟兄們,同甘苦共患難,一起打拚,克盡國民應盡義務的所在。

其實我拍下這些照片的初衷,是要用圖片證明:曾經有一群來自台灣各地的弟兄們,在這物資缺乏的彈丸小島,奉獻正值青春年華的黃金歲月,用血淚汗水建設外島,荷槍站在國家安全的最前線,保家衛國,身體力行,這是何等神聖光榮驕傲的事情!

美國麥克阿瑟將軍曾說:「給我一百萬,要我重新入伍當兵,我不幹;給我一百萬,要買走我從軍的經驗與回憶,更是免談!」麥帥的名言,一語道盡我在南竿當兵這段歷史回憶的價值,同樣是彌足珍貴而無法用金錢衡量。至少那段從軍歲月,我用影像做了忠實的記錄;這段屬於全體工一連弟兄的生命記憶,將藉由這本攝影集的呈現,永不被抹滅與遺忘。

Fill 1
田裕華、馬祖、南竿、阿兵哥
(攝影/田裕華)
Fill 1
田裕華、馬祖、南竿、阿兵哥
(攝影/田裕華)
Fill 1
田裕華、馬祖、南竿、阿兵哥
(攝影/田裕華)
Fill 1
田裕華、馬祖、南竿、阿兵哥
(攝影/田裕華)
Fill 1
田裕華、馬祖、南竿、阿兵哥
(攝影/田裕華)
Fill 1
田裕華、馬祖、南竿、阿兵哥
(攝影/田裕華)
Fill 1
田裕華、馬祖、南竿、阿兵哥
(攝影/田裕華)
Fill 1
田裕華、馬祖、南竿、阿兵哥
(攝影/田裕華)
田裕華

1970年生,桃園中壢人,1994年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 。大二時以影像組為主修,1994年畢業後至馬祖南竿工兵營工一連服役。1995年底在部隊的一場聯歡晚會中,意外抽中一台傻瓜相機,開始拿它記錄連隊的工兵生活。1996年退伍後,先後在《英文中國日報》、《大成影劇體育報》和《蘋果日報》擔任攝影記者,至今21年。現為《蘋果日報》資深攝影記者。

《阿兵哥 3x1:田裕華 杭大鵬 張良一的軍旅映象》攝影集

獨立發行 | 田裕華、杭大鵬、張良一 | 張照堂主編 | 個人出版 | 160頁 | 2017年12月初版 | 精裝 | 25.5 x 24cm | 中文、英文 Independent Publish | The Soldiers | by Tien Yu-Hua, Hang Dah-Parng, Chang Liang-I | Edited by Chang Chao-Tang | Self-published | 160 pages | Dec. 2017 | 1st edition | Hardcover | 25.5 x 24cm | Chinese & English

新書預購 https://goo.gl/forms/TceBkpw9EGi78ORf1

新書發表會

  • 高雄場 | 2017/12/30 週六 14:00-16:00 三餘書店(高雄市中正二路214號)
  • 台北場 | 2018/1/7 週日 14:00-16:00 URS27W 城市影像實驗室(台北市延平北路二段27號二樓)
  • 台南場 | 2018/1/13 週六 14:00-16:00 海馬迴光畫館(台南市中西區成功路83號)
  • 嘉義場 | 2018/1/13 週六 19:00-21:00 島呼冊店(嘉義市西區北興街86號)
  • 台中場 | 2018/1/14 週日 14:00-16:00 台中文學館(台中市西區樂群街38號)
  • 香港場 | 2018/1/20 週六 14:00-16:00 JPG café (西環 保德街6-20號 保基大廈地下5號舖)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