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投書】我就像盛開的櫻花,等待朝陽升起!──記登山者楊南郡離去的優美身影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8月27日天氣晴朗,楊南郡老師就像他往常登山的習慣,早上4:30就把握清晨的清朗時光,出發了!穿著他最喜歡的登山服,帶著帥氣的領巾,這些都是他生前確認清楚他要穿的。」 ──徐如林

8月13日接獲好友明賢通知,楊南郡老師原以為已獲控制的腫瘤,竟突然已經蔓延至整個頭頸部,無法動手術,隔天起將安排安寧病房,不再積極治療。「惡性腫瘤太強大了,台大醫院所有的醫師都沒見過此種狀況。所有的療法都跟不上癌細胞蔓延的速度!」

8月15日,又接獲訊息說,楊老師強烈疼痛和呼吸困難,住院醫師趕緊為他施打嗎啡止痛,現在藥效中沈睡,而腫瘤已經長到像拳頭般大小了。

8月18日一休假,我就與明賢一同北上,到台大醫院探視楊老師,楊老師女婿雅柏甦咏(浦忠勝)的二哥浦忠勇教授夫婦正好要走,幾乎每天都來探視的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則稍早離去。

師母徐如林把病床邊座位讓給我,我坐近楊老師床邊,楊老師開口說,「麻煩你們了!」讓我大吃一驚,因為8月初楊老師南下高雄時,講話只有氣聲,現在竟然音量大了這麼多。楊老師咽喉處上懸著一個雞蛋大的腫瘤,告訴我這真的是一名癌末的患者!但楊老師臉色紅潤,一直面帶微笑,毫無病容,精神好到讓人不敢相信!

沒多久,台灣大學圖書館館長陳光華教授、特藏組洪玉珠主任與阮紹薇編審也來探望楊老師,感謝楊老師慷慨同意將手稿資料贈送台大圖書館,遺愛母校。

楊老師的談笑風生彷彿回到二十多年前初識模樣,他說,「我都安排好了,隨時上路,素娥(徐如林),你告訴他們,我的後事要怎麼辦!」

徐如林於是說,有位好友文史工作者陳政三在7月間因肺癌去世,8月6日辦告別式,楊老師要她去「觀摩」追思禮拜過程和樹葬作法,不料當天要辦告別式的人很多,火化程序頗長,再加上等候空間擁擠吵雜,讓許多年長親友非常辛苦,追思禮拜空間也稍嫌不夠寬敞,這樣恐怕造成參加者麻煩!告別式程序因此改變:儘速火化再擇日辦追思會,地點選在中山南路濟南教會。

楊老師笑說:「現在十分清醒,明天保證昏迷不醒!這是我自己決定的,我都安排好了!」、「人死了趕緊燒一燒就好,不要送冰凍,浪費資源!」、「骨灰就撒土裡,回歸大自然!」、「但你們一定要來參加喔!因為你們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我就像盛開的櫻花,等待朝陽升起!」楊老師用這首日本古詩,來自喻當下心情。

「櫻花盛開最美時即落英繽紛,這是何等絕美與氣勢,也是最高境界!我在這個時候走,也是最好的時間,我能做的大概都做了!」

徐如林笑說:「這個時候走,大家都說『哇!好可惜!』總比10年後有人說:『原來這個人還活著啊!』來得好!我們都講得很直!」

聽到如此豁達開闊的交代,我回說,櫻花盛開,等待朝陽,這得登好多山、讀好多資料、寫好多書,楊老師您確實都做到了。

一聊起詩歌,楊老師彷彿又回到青春少年,拿出筆記簿,給我們看兩首詩。

男兒立志出郷關, 學若無成不復還。 埋骨何期墳墓地, 人間到處有靑山。

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他說,這兩首詩是他非常喜歡的作品,高中一年級起就當成終生座右銘,這也是他的人生出發點,說著說著,便用日文吟唱起來!還剖析說,第一首詩的重點在「男兒立志出鄉關」中的「關」,「鄉關」就是一道關卡,形體離開故鄉不是「出鄉關」,而是把學成當成最重要目標,求學如同作戰,沒有學成,死也不回鄉,這個關卡一定要克服!

