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筆者身為機械舞愛好者,剛點開熊讚機械舞的世大運宣傳片(以下稱「熊片」)時,其實是期待帶有點興奮的,居然能看到台灣本土文化結合日本西裝男組成的團體「World Order」(世界秩序舞團,以下簡稱WO)概念的舞作!但殘酷的真相總是來的太快,前面幾秒的靜音跟低畫質還以為網路卡頻,當超跳tone音樂與粗糙舞步出現時,美好的幻想瞬間破滅,強忍著失落、憤怒、不捨、幻滅的情緒還是看完了它,為撰寫本文竟仔細重看了好幾次。
以一名機械舞(popping)愛好者角度來探討,究竟哪種規格的舞蹈宣傳片才能令我們感到驕傲並行銷國際?藉台灣原創舞作及外國人取材台灣的舞作來思考,達成這樣的目標可能需要哪些元素?
如果對世大運熊讚機械舞的宣傳影片解析,可以從各面向來看台灣的能與不能。
從概念來說,「熊片」概念並不算差,它企圖透過熊讚帶頭的舞蹈為主線,貫穿台北各地生活場景,製造舞蹈與生活場景反差與融合的趣味藝術,以拉取注意力來感受場景文化,MV形式可使觀眾願意反覆觀看。
整體概念的確應該是向WO致敬無誤,從舞者著西裝、「整齊」的機械舞風、城市場景間不斷切換、排舞舞步等充斥移植味,差別在以卡通裝大熊為主角、場景為台灣、配樂等。
以我的認知,機械舞以西裝做為表現形式其實算很搭且很常見,街舞融入城市場景本來就算街舞精神之一,WO排舞舞步的原型如電流、多人站同一線的殘影效果、以近似直角角度為動線、一格一格的動作等其實都是該舞風的經典動作,差別在「世界秩序」把精細度、一致性、華麗度、結構性發揮到極致而成為世界首屈一指,他人的作品就算完全照抄其元素,也難以表達「世界秩序」的風格與質感,以藝術的範疇來看,如兩個類似概念的作品,但呈現不同感受也是可以的。
像是「熊片」向WO大部分的元素致敬,改變了影響整體風格甚巨的元素如,例如加入卡通主角,多了趣味活潑而不同於WO的「莊嚴」;又或 不同的場景安排也給觀眾帶來新的感受,從北門、自由廣場、捷運內、迪化街布坊、西門町、夜市、國小操場等,一定程度上描繪了台北的城市景觀,同一段舞穿越不同場景,避免一個場景固定一段舞的單調,有時場景重複出現時與上次出現具銜接性與變化性,算有層次。另外,結合一群小學生一起開心的加入表演算很吸睛的想法。
但排舞與舞感則是一場悲劇。
排舞跟舞感算一翻兩瞪眼,專業跟非專業高下立見,很難速成或偽裝。排舞感覺雜亂,東拼西湊WO舞團的段落,沒融合太多自己的東西。舞感方面明顯不是街舞專業,力道、對拍、角度與美感都離做好做滿一大段距離,且排舞最重要的整體性、一致性幾乎看不到,可見最起碼的排練都很缺乏。
尤其機械舞很講究精細度,像WO的走路是突然抬腿,接著是在半空中變極慢動作(但手與腳仍在移動),緊接著又突然加速,再進入到慢動作;而「熊片」則簡化成前進一下、暫停,再前進一下,感覺很像從車子高速過彎的美技,變成車子熄火一跛一跛前進。
不只舞感,音樂和畫面質感更是悲劇。雖然老歌、聲樂、無重拍點的音樂,挑戰高難度,只能說太有面對觀眾的勇氣。如堅持用老歌風格,那至少做一點有重拍的混音。而畫面上,則感覺像手機的畫質,構圖很固定沒變化,至少來點景深切換或是繞主體移動吧。
我想藉由分享這些範例,來探討好的舞作應該是什麼樣子,並證明台灣是有實力產出好作品,只是難在如何整合這些軟硬實力的資源。我選出一些機械舞風格,以台灣場景為背景,橋段編排、舞蹈專業性都具水準以上,用以與「熊片」對照。
這是一系列的街舞影片,由帥氣又強大的眾街舞老師們,在台灣巷道街弄、樓宇廟堂、茶園田野等處融合各舞風來詮釋風景與音樂,拍得非常有質感,場景多變,運鏡具故事流動性,音樂跳脫街舞節奏。如:在孔廟跳地板舞(Breaking)、稻田中跳機械舞、林安泰古厝中跳嘻哈(Hip Hop),沒有一點違和感,將街舞拉到藝術美學的層次。後來有群募拍成電影。
●Dance Region - SHIN (Popping)
由一群想把街舞融入台灣學校與城市生活的人所創作,集結各方專業或素人舞者,如街舞老師,學生,上班族等在他們生活圈的場景來一段舞蹈,時而在校園裡、人文空間、城市角落,不刻意去製造場域,而是讓路人自然流動,自然入鏡,讓街舞像呼吸般出現在你我周遭,已有百部作品,陸續推出中。目前他們也以群募方式來支撐創作。
●I Charleston Taipei 讓世界看見台北的美 - Official Video
「 I Charleston The World 」是一個由法國發起,以搖擺舞(Swing Dance)介紹各地城市的活動,這段影片則為台北愛好者們響應的創作。音樂選用莫文蔚〈愛我的請舉手〉,音樂與舞蹈充滿十分活潑歡樂氛圍,一路貫穿到底,是讓人看了開心的作品。
之前在選秀節目《百萬大明星》拿冠軍,長期在西門、信義區表演的街頭藝人團體,近日改名為「變色龍舞團」。團體風格鮮明強烈,團員穿著綠、紅、金、粉、黃等數種顏色,一起出現時有華麗視覺效果,舞風也是機械舞,動作較為誇張以增添娛樂效果,排舞設計的巧妙,各團員基本功紮實,在街頭的表演看起來一點不突兀,使原本攘往熙來的街頭活潑有趣了起來。
我認為「熊片」並非全然不可取,概念不差,但完成度低,若以新聞揭露的9萬成本來看CP值(性價比)算是不差了。另一方面若要補上完成度、執行細節的部分,台灣其實有能力做出更好的作品,目前也有許多案例可以參考,其中的人才、創意元素、想法都是可以善加運用的。
從觀眾角度來看,大家如能更關心、更了解台灣街舞藝術及其他文創藝術的價值,產生對好作品的期待與看法,更能促使政府、創作者往更有質感的方向前進。當我們更具體知道我們要什麼跟分辨藝術層次的差別後,再來討論成本、執行、品質等技術面會更切乎實際。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