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對談

謝三泰專訪──用歷史角度來思考影像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走進「台北光點」的主建築梯間,進進出出、裡裡外外都好不熱鬧,心想最近熱門的紀錄片《大同》還真是厲害,吸引這麼多觀影者前來,一陣摩肩擦踵來到二樓才發現,不是《大同》厲害,是謝三泰《走拍台灣》新書發表暨攝影展厲害,這些觀影者幾乎都是在等著活動正式開始。

「我們有很多人一天不拍照就會很痛苦,」從事影像工作超過30年的謝三泰,無時無刻都流露出自己對攝影的熱情。30多年來不僅拍下無數新聞事件,更在工作之後拍攝專題、執行攝影計畫、投入基礎攝影教育,隨時叮嚀自己不能把相機放掉,持續地透過影像拍攝引發共鳴,期待在數位時代、攝影技術解放的同時,能有很多人運用鏡頭去關注社會議題、土地和親人。

如今,每個人都以飛快的速度在累積照片數量,然而這些是什麼?我們又在拍什麼?謝三泰思考的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影像。在任何一個現場,你是要按下快門還是不要?你是參與事件還是參與歷史?一張80年代的忠孝西路塞滿公車的影像,30多年後看來便饒富風味。「拍攝《勞動尊顏》這一系列勞工肖像,或許影像風格沒有太突出,可是30年或50年後就會產生價值,有些勞動現場可能已經消失。」

林義雄的一句話影響他很深,「不要看我一時,要看我一生。」謝三泰認為攝影者不要怕寂寞,不要急著成名,過去每一次拍攝的底片、檔案,他都一定會立刻整理、保存、紀錄、組織與串連,把自己的影像看作是豐厚的資產,以及對歷史的參與和情感。那個街頭狂飆的年代,政治上的變化固然重要,庶民社會也同等重要,也或許是他來自另一個海島澎湖的個性,也許是新聞工作對他的影響,謝三泰的影像更彰顯那些底層、更貼近土地的人與故事,真誠且充滿溫度。

這次集結生涯30多年的影像書,是出版社找上門,雖然平常就有所準備,但自己內心仍然非常掙扎。「自己的影像夠強嗎?力道如何?這本書的定位是什麼?」全書近100張照片,9成都是近作,經由一張又一張影像的串接,希望喚起大家的記憶,回顧這30多年來,不是只有政治圖像被看見,更多的是這片土地上的歲月痕跡。我們常漠視於自己熟悉的環境,尤其是台灣並不大,仍然有許多事物值得被發掘、被珍視,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風景,「走拍台灣」一直拍下去,可以拍一輩子。

離開展覽現場,那一幅幅在白牆上的影像,都是一段對歷史的見證,這讓我想到電影《大同》裡最後耿市長對導演周浩說的一段話,「你到底都錄了些什麼啊?時間一久,我也忘了你的存在,剪完先讓我看看⋯⋯」,紀錄與閱讀影像,讓我們不會忘掉周遭和歷史。

