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Reporter
真的假的?《小丑》不可控制的笑,可能是得了「癡笑癲癇」?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電影《小丑》引爆票房和話題熱潮,片中主角無法正常表達情緒、沒來由發出不可控制的詭異笑聲,是他痛苦與悲劇的反射反應。但你知道嗎?現實中有一種「癡笑性癲癇」(gelastic epilepsy)的病人,真的有和「小丑」一樣的表現和苦惱。

哪些原因會引起癲癇?

癲癇是因為腦部異常放電所致,起因粗分成三大類:

  1. 出生時因缺氧、腦出血,先天腦部缺損所導致。
  2. 後天造成,如中風,腫瘤,細菌或病毒感染引發腦炎;或腦部受外力重擊造成,如電影《小丑》裡的主角。
  3. 找不到確切病因。

目前全台灣約有20萬的癲癇病患,早年社會對癲癇了解不深、擴大其恐怖的一面,甚至以「羊癲瘋」稱之,讓癲癇也成為汙名化嚴重的疾病之一。

癲癇發作起來會怎麼樣?

癲癇有各式各樣的表現形式,發病的形態很多,一般是肌肉僵直、失去意識,而後出現陣攣,口吐白沫、停止呼吸數秒,症狀約持續1~3分鐘。也有人以嘔吐、感覺異常、視幻覺、暈眩表現。

還有一種是「癡笑性癲癇」,症狀就是會突然發笑,多半1分鐘內會停止,一天約可反覆數十次。患者笑完後的症狀不盡相同,有人全身性抽筋,也有人半身抽動、失去意識。

「癡笑性癲癇」並不多見,以2019年台灣兒童癲癇患者約2.1萬人計算,癡笑性癲癇患者約佔其中千分之一、即20位左右,患者大多3、4歲就發病,男性較女性多。

為什麼患者會哈哈大笑?

目前科學界不能得知為什麼這些病人為什麼會以「發笑」做為癲癇表現,僅能推測,腦部放電處是控制賀爾蒙的下視丘,可能放電到控制「笑」的區域,而導致癡笑。

此外,癡笑性癲癇病患除了腦波異常放電,也常被確診腦中的下視丘有腫瘤所引起,有些如果是惡性腦瘤或壓迫到生命中樞也可能會致命。

「笑」看似乎對身體無害,但腦部不正常放電,會影響認知學習,腦功能也會慢慢異常,發笑後還有可能出現其他抽動症狀。

出現癲癇症狀的話該怎麼辦?

出現癲癇症狀或懷疑有癲癇可能,應找小兒神經科或成人神經科醫師確診,在專業醫師診斷與評估下,接受藥物控制,回報藥物的反應。若用藥一週後到一個月,出現嘴破、疹子、眼睛紅、發燒,都應立刻停藥並回診。若是腦瘤引起的癲癇,則可由神經外科評估手術切除或其他治療的方式。

此外,尋求病友團體支持,調整生活飲食,規律作息、運動、練習正念、讓腦部休息,注意運動後的水分、電解質的補充,也有助減少癲癇發作。

服抗癲癇藥,得注意藥害

藥物治療雖能讓多數癲癇患者受到良好控制,但癲癇疾病往往必須長期用藥,一般會至少穩定服藥2年以上,再看發作狀況而定。

然而,抗癲癇藥物約有15、16種,其中,卡巴氮平(Carbamazepine)、樂命達(Lamotrigine)、除癲達(Oxcarbazepine)、癲能停(Phenytoin)、苯巴比妥錠(Phenobarbital)等是引起嚴重藥害史蒂文生氏─強森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的高風險藥物。目前已有基因檢測技術,在用藥前得以先篩檢過敏風險,其中「癡笑性癲癇」最常使用卡巴氮平的基因檢測已有健保給付。

諮詢專家/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周正哲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