這首詩確實傳頌流長,原作者是日本幕末尊皇攘夷派僧人月性,題為〈將東遊題壁〉,明治維新三傑之首西鄉隆盛改寫成「男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死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第二首則是宋代大儒朱熹的〈偶成〉,也是勉勵年輕人要把握時間學習,但楊老師特別提示後兩句「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的藝術性,兼具形容時光悄逝與文學意境之美。

講起文學,楊老師此時完全化身文藝青年,心情大好,接著上起俳句課。他拿起前幾天在病床上,晚上睡不著,信手寫下的俳句吟唱起來。

古池や 蛙飛びこむ 水の音

(古老的池塘 一隻青蛙跳下去 水的聲音)

「這是日本俳句大師松尾芭蕉的經典作品!你們知道好在哪裡嗎?」

我說,這意境應該有點像「鳥鳴山更幽」吧?

「沒錯!寧靜是最難形容的!只有靠有聲去打破無聲,才能凸顯鄉野夜間的靜寂!」

天南地北一番,難免又聊到楊老師的老本行日文翻譯,他很開心地說,幾年前翻譯的《台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教室,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著)賣得不錯,不僅台灣,連日本學者,只要是相關領域的學者,都想要擁有一套,終於讓老友、南天書局老闆魏德文賺了一點。

為什麼呢?日本人看不懂日文,還要台灣人翻譯成中文,他們才看得懂嗎?

「當然不是!日文不難懂!難的是,要走過台灣的七百多個部落,登過每一座山、涉過每一條溪河,才知道當年這些大學者的踏查是在描述什麼,現在的日本學者,哪個有像以前那樣,來台灣上山下海?當然看不懂前輩學者的論述!」

學問淵博的馬淵東一晚年思慮過度,大作《台灣原住民族的移動與分布》內容艱深,專家也未必領悟,連馬淵的得意門生(大弟子)—橫濱大學名譽教授笠原政治都說:「70年來,這本書沒有被適當的譯出,已成為學術研究的『重大障礙』,拜託楊老師趕緊翻譯、註解一下。」

出書之前,馬淵東一兒子、日本東海大學國際文化學部教授馬淵悟說,「我父親的論文非常難理解,非常高興有楊先生能夠翻譯註解出來。」更有許多日本學者來南天書局,一次就購買好幾本,原來都是受託來「團購」的。

「用腳做學問!」果然是楊老師成為台灣登山學術界傳奇的最重要關鍵!

聊著、聊著,主治醫師來巡房了。訪客問,楊老師現在狀況好好哦!是不是只打生理食鹽水,把癌細胞都餓死了!醫師說,那是嗎啡的鎮痛與類固醇的消炎作用,毫無風情地解開大家疑惑。

楊老師當時已7天沒進食,每天只注射400cc生理食鹽水,沒其它營養補給,但排尿每天約1300cc,臉色却更紅潤!他惋惜地說,現在精神好、講話有聲音,可惜上月中旬高雄市長陳菊邀他參觀駁二時,講不出聲音,實在很沒禮貌,對陳市長很不好意思!

訪客們被楊老師最後關頭仍展現雲淡風輕的雍容大度所感動,病房裡盡是談笑風生,毫無感傷悲愁,真的就像陳耀昌醫師所說「最不安寧的安寧病房」。所有訪客都把握與偶像最後的合影機會,手機、相機全拿出來多拍幾張。

雖然楊老師精神不錯,訪客都知要適時讓他多休息。徐如林說,本來楊老師都說要聽大家講就好,但結果還是他講最多。楊老師果然又接話,「好朋友來,我當然很開心興奮,大家都走了,我就沒精神了!」

聊了兩個半小時,確實終將告別。

明賢說,「楊老師一直在打破紀錄,這次也繼續創造紀錄,堅持信心地好起來吧!」我說,「楊老師,就這樣繼續、繼續下去吧!」

楊老師點頭微笑,目送訪客離去。

2016年8月27日清晨,登山者楊南郡悠然登頂!

【註】

楊南郡先生(1931~2016)登山50年,1976年完成攀登台灣百岳。登山時踏查高山人文歷史、族群遷徙,包括清代八通關古道、蘇花古道、崑崙坳古道、關門山古道、浸水營古道、阿朗壹古道;日治理蕃道路合歡越嶺道、能高越嶺道、霞喀羅越嶺道、八通關越嶺道、關山越嶺道等,以及原住民族古道。

譯註日治時期學者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鹿野忠雄、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等人台灣研究作品。

與徐如林合著《與子偕行》、《尋訪月亮的腳印》、《台灣百年前的足跡》、《最後的拉比勇:玉山地區施武郡群史篇》、《最後的拉比勇》(新版名:《大分.塔馬荷:布農抗日雙城記》)、《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

2016年9月8日行政院院會通過文化部所提「楊南郡先生褒揚令申請案」,肯定楊南郡先生致力南島語族歷史、文化與古道踏勘研究之貢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