作品絮語
《冬季的澎湖風景》
看到他們就像是看到我媽媽、我阿姨、我大姊,我們在澎湖的生活景像就是這樣 。
Fill 1
影像頻道、攝影對談、謝三泰
《1984嵵裡》
這個就像是我,小時候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長大跟玩耍,海是離我們很近的,颱風來的時候,海水就會淹到路面上,現在的海被人工填補,都離我們好遠。從某個程度來看,這也符合我覺得攝影者不要怕寂寞的情境,照片就是反映攝影者的個性跟內在情緒,特別是報導攝影。
Fill 1
影像頻道、攝影對談、謝三泰
《1990屏東省道車窗內外》
那是一次出差回程,大多數的同行人都在休息,坐在窗邊的我看到這一幕就很有感覺,我跟他一樣都是工作結束,我是坐在車上吹冷氣玩得很爽,他是躺在後斗吹風曬太陽累到睡著。我一直在等電視的畫面,車子一下快一下慢,不是一直都在最佳位置,但最後還是很幸運,留下這張照片。
Fill 1
影像頻道、攝影對談、謝三泰
《花蓮》
這是我的一個拍攝工作過程,我坐在車上拍外面的人,突然覺得把小孩拍進去也不錯,於是就拍了,這小孩的爸爸就是外面其中之一。這種內外的構圖或語彙是我自己對於自己影像的課題,我常常希望我的影像是有虛實對比、反思作用的。
Fill 1
影像頻道、攝影對談、謝三泰
《忠孝西路》
80年代的忠孝西路一張我覺得很芭樂的照片,如今看來似乎別有風味,其實我有一張更好的,有一個郵差騎著機車在公車陣中送信,而且還有鑽來鑽去的感覺。
Fill 1
影像頻道、攝影對談、謝三泰
《1988淡水最後列車》
以前真的很愛拍照,一聽說北淡線要停了,每天下班就是往那邊跑、拍照,可是要留還是要拆,當地是有很複雜的意見與情緒。那天就跟著這群當地人在等火車,聽著他們東聊西扯,說以後要騎摩托車上班了,以後要提早出門了,大家各有盤算。等到沖出底片,發現彼此的肢體語言和那個情境,這就是我想要的照片。
Fill 1
影像頻道、攝影對談、謝三泰
《柴山觀日落》
這個地方是很多高雄人都會去看海、看日落的地方,我覺得這些肢體有像猴子、有像人,像是一種生態演化,我常去但不見得每次都會拍到好照片,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風景,接著就看你要再放什麼進去。然後因為這張照片,我被另一位攝影同業消遣,說這就是我的「泰式風格」。
Fill 1
影像頻道、攝影對談、謝三泰
《1990屏東佳冬》
我這是一系列的主題,叫做「台灣奇蹟」,每一張影像都是對環境破壞的控訴,我用長鏡頭壓縮拍出電線桿群聚的視覺影像,每一根都是在超抽地下水的證據,或許你沒注意,我等待一台機車經過,那個路面是下陷的。
Fill 1
影像頻道、攝影對談、謝三泰
《鳥籠社區》
這個地方我很熟悉,以前當兵的時候進出都會經過這裡,為了讓住戶不會看到左營軍港,所以每間房的陽台牆壁都是蓋斜的,一間一間,看起來就像鳥籠。這是關係到居住正義、人口老化與族群正義的,這地方遲早會被都更,住在裡面的人也逐漸走入歷史,外來的移工進入,對我來說,這裡一樣是我心中的風景,我常會去走走拍拍。這張彩色的比黑白精彩,那天我遇到他們一直在繞圈圈,正好是符合這邊的建築,然後我就等著拍下照片。
Fill 1
影像頻道、攝影對談、謝三泰
《請上座》
這是我在台北車站外面等車抽菸時常看到的景像,那天正好有一個坐輪椅的人也在,於是就產生了有趣的景像,我想說的事,好畫面真的處處都有,要看你有沒有心多觀察、多體會。
Fill 1
影像頻道、攝影對談、謝三泰
Fill 1
影像頻道、攝影對談、謝三泰
謝三泰《走拍台灣》書封。(允晨文化提供)

會挑這張當封面我就是一個想法「尊重專業」,我挑好照片並做好圖片編輯,其他就是出版社、美編或其他部門的專業,他們對於市場有比我更多的研究和認識,如果我今天干預了,不就像攝影在新聞產製中會被侵犯一樣,做攝影的人的專業不被尊重。但我有跟美編說,如果是我,我就不會挑這張當封面。

謝三泰

澎湖人。投身新聞攝影工作多年,曾任職於自立晚報、自立早報、黑白新聞周刊、新台灣周刊、勁報。以鏡頭記錄解嚴前後、520農民運動、國會全面改選、首屆民選總統、省市長等。 近年將焦點關注於庶民生活、勞工朋友、弱勢族群、環保等議題。 曾出版「勞動尊嚴」、「我的志願」、「舞蹈空間」等攝影集。 曾展出「勞動尊嚴」勞工肖像攝影展、「我的志願」身障朋友圓夢肖象展、「身展台」身障藝人肖像攝影展、「點•台灣」社區再造等攝影個展,以及「唐氏症家屬照相簿」、「紅樹林生態之旅」、「港都勞工群像」等專題聯展。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