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World 國際週報》
2024年的英國大選,台灣時間7月5日清晨結果出爐。在歷經英國脫歐、COVID-19疫情、通膨經濟危機之後,連續執政14年的保守黨(Conservative)遭遇了創黨以來最慘烈的崩盤式慘敗;以壓倒性優勢取得國會席次的工黨(Labour),則贏得了自1997年布萊爾(Tony Blair)勝選以來的最大勝利。
過去曾兩度訪問台灣、在選戰中不斷主打「讓英國再次認真!(Make Britain Serious Again!)」的工黨黨魁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則將在週五政權交接、正式成為英國的新任首相。但這場選舉給英國政壇帶來多大的衝擊?以務實主義者自詡的斯塔默,又將帶領英國怎麼應對俄烏戰爭、中國威脅以及川普(Donald Trump)可能重返的種種挑戰?
根據《BBC》截至倫敦時間5日下午點2公布的開票公告,在英國國會下議院的650席裡,執政的保守黨只拿下121席──與選前344席相比,這不僅只剩下三分之一席次,更刷新了保守黨創黨190年以來、國會席次最少的最大敗選紀錄(此前保守黨最差紀錄是1906年大選的156席)。更尷尬的是,除了蘇納克本人勉強保住席次,保守黨執政14年來的每一任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未參選)、梅伊(Theresa May,退休)、強生(Boris Johnson,未參選)、特拉斯(Liz Truss,本屆敗選)──的選區席次全都敗選。
與此同時,民調一路壓倒性領先的工黨可望拿下412席以上,雖未能刷新前首相布萊爾所留下的最高勝選紀錄(1997年大選418席),但在61歲的黨魁斯塔默率領下,仍拿下近27年來的第一次大選勝利與最好成績。
除此之外,中間偏左的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在歷經多年沉浮後終於取得國會71席以上、以國會第三大黨之姿強勢回歸;但大力推動蘇格蘭民族主義、並於2014年舉行蘇格蘭獨立公投的蘇格蘭民族黨(SNP),則因黨內大老的 #MeToo 醜聞和涉貪案件,從原本43席暴跌至不到10席,拱手將代表蘇格蘭的政治主導權,重新交還給了工黨。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認為,連續14年執政的保守黨,任內雖然歷經了脫歐公投、COVID-19疫情、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等重大事件,但真正讓選民信心崩盤的關鍵原因,仍是2022年底爆發的「派對門醜聞」(Partygate Scandal)以及一連串的政治混亂與通膨經濟危機。而當歐美各國陸續遭遇極右派民粹主義者崛起的現在,作為全球最老牌民主國家的英國,則以選票選擇了溫和務實、中間偏左的斯塔默與工黨,這或許能讓疲於政客內鬥與國會肥皂劇的英國選民,終於能好好安心地暫喘一口氣。
「選後第二天,我們就得回到現實。」贏得大選的斯塔默強調:「工黨沒有能施展神奇魔法的魔杖,英國遭遇的種種困境,也不可能一夜之間找到解決的方法──但我們能承諾:工黨政府必將全力以赴。」
但事實上,在工黨的溫和派路線大勝之際,英國選舉的結果卻也留下了令外界不安的未爆彈。像是昔日力推英國脫歐的民粹主義大將──因偏激言行與種族歧視問題而屢屢引發爭議的法拉吉(Nigel Farage)──就率領新組成的英國改革黨(Reform UK)重返國會;大敗的保守黨內,亦有多名溫和派議員輸掉了席次、甚至在選前退出政壇,這都讓黨內鷹派與極右勢力進一步壟斷了核心聲量;而工黨前黨魁、因反猶主義與極左翼路線而被斯塔默驅逐出黨的黨內大老柯賓(Jeremy Corbyn),亦以獨立參選身分擊敗了工黨候選人而再次回到國會,這是否會重新種下工黨分裂的不安種子?也將成為新任首相斯塔默的最大威脅。
即將成為新任首相的斯塔默,在英國政壇的形象十分「特殊」,因為他沒有工黨前首相布萊爾的巨星魅力,也不似保守黨前首相強生的舌粲蓮花,在個人政見理念上,更缺少能夠激勵人心、帶領國家前進的政治光環與願景。但憑著這樣「平庸無聊」的政治風格,從政經歷不到十年的斯塔默,卻團結了一度分崩離析且遭到選民唾棄的工黨,並在2024年大選贏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選戰期間,斯塔默有句每逢演說都必會重複的招牌名言──「我的爸爸是工具工人,我的媽媽是護理師」──英國媒體與保守黨對手時常以此嘲笑斯塔默,認為他的演講技巧缺乏魅力,故意吹噓自己的草根出身,只是為了淡化自己長年與勞工脫節的「進步派菁英」色彩。但實際上,斯塔默的家庭故事確實與其他對手不太一樣。
