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投書】一位機長的告白:我的「三級警戒」生活已經15個月
6月初進入疫情高峰時,桃園國際機場的入境大廳接機區。(攝影/余志偉)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2020年的3月初,我看著月底的歐洲班,感覺疫情還在千里之外。然後我飛到巴黎,看到鎖城。

讓我告訴你鎖城是什麼景況?我和一年前一樣,和同組空勤組員坐上車,窗外是一樣的春天景色,但整個路上只有風聲,街道上沒有車,沒有人,沒有任何活動生氣。過往塞車超過一小時的路程,只花了25分鐘就抵達飯店。

到了飯店,除了下樓拿外送食物,我們也不可以離開房間,這是航空公司、台灣疾管署(CDC)和民航局(CAA)共同合作協定的規定。從去年到現在,唯一的改變是,現在連出房間拿外賣外送都不行──意思就是我們從機場離開後直接坐上專車,不與人接觸,到飯店之後拿到一次性房卡,飲食直接點room service放在門口,進入房間後就寸步不許離開。在外站,也與國內隔離檢疫的規定一樣。

然後飛回台灣,迎接我的又是台灣「國內隔離檢疫措施」。你以為我當時會生氣?我沒有。我想的只是要保護我的家人,所以我隔離檢疫。我留在公司規定的檢疫處所。那裡就和飯店的房間一樣,只是整個樓層僅有和我一樣的入境第三級警戒國家的同事,在同一樓層執行隔離檢疫。同樣的,我沒有任何質疑和抱怨。

我至今仍保留著去年進入巴黎飯店噴酒精消毒的影片,如果有人真的想知道那個時候空勤人員的憂慮和恐懼。說真的,我不認為大多數人想知道。

Fill 1
自從去年全球疫情蔓延,航空公司機師即被納入須接受隔離檢疫人員。(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攝影/楊子磊)
自從去年全球疫情蔓延,航空公司機師即被納入須接受隔離檢疫人員。(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攝影/楊子磊)
2020年3月至今,許多同僚不敢回家、不能探病看病、不出門⋯⋯

我從上個世紀開始擔任飛行員,至今20幾年,經歷過美國911事件、經歷過SARS。但是從來沒有像這次一般的無奈。從去年3月開始到現在的15個月期間,航空公司空勤人員都在過著不同程度的檢疫生活。

我的孩子已經是大學生了,住校不在家,因此在檢疫3天(檢疫時間隨著不同時期的規定有7天、5天、3天)完成後的「加強自主健康管理
根據指揮中心新聞稿,加強自主健康管理應注意事項包括:禁止搭乘公共運輸工具、禁止出入人數眾多不易維持社交距離且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之場所、外出必須佩戴口罩、詳實記錄行程及接觸人士等。
」期間,我還可以住在家裡。但是有許多同事的孩子還小,很多學校不願意這類空勤人員的小孩去上課,除非能提出居家檢疫期間不同住的證明,為了讓孩子不受波及可以繼續上課,他們只好繼續住在檢疫舍宿裡。整整15個月,我們不能探視生病的父母(全國三級警戒前我們就不可以了)、不能去看病(除非緊急通報或打1922請衛生局人員安排必須的醫療行為),諸如此類,我就不贅述了。

從2021年5月19日開始,全台實施三級警戒。說真的,我沒有感覺到什麼差異。因為我從去年3月以來就過著三級警戒的生活。大家現在覺得不舒服和什麼「單雙日分流」,對我來說都沒什麼差別。因為我不會出門。

不要誤會,我沒有要評論大家對空勤人員的觀感,或哪個民意代表或任何政論節目名嘴說錯了什麼。在社會上造成話題的「3+11」,在很多人看來是台灣社區疫情的破口,我個人不是專家、也沒有證據證明不是這個造成的,無可辯駁。

(編按:2021年6月9日,衛福部長陳時中在立法院接受立委賴士葆質詢時明確表示,「3+11」不是社區疫情破口、是去年實行1年的制度,且本次疫情「源頭尚待查驗」。 )

