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集薈
身為一名紀實攝影工作者,從觀景窗看見與快門按落的,是歷史的偶然,但對於台灣的民主自由來說,卻是步步艱辛的瞬間。
1980年代中期,被禁錮已久的台灣社會,在黨外運動方興未艾的浪潮中猶如怒濤,展現驚人的生命力與創造力,狂暴掙脫著近40年的束縛與噤聲。而這解放的政治動能,以各種天馬行空的創意,在街頭恣意綻放,人民昂然面向彼時專制未歇的政府,對著國內社會、國際輿論,以笑淚血汗交織出一場場名為台灣民主自由的盛大演出。
《街頭劇場》從台灣再次舉國服喪拉開序幕。1988年蔣經國逝世,讓彼時黨國家天下的中國國民黨產生接班問題。1990年第8屆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國民黨爆發權力鬥爭;同年3月13日,40年來未曾全面改選過的國民大會竟自行通過「臨時條款修正案」,將1986年所選出的增額代表任期延長為9年,創下國會議員自行通過延長任期的惡例,引發同年的三月學運,也就是「野百合」運動。
包括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平反運動、反軍人干政等直指國家專政的倡議,街頭運動也逐漸發展深入社會各層面議題,諸如五二〇農民運動、勞動人權、原住民運動、環保運動等等,以及現今幾乎成為生活一部分的選舉文化。而為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不惜以火焚身的鄭南榕,還有海外黑名單闖關等,則更加展現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決心與意志。
在追求民主的過程裡,街頭上搬演一齣齣笑中帶淚、血汗交織的劇情,我在編輯的過程裡,刻意融入劇場概念,挑選影像張力最強、令人過目不忘的照片。在挑選照片時,提醒自己必須跳脫昔日擔任攝影記者,慣用的即時新聞照片思維,也刻意避開知名的政治人物,即使無法避免非選不可時,他(她)們頂多也只是照片裡的配角。會有如此的堅持是因歷史告訴我,蓋棺論定前,誰也不能保證這些政治人物是否能保有初衷,永遠堅持自己的理念。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出版自己的攝影集?理由很簡單,多數出版社對純攝影集興趣缺缺,一來成本高昂、二來市場有限,多希望能改成圖文書,較易販售。我不想讓出版社賠錢,更想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念,所以寧可自己花錢,可以選大一點的開本、好一點的紙。這次很幸運,在書出版前獲吳三連藝術獎肯定,獎金剛好拿來出版這本攝影集。
更重要的是,我想讓沒有經歷過這段歷史的年輕朋友們,能透過照片理解到,自由的空氣不是憑空就呼吸到,而是一群群台灣人胼手胝足爭取來的,這些街頭上的臉孔,都是成就台灣民主自由的無名英雄。
出生於澎湖,20歲當兵時,離開澎湖到台灣,見到了從未看過的高山、河川、火車,開啟了他的眼界,同時也接觸了台灣本土文學,試著從自己的雙眼和文學作品裡瞭解台灣。當兵時,買了生平第一台相機,從此相機成了他探索世界的工具,代替雙眼,記錄下所見的土地與人、事、物。
30歲到台北投入媒體工作,幸運地趕上了從戒嚴到解嚴,台灣政治氣氛轉變的時刻。曾任職於《自立早報》、《自立晚報》、《黑白新聞周刊》、《新台灣周刊》、《勁報》等媒體,以鏡頭記錄解嚴前後、520農民運動、國會全面改選、首屆民選總統等事件,見證了台灣民主運動歷程。近年將鏡頭焦點關注於庶民生活、勞工朋友,那些低頭勞動的婦女、雙手粗糙的勞工、面容滄桑的漁夫,這些成長過程中熟悉的面孔,都成為他鏡頭捕捉下,動人的面容。
2023年獲吳三連藝術獎。
【歡迎影像專題投稿及提案】 請來信[email protected] ,若經採用將給予稿費或專案執行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