1962年出生的斯塔默,來自於一個艱困的藍領家庭,從小一家六口就在倫敦西南郊的薩里郡(Surrey)生活。根據斯塔默的自述,從小家裡就是整個社區裡最窮的家庭,一方面是1970年末期英國開始一連串的去工業化政策,這讓斯塔默爸爸的工作大受影響;二方面是斯塔默的母親罹患了免疫性疾病「史迪爾氏症」(Still’s Disease)──這種不斷引發身體發炎、發燒和關節劇痛的不明原因疾病,不僅讓斯塔默的母親長期臥病、更失去了行走與繼續工作的能力,若非國民保健署(NHS,英國全民健康服務制度)全力救治,屢屢徘徊鬼門關的她恐怕早已離世,因此斯塔默從小就極為感激NHS對自己的重大恩情、從政後更不遺餘力地支持公共醫療體系。
儘管斯塔默一家的感情非常緊密,但貧窮家計仍讓他的童年生活充滿壓力。斯塔默表示,從小自己就害怕「聽見郵差的腳步聲」,因為那代表催繳帳單上門、家裡又得面臨要斷水還是斷電的困窘取捨。同時,斯塔默的弟弟患有學習障礙,家裡卻沒有資源協助他早療,再加上同學們都是中產階級以上的富裕家庭,因此兄弟姐妹們從小就要面對同儕嘲諷、甚至階級霸凌的壓力,但年幼的斯塔默卻是「打死不屈」,總為了家人出頭爭一口氣而在學校、街坊間與人大打出手,這和他後來斯文理性的人權律師形象大相逕庭。
作為全國知名的「人權律師」,斯塔默在2008年接受了工黨籍時任首相布朗(Gordon Brown)的邀請,擔任皇家檢察署(Crown Prosecution Service)署長,負責英格蘭與威爾斯的所有刑事與治安檢控。但斯塔默搖身一變成為檢控主管的決定,卻讓人權律師界的昔日盟友們感到錯愕與不可置信。質疑者指控斯塔默在擔任皇家檢察署長時,明顯妥協了他昔日作為人權律師的「進步價值」,特別是在2011年英國大暴動的大規模逮捕起訴、以及處理英國警方以「反恐」之名的錯殺執法時,斯塔默都選擇站在維護政府權威那一邊。
但斯塔默卻以他任內積極修正針對性暴力犯罪受害者的保護與支持系統為例,強調人權律師只能不斷在個案中尋求突破結構的機會,但要讓司法系統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進步,就必須從體制內主導改革。
斯塔默在2013年從皇家檢察署卸任後,很快就投入工黨運作,並於2015年當選為國會下議會議員。在這段時間,英國於2016年公投脫歐,自2010年開始就一直在野的工黨,也在黨魁柯賓的率領下朝激進左翼傾斜。劇烈的社會變動與工黨黨內的價值觀內戰,不僅讓英國政治陷入一團亂鬥,工黨更在2019年大選中,以1935年以來的最大慘敗,徹底輸給了保守黨與時任首相強生。
當工黨聲望因大選慘敗而墜入谷底之際,國會經驗才5年的斯塔默,卻在2020年當選為工黨黨魁──當時,工黨黨內不僅仍因派系內鬥深陷分裂危機,其激進左翼路線也遭英國選民鄙夷、視其為不可能有機會執政的過時理想主義。一開始,當上黨魁的斯塔默不斷主打團結、實用主義優先,希望把工黨從激進左翼路線拉回溫和的中左位置,但無論是在國會議場還是地方補選,斯塔默領導的工黨仍屢戰屢敗,完全贏不了形象極為爭議、當時聲勢卻如日中天的首相強生。
然而在COVID-19疫情的高峰期間,強生與其首相幕僚團隊屢屢打破防疫禁令、在全國封鎖隔離之際以特權召開官邸派對的「派對門醜聞」,卻在2021年底被媒體揭露,但強生卻涉嫌對國會與公眾說謊,更意圖以首相權力施壓恐嚇、阻礙調查行動。強生的爭議行為徹底引爆了英國社會全面怒火與不公平感,這不僅逼使強生在2022年辭去首相職位,執政聲勢自此一路探底的保守黨,更因接任首相特拉斯的魯莽減稅政策而引爆英國經濟危機。接二連三的政治混亂,不僅讓英國在短短2個月內換了3任首相,連續執政14年的保守黨,更徹底失去選民的支持與信心。
保守黨的自爆性崩潰,給了斯塔默重整工黨的黃金機會──他一方面強力肅清了以科賓為首的激進左翼,二方面也積極與前首相布萊爾、布朗等人和解求教,試圖以中左路線重振工黨對於中間選民與溫和右翼的投票吸引力。
支持者認為,斯塔默是務實且充滿政治彈性的沉穩領導者,他十分重視細節與證據,不慍不火且重視實效的問政風格,讓自2016年脫歐公投以來就一直苦於政客畫大餅、煽動極端主義的英國選民,感到一股久違且令人期待的安定感,這也呼應了斯塔默在選戰中不斷高喊的口號:「讓英國再次認真!」