不過,《報導者》日前報導〈台灣社區流行傳播大解盲:哪些是超級傳播事件?三級警戒政策夠即時嗎?全民防疫效果如何?〉一文中寫到:「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先和認為,4月底的華航、諾富特群聚,Rt值並沒有像後面的疫情那麼高,推測是因為機組員屬於高風險族群,自律、警覺程度相對較高,平時會著較多防護。」15個月來,空勤人員為了家人和國家政策的自律,應該不是我們的「自我感覺良好」而已吧。

2020年至今,空勤機組人員檢疫政策變化
  • 2020年3月19日,貨機組人員3+11(3天居家檢疫、11天自主健康管理); 客機組人員5+9(5天居家檢疫、9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
  • 2021年1月1日,因紐籍機師染疫,不分貨、客機,改為7+7(7天居家檢疫、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
  • 2021年3月12日,放寬為5+9(5天居家檢疫、9天自主健康管理)
  • 2021年4月15日,因落實外站管理達到零接觸目標,有大幅改善,改回3+11(3天居家檢疫、11天自主健康管理)
  • 2021年6月12日,依疫苗接種狀況進行不同檢疫: 1.接種1劑疫苗且滿2週,採3+11; 2.未接種疫苗者或接種1劑未達2週者,為5+9(5天居家檢疫、9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 *隔離滿14天且PCR檢驗為陰性才能進入社區。
  • 2021年7月1日, 重點高風險國家航線航班,居家檢疫14天。 長程航班依疫苗接種狀況進行不同檢疫: 1.未接種或接種1劑未達2週者,採7+7(7天居家檢疫、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 2.接種1劑疫苗且滿2週,則採5+9(5天居家檢疫、9天加強自主管理) 3.接種完2劑且抗體檢測陽性者,7天自主健康管理 *以上都要搭配PCR及抗原檢驗陰性才能解除。 *居檢期間限長程航班得派飛,派飛前只需快篩陰性。

(採訪整理/嚴文廷、林雨佑)

疫苗一劑難求,最新版檢疫政策是保護機組員或是懲罰?

但我只想請問的是:過去幾個月來,空勤人員一直在實施「3+11」和所謂的華航加強版管制。那麼,在台灣近來疫情嚴重的這一個月,有多少空勤人員(和家屬)是因為所謂「3+11」制度尚未「改善」而確診?如果沒有,那麽7月1日又要進行更嚴格的改變,原因依據是什麼?

我可以為了國人安全而多檢疫幾天沒有問題。要加強防疫、疫苗注射我也理解。

我目前已接種了第一劑AZ疫苗(其實不只是為了政策,更是為了保護我的家人),今年50出頭的我,寫這篇投書不是為了要爭取第二劑疫苗;畢竟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老年人感染後風險更高,但目前疫苗數量有限下,不是應該要保護更多年長者?但許多長者都不一定第一時間可以施打第一劑疫苗了。

可是政策要求7月開始,第一劑施打完滿14天到第二劑施打後不滿14天的空勤人員(如我這種狀況),要嚴格檢疫5+9(比現在更嚴格)。先不論我能否打得到第二劑AZ,而台灣雖已進口了第二款莫德納(Moderna)疫苗,也表示會優先分配給機組人員,但公司目前開放給第一劑都沒接種過的機組人員登記,不是讓大家混打,況且,科學實證上究竟不同品牌疫苗能不能混打都還沒有定論,政府防疫政策的要求與實際提供防疫物資是應該有個平衡?

(編按:《報導者》記者向兩大國籍航空查詢,華航表示,截至6月17日為止,機師疫苗接種率逾9成、空服組員7成。長榮則表示,機師接種率8成、空服員為5成5。但兩家空勤組人員多數是接種一劑的AZ疫苗。)

還是,這只是父子騎驢的政策,而所有空勤機組人員背負了某種原罪,要永無止盡生活在「三級警戒」的無限延伸中?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