但反對者卻質疑,斯塔默領導的工黨只忙著肅清激進左翼的路線,卻沒有提出任何「進步價值主張」。以2024年大選為例,斯塔默雖然提出了振興經濟、改善NHS與公共服務品質、以綠能革命帶動下一波工業復興等口號,卻在財政公平、社會福利、階級流動等關鍵問題上,斯塔默的政見卻都在「模仿」保守黨政府,工黨的競選造勢甚至打出令傳統支持者感到苦澀的宣傳號召:工黨將維持保守黨政府的方向,差別在於我們不說謊、不諉過、行政風格也會更加踏實有效率。
對於英國選民而言,工黨政府的優先要務是振興經濟、提升公共服務品質、並重建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但斯塔默首相任內的第一個考驗,卻可能是國防與外交政策。因為選後4天,斯塔默就將以英國首相之姿飛往美國、參加北約成立75週年的領袖高峰會,屆時斯塔默不僅將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見面,也將在華府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就俄烏當前戰況與軍援政策進行磋商。
與保守黨政府的立場相同,工黨新政府不僅反覆強調「堅定支持烏克蘭抗戰」,斯塔默也主張增加國防投資、強化北約合作,並繼續推動在工黨內部多有爭論的核武震懾戰略。但由於美國即將於11月5日總統大選,在川普重返聲勢極強、拜登連任氣勢卻持續走衰的當下,7月9日的華府北約峰會,也就成為斯塔默親自觀察美國政壇氣氛、並思考下一步英美戰略的關鍵起點。
事實上,斯塔默內閣的外交政策,預計將交給長袖善舞的工黨大老拉米(David Lammy)擔任外相。51歲的拉米,不僅國際政壇的人脈極廣,更被稱為英國政壇罕見的「超級美國通」──因為拉米與民主黨籍的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有將近20年的親密私交,這不僅讓工黨與民主黨高層之間有「直通天聽」的溝通管道,歐巴馬更多次應拉米之邀,為斯塔默的選舉宣傳與外交戰略做交流獻策;但拉米同時也與共和黨大老、甚至川普團隊保持相當暢通的互動管道,例如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白宮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都是他頻繁交往的座上賓。
拉米表示,工黨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將維持英國一貫的謹慎立場,並以「重返歐洲」、「氣候變遷合作」、「全球南方交流」為三大主要路線。其中與歐盟各國的往來──包括支援烏克蘭的合作,和推進後脫歐時代經貿與人流談判──將會是斯塔默內閣的重中之重。
但在中國政策與印太戰略布局上,斯塔默與拉米的態度則相對保留。工黨強調,英國新政府在人權民主和區域和平穩定的立場不變,但希望在氣候政策、經貿問題與中國保持「定期溝通」與「良性競爭」的穩定關係。
此外,斯塔默雖然承諾將「強化英國國防改革」,但在預算與兵力調整的考量下,新政府或將減少在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工黨認為,英國必須接受自身已非全球性強權的現實,新政府將繼續就情報交流與軍事技術等項目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但英國軍隊的戰略資源將會以大西洋與歐洲為主。
工黨主張,保守黨政府過去14年的中國政策反覆不定、缺乏整體戰略,因此新政府上任之後預計將組成「中國政策重整委員會」,並以一年為期徹底檢討對中戰略。
但質疑者也指出,即將接任外相的拉米,曾在2023年時於國會公開表示,工黨若執政,英國就將承認「中共在新疆對維吾爾人的種族滅絕」,但他之後卻很快收回這項承諾,改稱「種族滅絕的認定是法律調查問題,不是政府外交政策所能決定」,一往一來的輕率與飄忽不定,也讓人很擔心英國新政府的中國政策,或將重新回到騎牆搖擺的老路。不過《金融時報》分析認為,在印太和平、台海穩定維持現狀的政策上,工黨新政府的立場將維持一致──至少在11月美國總統大選之前,斯塔默政府都還會謹慎觀望。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